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議論文素材名人事例精選

2023-06-29 10:00:13

  1、區區此心可誓天日

  1911年的「三二九」廣州起義,是一次極其悲壯的起義。起義部署工作時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難,原計劃一千多人兵分十路的起義軍,到了起義的當天只剩下了黃興帶領的一百多人,勢單力薄的黃興毅然打響了起義的槍聲。這是一場明知道要失敗而為之的起義,黃興率領著這一百多人與百倍於他們的清軍展開了破釜沉舟的決死鬥爭,起義勇士幾乎全部遇難。黃興何以要飛蛾撲火?因為他要給為此次起義捐款的華僑一個答覆,他不能讓起義流產,他更要給全國沉睡的人民敲響警世鐘,喚醒人民推翻滿清。「誓身先士卒,努力殺賊,書以此當絕筆。」這就是黃興當年寫下的遺書,一封寄給了孫中山,一封寄給了為此次起義募捐的南洋華僑。

  分析:「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有時是任性,偏執,但有時卻是一份不知前途卻要義無反顧的執著。它折射出一種壯懷激烈的悲劇精神和美學原則。

  話題:「誠信」「執著」

  2.為自己定長遠目標

  董建華1937出生於上海,10多歲時移居香港。因不會講廣東話,同學們又聽不懂他的上海話,常常被取笑。董建華人小志氣大,主動與同學們交談,一字一句地學習廣東話,只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就消除了語言障礙。17歲時又到英國讀書,父親寄給他的錢僅夠學費及生活支出,所以到了暑假,他還得去打工,如到餐廳服務、去煤氣公司鏟煤等。董建華在回憶學生時代這段經歷時說:「不會說廣東話要學,不會說英語要去英國,對我來說都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而這種挑戰給了我一個很好的鍛鍊。我喜歡為自己定下一個長遠的目標。定下目標,我便會堅定不移地朝著這個目標努力。我從小就培養出這樣的個性。達到一個好的目標,是人生的樂趣。」

  分析:很多人都希望功成名就、出人頭地,在羨慕別人的機遇與成就時,不妨先學習董建華,為自己定一個長遠的人生目標,然後努力去實現它。

  話題:「成功之路」「目標與實踐」

  3.魯迅為國棄醫從文

  在中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黑暗年代,魯迅抱著醫學救國的熱情東渡日本留學。當他從電影中看到中國人被日寇砍頭示眾、周圍卻擠滿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後,內心受到極大的震動,他覺得「凡是愚弱的國民,即使體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壯,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為不幸的」。他毅然棄醫從文,立志用手中的筆來喚醒沉睡的中國民眾的靈魂。

  分析:個人的理想重要還是民族的振興重要?魯迅選擇了後者。在那「風雨如磐暗故園」的時代,這樣的選擇又是何等偉大。

  話題:「理想和現實」「選擇」

  4.一次成功就夠了

  以下是一個人一生的簡歷:5歲時,他父親就去世了;14歲時,他從學校輟學,開始了流浪生活;16歲時,他謊報年齡參了軍,而軍旅生活也是處處不順心;18歲時,他娶了個媳婦,可只過了幾個月,媳婦就變賣了他所有的財產逃回了娘家;他曾通過函授學習法律,可不久又放棄了;後來,他賣過保險,賣過輪胎,還經營過一條渡船,開過一家加油站,但都失敗了。

  人到中年,他成了一家餐館的主廚和洗瓶師,可因政府修公路而拆了那家餐館,他又失業了;時光飛逝,眼看一輩子就這樣過去了,而他仍一無所有。65歲那年,郵遞員給他送來了他的第一份社會保險支票,他用這105美元保險金創辦了自己的一份嶄新的事業;88歲高齡時,他的事業終於大獲成功。

  他,就是窗體頂端窗體底端肯德基創始人——哈倫德·山德士!

  分析:一輩子都在追求中,只要一次機會,你就會成功;如果你放棄追求,再多的機會,你都不會成功。

  話題:「挫折是一筆財富」「困境與成功」

  5.宋慶齡的執著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裡,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鬥,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沒有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宋慶齡能七十年如一日為祖國的解放和富強而殫精竭慮嗎?

  話題:「忠貞」「持之以恆」

  6.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才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餘遺力地創辦學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話題:「教育與愛國」「人生的目標」

  7.于右任的臨終詩

  國民黨元老于右任臨終前有詩《望大陸》云:「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詩作於1964年公開發表,立刻打動了無數中國人的心。

  分析:祖國的統一和強盛是華夏兒女永恆的願望。于右任的臨終詩之所以能打動無數人的心,還在於他表達了這樣的願望,引發了人們的共鳴。

  話題:「故鄉情」「月是故鄉明」「殷殷愛國情」

  8.李宗仁的民族情

  1955年,李宗仁在美國公開提出反對「臺灣託管」和「臺灣獨立」,主張國共再度和談,由中國人自己解決中國的事情。1965年7月,在周恩來總理親自安排下,李宗仁衝破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幹擾,擺脫國民黨特務機關的暗殺,毅然返回祖國,他聲明:「期望追隨我全國人民之後,參加社會主義建設,並欲對一切有關愛國反帝事業有所貢獻。」他還希望留在臺灣的國民黨人,凜於民族大義,毅然回到祖國懷抱,為完成國家最後統一做出貢獻。

  分析:為了祖國的和平統一,李宗仁先生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和民族大義,將永遠激勵著為統一大業而奮鬥的人們。

  話題:「心中的豐碑」「祖國的呼喚」

  9.蕭邦的遺願

  1830年11月,費列德利克·蕭邦(波蘭作曲家、鋼琴家)決定到外國深造,為祖國爭光。出發前,朋友們為他舉行了一個送別晚會。蕭邦滿懷感激之情,接受了朋友們贈送的裝滿祖國泥土的銀杯,表示永遠不會忘記可愛的祖國。

  蕭邦輾轉於維也納、倫敦、巴黎等地,通過他的藝術活動,增進西歐人民對當時正在受難的波蘭人民的同情和了解。可是,在輾轉流離的生活中,他得了重病。

  1849年秋天,蕭邦臨終時告訴從華沙趕來的姐姐,波蘭反動政府是不會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華沙的,他要求至少把他的心臟帶回去。

  蕭邦的心臟,按照他的遺願被送到華沙,埋葬在曾哺育他成長的祖國大地中。

  分析:葉落歸根,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對祖國的眷念,是每一個愛國者的共同期望。

  話題:「遺願」「愛國——永恆的話題」

  10.華羅庚立志回國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早年在美國很受學術界器重。有人想和他籤訂合同,把他留在美國,給予優厚的待遇,但當他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立即決定回國。途經香港時,他發表了一封給留美學生的公開信,滿懷熱情地呼籲他們:「為了國家民族,我們應當回去!」

  分析:「富貴不能淫」,物質再豐厚也不能阻擋愛國者回歸祖國的腳步。

  話題:「祖國的利益高於一切」「人生價值」

  11.80美元環遊世界

  有一位叫羅伯特·克裡斯託夫的美國人,想用80美元來週遊世界,他堅信只要有信心,有誠意,任何目的都能達到。

  年僅26歲的羅伯特完成了準備後,他就在口袋裡裝好80美元,興致勃勃地開始了自己的旅行。最終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羅伯特為什麼能成功?全在於他有積極的心態——堅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人一旦定下目標,就得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那樣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分析:世界上有多少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羅伯特的經歷印證了一句俗語:「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只要下定決心,堅持到底,就沒有完不成的事情。

  話題:「成功的魔杖」「夢想與堅持」「信念」

  12.我竭盡全力

  一天,戴爾·泰勒牧師向教會學校的一個班宣布:誰要是能背出《馬太福音》中的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內容,他就邀請他們去西雅圖的「太空針」高塔餐廳參加免費聚餐會。那是許多孩子做夢都想去的地方。但是,《聖經·馬太福音》第五章到第七章有幾萬字,而且不押韻,要背誦有相當大的難度。

  但是有一天,一位11歲的學生竟然從頭到尾,一字不漏地把原文背誦了下來,沒出一點差錯。泰勒牧師驚訝地張大了嘴巴,要知道最虔誠的信徒能背誦的也很少有,更何況是一個孩子。牧師在驚嘆他有驚人記憶力的同時,不禁好奇地問:「你是如何背下這麼長的文字的呢?」這個孩子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盡全力。」

  16年後,這個孩子成了一家知名軟體公司的老闆,他名叫比爾·蓋茨。

  分析:人們在做事之前,往往總是強調困難的因素,而不願動手,其實,這只不過是為自己的惰性找一個藉口。大多數時候,不成功僅僅是因為努力得還不夠罷了。

  話題:「立志與成功」「人生的奮鬥」

  13.左思立志堅韌不拔

  西晉文學家左思少年時讀了張衡的《兩京賦》,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決心將來撰寫《三都賦》。陸機聽了不禁撫掌而笑,說像左思這樣的粗俗之人,居然想作《三都賦》這樣的鴻篇巨著,簡直是笑話;即使費力寫成,也必定毫無價值,只配用來蓋酒罈子而已。面對這樣的羞辱,左思矢志不渝。他聽說著作郎張載曾遊歷岷、邛(今四川),就多次登門求教,以便熟悉當地的山川、物產、風俗。他廣泛查訪了解,大量搜集資料,然後專心致志,奮力寫作。在他的房間裡、籬笆旁、廁所裡到處放著紙、筆,只要想起好的詞句他就隨手記錄下來,並反覆修改。左思整整花費了十年的心血,終於完成了《三都賦》。陸機在驚異之餘,佩服得五體投地,只得甘拜下風。

  分析:認準行動目標,不為外人所動,堅持就是勝利,挺住就是一切。

  話題:「磨礪與成功」「如何對待別人的嘲笑」

  14.普羅米修斯

  希臘神話中的普羅米修斯是為人類造福而獻身的神。他出於對人類的同情,為使人類免遭毀滅,把天火偷來送給人類,並把科學、藝術和醫藥等知識傳授給人類,使人類從此能夠戰勝危難,並變得文明起來。他因此而惹怒了眾神之王宙斯。宙斯用鐵鐐把他銬鎖起來,釘在高加索山的懸崖上,讓神鷹每天啄食他的肝臟。普羅米修斯堅強不屈,對奉命來逼降的神使赫耳墨斯說:「我決不會用自己的痛苦,去換取你奴隸般的命運;我寧肯被縛在崖石上,也不願作宙斯的忠順奴僕。」馬克思推崇普羅米修斯為了人類而獻身的精神,稱他為「哲學的日曆中最高尚的聖者和殉道者」。

  分析:對一個信念堅定的人來說,任何加諸肉體的痛苦都無法戰勝靈魂對自由的追求。

  話題:「對自由的追求」「對信念的堅持」「理想與犧牲」

  15.「這是我的權力」

  老革命家陳少敏一生正直。「文革」期間,在中共八屆十二中全會上,表決永遠開除劉少奇黨籍的決議草案時,陳少敏堅決不舉手。會後,康生惡狠狠地質問她為什麼不舉手,她義正辭嚴地回答:「這是我的權利!」後來她被下放到河南羅山縣,受盡折磨。她堅定地說:「不要犯軟骨病,要堅持真理,實事求是,對群眾、對國家、對黨負責到底。」

  分析:堅持了自己的信念,就是堅持了做人的尊嚴,堅持的真理,也就是維護了個人和民族的尊嚴。

  話題:「信念與尊嚴」「永不屈服」「骨氣」

  16.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元史》載,宋元之際,世道紛亂。學者許衡外出,天氣炎熱,口渴難忍。路邊正好有棵梨樹,行人都去摘梨止渴。惟許衡不為所動。有人問:「你為何不摘梨呢?」

  許衡道:「不是自己的梨,豈能亂摘?」那人笑他迂腐:「世道如此紛亂,管他誰的梨?它已沒有主人了。」許衡說:「梨雖無主,但我心有主。」

  分析:心靈需要自我維護。純潔的心靈是智者所追求的,心靈有了汙點,人生也就不再完美了。

  話題:「心靈的維護」「追求完美人生」

  17.孫中山的崇高信仰

  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40年如一日,為中國的獨立富強而耗盡了畢生的精力。他自己別無家產,僅有書籍、衣服、一所華僑捐獻給他的小住宅。他革命一生的原動力是什麼?就是「適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崇高信仰。

  分析:孫中山執著無悔於革命,在於他有崇高的信仰,即「人群之需要」。信仰如山,仰之彌高。

  話題:「成功與信仰」「成功的動力」「可貴的信仰」

  18.相信自己是第一

  理查·派迪是運動史上贏得獎金最多的賽車選手。當他第一次賽完車回來,向母親報告結果時,那情景對他後來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

  「媽!」他衝進家門,「有35輛車參加比賽,我跑了第二。」

  「你輸了!」他母親回答道。

  「但是,媽!」他抗議道,「您不認為我第一次就跑了個第二是很好的事情嗎?」

  「理查!」母親嚴厲道,「你用不著跑在別人後面!」

  接下來的20年中,理查·派迪一直稱霸賽車界。他的許多項紀錄到今天還保持著,沒有被打破。

  分析:能正確地激勵自己、對自己充滿自信的人,往往就能獲得成功的青睞。

  話題:「激勵的價值」「成功與自信」

  19.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

  被外國人稱為「能抵五個師」的錢學森博士,1950年衝破美國的種種阻撓,回到祖國,決心在「一窮二白」的土地上,創造中國的火箭、飛彈事業。有人問他為什麼歸心似箭,他說:「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我的事業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有人問他,中國既無人才又無設備,搞火箭飛彈能行嗎?他的回答是:「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錢學森的誓言最終實現了,中國衛星上天了,洲際飛彈可以同外國「比武」了,載人航天事業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分析:一個人如果沒有一顆愛國心,是不可能成就偉大事業的。

  話題:「成功的因素」「愛國心」

  20.不為五鬥米折腰

  東晉詩人陶淵明任彭澤縣令時,有一次,郡裡的督郵到彭澤檢查公務。郡裡派人送信給陶淵明,要求他做好迎接準備,也就是備好禮品,備好美食佳餚,穿戴整齊,恭恭敬敬地來迎接。

  陶淵明氣得將信撕得粉碎。他大聲說:「我決不為小小縣令五鬥米的薪俸,就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傢伙獻殷勤!」說完,脫下官服,摘下官帽,交出官印,就辭官回家了。

  分析:沒有高尚的品德和氣節就無法做出這樣的舉動。陶淵明「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世代相傳,這正是人們對高尚品德和氣節的追求與嚮往。

  話題:「品德與氣節」「人生的追求」

  21.海明威和他的「硬漢形象」

  美國作家海明威是一個極具進取精神的硬漢子。他曾嘗試吃過蚯蚓、蜥蜴,在墨西哥鬥牛場亮過相,闖蕩過非洲的原始森林,兩次世界大戰都上了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19歲的他見一義大利士兵負傷,便冒著奧軍的炮火上去搶救,結果自己也被炸傷了腿,但他仍背著傷員頑強前進。突然間,炮擊停止,探照燈大亮,海明威終於回到陣地。原來是他的英勇行為感動了奧軍將領,下令放他過去。

  作為作家的海明威,曾雄心勃勃地表示要超過莎士比亞,「幹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斯湯達打在地上說胡話。決心下定,就得奮力拼搏。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納獲諾貝爾文學獎,海明威不服氣,匆匆寫了一部小說要超過人家,反遭失敗。倔強的海明威爬起來再幹,終於寫出了小說《老人與海》,獲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老人與海》這部小說中寫下了一句響噹噹的名言:「人是不能被打敗的,你可以把他消滅,但不能打敗他!」

  分析:是的,人是不能被打敗的,只要我們心中有目標,有信念。即使過程艱幸,最終也能有所收穫。

  話題:「成功的曲折」「永不言敗」

  22.屈原以死報國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話題:「命運」「責任」「精神衛士」

  23.嶽飛「精忠報國」

  嶽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嶽飛」四個字,製成旗後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託給你了。」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劉錡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嶽飛火速增援,並在賜給嶽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嶽飛於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紮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

  但是,後來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嶽飛積極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嶽飛退兵。後嶽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於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嶽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嶽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話題:「國難見忠心」「國家與個人」「忠君與愛國」

  24.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採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同类文章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儀人之表飾人之心議論文

  裡爾格曾道:「現實與美好之間,總存在著一種古老的敵意」正如時代的快步之行與儀式緩步之舉,是拋棄傳統的儀式跟隨時代的腳步?或是止步聆聽儀式悠揚的聲音?  於我而言,我便傾於後者。儀式,古往今來是一件隆重而莊嚴的行為,古代帝王登基之莊重,彰顯了萬民、萬臣於皇帝之服從與皇帝至上之不可僭越。現代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要學會放棄的議論文

  【篇一:學會放棄】  人生如水,人生難免跌宕起伏。人一旦經歷許多磨難之後,就會選擇放棄。放棄,新的開始。  磨難居於生活中,猶如空氣對於動植物,水對於魚,無處不在。面對這些磨難與挫折,也許我們會堅持到底、持之以恆,也許我們會放棄。  我們放棄了,並不代表我們向生活、自然,向我們自己認輸。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網絡的危害議論文

  當今的社會已經邁入了一個高科技、多信息交流的時代,網絡也已經是不可缺少的了。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學習,有些人利用網絡去娛樂,最可惡的是,有些人利用網絡發布一些有害於社會、國家經濟、家庭以及人的生命的不良信息。  例如:在前幾年發生過一起網絡偷盜事件,就是幾名電腦高手利用網絡,向銀行的電腦防護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仰望天空作文議論文

  朋友,你注意天空嗎?你了解天空嗎?面對天空,你有過自己的思索嗎?下面為大家分享仰望天空作文,歡迎閱讀!  仰望天空作文1  蘭州,是我的家鄉。我從小在這裡長大,既體會過它的烈日當頭,也見過它的大雪飄飄。  聽爸爸說,以前的蘭州,空氣品質一度是全國最差的。原因就是西固化工廠排出的氣體不知為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議論文怎麼寫

  清明節就是我國傳統節日,也就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下面小編整理的清明節議論文,歡迎來參考!  清明節議論文(1):  冬天過去了,萬物復甦,這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從我記事開始,此時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母親就讓我換上軍色的春裝,帶著紙錢,領著我上墳去。  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扁擔山,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自信的議論文初中

  成就事業就要有自信,有了自信才能產生勇氣,下面小編整理的自信的議論文初中,歡迎來參考!  自信的議論文(1):  「自信就是成功的基石。」人說道。「自信能助人成功。」盧勤老師講道。「我不明白有自信會不會贏,但我明白沒有自信就必須會輸!」  小學時,我的成績頂呱呱,總就是名列前茅,深受老師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清明節見聞500字議論文

  導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第104天,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清明節見聞的議論文,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見聞(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今天天公作美,陽光明媚,我們早早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在傳統的清明祭掃活動中,有很多不綠色環保的行為,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篇一:清明節燒紙錢的議論文  春雨霏霏,歲歲清明,今又清明。據媒體報導,清明節即將到來,很多地方以讀家書、寫家書等方式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

  導語:清明時節特有的雨絲欲斷還續,從遙遠的天邊無聲飄落在荒諒的山野。我的心也隨著這纏綿不斷雨絲,在微風中飄來飄去,永無定所之處。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有關清明節議論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一個清明節到了,天空應時下起了雨。雨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之一,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那關於清明節也有許多的議論和看法,下面是小編整理了關於清明節的議論文,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篇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腸。冥錢飛起白蝴蝶,人聲啼哭似杜鳥。  又是清明時節,又是紛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