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神經性嘔吐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00:11:31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神經性嘔吐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神經性嘔吐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神經性嘔吐又稱心因性嘔吐,可伴有癔病的色彩,如誇張、做作,突然發作,因此也稱為「癔病性嘔吐」,嘔吐有條件反射性因素,某些食物、藥物、精神情志等均可引起嘔吐。本病屬中醫學嘔吐範疇,中醫認為,外感、飲食、情志內傷、久病勞倦均可致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發為嘔吐。臨床多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肝氣犯胃,胃失和降發病。中醫結合辨證採取了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為治療法則,取得了較好的治療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中藥組合物,該中藥組合物對於治療神經性嘔吐具有療效好,見效快,療程短,治癒率高,服用方便,價格低廉的特點。本發明選擇炒白苟、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炒桃仁、香附、半夏、三稜、莪朮、神曲、石菖蒲、青皮、桑白皮、紫蘇子和生甘草進行組合,將這些藥物組合使得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使之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從而能夠有效治療神經性嘔吐。本發明中藥物的作用
其中
炒白芍為雙子葉植物藥毛茛科植物芍藥(栽培種)的根。性味苦、酸、涼。歸肝、脾經。功效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芍藥甙有較好的解痙作用和鎮痛作用。《醫學啟源》〃安脾經,治腹痛,收胃氣,止瀉利,和血,固腠理,瀉肝,補脾胃。〃
柴胡為傘形科植物柴胡或狹葉柴胡的乾燥根或全草。性味微寒、苦、辛。歸肝、肺、脾經。功效透表洩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藥品化義》:〃柴胡,性輕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本草經解》〃柴胡,其主心腹腸胃中結氣者,心腹腸胃,五藏六府也,藏府共十二經,凡十一藏皆取決於膽,柴胡輕清,升達膽氣,膽氣條達,則十一藏從之宣化,故心腹腸胃中,凡有結氣,皆能散之也。其主飲食積聚者,蓋飲食入胃,散精於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陽膽為生發之主也,柴胡升達膽氣,則肝能散精,而飲食積聚自下矣。少陽經行半表半裡,少陽受邪,邪並於陰則寒,邪並於陽則熱,柴胡和解少陽,故主寒熱之邪氣也。〃
川楝子為楝科植物川楝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的乾燥成熟果實。性味寒,苦;有小毒。歸肝、小腸、膀胱經。功效疏洩肝熱,行氣止痛。延胡索為罌粟科紫堇屬多年生草本。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功效鎮痛、鎮靜、催眠、利氣,止痛。延胡索乙素有明顯的催眠、鎮靜與安定作用。肝氣鬱滯化熱,胃脘疼痛連兩脅者,可與川楝子並用,以疏肝行氣止痛。炒桃仁為薔薇科植物桃Prunus persica (L. ) 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 (Carr. )Franch.的乾燥成熟種子。性味苦、甘,平。歸心、肝、大腸經。功效活血祛瘀,潤腸通便。
香附為莎草科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 L.的乾燥根莖。性味辛、微苦、甘、平。入肝、三焦經。功效理氣解鬱,止痛。香附揮髮油有明顯催眠作用。《滇南本草》:調血中之氣,開鬱,寬中,消食。香附配伍白芍,香附疏肝理氣止痛;白芍柔肝養陰、緩急止痛,二者伍用,有疏肝、養陰、理氣、止痛之功效;香附配伍延胡索,香附走氣分,理氣解鬱、調經止痛;延胡索走血分,活血祛淤、行氣止痛,二者伍用,共奏疏肝解鬱、活血化淤、行氣止痛之功效。半夏為天南星科半夏的塊莖。性味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功效燥溼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半夏加熱炮製有一定的鎮吐作用。《本草圖經》主胃冷,嘔噦。三稜為黑三稜科植物黑三稜、細葉黑三稜、小黑三稜的塊莖。性味苦,平。歸肝、脾經。功效破血行氣,消積止痛。莪朮為單子葉植物姜科Zingiberaceae 蓬莪朮 Curcuma phaeocaulis Val.,或溫鬱金(又稱溫莪朮)C. wenyujin Y. H. Chen et C. Ling ,廣西莪朮(又稱桂莪朮)C. kwangsiensis S. Iee et C. F. Liang的乾燥根莖。性味辛、苦,溫。歸肝、脾經。功效破血行氣止痛。神曲為辣寥、青蒿、杏仁等藥加入麵粉或麩皮混和後,經發酵而成的曲劑。性味甘辛,溫。歸脾、胃經。功效健脾和胃,消食調中。《本草述》:〃治傷暑,傷飲食,傷勞倦,瘧氣痞證,水腫脹滿積聚,痰飲咳嗽,嘔吐反胃,霍亂,蓄血,心痛,胃脘痛,脅痛,痺痿眩暈,身重,不能食,黃疸。"神曲配半夏,半夏辛溫,燥溼化痰和胃降逆,消食止嘔;神曲辛甘溫,性能升發,消食導滯。二藥伍用,和胃消食,治療食滯內停,胃中嘈雜,脘腹脹滿。石菖蒲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莖。性味辛、苦,溫。歸心、胃經。功效化溼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有抗驚厥作用,石菖蒲的揮髮油有安神鎮靜作用,石菖蒲煎劑內服能促進消化液的分泌。《重慶堂隨筆》石菖蒲,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藥也。清解藥用之,賴以祛痰穢之濁而衛宮城,滋養藥用之,藉以宣心思之結而通神明。青皮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變種的乾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實的果皮。性味苦、辛、溫。入肝、膽、胃經。功效疏肝破氣、消積化滯。桑白皮為雙子葉植物桑科Moraceae桑Morus alba L.的根皮。性味甘、寒。入肺經。功效瀉肺平喘,利水消腫。《日華子本草》溫,調中,下氣。消痰止渴,利大小腸,開胃,下食,殺腹藏蟲,止霍亂吐瀉。紫蘇子為唇形科植物紫蘇Perilla frutescens (L. ) Britt.的乾燥成熟果實。性味辛,溫。歸肺、脾經。功效降氣、潤腸。《日華子本草》主調中,益五藏,下氣,止霍亂,嘔吐,反胃。補虛勞,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結,消五膈,止嗽,潤心肺,消痰。生甘草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脹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乾燥根及根莖。性味甘,平。歸心、肺、脾、胃經。功效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日華子本草》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一切虛損、驚悸、煩悶、健忘。通九竅,利百脈,益精養氣,壯筋骨,解冷熱。本發明藥物原料用量是經發明人進行大量摸索總結得出的,各原料用量為在下述重量份範圍都具有較好的療效炒白芍13-23份、柴胡10-20份、川楝子13-23份、延胡索15-25份、炒桃仁7-17份、香附10-20份、半夏7-17份、三稜10-20份、莪朮10-20份、神曲10-20份、石菖蒲15-25份、青皮5-15份、桑白皮7_17份、紫蘇子7_17份、生甘草3_9份。其中優選為炒白芍18份、柴胡15份、川楝子18份、延胡索20份、炒桃仁12份、香附15份、半夏12份、二稜15份、莪朮15份、神曲15份、石菖蒲20份、青皮10份、桑白皮12份、紫蘇子12份、生甘草6份。本發明藥物可以採用中藥製劑的常規方法製備成任何常規內服製劑,如丸劑、散齊U、片劑、口服液等。例如可以將這些原料藥研成粉末狀混合均勻製成散劑衝服;可以用水煎,經過濾得濾液,加入防腐劑製成口服液;必要時也可以直接服用湯劑。本發明藥物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等功效,且療效好,見效快,療程短,治癒率高,服用方便,價格低廉,據對臨床50例患者觀察統計,使用本發明藥物一個療程總有效率88 %,兩個療程總有效率95%。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一、炒白芍13份、柴胡10份、川楝子13份、延胡索15份、炒桃仁7份、香附10份、半夏7份、二稜10份、莪朮10份、神曲10份、石菖蒲15份、青皮5份、桑白皮7份、紫蘇子7份、生甘草3份。實施例二、炒白芍18份、柴胡15份、川楝子18份、延胡索20份、炒桃仁12份、香附15份、半夏12份、二稜15份、莪朮15份、神曲15份、石菖蒲20份、青皮10份、桑白皮12份、紫蘇子12份、生甘草6份。實施例三、炒白芍23份、柴胡20份、川楝子23份、延胡索25份、炒桃仁17份、香附20份、半夏17份、二稜20份、莪朮20份、神曲20份、石菖蒲25份、青皮15份、桑白皮17份、紫蘇子17份、生甘草9份。下面是患者使用本發明藥物的臨床統計資料
一、一般資料
收治患者共100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66例,男女比例O. 5:1,平均年齡38歲。二、中醫診斷標準
I、反覆發生於進食後自發性或故意誘發的嘔吐,嘔吐物為剛吃進的食物糜。2、體重減輕不超過原體重的25%。3、無減輕體重的主觀願望。4、無導致反覆嘔吐的軀體因素,如早孕,顱內高壓,胃腸道梗阻等,亦無癔症,疑病症等神經性症狀。5、查血沉、抗「O」、粘蛋白、類風溼因子等與風溼痺、虺痺相鑑別。三、治療方法
按照本發明藥物重量配比,稱取原料藥(一日劑量),水煎,過濾去渣,早晚各服一次,20日為一個療程。四、療效評定標準
I、治癒嘔吐控制,症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正常。2、顯效症狀明顯減輕嘔吐次數較服藥前明顯減少,精神轉佳,不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偶有復發,但繼續服藥後症狀很快改善。3、有效症狀減輕嘔吐次數較服藥前減少,精神好轉,但容易因情緒、飲食等誘因而復發或加重。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神經性嘔吐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該中藥組合物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組成炒白芍13-23份、柴胡10-20份、川楝子13-23份、延胡索15-25份、炒桃仁7_17份、香附10-20份、半夏7-17份、三稜10-20份、莪朮10-20份、神曲10-20份、石菖蒲15-25份、青皮5-15份、桑白皮7-17份、紫蘇子7-17份、生甘草3-9份。
2.根據權利要求書I所述的治療神經性嘔吐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的藥物組成炒白芍18份、柴胡15份、川楝子18份、延胡索20份、炒桃仁12份、香附15份、半夏12份、二稜15份、莪朮15份、神曲15份、石菖蒲20份、青皮10份、桑白皮12份、紫蘇子12份、生甘草6份。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神經性嘔吐的中藥組合物,屬於中藥組合物,由炒白芍、柴胡、川楝子、延胡索、炒桃仁、香附、半夏、三稜、莪朮、神曲、石菖蒲、青皮、桑白皮、紫蘇子和生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組成,具有疏肝理氣,和胃降逆的功效,能夠有效治療神經性嘔吐。
文檔編號A61K36/9066GK102973895SQ20121053101
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1日
發明者楊霞 申請人: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