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 規劃(山中有數的浙江龍泉)
2023-06-29 08:23:00 4
龍泉市西井村一景。 林波 攝
龍泉市西井村一景。 林波 攝
中新網麗水7月12日電(記者 林波)「十四五」規劃描繪了「建設數字中國」藍圖。觀察數位化改革先行省浙江,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山水架構下,山區如何通過數位化撬動各領域各方面改革,推動著縣域經濟發展正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浙江省龍泉市位於浙江南部山區,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稱。在「數字引擎」強勁發展背景下,山中有「數」的龍泉市秉持「智治」理念,以數位化技術為手段,讓城市會「思考」更智慧,不斷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品質,也刷新著這個山區城市的面貌。
龍泉青瓷。 林波 攝
數字惠民:鋪就山區共富路
走進龍泉市,映入眼帘的便是滿山的綠。作為「國家森林城市」,公益林是龍泉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不僅是美麗生態的天然屏障,同時也是富民增收的「綠色銀行」。
但近年來,隨著補償資金逐年增加,林農對公益林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公益林權屬不清、「插花山」坐落模糊、村級管理混亂等問題日益凸顯。
為了搞清楚「山是誰的?山在哪?面積有多大?」自2019年起,龍泉市林業局結合新一輪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率先啟動公益林數位化管理工作,著力破解這個全國性難題。
「精確落界,讓數據跑起來。」龍泉市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洪一浩表示,基於此,龍泉市依託「一張圖」系統,聯合浙江農林大學創新運用「信息化 」技術,在浙江省率先建成「龍泉市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據採集系統」,集成公益林「一張圖」,明確公益林權屬、面積、資金,以公開透明促公正。
據悉,通過推行「衛星遙感圖 無人機航拍 實地聯合勘驗」的「線上 線下」聯動落界模式,龍泉讓數據跑起來,有效破解了公益林「界址不清、糾紛多發」問題。
「很滿意,可以清楚地知道我的山在哪裡,有多少畝。」龍泉市西井村村民範有森擁有470餘畝公益林,他表示從指界、劃界、地圖勾繪、公益林保護協議書籤訂到資金發放公示等環節均可在系統中自動完成,「實現了不用上山就可以直接線上指界落界並自動計算面積。」
截至目前,龍泉市已全面完成173.15萬畝公益林的數位化管理工作,2萬餘宗林地所有權權屬在「一張圖」中精準呈現,清理了這筆歷史遺留的「糊塗帳」。
事實上,數位化不僅破解了公益林補償金發放過程中存在的老大難問題,也成為當地人共同富裕的「數字窗口」。
通過「益林富農」多跨集成,龍泉市探索建立森林資源資產流轉資源庫、生態產品投融資信息發布平臺,上線運行流轉交易、綠色金融等功能板塊,有效解決了公益林抵押難、變現難等問題。
龍泉青瓷寶劍商城數字平臺。 林波 攝
數字立業:開拓產業新藍海
眾所周知,龍泉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世界級的青瓷寶劍文化。龍泉青瓷的燒造歷史延續了1700多年,是中國制瓷史上時間最長的瓷窯系,千百年來龍泉青瓷行銷世界。
在萬物物聯的大時代,浙南山區如何攜數據助推當地產業轉型升級,謀共富?
「結合龍泉市劍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大數據,我們將產品做改進提升,生產出的一款品茗杯單月銷售已突破9萬隻,年銷售量增長37%。」龍泉市威客青瓷店負責人李鑫告訴記者,通過此前的售賣大數據,店鋪根據顧客喜好設計的產品大受市場追捧。
龍泉市劍瓷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劍瓷公司」)是註冊資金1億元的國有企業,主要經營龍泉青瓷、龍泉寶劍及其相關附屬配套產業產品的市場銷售。
劍瓷公司董事長郭學誠表示,秉承麗水市委、市政府和龍泉市委、市政府的「主平臺、主渠道、主品牌、主窗口」四個主打理念,公司現運營的「龍泉青瓷寶劍商城」獨立平臺,為龍泉青瓷寶劍行業從業者提供一個全新的銷售、展示平臺,為廣大消費群體樹立一個品質保證的龍泉青瓷寶劍官方形象。
無獨有偶,根據大數據分析,龍泉市韜記青瓷店也成為了數據紅利的受益者。
「大數據分析帶給我們企業的效果明顯,對產業的發展很有幫助。」龍泉市韜記青瓷店負責人張韜表示,該公司此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人力和物力去做的事,如今通過劍瓷公司大數據來分析總結就可以做到,「讓我們企業的產品貼近消費者的喜好進行研發生產,減少了以往庫存堆積的情況,加大了產能和銷量。」
數據顯示,2020年劍瓷公司商城平臺實現約2.8億元銷售額以及910萬元納稅。
無論是數字產業化還是產業數位化,「數字龍泉」建設不僅為當地全面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速」,更為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添彩」。
展望未來,鑑於龍泉青瓷、寶劍在古代「海上絲綢之路」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影響力,郭學誠表示,該公司將計劃通過劍瓷項目的推進來促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讓劍瓷產業走出去,重新煥發時代光彩。」
數字治城:重塑城市智治路
數字立業,亦治城。
在浙江「數字引擎」強勁發展的背景下,數字如何變革治理形態?利用數位化手段,如何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
龍泉的「城市治理一張圖」為山區數字建設提供了思路。
打開「浙裡辦」APP,點擊裡面的「i龍泉」選項,繳納水電費、社保查詢、申請電子證明等民生業務都能在這裡實現「一網通辦」。
這是龍泉「城市治理一張圖」的剪影。通過「一網統管」,該市打通數據壁壘,以往需要跑腿才能完成的辦事項目,如今「一次也不跑」就能通過手機完成。
據了解,2020年以來,龍泉市大數據發展中心在數位化改革和縣域治理現代化工作中,抓城市精細化管理,針對目前在城市治理中存在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基於一體化智能化公共數據平臺,對加快發展地區縣域治理進行探索實踐,搭建了「城市治理一張圖」多應用場景,通過「一街三社區」的試點探索,初步實現一圖觀全景、一網治全城。
在龍泉「城市大腦」綜合指揮總艙裡,「城市治理一張圖」大屏上正顯示著當天的交通情況,路面不平整鬆動、下水道掉入垃圾等城市治理細節通過該大屏一目了然。
據介紹,通過該「城市大腦」綜合指揮總艙能清晰地看到龍泉城市的運行情況,包括城市治理、平安綜治、應急指揮等,實現數據共享、統一監管、監測預警的目標,形成多元主體、上下聯動、各方協同的社會治理格局。
除此之外,針對佔道經營、人行道亂停放等城市治理問題,該市通過視頻AI,利用「機器換人」理念,助力「非現場」執法。
「以前違章、違停等需要人力舉報,現在『雲監督』的存在讓大家自覺中止了違停等違規行為。」龍泉市一市民如是說。
龍泉市大數據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城市治理一張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是運用數位化手段、系統性方法、多跨協同模式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探索實踐,「我們秉持『智治』理念,以數位化技術為手段,通過數據分析,著力解決普遍性、實質性問題,讓城市會『思考』,更智慧,不斷提升城市公共服務品質,讓市民更具獲得感和幸福感。」(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