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質量評價方法及其質控品的製作方法

2023-06-30 00:30:41 2

專利名稱: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質量評價方法及其質控品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血液及血液成分病毒滅活效果的質量評價方法,及相應質控品的建立,具體涉及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質量評價方法及其質控品。

背景技術:
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血液及血液製品的安全性越來越受到重視,血液安全性不僅依賴於合理的獻血員篩選,嚴格的病毒篩檢,還有賴於安全有效的病毒滅活技術,它是安全輸血的重要保障。亞甲藍(Methylene blue,MB)光化學法被認為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臨床用單人份血漿病毒滅活方法。由於病毒滅活技術受多種條件因素影響,如MB的濃度、光照強度、時間及光源波長等,因此建立病毒滅活有效性驗證手段,直接而客觀地評價病原體滅活的有效性是病毒滅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確保滅活效果達到預期的要求,保障血液製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環節。
目前多採用體外培養的細胞病變法或動物模型方法來判斷病毒滅活效果。細胞病變法就是通過病毒接種於細胞懸液中,觀察宿主細胞變化來判定病毒感染的情況。目前除HIV已建立起成熟的實驗室細胞病變方法加以檢測外,HBV、HCV等都不能直接體外繁殖,必須儘可能選擇理化性質相似的模型病毒作為指示病毒進行體外培養加以檢測,如以辛德畢斯病毒(Sindbis Virus,SV)作為HCV模型病毒、鴨B肝病毒(Duck Hepatitis B Virus,DHBV)作為HBV的模型病毒、水皰性口炎病毒(Vesivular Stomatitis Virus,VSV)作為RNA脂質包膜病毒的模型病毒。但是體外培養方法對實驗條件有嚴格的要求,細胞培養、病毒保存有規範的控制,操作繁瑣,實驗周期長,不利於在基層單位開展此項工作。此外,雖然動物模型方法在從生物體整體水平評價病毒感染性方面具有優勢,但價格昂貴,實驗周期長,只適合於研究開發階段使用,也不適合在常規工作中開展。因此,建立更簡單易行、更經濟、更有效的評價指標已成為病毒滅活工作中急需解決問題。
核酸檢測技術是以檢測感染者體內病毒核酸的有無或含量多少來進行病原學診斷的一種方法,是繼形態學、生物化學和免疫學診斷之後的第四代診斷檢測技術。它具有靈敏度高,特異性強,能採用定量檢測的方法進行質量控制,準確性高,檢測費用少,檢測耗時少,適合於常規工作中推廣應用。PCR是眾多核酸檢測技術中的經典方法,因其簡便快速的特點,目前基層檢驗單位及血站均已具備PCR工作條件。因此發明人想到了可能可以利用核酸檢測技術來評價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新的利用核酸檢測技術來評價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的方法。
要給出利用核酸檢測技術來評價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對病毒的滅活效果的方法,有幾個關鍵 首先,因為PCR檢測的是病毒特異性靶基因片段,所以必須證明亞甲藍對病毒滅活作用位點為病毒核酸,並且病毒這種特異性擴增產物的減少或消失與病毒感染的致病性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其次,由於常規採供血工作對環境的嚴格要求,引入的質控品材料必須保證對操作人員和受血者無感染性,因此,必須選擇對人體不致病,但又能模擬對人體致病的HBV、HCV和HIV在處理過程中動態變化的模型病毒或相關病毒的核酸材料作為質控品的備選對象。
最後,必須篩選出與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相關的,能敏感反映病毒感染性的靶基因擴增片段及其引物,以達到該方法有效推廣的目的。
在證實了亞甲藍對病毒滅活作用位點為病毒核酸,並且病毒這種特異性擴增產物的減少或消失與病毒感染的致病性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後,本發明提出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方面,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質量評價的檢測方法 在對血液或血液製品進行亞甲藍光化學滅活的同時,對質控品進行相同條件的滅活,質控品含有SV病毒完整顆粒或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或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通過特異性引物,利用PCR技術擴增質控品中SV病毒基因的特定區域,通過對PCR結果的監測,從分子水平對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進行質量評價。
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是指SV病毒基因組DNA片段與現有載體重組獲得的重組質粒。現有載體指的是本領域熟知的細菌質粒、噬菌體、酵母質粒、植物細胞病毒、哺乳動物細胞病毒如腺病毒、逆轉錄病毒或其他載體。在本發明中適用的載體包括但不限於pUC系列、pBluescript、pGEM和它們的衍生載體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熟知的方法能用於構建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這些方法包括體外重組DNA技術、DNA合成技術、體內重組技術等(Sambroook,et al.Molecular Cloning,a Laboratory Manual,cold Spring HarborLaboratory.New York,1989)等。
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是指經體外轉錄獲得的SV病毒基因組RNA片段。體外轉錄可以在獲得SV病毒基因組DNA片段後,用本領域熟知的技術或者試劑盒完成,例如將SV病毒基因組DNA片段與常用載體重組,獲得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進而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轉錄獲得SV病毒基因組RNA片段。
較佳的,上述特異性引物序列選自下組中的一組 1)TGACCGCTATGTCCCAA(SEQ ID NO4)及GAAATGTTAAAAACAAAAT(SEQ ID NO5); 2)ACCTCCTTGACCAGTAGAG(SEQ ID NO6)及GAAATGTTAAAAACAAAAT(SEQ ID NO5); 3)CGGAATTCCGTATAGCAACAATGAAACTC(SEQ ID NO18)及CCAAGCTTGGGAAATGTTAAAAACAAAAT(SEQ ID NO19); 4)CGGAATTCCGTGGAGCTGGTTACTGGCACT(SEQ ID NO22)及CCAAGCTTGGCATTGTTGCTATAGTGCCCG(SEQ ID NO23); 5)CGGAATTCCGACCGTGCACTTTAGTACCGC(SEQ ID NO26)及CCAAGCTTGGCGCCAAAGAGTGCCAGTAAC(SEQ ID NO27); 6)CGGAATTCCGCTACGAGCGGTGGACTGTTC(SEQ ID NO30)及CCAAGCTTGGGCGGTACTAAAGTGCACGGT(SEQ ID NO31); 7)CGGAATTCCGATTGCAAGCACGGACATTAG(SEQ ID NO34)及CCAAGCTTGGTACCGTACGAACAGTCCACC(SEQ ID NO35)。
在本發明的實施例中,普通PCR列舉了前兩對引物,實時螢光定量PCR列舉了後5對引物。
較佳的,上述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含有序列SEQ ID NO1或SEQ ID NO16。重組質粒由序列SEQ ID NO1或SEQ ID NO16與現有載體重組獲得。上述重組質粒的載體可以是選自pUC系列、pBluescript、pGEM和它們的衍生載體。優選的,上述重組質粒的載體為pBluescript II SK(+)。
較佳的,上述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含有序列SEQ ID NO2或SEQ ID NO17。
較佳的,上述PCR技術為普通PCR或實時螢光定量PCR。
另一方面,本發明公開了前述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質量評價檢測方法中使用的質控品,質控品含有包含序列SEQ ID NO1或SEQ ID NO16的重組質粒或包含序列SEQ IDNO2或SEQ ID NO17的RNA,上述質粒或RNA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03copies/ml-108copies/ml。
質控品是包含序列SEQ ID NO1或SEQ ID NO16的重組質粒或包含序列SEQ ID NO2或SEQ ID NO17的RNA經常用稀釋液或緩衝液稀釋獲得的溶液,本領域熟知的常用稀釋液或緩衝液包括但不限於DEPC處理水、用DEPC處理過的PBS緩衝液或代血漿(羥乙基澱粉20(HES20)氯化鈉注射液,HES20)、無菌雙蒸水、無菌水等。
較佳的,上述重組質粒為序列SEQ ID NO1或SEQ ID NO16與pBluescript II SK(+)重組獲得的質粒。
較佳的,上述RNA片段的序列為SEQ ID NO2或SEQ ID NO17。
有益效果 本發明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將普通PCR(conventional PCR)和實時螢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術應用於血液及血液成份病毒滅活的有效性檢測中,即通過對模型病毒SV核酸特異性靶序列的擴增,作定性或定量分析,從病毒滅活前後核酸量的變化判斷病毒滅活對病毒的殺傷作用。
相比現有的判斷病毒滅活效果的方法,本發明操作簡單,準確度好,實驗周期短,需要的實驗條件容易達到,更為經濟有效。實時螢光定量PCR的使用還可以更進一步動態的反映MB-P處理效果。



圖1.MB-P處理過程中血漿標本HCV RNA隨光照時間動態變化的定量研究時間單位分鐘 圖2.病人血漿中的HCV與代血漿或PBS緩衝液中體外轉錄的RNA在MB-P處理下的降解速率比較 圖3.利用引物I與引物II檢測SV在滅活前後PCR結果 MMarker DL 2000,Marker DL2000自上而下條帶分別為2000,1000,750,500,250,100bp 1Sindbis病毒加MB未作光照處理標本(引物II,擴增片段大小1025bp) 2MB1.0μmol/L 30分鐘(引物II) 3MB1.0μmol/L 60分鐘(引物II) 4Sindbis病毒加MB未作光照處理標本(引物I,擴增片段大小323bp) 5MB1.0μmol/L 30分鐘(引物I) 6MB1.0μmol/L 60分鐘(引物I) 圖4.利用引物III與引物IV檢測VSV在滅活前後PCR結果 MMarker DL 2000 1Sindbis病毒加MB未作光照處理標本(引物III,擴增片段大小213bp) 2MB1.0μmol/L 30分鐘(引物III) 3MB1.0μmol/L 60分鐘(引物III) 4Sindbis病毒加MB未作光照處理標本(引物IV,擴增片段大小237bp) 5MB1.0μmol/L 30分鐘(引物IV) 6MB1.0μmol/L 60分鐘(引物IV) 圖5.利用引物I檢測SV質控品在滅活前後PCR結果 MMarker DL 2000 1加MB未作光照處理(SV病毒完整顆粒質控品) 2MB1.0μmol/L 30分鐘(SV病毒完整顆粒質控品) 3MB1.0μmol/L 60分鐘(SV病毒完整顆粒質控品) 4加MB未作光照處理(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的質控品) 5MB1.0μmol/L 30分鐘(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的質控品) 6MB1.0μmol/L 60分鐘(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的質控品) 7加MB未作光照處理(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的質控品) 8MB1.0μmol/L 30分鐘(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的質控品) 9MB1.0μmol/L 60分鐘(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的質控品) 圖6.利用引物II檢測SV質控品在滅活前後PCR結果 MMarker DL 2000 1加MB未作光照處理(SV病毒完整顆粒質控品) 2MB1.0μmol/L 30分鐘(SV病毒完整顆粒質控品) 3MB1.0μmol/L 30分鐘(SV病毒完整顆粒質控品) 4未作光照處理(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的質控品) 5MB1.0μmol/L 30分鐘(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的質控品) 6MB1.0μmol/L 60分鐘(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的質控品) 7加MB未作光照處理(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的質控品) 8MB1.0μmol/L 30分鐘(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的質控品) 9MB1.0μmol/L 60分鐘(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的質控品) 圖7.利用引物SV1檢測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為含有序列SEQ ID NO1重組質粒)質控品在滅活前後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結果 按照出峰先後,各條曲線分別為濃度107、106、105、104copies/ml的標準品(克隆片段大小為323bp的重組質粒),加MB未作光照處理(0分鐘),MB1.0μmol/L照射30分鐘質控品,MB1.0μmol/L照射60分鐘質控品。
圖8.利用引物SV2檢測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為含有序列SEQ ID NO16重組質粒)的質控品在滅活前後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結果 按照出峰先後,各條曲線分別為濃度107、106、105、104copies/ml的標準品(克隆片段大小為1025bp的重組質粒),加MB未作光照處理(0分鐘),MB1.0μmol/L照射30分鐘質控品,MB1.0μmol/L照射60分鐘質控品。
圖9.利用引物SV3檢測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SEQ ID NO17)的質控品在滅活前後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結果 按照出峰先後,各條曲線分別為濃度107、106、105、104copies/ml的標準品(克隆片段大小為1025bp的重組質粒),加MB未作光照處理(0分鐘),MB1.0μmol/L照射30分鐘質控品,MB1.0照射60分鐘質控品。
圖10.利用引物SV4檢測含檢測SV病毒完整顆粒質控品在滅活前後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結果 按照出峰先後,各條曲線分別為濃度107、106、105、104copies/ml的標準品(克隆片段大小為1025bp的重組質粒),加MB未作光照處理(0分鐘),MB1.0μmol/L照射30分鐘質控品,MB1.0照射60分鐘質控品。
圖11.利用引物SV5檢測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為含有序列SEQ ID NO16重組質粒)的質控品在滅活前後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結果 按照出峰先後,各條曲線分別為濃度107、106、105、104copies/ml的標準品(克隆片段大小為1025bp的重組質粒),加MB未作光照處理(0分鐘),MB1.0μmol/L照射30分鐘質控品,MB1.0照射60分鐘質控品。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是為了將PCR技術運用於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評價領域,首先必須證明病毒核酸是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作用靶位點,即要證實亞甲藍光化學滅活對病毒核酸有破壞作用,驗證過程如下 1)本發明設置不同的MB-P(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滅活條件,將含病毒陽性血漿及體外轉錄獲得的病毒RNA溶液同時進行滅活;滅活後,分別取樣,對樣品進行RNA抽提及逆轉錄;利用針對病毒核心片段基因序列的引物,對樣品進行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來測定樣品中病毒RNA的濃度;結果證實,MB-P處理後,病毒RNA均發生了降解,且降解程度隨著光照時間的增加而增加。
2)同時,通過對比實驗,本發明還揭示了血漿中病毒RNA降解速度大於體外轉錄獲得的病毒RNA降解速度。
由於本發明將PCR技術運用於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評價,即通過特異性擴增產物的減少或消失來判斷滅活作用,因此還必須證明病毒核酸的降解與病毒的感染性消失存在一定的相關性,證明方法如下 1)將病毒血漿進行不同條件的MB-P處理。
2)對不同滅活條件的血漿取樣,通過RT-PCR檢測病毒核酸,與MB-P處理前進行比較,結果證實滅活後,PCR產物減少,即病毒核酸被降解。
3)同時,對不同滅活條件的血漿取樣,用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進一步證明隨著滅活過程的進行,PCR產物逐步遞減,即病毒核酸逐步被降解。
4)對不同滅活條件的血漿取樣,進行細胞病變檢測,測定感染性滴度,結果證實滅活後,病毒感染性消失了。
本發明的方法是通過對質控品的檢測來評價MB-P的效果,為了證實本發明的質控品可以起到評價MB-P的效果的作用,本發明將製備的質控品及含病毒血漿同時進行MB-P處理,結果證實,隨著MB-P過程的進行,質控品中的PCR產物逐步遞減,血漿中病毒感染性也消失了,結果證實質控品真實地反映了MB-P的效果。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應理解,這些實施例僅用於說明本發明,而非限制本發明的範圍。下列實施例中未註明具體條件的實驗方法及未說明配方的試劑均為按照常規條件如Sambrook等人,分子克隆試驗手冊(New York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Press,1989)中所述的條件或者製造商建議的條件進行或配置。
實施例1亞甲藍光化學滅活對HCV病毒核酸有破壞作用 實驗步驟 1、克隆的建立 根據GenBank中HCV1b型序列(AY460204),採用Gene runner軟體設計覆蓋HCV 5』-NCR及核心區片段的PCR引物,上遊引物序列為5』-CGGAATTCCGACCATAGATACTCCCCT-3』(SEQID NO7),下遊引物序列為5』-CGGGATCC CGGAAGATAGAGAAAGAGCAACCG-3』(SEQ ID NO8),擴增片段長度為844bp,引物交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用Trizol(Gibco BRL)試劑抽取抗HCV及HCV RNA均為陽性的獻血員血漿(上海血液中心)中的HCV RNA後,使用RNA PCR KIT(Takara公司)進行逆轉錄和PCR反應。反應參數為42℃逆轉錄30分鐘,94℃預變性2分鐘,94℃變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1分鐘,其中變性、退火和延伸循環30次。將PCR產物純化後以EcoRI、BamHI雙酶切位點克隆到pBluescriptII SK(+)載體(Stratagene公司)中,再轉化大腸桿菌E.coli TOP10(Promege公司),抽提質粒進行EcoRI、BamHI雙酶切鑑定和測序鑑定(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採用ABI PRISM 3730分析儀完成)。酶切產物電泳,在844bp處有電泳條帶,測序結果為SEQ ID NO3的片段,結果符合預期。
片段序列(SEQ ID NO3) 5』-ACCATAGATACTCCCCTGTGAGGAACTACTGTCTTCACGCAGAAAGCGTCTAGCCATGGCGTTAGTATGAGTGTTGTGCAGCCTCCAGGACCCCCCCTCCCGGGAGAGCCATAGTGGTCTGCGGAACCGGTGAGTACACCGGAATTGCCAGGACGACCGGGTCCTTTCTTGGATCAACCCGCTCAATGCCTGGAGATTTGGGCGTGCCCCCGCGAGACTGCTAGCCGAGTAGTGTTGGGTCGCGAAAGGCCTTGTGGTACTGCCTGATAGGGTGCTTGCGAGTGCCCCGGGAGGTCTCGTAGACCGTGCATCATGAGCACAAATCCTAAACCTCAAAGAAAAACCAAACGTAACACCAACCGCCGCCCACAGGACGTTAAGTTCCCGGGCGGTGGTCAGATCGTTGGTGGAGTTTACCTGTTGCCGCGCAGGGGCCCCAGGTTGGGTGTGCGCGCGACTAGGAAGACTTCCGAGCGGTCGCAACCTCGTGGAAGGCGACAACCTATCCCCAAGGCTCGCCGGCCCGAGGGTAGGACCTGGGCTCAGCCCGGGTACCCTTGGCCCCTCTATGGCAACGAGGGTATGGGGTGGGCAGGATGGCTCCTGTCACCCCGTGGCTCTCGGCCTAGTTGGGGCCCCACAGACCCCCGGCGTAGGTCGCGTAATTTGGGTAAGGTCATCGATACCCTTACATGCGGCTTCGCCGACCTCATGGGGTACATTCCGCTTGTCGGCGCCCCCCTAGGGGGCGCTGCCAGGGCCCTGGCACATGGTGTCCGGGTTCTGGAGGACGGCGTGAACTATGCAACAGGGAATCTGCCGCGGTTGCTCTTTCTCTATCTTC-3』 2、體外轉錄 用上述陽性質粒作為模板,Not I酶切線性化後在T7聚合酶的作用下體外轉錄出含目的片段的RNA,凝膠電泳檢測,在844bp處有目的條帶。純化後定量,分別用DEPC處理過的PBS緩衝液和代血漿(羥乙基澱粉20氯化鈉注射液,HES20)稀釋為106copies/ml(與正常陽性血漿中HCV濃度相近),-80℃保存備用。
3、病毒滅活 取含HCV RNA 106copies/ml抗HCV及HCV RNA均為陽性的獻血員血漿標本(上海市血液中心)、體外轉錄RNA的PBS溶液和代血漿溶液各99ml,分別加入100μmol/L的注射用MB 1ml(MB終濃度為1μmol/L),混勻後在4℃用30000Lux可見光照射處理。在照射前(0min),照射後2min、5min、10min、20min、30min、40min和60min分別取樣作進一步檢測,同時用未加MB的這三種溶液在同樣條件下處理作為對照組,也分別在不同照射時間留樣。
4、RNA抽提及逆轉錄 滅活後,體外轉錄RNA溶液100μl用75%7醇沉澱,而血漿則取100μl加入300μlTrizol中以提取病毒RNA,在沉澱乾燥的RNA中加入含隨機引物(200nmol/L),AMV逆轉錄酶(0.1U/μL),dNTP(300μmol/L)的逆轉錄混合物30μl,在42℃條件下進行逆轉錄反應。
5、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及實驗結果 針對HCV 5』-NCR區基因序列,設計螢光定量PCR引物及Taqman探針,上遊引物為5』-GAACTACTGTCTTCACGCAGAAAG-3』(SEQ ID NO9),下遊引物為5』-CTGGCAATTCCGGTGTACTCA-3』(SEQ ID NO10),探針序列為5』-(FAM)CCGCAGACCACTATGGCTCTCCCG(Eclipse)-3』(SEQ ID NO11)。引物及探針由大連寶生物(Takara)公司合成。使用上述引物,在ABI 7500型實時螢光定量擴增儀上進行檢測。循環參數為94℃變性30秒,53℃退火30秒,72℃延伸34秒,72℃時收集螢光信號,共進行45個循環,用前述構建的質粒,以107copies/ml濃度起,以10倍梯度稀釋作為標準品同時反應,繪製標準曲線,確定不同滅活條件處理後樣品的HCV RNA濃度,結果如圖1及圖2所示。結果說明,MB-P處理後,HCV病毒RNA發生了降解,且降解程度隨著光照時間的增加而增加。
6、體外轉錄HCV RNA在代血漿或PBS緩衝液中MB-P處理後的動態變化 為進一步確定HCV RNA在MB-P處理下的降解過程,同時也為了驗證病毒包膜蛋白以及血漿中的蛋白成分在MB-P病毒滅活過程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將體外轉錄的HCV RNA調整到106copies/ml,使之與病人血漿中HCV RNA的濃度相同,分別加入到代血漿(HES20)和PBS緩衝液中,並以病人HCV陽性血漿作為對照,按前述方法進行MB-P處理後,用步驟5中的探針及引物進行螢光定量PCR檢測HCV RNA殘留量。將檢測到的不同處理時段HCV RNA殘留量取對數,計算其所佔處理前原有量的對數的百分比,並以此為縱坐標,以光照時間為橫坐標,作直線回歸圖,直線的斜率即為MB-P處理時HCV RNA的降解速率(圖2)。圖中結果為三次實驗的平均值。結果表明未加MB時,病人血漿中的HCV以及體外轉錄的HCV RNA均未發生降解;而在MB作用下,病人血漿中的HCV以及體外轉錄的HCV RNA均迅速降解。通過回歸直線的斜率(K)比較,發現,體外轉錄的HCV RNA在代血漿(HES20)中和PBS緩衝液中的降解速率相似,但二者均低於病人血漿中的HCV降解的速率。
實施例2亞甲藍光化學滅活對SV病毒核酸有破壞作用 實驗步驟 1、實驗用SV的製備及含病毒血漿的製備 (1)實驗用SV的製備 SV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提供,以BHK細胞為宿主傳3代。收集上清液,測得病毒滴度>8.51gTCID50/ml,分裝,置-80℃保存,備用。
(2)含病毒血漿的製備 在含100ml抗凝血漿的PVC塑膠袋內,按血漿∶病毒液=9∶1的容量比接種病毒,混勻。
2、病毒滅活實驗 在上述含病毒血漿/溶液中,加入亞甲藍(MB),使終濃度分別為0.5μmol/L,1.0μmol/L,1.5μmol/L,隨即用30000Lux可見光照射,照射時間分別為0』(不照射),30』,60』。
3、病毒核酸檢測(定性)及結果 (1)病毒RNA提取用Trizol試劑抽提血漿中的病毒RNA,方法如下 ①Trizol 300ul加血清100ul,強烈振蕩15秒,充分混勻,室溫靜止15分鐘;②加入80ul氯仿,強烈振蕩15秒,充分混勻,室溫靜止5分鐘;③在4℃下離心,12000rpm×15分鐘;④離心結束後溶液分層,小心吸取上層水相200ul,加入等體積異丙醇;⑤顛倒混勻10次後,-20℃數小時;⑥在4℃下離心,14000rpm×15分鐘;⑦棄上清,75%預冷酒精400ul洗滌,顛倒數次;⑧4℃離心,14000rpm×5分鐘,棄上清,自然揮發乾燥。
(2)引物設計根據Sindbis病毒XJ-160序列設計引物,本研究設計了2套引物,共3條,2套引物的負鏈相同,擴增片段產物I是323bp,II是1025bp(見下表)。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
(3)病毒核酸RT-PCR用TaKaRa RNA PCR kit,購自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具體操作參照試劑說明書進行。熱循環參數如下42℃逆轉錄30分鐘,94℃預變性2分鐘,94℃變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1分鐘,共計30個循環,最後72℃延伸5分鐘。
(4)PCR產物的檢測用1.5%瓊脂糖凝膠電泳法進行檢測,經照射後的樣品均未擴增出片段,其中MB終濃度為1.0μmol/L的電泳結果見圖3。
(5)結果表明MB-P處理後,SV病毒RNA發生了降解。
實施例3亞甲藍光化學滅活對VSV病毒核酸有破壞作用 實驗步驟 1、實驗用VSV的製備及含病毒血漿的製備 (1)實驗用VSV的製備 VSV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提供,以Vero細胞為宿主傳3代。收集上清液,測得病毒滴度>8.51gTCID50/ml,分裝,置-80℃保存,備用。
(2)含病毒血漿的製備 在含100ml抗凝血漿的PVC塑膠袋內,按血漿∶病毒液=9∶1的容量比接種病毒,混勻。
2、病毒滅活實驗 在上述含病毒血漿/溶液中,加入亞甲藍(MB),使終濃度分別為0.5μmol/L,1.0μmol/L,1.5μmol/L,隨即用30000Lux可見光照射,照射時間分別為0』(不照射),30』,60』。
3、病毒核酸檢測(定性)及結果 (1)病毒RNA提取用Trizol試劑抽提血漿中的病毒RNA,方法如下 ①Trizol 300ul加血清100ul,強烈振蕩15秒,充分混勻,室溫靜止15分鐘;②加入80ul氯仿,強烈振蕩15秒,充分混勻,室溫靜止5分鐘;③在4℃下離心,12000rpm×15分鐘;④離心結束後溶液分層,小心吸取上層水相200ul,加入等體積異丙醇;⑤顛倒混勻10次後,-20℃數小時;⑥在4℃下離心,14000rpm×15分鐘;⑦棄上清,75%預冷酒精400ul洗滌,顛倒數次;⑧4℃離心,14000rpm×5分鐘,棄上清,自然揮發乾燥。
(2)引物設計根據VSV病毒序列設計引物,本文設計了2套引物(見下表)。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
(3)病毒核酸RT-PCR用TaKaRa RNA PCR kit,購自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具體操作參照試劑說明書進行。熱循環參數如下42℃逆轉錄30分鐘,94℃預變性2分鐘,94℃變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1分鐘,共計30個循環,最後72℃延伸5分鐘。
(4)PCR產物的檢測用1.5%瓊脂糖凝膠電泳法進行檢測,經照射後的樣品均未擴增出片段。其中MB終濃度為1.0μmol/L的電泳檢驗結果如圖4。結果說明MB-P處理後,VSV病毒RNA發生了降解。
實施例4病毒核酸的降解與病毒的感染性消失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實驗步驟 1.將實施例2中經步驟2滅活的產物分別取樣,接種BHK細胞,用細胞病變法(《醫用實驗病毒學》,人民軍醫出版社(第1版)P102-109杜平),測定感染性滴度(TCID50/ml),結果如下表 不同濃度、不同接觸時間SV感染性滅活結果
*表示所用方法已測不到病毒滴度 結果證實滅活後,病毒感染性消失了。
2.將實施例3中經步驟2滅活的產物分別取樣,接種Vero細胞,用細胞病變法測定感染性滴度(TCID50/ml),結果如下表 不同濃度、不同接觸時間VSV感染性滅活結果
*表示所用方法已測不到病毒滴度 結果證實滅活後,病毒感染性消失了。
3.結果分析由實施例2及實施例3可知,在MB-P處理下,SV病毒及VSV病毒RNA發生了降解,而本實驗又證明了MB-P處理後,SV病毒及VSV病毒感染性消失了,由此證實了病毒核酸的降解與病毒的感染性消失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實施例5質控品的製備 1.含SV病毒完整顆粒質控品的製備 (1)實驗用SV的製備 SV由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病毒學研究所提供,以BHK細胞為宿主傳3代。收集上清液,測得病毒滴度>8.51gTCID50/ml,分裝,置-80℃保存,備用。
(2)含病毒血漿的製備 在含100ml抗凝血漿的PVC塑膠袋內,按血漿∶病毒液=9∶1的容量比接種病毒,混勻。
2.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的質控品的製備 (1)根據GenBank中SV序列,採用Gene runner軟體設計了兩套特異性PCR引物, 引物交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合成。用Trizol(Gibco BRL)試劑抽取SVRNA後,分別使用RNA PCR KIT(Takara公司)進行逆轉錄和PCR反應。反應參數為42℃逆轉錄30分鐘,94℃預變性2分鐘,94℃變性30秒,55℃退火30秒,72℃延伸1分鐘,其中變性、退火和延伸循環30次。將PCR產物純化後以EcoRI、HindIII雙酶切位點克隆到pBluescript II SK(+)載體中,再轉化大腸桿菌E.coli TOP10,抽提質粒進行EcoRI、HindIII雙酶切鑑定和測序鑑定(由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採用ABI PRISM3730分析儀完成)。酶切產物電泳,與第I套引物對應的產物在323bp處有條帶顯示,測序結果包括SEQ ID NO1的片段,結果符合預期;與第II套引物對應的產物在1025bp處有條帶顯示,測序結果包括SEQ ID NO16的片段,結果符合預期。
序列(SEQ ID NO1) 5』-tgaccgctatgtcccaatgacccgaccagcaaaactcgacgtatttccgaggaactgatgtgcataatgcatcaggctggtatattagatccccgctcatcgcgggcactatagcaacaatgaaactcgatgtatttccgaggaagcgcagtgcataatgctgcgccgtgttgccatataatcattttattaatcaactatttagcagacgctaaaactcaatgtatttctgaggaagcgtggtgcataatgccatgcagcgtctgtataatttcttttattattcttttatcaattaaccaaaattttgtttttaacatttc-3』 序列(SEQ ID NO16) 5』-acctccttgaccagtagagaccttattgcaagcacggacattagattgcttaagccttccgttaaaaacgtgcacgtcccgtacacgcaagctgcttcaggattcgagatgtggaagaacaactcaggtcgaccactgcaggaaaccgctccttttgggtgtaagattgcagtcaacccgctacgagcggtggactgttcgtacggtaatattcctatctccatcgatatcccaaatgccgccttcattaggatatcggatgcgccgctagtttcgacggttaaatgtgaggtcagcggatgtacctattcagctgattttggtggtatggcaaccctgcagtatgtgtcggaccgcgaaggacaatgccccgtgcactctcactcaagcacagcaacacttcaggaatcgacagtgcatgtcctggagaaaggggcggtgaccgtgcactttagtaccgccagcccacaggctaatttcattatatcgctgtgtggcaagaaaacaacatgcaacgcggaatgtaagccacctgcggaccacattgtgagtacaccgcacaaaatcgatcaggagttccaaaccgctatttcaaaaacatcatggagctggttactggcactctttggcggcgcctcgtcgctattaattataggactcatgatttttacttgcagcatgttgctgacaagcacccggagatgaccgctatgtcccaatgacccgaccagcaaaactcgacgtatttccgaggaactgatgtgcataatgcatcaggctggtatattagatccccgctcatcgcgggcactatagcaacaatgaaactcgatgtatttccgaggaagcgcagtgcataatgctgcgccgtgttgccatataatcattttattaatcaactatttagcagacgctaaaactcaatgtatttctgaggaagcgtggtgcataatgccatgcagcgtctgtataatttcttttattattcttttatcaattaaccaaaattttgtttttaacatttc-3』 (2)質控品的配製抽提質粒,-20℃保存備用。臨用前以滅菌雙蒸水稀釋,將質粒濃度分別調至103copies/ml,104copies/ml,105copies/ml,106copies/ml,107copies/ml及108copies/ml,配製成質控品。上述濃度的樣品既可單獨作為一個質控品使用,也可作為質控品系列聯合使用。
3.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的質控品的製備 用上述步驟2中(1)獲得的陽性質粒作為模板,Not I酶切線性化後在T7聚合酶的作用下體外轉錄出含目的片段的RNA,電泳結果為分別在323bp及1025bp處有目的條帶。RNA序列(SEQ ID NO2) 5』-gaaauguuaaaaacaaaauuuugguuaauugauaaaagaauaauaaaagaaauuauacagacgcugcauggcauuaugcaccacgcuuccucagaaauacauugaguuuuagcgucugcuaaauaguugauuaauaaaaugauuauauggcaacacggcgcagcauuaugcacugcgcuuccucggaaauacaucgaguuucauuguugcuauagugcccgcgaugagcggggaucuaauauaccagccugaugcauuaugcacaucaguuccucggaaauacgucgaguuuugcuggucgggucauugggacauagcgguca-3』 RNA序列(SEQ ID NO17) 5』-gaaauguuaaaaacaaaauuuugguuaauugauaaaagaauaauaaaagaaauuauacagacgcugcauggcauuaugcaccacgcuuccucagaaauacauugaguuuuagcgucugcuaaauaguugauuaauaaaaugauuauauggcaacacggcgcagcauuaugcacugcgcuuccucggaaauacaucgaguuucauuguugcuauagugcccgcgaugagcggggaucuaauauaccagccugaugcauuaugcacaucaguuccucggaaauacgucgaguuuugcuggucgggucauugggacauagcggucaucuccgggugcuugucagcaacaugcugcaaguaaaaaucaugaguccuauaauuaauagcgacgaggcgccgccaaagagugccaguaaccagcuccaugauguuuuugaaauagcgguuuggaacuccugaucgauuuugugcgguguacucacaaugugguccgcagguggcuuacauuccgcguugcauguuguuuucuugccacacagcgauauaaugaaauuagccugugggcuggcgguacuaaagugcacggucaccgccccuuucuccaggacaugcacugucgauuccugaaguguugcugugcuugagugagagugcacggggcauuguccuucgcgguccgacacauacugcaggguugccauaccaccaaaaucagcugaauagguacauccgcugaccucacauuuaaccgucgaaacuagcggcgcauccgauauccuaaugaaggcggcauuugggauaucgauggagauaggaauauuaccguacgaacaguccaccgcucguagcggguugacugcaaucuuacacccaaaaggagcgguuuccugcaguggucgaccugaguuguucuuccacaucucgaauccugaagcagcuugcguguacgggacgugcacguuuuuaacggaaggcuuaagcaaucuaauguccgugcuugcaauaaggucucuacuggucaaggaggu-3』 用RNA純化試劑盒(QIAGEN,RNeasy Mini Handbook)純化RNA,分別用DEPC處理水或用DEPC處理過的PBS緩衝液或代血漿(羥乙基澱粉20(HES20)氯化鈉注射液,HES20)稀釋為103copies/ml,104copies/ml,105copies/ml,106copies/ml,107copies/ml及108copies/ml,-80℃保存備用。
實施例6對MB-P病毒滅活效果的質量評價 在實施例2步驟1獲得的含病毒血漿中,加入亞甲藍(MB),使終濃度分別為0.5μmol/L,1.0μmol/L,1.5μmol/L,隨即用30000Lux可見光照射,照射時間分別為0』(不照射),30』,60』。
在對上述血漿進行MB-P處理的同時,採用相同的條件,對實施例5獲得的質控品進行滅活,滅活結束後,質控品取樣。
1.普通PCR檢測(結果表明經照射後的樣品均未擴增出片段。其中MB終濃度為1.0μmol/L的電泳結果如圖5和圖6) 1)對實施例5中含SV病毒完整顆粒質控品,用實施例2步驟3反轉錄後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照射時間為0』的質控品可以擴增出產物,其餘未擴增出產物。說明MB-P處理後達到了病毒滅活的效果。
2)對實施例5中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的質控品,抽提質粒,EcoRI、HindIII雙酶切後作為PCR模板,以實施例2步驟3的(2)中引物,對用相應引物擴增產物克隆獲得的重組質粒質控品進行PCR進行病毒核酸檢測。擴增系統模板5μl,10mM dNTP0.5μl,Taq酶0.25μl,5×Buffer 5μl,Mg2+(250mM)終濃度2.5mM,引物及模板終濃度200mM,滅菌雙蒸水補充體積至25μl。實時螢光定量PCR反應程序95℃預變性5分鐘,94℃變性30秒,53℃退火30秒,72℃延伸34秒,其中變性、退火和延伸循環35次。照射時間為0分鐘(即不光照)的質控品可以擴增出產物,其餘未擴增出產物。說明MB-P處理後達到了病毒滅活的效果。
3)對實施例5中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的質控品,用實施例2步驟3反轉錄後進行病毒核酸檢測。以實施例2步驟3的(2)中引物,對用相應引物擴增產物克隆獲得的重組質粒體外轉錄的RNA片段的質控品進行PCR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照射時間為0』的質控品可以擴增出產物,其餘未擴增出產物。說明MB-P處理後達到了病毒滅活的效果。
2.實時螢光定量PCR檢測及結果 1)對實施例5中含SV病毒完整顆粒質控品,用實施例2的方法提取病毒RNA,用實施例1步驟4的方法反轉錄成DNA,作為PCR模板。
2)對實施例5中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的質控品,抽提質粒,EcoRI、HindIII雙酶切後作為PCR模板。
3)對實施例5中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的質控品,用實施例2的方法提取病毒RNA,用實施例1步驟4的方法反轉錄成DNA,作為PCR模板。
針對SV基因序列,設計螢光定量PCR引物及Taqman探針, 產物序列(5』-3』)SEQ ID NO20 CGGAATTCCGTATAGCAACAATGAAACTCGATGTATTTCCGAGGAAGCGCAGTGCATAATGCTGCGCCGTGTTGCCATATAATCATTTTATTAATCAACTATTTAGCAGACGCTAAAACTCAATGTATTTCTGAGGAAGCGTGGTGCATAATGCCATGCAGCGTCTGTATAATTTCTTTTATTATTCTTTTATCAATTAACCAAAATTTTGTTTTTAACATTTCCCAAGCTTGGProbe(5』-3』)SEQ ID NO21CAT TAT GCA CTG CGC TTC CTC G 產物序列(5』-3』)SEQID NO24 CGGAATTCCGTGGAGCTGGTTACTGGCACTCTTTGGCGGCGCCTCGTCGCTATTAATTATAGGACTCATGATTTTTACTTGCAGCATGTTGCTGACAAGCACCCGGAGATGACCGCTATGTCCCAATGACCCGACCAGCAAAACTCGACGTATTTCCGAGGAACTGATGTGCATAATGCATCAGGCTGGTATATTAGATCCCCGCTCATCGCGGGCACTATAGCAACAATGCCAAGCTTGG Probe(5』-3』)SEQ ID NO25TTT GCT GGT CGG GTC ATT GGG A 產物序列(5』-3』)SEQ ID NO28 CGGAATTCCGACCGTGCACTTTAGTACCGCCAGCCCACAGGCTAATTTCATTATATCGCTGTGTGGCAAGAAAACAACATGCAACGCGGAATGTAAGCCACCTGCGGACCACATTGTGAGTACACCGCACAAAATCGATCAGGAGTTCCAAACCGCTATTTCAAAAACATCATGGAGCTGGTTACTGGCACTCTTTGGCGCCAAGCTTGG Probe(5』-3』)SEQ ID NO29TGG CTT ACA TTC CGC GTT GCA T 產物序列(5』-3』)SEQ ID NO32 CGGAATTCCGCTACGAGCGGTGGACTGTTCGTACGGTAATATTCCTATCTCCATCGATATCCCAAATGCCGCCTTCATTAGGATATCGGATGCGCCGCTAGTTTCGACGGTTAAATGTGAGGTCAGCGGATGTACCTATTCAGCTGATTTTGGTGGTATGGCAACCCTGCAGTATGTGTCGGACCGCGAAGGACAATGCCCCGTGCACTCTCACTCAAGCACAGCAACACTTCAGGAATCGACAGTGCATGTCCTGGAGAAAGGGGCGGTGACCGTGCACTTTAGTACCGCCCAAGCTTGG Probe(5』-3』)SEQ ID NO33AAG GCG GCA TTT GGG ATA TCG A 產物序列(5』-3』)SEQ ID NO36 CGGAATTCCGATTGCAAGCACGGACATTAGATTGCTTAAGCCTTCCGTTAAAAACGTGCACGTCCCGTACACGCAAGCTGCTTCAGGATTCGAGATGTGGAAGAACAACTCAGGTCGACCACTGCAGGAAACCGCTCCTTTTGGGTGTAAGATTGCAGTCAACCCGCTACGAGCGGTGGACTGTTCGTACGGTACCAAGCTTGG Probe(5』-3』)SEQ ID NO37AAG CAG CTT GCG TGT ACG GGA C 引物及探針由大連寶生物(Takara)公司合成。模板5μl,10mM dNTP 0.5μl,Taq酶0.25μl,5×Buffer 5μl,Mg2+(250mM)終濃度2.5mM,引物及模板終濃度200mM,滅菌雙蒸水補充體積至25μl。在ABI 7500型實時螢光定量擴增儀上進行檢測。循環參數為94℃變性30秒,53℃退火30秒,72℃延伸34秒,72℃時收集螢光信號,共進行45個循環,用實施例5中2(1)構建的質粒,以107copies/ml濃度起,以10倍梯度稀釋作為標準品同時反應,繪製標準曲線,確定不同滅活條件處理後樣品的SV濃度。其中MB終濃度為1.0μmol/L的實時螢光定量PCR電泳結果如圖7-9。結果發現隨著滅活過程的進行,PCR產物逐步遞減,即病毒核酸逐步被降解。結果動態反映了MB-P滅活的效果。
3.MB-P處理後SV細胞病變檢測 用實施例4的方法對本例中經MB-P處理的血漿取樣進行細胞病變檢測,結果如下 不同濃度、不同接觸時間SV感染性滅活結果

*表示所用方法已測不到病毒滴度 本步驟的目的是以現有技術來評價MB-P的效果,結果可見,與前述質控品檢測結果一樣,MB-P處理後達到了病毒滅活的效果。本步驟進一步驗證了可以採用本發明的方法來評價MB-P滅活效果。
SEQUENCE LISTING
上海市血液中心
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質量評價方法及其質控品
PCNXY070109
37
PatentIn version 3.1
1
323
DNA
Sindbis virus
1
tgaccgctat gtcccaatga cccgaccagc aaaactcgac gtatttccga ggaactgatg 60
tgcataatgc atcaggctgg tatattagat ccccgctcat cgcgggcact atagcaacaa 120
tgaaactcga tgtatttccg aggaagcgca gtgcataatg ctgcgccgtg ttgccatata 180
atcattttat taatcaacta tttagcagac gctaaaactc aatgtatttc tgaggaagcg 240
tggtgcataa tgccatgcag cgtctgtata atttctttta ttattctttt atcaattaac 300
caaaattttg tttttaacat ttc 323
2
323
RNA
Sindbis virus
2
gaaauguuaa aaacaaaauu uugguuaauu gauaaaagaa uaauaaaaga aauuauacag 60
acgcugcaug gcauuaugca ccacgcuucc ucagaaauac auugaguuuu agcgucugcu 120
aaauaguuga uuaauaaaau gauuauaugg caacacggcg cagcauuaug cacugcgcuu 180
ccucggaaau acaucgaguu ucauuguugc uauagugccc gcgaugagcg gggaucuaau 240
auaccagccu gaugcauuau gcacaucagu uccucggaaa uacgucgagu uuugcugguc 300
gggucauugg gacauagcgg uca 323
3
844
DNA
Hepatitis C virus
3
accatagata ctcccctgtg aggaactact gtcttcacgc agaaagcgtc tagccatggc60
gttagtatga gtgttgtgca gcctccagga ccccccctcc cgggagagcc atagtggtct120
gcggaaccgg tgagtacacc ggaattgcca ggacgaccgg gtcctttctt ggatcaaccc180
gctcaatgcc tggagatttg ggcgtgcccc cgcgagactg ctagccgagt agtgttgggt240
cgcgaaaggc cttgtggtac tgcctgatag ggtgcttgcg agtgccccgg gaggtctcgt300
agaccgtgca tcatgagcac aaatcctaaa cctcaaagaa aaaccaaacg taacaccaac360
cgccgcccac aggacgttaa gttcccgggc ggtggtcaga tcgttggtgg agtttacctg420
ttgccgcgca ggggccccag gttgggtgtg cgcgcgacta ggaagacttc cgagcggtcg480
caacctcgtg gaaggcgaca acctatcccc aaggctcgcc ggcccgaggg taggacctgg540
gctcagcccg ggtacccttg gcccctctat ggcaacgagg gtatggggtg ggcaggatgg600
ctcctgtcac cccgtggctc tcggcctagt tggggcccca cagacccccg gcgtaggtcg660
cgtaatttgg gtaaggtcat cgataccctt acatgcggct tcgccgacct catggggtac720
attccgcttg tcggcgcccc cctagggggc gctgccaggg ccctggcaca tggtgtccgg780
gttctggagg acggcgtgaa ctatgcaaca gggaatctgc cgcggttgct ctttctctat840
cttc 844
4
17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4
tgaccgctat gtcccaa 17
5
19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5
gaaatgttaa aaacaaaat 19
6
19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6
acctccttga ccagtagag 19
7
27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7
cggaattccg accatagata ctcccct27
8
32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8
cgggatcccg gaagatagag aaagagcaac cg32
9
24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9
gaactactgt cttcacgcag aaag 24
10
21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10
ctggcaattc cggtgtactc a21
11
24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探針
11
ccgcagacca ctatggctct cccg24
12
28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12
cggaattccg aaaggctcag gagaaact28
13
28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13
ccaagcttgg tttgaggcct tggtagac28
14
28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14
cggaattccg ctaccaaggc ctcaaatc28
15
28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15
ccaagcttgg aaccatttgt catctgcg28
16
1025
DNA
Sindbis virus
16
acctccttga ccagtagaga ccttattgca agcacggaca ttagattgct taagccttcc60
gttaaaaacg tgcacgtccc gtacacgcaa gctgcttcag gattcgagat gtggaagaac120
aactcaggtc gaccactgca ggaaaccgct ccttttgggt gtaagattgc agtcaacccg180
ctacgagcgg tggactgttc gtacggtaat attcctatct ccatcgatat cccaaatgcc240
gccttcatta ggatatcgga tgcgccgcta gtttcgacgg ttaaatgtga ggtcagcgga300
tgtacctatt cagctgattt tggtggtatg gcaaccctgc agtatgtgtc ggaccgcgaa360
ggacaatgcc ccgtgcactc tcactcaagc acagcaacac ttcaggaatc gacagtgcat420
gtcctggaga aaggggcggt gaccgtgcac tttagtaccg ccagcccaca ggctaatttc480
attatatcgc tgtgtggcaa gaaaacaaca tgcaacgcgg aatgtaagcc acctgcggac540
cacattgtga gtacaccgca caaaatcgat caggagttcc aaaccgctat ttcaaaaaca600
tcatggagct ggttactggc actctttggc ggcgcctcgt cgctattaat tataggactc660
atgattttta cttgcagcat gttgctgaca agcacccgga gatgaccgct atgtcccaat720
gacccgacca gcaaaactcg acgtatttcc gaggaactga tgtgcataat gcatcaggct780
ggtatattag atccccgctc atcgcgggca ctatagcaac aatgaaactc gatgtatttc840
cgaggaagcg cagtgcataa tgctgcgccg tgttgccata taatcatttt attaatcaac900
tatttagcag acgctaaaac tcaatgtatt tctgaggaag cgtggtgcat aatgccatgc960
agcgtctgta taatttcttt tattattctt ttatcaatta accaaaattt tgtttttaac1020
atttc1025
17
1025
RNA
Sindbis virus
17
gaaauguuaa aaacaaaauu uugguuaauu gauaaaagaa uaauaaaaga aauuauacag60
acgcugcaug gcauuaugca ccacgcuucc ucagaaauac auugaguuuu agcgucugcu120
aaauaguuga uuaauaaaau gauuauaugg caacacggcg cagcauuaug cacugcgcuu180
ccucggaaau acaucgaguu ucauuguugc uauagugccc gcgaugagcg gggaucuaau240
auaccagccu gaugcauuau gcacaucagu uccucggaaa uacgucgagu uuugcugguc300
gggucauugg gacauagcgg ucaucuccgg gugcuuguca gcaacaugcu gcaaguaaaa360
aucaugaguc cuauaauuaa uagcgacgag gcgccgccaa agagugccag uaaccagcuc420
caugauguuu uugaaauagc gguuuggaac uccugaucga uuuugugcgg uguacucaca480
augugguccg cagguggcuu acauuccgcg uugcauguug uuuucuugcc acacagcgau540
auaaugaaau uagccugugg gcuggcggua cuaaagugca cggucaccgc cccuuucucc600
aggacaugca cugucgauuc cugaaguguu gcugugcuug agugagagug cacggggcau660
uguccuucgc gguccgacac auacugcagg guugccauac caccaaaauc agcugaauag720
guacauccgc ugaccucaca uuuaaccguc gaaacuagcg gcgcauccga uauccuaaug780
aaggcggcau uugggauauc gauggagaua ggaauauuac cguacgaaca guccaccgcu840
cguagcgggu ugacugcaau cuuacaccca aaaggagcgg uuuccugcag uggucgaccu900
gaguuguucu uccacaucuc gaauccugaa gcagcuugcg uguacgggac gugcacguuu960
uuaacggaag gcuuaagcaa ucuaaugucc gugcuugcaa uaaggucucu acuggucaag1020
gaggu1025
18
29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18
cggaattccg tatagcaaca atgaaactc29
19
29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19
ccaagcttgg gaaatgttaa aaacaaaat29
20
234
DNA
Sindbis virus
20
cggaattccg tatagcaaca atgaaactcg atgtatttcc gaggaagcgc agtgcataat60
gctgcgccgt gttgccatat aatcatttta ttaatcaact atttagcaga cgctaaaact120
caatgtattt ctgaggaagc gtggtgcata atgccatgca gcgtctgtat aatttctttt180
attattcttt tatcaattaa ccaaaatttt gtttttaaca tttcccaagc ttgg 234
21
22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探針
21
cattatgcac tgcgcttcct cg22
22
30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22
cggaattccg tggagctggt tactggcact30
23
30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23
ccaagcttgg cattgttgct atagtgcccg30
24
241
DNA
Sindbis virus
24
cggaattccg tggagctggt tactggcact ctttggcggc gcctcgtcgc tattaattat60
aggactcatg atttttactt gcagcatgtt gctgacaagc acccggagat gaccgctatg120
tcccaatgac ccgaccagca aaactcgacg tatttccgag gaactgatgt gcataatgca 180
tcaggctggt atattagatc cccgctcatc gcgggcacta tagcaacaat gccaagcttg 240
g 241
25
22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探針
25
tttgctggtc gggtcattgg ga22
26
30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26
cggaattccg accgtgcact ttagtaccgc30
27
30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27
ccaagcttgg cgccaaagag tgccagtaac30
28
210
DNA
Sindbis virus
28
cggaattccg accgtgcact ttagtaccgc cagcccacag gctaatttca ttatatcgct60
gtgtggcaag aaaacaacat gcaacgcgga atgtaagcca cctgcggacc acattgtgag120
tacaccgcac aaaatcgatc aggagttcca aaccgctatt tcaaaaacat catggagctg180
gttactggca ctctttggcg ccaagcttgg 210
29
22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探針
29
tggcttacat tccgcgttgc at22
30
30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30
cggaattccg ctacgagcgg tggactgttc30
31
30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31
ccaagcttgg gcggtactaa agtgcacggt30
32
301
DNA
Sindbis virus
32
cggaattccg ctacgagcgg tggactgttc gtacggtaat attcctatct ccatcgatat60
cccaaatgcc gccttcatta ggatatcgga tgcgccgcta gtttcgacgg ttaaatgtga120
ggtcagcgga tgtacctatt cagctgattt tggtggtatg gcaaccctgc agtatgtgtc180
ggaccgcgaa ggacaatgcc ccgtgcactc tcactcaagc acagcaacac ttcaggaatc240
gacagtgcat gtcctggaga aaggggcggt gaccgtgcac tttagtaccg cccaagcttg300
g301
33
22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探針
33
aaggcggcat ttgggatatc ga22
34
30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34
cggaattccg attgcaagca cggacattag30
35
30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引物
35
ccaagcttgg taccgtacga acagtccacc30
36
204
DNA
Sindbis virus
36
cggaattccg attgcaagca cggacattag attgcttaag ccttccgtta aaaacgtgca60
cgtcccgtac acgcaagctg cttcaggatt cgagatgtgg aagaacaact caggtcgacc120
actgcaggaa accgctcctt ttgggtgtaa gattgcagtc aacccgctac gagcggtgga180
ctgttcgtac ggtaccaagc ttgg 204
37
22
DNA
artificial sequence

探針
37
aagcagcttg cgtgtacggg ac2權利要求
1. 一種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質量評價的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對血液或血液製品進行亞甲藍光化學滅活的同時,對質控品進行相同條件的滅活,質控品含有SV病毒完整顆粒或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或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通過特異性引物,利用PCR技術擴增質控品中SV病毒基因的特定區域,通過對PCR結果的監測,從分子水平對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進行質量評價。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徵為,所述特異性引物序列選自下組中的一組
1)TGACCGCTATGTCCCAA及GAAATGTTAAAAACAAAAT;
2)ACCTCCTTGACCAGTAGAG及GAAATGTTAAAAACAAAAT;
3)CGGAATTCCGTATAGCAACAATGAAACTC及CCAAGCTTGGGAAATGTTAAAAACAAAAT
4)CGGAATTCCGTGGAGCTGGTTACTGGCACT及CCAAGCTTGGCATTGTTGCTATAGTGCCCG;
5)CGGAATTCCGACCGTGCACTTTAGTACCGC及CCAAGCTTGGCGCCAAAGAGTGCCAGTAAC;
6)CGGAATTCCGCTACGAGCGGTGGACTGTTC及CCAAGCTTGGGCGGTACTAAAGTGCACGGT;
7)CGGAATTCCGATTGCAAGCACGGACATTAG及CCAAGCTTGGTACCGTACGAACAGTCCACC。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徵為,所述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含有序列SEQID NO1或SEQ ID NO16。
4.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徵為,所述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含有序列SEQ ID NO2或SEQ ID NO17。
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方法,其特徵為,所述PCR技術為普通PCR或實時螢光定量PCR。
6. 一種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檢測方法中使用的質控品,其特徵在於,質控品含有包含序列SEQ ID NO1或SEQ ID NO16的重組質粒或包含序列SEQ ID NO2或SEQ ID NO17的RNA。
7.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質控品,其特徵在於,所述重組質粒為序列SEQ ID NO1或SEQ IDNO16與pBluescript II SK(+)重組獲得的質粒。
8. 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質控品,其特徵在於,所述RNA片段的序列為SEQ ID NO2或SEQID NO17。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血液病毒滅活效果質量評價領域。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MB-P滅活效果質量評價方法價格貴,周期長,不適合在常規工作中開展的問題,公開了一種新的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質量評價檢測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在對血液或血液製品進行滅活的同時,對質控品進行相同條件的滅活,質控品含SV病毒完整顆粒或含SV病毒基因的重組質粒或含SV病毒基因體外轉錄的RNA片段,通過特異性引物,利用PCR技術擴增質控品中SV病毒基因的特定區域,通過對PCR結果的監測,從分子水平對亞甲藍光化學病毒滅活效果進行質量評價。同時還公開了其質控品。本發明操作簡單,準確度好,實驗周期短,需要的實驗條件容易達到,更為經濟有效。
文檔編號C12N15/11GK101285091SQ200710039358
公開日2008年10月15日 申請日期2007年4月11日 優先權日2007年4月11日
發明者嵐 鄭, 黃宇聞, 迅 王, 琴 莫, 劉曉穎, 錢開誠 申請人:上海市血液中心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