一種電流互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9 04:15:16 1
專利名稱:一種電流互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力系統高壓測量及保護裝置領域,特別是指一種電流互感器。
背景技術:
電流互感器是電力系統中很重要的一個二次設備,電流互感器和變壓器很相像,變壓器主要用來轉換線路的電壓,而電流互感器主要用來轉換線路的電流。在電力系統中,根據發電和用電的不同情況,線路上的電流大小不一,而且相差懸殊,有的只有幾安,有的卻大至幾萬安.要直接測量這些大大小小的電流,就需要根據線路電流的大小,製作相應為幾安直到幾萬安不同的許多電流表和其他電氣儀表,這樣就會給儀表製造帶來極大的圍難。此外,有的線路是高壓的,例如220kv或IOkV等高壓輸變電線路,要直接用電氣儀表測量高壓線路上的電流,那是極其危險的,也是絕對不允許的。如果在線路上接入電流互感器,那麼就可以把線路上大大小小的電流,按不同的比例,統一變成大小相近的電流,只要用一種電流規格的電氣儀表,例如通用的電流為5A的電氣儀表,就可以通過電流互感器,測量線路上小至幾安和大至幾萬安的電流。同時電流互感器的基本結構和變壓器很相像,它也有兩個繞組,一個叫原邊繞組或一次繞組,一個叫副邊繞組或二次繞組。兩個繞組之間有絕緣,使兩個繞組之間有電的隔離。電流互感器在運行時一次繞組接在線路上,二次繞組接電氣儀表,因此在測量高壓線路上的電流時,儘管原邊電壓很高,但是副邊電壓卻很氐,操作人員和儀表都很安全。由此可見,電流互感器除了可以將線路上大小不一的電流變成一定大小便於測量的電流之外,還可以起到隔離保護的作用,以保證操作人員的安全。目前被使用的傳統電流互感器通常有兩種,一種是常規型電流互感器,在使用時需要將被測一次導線截斷 才能安裝,安裝拆卸很不方便;另一種是穿芯式電流互感器,在使用時雖不需要將被測電纜截斷才能安裝,但安裝時必須與電纜安裝過程進行緊密配合,即安裝電纜與安裝互感器必須同時進行。否則,互感器將無法安裝就位,安裝拆卸很不方便。對於系統改造、升級項目,所述互感器的安裝要將電纜從開關裝置上拆下,且需要藉助安裝輔件,才能加裝互感器,從而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及施工量。此外,電纜的二次拆卸、安裝,對開關裝置也會產生一定的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電流互感器,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電流互感器安裝拆卸很不方便,大大增加施工難度及施工量的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電流互感器,包括鐵芯,包括兩個半圓環形鐵芯;二次繞組,繞制於任意一個所述半圓環形鐵芯上,包括兩個二次接線端;絕緣保護層,包括兩個半圓環形絕緣保護層;[0014]其中,所述鐵芯和所述二次繞組均澆注於所述絕緣保護層內。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還包括可阻燃外殼,包括兩個半圓環形可阻燃外殼;其中,所述鐵芯、所述二次繞組和所述絕緣保護層均設置於所述可阻燃外殼內,所述二次接線端設置於所述可阻燃外殼上。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還包括緊固帶插槽,設置於所述可阻燃外殼外側;緊固帶,設置於所述緊固帶插槽內,所述緊固帶兩端通過螺栓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還包括內圈,設置於所述絕緣保護層內側,包括兩個半圓環形內圈;凸起插槽,設置於所述內圈內側;Ω形凸起,設置於所述凸起插槽內。優選地,所述絕緣保護層為環氧樹脂或不飽和樹脂。優選地,所述凸起插槽為鉗形。優選地,所述緊固帶為不導磁的不鏽鋼緊固帶。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1、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可直接套裝在電纜上,從而大大減少了施工難度及施工量,此外,避免了與電纜施工的衝突以及電纜的二次拆卸、安裝,安裝簡單、維護方便。2、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設有可阻燃外殼,具有良好的阻燃特性,並且可阻燃外殼可以根據不同要求進行產品設計,使得本電流互感器最少只佔傳統交流互感器體積的五分之一,重量為傳統交流互感器體積的六分之一,既滿足了用戶的小型化要求,節省了成本,又能保證精度和容量。3、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設有緊固帶,緊固性好,並且緊固帶為不導磁的不鏽鋼緊固帶,具有防渦流、防靜電等功能,同時能夠減少漏磁現象,使測量數據準確、穩
定、可靠。4、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設有Ω形凸起,確保了安裝過程中通過摩擦力的作用將電流互感器固定在電纜上,避免了傳統穿芯式電流互感器需要安裝輔件的繁瑣過程。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電流互感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仰視圖。圖中1、半圓環形鐵芯;2、二次繞組;3、二次接線端;4、半圓環形絕緣保護層;5、半圓環形可阻燃外殼;6、緊固帶插槽;7、緊固帶;8、螺栓;9、半圓環形內圈;10、凸起插槽;11、Ω形凸起。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如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電流互感器,包括鐵芯,包括兩個半圓環形鐵芯I ;二次繞組2,繞制於任意一個半圓環形鐵芯I上,包括兩個二次接線端3 ;絕緣保護層,包括兩個半圓環形絕緣保護層4 ;其中,鐵芯和二次繞組2均澆注於絕緣保護層內。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可直接套裝在電纜上,從而大大減少了施工難度及施工量,此外,避免了與電纜施工的衝突以及電纜的二次拆卸、安裝,安裝簡單、維護方便。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還可以包括
可阻燃外殼,包括兩個半圓環形可阻燃外殼5 ;其中,鐵芯、二次繞組2和絕緣保護層均設置於可阻燃外殼內,所述二次接線端3設置於所述可阻燃外殼上。可阻燃外殼可以採用阻燃塑料或阻燃橡膠等阻燃絕緣材料製成,本實用新型對此不進行限定。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的可阻燃外殼具有良好的阻燃特性,並且可阻燃外殼可以根據不同要求進行產品設計,使得本電流互感器最少只佔傳統交流互感器體積的五分之一,重量為傳統交流互感器體積的六分之一,既滿足了用戶的小型化要求,節省了成本,又能保證精度和容量。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還可以包括緊固帶插槽6,設置於可阻燃外殼外側;緊固帶7,設置於緊固帶插槽6內,緊固帶7兩端通過螺栓8連接。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還可以包括內圈,設置於絕緣保護層內側,包括兩個半圓環形內圈9 ;凸起插槽10,設置於內圈內側;Ω形凸起11,設置於凸起插槽10內。其中,圖1中僅以凸起插槽10和Ω形凸起11均為三個作為示例,當然,凸起插槽10和Ω形凸起11還可以為多個,另外,凸起插槽10和Ω形凸起11的數量並不一定相同,凸起插槽10的數量可以大於Ω形凸起11的數量,例如,凸起插槽10可以為六個,而Ω形凸起11的數量可以為三個,即Ω形凸起11可以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安裝的數量即位置。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的Ω形凸起11,確保了安裝過程中通過摩擦力的作用將電流互感器固定在電纜上,避免了傳統穿芯式電流互感器需要安裝輔件的繁瑣過程。其中,優選地,所述絕緣保護層為環氧樹脂或不飽和樹脂。[0059]其中,優選地,所述凸起插槽10為鉗形。其中,優選地,所述緊固帶7為不導磁的不鏽鋼緊固帶。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電流互感器的緊固帶7,緊固性好,並且緊固帶7為不導磁的不鏽鋼緊固帶,具有防渦流、防靜電等功能,同時能夠減少漏磁現象,使測量數據準確、穩定、可靠。以上所 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流互感器,其特徵在於,包括鐵芯,包括兩個半圓環形鐵芯(I);二次繞組(2 ),繞制於任意一個所述半圓環形鐵芯(I)上,包括兩個二次接線端(3 );絕緣保護層,包括兩個半圓環形絕緣保護層(4);其中,所述鐵芯和所述二次繞組(2)均澆注於所述絕緣保護層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流互感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可阻燃外殼,包括兩個半圓環形可阻燃外殼(5);其中,所述鐵芯、所述二次繞組(2)和所述絕緣保護層均設置於所述可阻燃外殼內,所述二次接線端(3)設置於所述可阻燃外殼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流互感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緊固帶插槽(6),設置於所述可阻燃外殼外側;緊固帶(7 ),設置於所述緊固帶插槽(6 )內,所述緊固帶(7 )兩端通過螺栓(8 )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電流互感器,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內圈,設置於所述絕緣保護層內側,包括兩個半圓環形內圈(9 );凸起插槽(10),設置於所述內圈內側;Ω形凸起(11),設置於所述凸起插槽(10)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流互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絕緣保護層為環氧樹脂或不飽和樹脂。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流互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凸起插槽(10)為鉗形。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電流互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緊固帶(7)為不導磁的不鏽鋼緊固帶。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電流互感器,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電流互感器安裝拆卸很不方便,大大增加施工難度及施工量的問題。電流互感器,包括鐵芯,包括兩個半圓環形鐵芯;二次繞組,繞制於任意一個所述半圓環形鐵芯上,包括兩個二次接線端;絕緣保護層,包括兩個半圓環形絕緣保護層;其中,所述鐵芯和所述二次繞組均澆注於所述絕緣保護層內。本實用新型的電流互感器可直接套裝在電纜上,從而大大減少了施工難度及施工量,此外,避免了與電纜施工的衝突以及電纜的二次拆卸、安裝,安裝簡單、維護方便。
文檔編號H01F27/34GK202887969SQ20122036582
公開日2013年4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26日
發明者吳向東 申請人:北京中凱科電電力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