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誠信的的議論文
2023-06-30 02:53:19
篇一:論誠信
誠信是人最美麗的外套,是心靈最聖潔的鮮花,也是一筆最寶貴的財富,更是一股清泉,它將洗去欺詐的骯髒,讓世界的每一個角落都流淌著潔淨。古今中外,凡是成功人士都是踏著以誠信之石鋪設的人生大道,才一步一步走進了此生中最輝煌的殿堂!
宋慶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也是一位傑出的國際活動家。在宋慶齡小的時候,一天早晨,一家人正準備去李伯伯家做客。突然,她告訴父母:「我和小珍約好,今天上午我要教她疊紙花,我不去李伯伯家了。」爸爸說:「以後再教吧!」「不行,」宋慶齡想了想,說:「你們去吧,我在家等她,我不能失信……」
有句話說:「言必信,行必果。」一個有品德的人就要講信用,不能食言。宋慶齡就是這樣,從幼年起,終身都要求自己恪守信用,決不自食其言。宋慶齡也正是靠著以熱愛和平為主,誠信守信為輔,才成為一代國母的。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幼年時的一天,他的父親遞給他一把斧頭,讓他把自家莊園裡影響果樹生長的雜樹砍了。華盛頓一不小心,砍倒了一棵櫻桃樹。他怕父親生氣,就用雜樹把櫻桃樹蓋起來。傍晚,他父親來到果園,看見了地上的櫻桃,就知道華盛頓把果樹砍斷了。但他裝作不知道,還誇華盛頓能幹。華盛頓聽了父親的誇獎,臉一下子紅了,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了父親,還要求父親責備他。可他父親聽了之後,卻哈哈大笑起來,還對華盛頓說自己寧可損失掉十棵、一百棵、甚至一千棵櫻桃樹,也不願意聽到華盛頓說謊。小小的一件事情,卻能體現出華盛頓那誠實守信的可貴品質。可現如今卻有不少人,犯了錯誤而沒有勇氣去承認的,就隨意撒個謊,敷衍了事,搪塞而過。肯想,人面對錯誤都會有一種膽怯心理,總覺得承認後會挨罵、挨打,甚至會顧慮旁人瞧不起自己,心裡承載著種種壓力。
是啊!一個人可以因為逃避,因為隱瞞,因為虛偽,而有許多種不同的生活,而真真實實的生命只有一個!可只有誠信的力量才能讓你的生命永遠綻放出最真實、最淳樸、最燦爛的光芒。看看吧,誠信何其可貴,何其重要。誠信不可拋,誠信不可棄!唯有誠信,才能讓你的生命如清泉一般,沁人心脾,永不枯竭!誠信是最明亮的燈塔,是最嬌美的鮮花,是最無暇的珍珠;沒有誠信一切皆空。所以,誠信是每個人生活中一種必不可少的精神啊!
我們再來看看,美國堪薩斯城郊的一所名叫Piper的高中,118名二年級學生被要求完成一項生物課作業,其中28名學生從網際網路上抄襲了一些現成材料。此事被任課女教師Pelton發覺,判定為剽竊,於是28名學生的生物課得分為零,並面臨留級危險。在一些當事人家長的抱怨和反對下,校方要求女教師提高那些學生的得分,這位27歲的女教師憤而辭職。由此可見,一個人的誠信涵養不好,會改變他人對他的態度和看法。
誠信是一朵蘭花,高潔地盛開在人們的心田;誠信是一杯香茗氤氳讓人間充滿溫情;誠信是一座橋梁,善於欺騙的人,永遠到不了橋的另一端。誠信是道路,隨著開拓者的腳步延伸;誠信是智慧,隨著博學者的求索積累;誠信是成功,隨著奮進者的拼搏臨近;誠信是財富的種子,只要你誠心種下,就能找到打開金庫的鑰匙。讓我們呼喚誠信,擁抱誠信,讓我們的心靈無瑕,讓我們友誼長存,讓我們世界美好!
篇二:淺談中學生誠信問題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千百年來,人們追求誠信。誠信之風樸實憨厚、歷史悠久。她早已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成為民族文化基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然而,近些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我們不難發現,誠信在消退,拜金在滋長,利益取代了美德,誠信讓位於欺詐。這些不良社會現象也不時侵蝕著潔淨的校園,對學生的成長及教育帶來了不利的影響,誠信已成為廣大中學生急需學習的課程。
如果要問:什麼是誠信?根據《說文解字》的解釋:「誠,信也,從言成聲」,「信,誠也,從人從言」。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誠」通常表現為真誠、誠實、誠懇;「信」通常表現為講信用、守信用、重承諾。「誠信」的含義,就是講忠誠老實、誠懇待人,以信用取信於人,對他人給予信任,從而獲得社會的普遍信任。「誠信」,是人的內心狀態,不僅本身是一種道德操守,而且是孕育其他道德品質的基礎。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中,誠信始終作為一種「善德」為社會各階層所推崇;「誠信之光」始終普照著人類從蒙昧走向文明。用今天的話來講,「誠信」是一切思想道德的基礎和根本。有了「誠信」的思想觀念基礎,才能建立德育金字塔。誠信教育中的「誠」是「本」,是人們一切思想行為的始發點;「信」是「表」,是人們思想行為的以「誠」為本的表現。對於這一點,有專家如是說:「誠信」是人們心靈中無時不在的警察,它約束和規範著人們的一切思想行為。這一論述形象表達了誠信對規範人們思想行為的重要價值。
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是人類社會共有的一項根本性道德原則和行為準則,是我國自古以來尊奉的道德原則和立身治國之本,也是當前我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司法、教育等活動的一條重要原則,中國人歷來是一個講信用的民族,中國的老字號一般來說都有8個字的經營方針;貨真價實,童叟無欺。正是這種誠實信用的原則,造就了百年老店全聚德和300多年不倒的同仁堂。中國入世後,「誠信」更是一張重要的「通行證」。作為一名中學生,將來必然和世界上所有的人站到同一個賽場上,誠信就成了除了能力以外的必備條件。可以說:誠信是國家、企業、個人的安身立命之本。
在古代的許多著作和文獻中,都講了很多關於誠信的典故。其中,劉基在他的名著《鬱離子》裡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非常有錢的富商,他為人很不講信用,常常欺騙客戶以謀取額外的錢,還時常坐地起價,客戶們只因為他壟斷貨源,而且被騙去的錢不是很多,也就放過他,不計較那麼多。一次,富商出去與客戶談生意,途徑一條大河,在過河時因觸礁翻船,他在水中大聲呼喊:「誰能救我,我就給他100兩金子!」一個善良的漁夫把他就上了岸,可是富商覺得一個窮漁夫的工作不過是撈撈魚,賣賣魚,一天下來也就只能賺那麼兩三兩銀子過活,100兩金子實在太多了,一個過慣了窮日子的窮漁夫應該花不完那麼多的錢,給了他也是浪費,弄不好他還會被別人當成是賊,於是他認為要想出一個與漁夫的身份相襯的價錢。經過再三的思索,富商最後只給了漁夫10兩銀子,還覺得自己做了件大好事。漁夫指責富商不講信用,商人則訓斥漁夫太貪婪,但是礙於周圍很多旁人開始圍觀,而且剛才也有很多人聽到他剛才的許諾,就又拿了10兩銀子給漁夫,說:「你可拿好了,別再多要了,本來不該給你這麼多的。」說完,大搖大擺地走了,漁夫不甘心,不是因為錢太少,而是覺得自己受到了欺騙,拿著漁篙往富商腳底一扔,本來只是想讓富商嘗嘗栽跟頭的滋味,但沒想到,富商被漁篙一絆,掉到了水裡,富商照舊在水中喊:「誰能救我上岸,我給他100兩金子。」漁夫拿起漁篙頭也不回的走了,旁人也覺得富商言而無信,都不再管他,任憑富商結果沒人救富商,他淹死了。其實富商剛接了一筆大買賣,身上帶了數千兩金子,他完全有能力付給漁夫許諾的錢,可因為不講信用,從而丟了性命。
在我的身邊有很多同學對於講誠信滿不在乎。有的同學面對與別人約好的事情,要麼遲到一兩個小時才赴約,要麼讓對方等了半天后,才告訴對方沒有時間來赴約,要麼就乾脆不聞不問,事後裝作忘記了,其實是自己記得這件事,但懶得去赴約。這是最輕微的一種不講誠信,常常出現在那些沒有時間觀念的同學身上,那些同學對於對方事後的憤怒,總會回應說:「一點小事那麼計較幹嘛?沒什麼大不了的,你何必那麼小氣呢?」其實他們不是說這話給對方聽的,而是給自己聽的一種自我安慰,因為我們還只是小孩子,不會死死地記得哪個人曾經與自己失約,但他們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內心多多少少會覺得對不起別人,與此同時就像上面故事中的富商一樣,反咬對方說對方小氣,洗脫過錯,求得心裡的安慰。這不過是一件芝麻大點的小事,但這足以看出他們是一個不講誠信信的人。而且,如果不改掉這種壞習慣,而是一直伴隨著他們長大成人,這個壞習慣會不斷的侵蝕他們的心靈,會讓他們做事沒計劃,不會安排時間——也就會事事無成,習慣性地說大話,不守誠信——也就會被社會孤立,過度地自我原諒,不會自我反省——也就不會為做過的錯事負責,甚至不為自己負責,自暴自棄,到最後,就算沒有漁夫仍漁篙到他們腳底,他們的人生也會毀滅。
就像是千裡之堤潰於蟻穴一樣,哪怕是再小的一件不講誠信的事也有可能讓一個人的人生大廈倒塌,我們要時時謹記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