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溼機的水箱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18:21:26 2
專利名稱:除溼機的水箱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一種除溼器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將水箱與除溼機分開 設置,從而增大了水箱容積、更加便於使用的的除溼機的水翁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除溼器是把室內的潮溼的空氣弓I入到機箱的內部,通過 由有冷媒流動的蒸發器和冷凝器構成的熱交換器降低溼度,再把除溼 的空氣排放到室內,來達到降低室內溼度目的的裝置。
圖1是現有技術中除溼器的外部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中除溼 器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如圖1、2所示,現有技術的除溼器主要包括:前面形成空氣吸入口 52,而後面形成空氣排出口 54的機箱60;設置在空氣吸入口52的後 方通過空氣吸入口 52引入潮溼的空氣後對空氣排出口 54排出乾燥的 空氣的風扇機70;設置在風扇機70和空氣吸入口 52之間對通過空氣 吸入口 52進入的空氣進行除溼的蒸發器82和冷凝器84構成的熱交換 器80;以及蒸發器82和冷凝器84連接在一起對冷媒進行壓縮的壓縮 機90;還包括設置在風扇機70和熱交換器80之間對通過熱交換器80 的空氣引導到風扇機70 —側的擋板92。
機箱60是由形成除溼器50底部的底盤62;設置在底盤62的上 側,前面和後面均開口的機箱主體64;設置在機箱主體64的前面上 側,形成空氣吸入口 52的前面板66;安置在機箱60的後面,形成有 空氣排出口 54的後面板68構成。
前面板66安裝在機箱主體64的前面上部,在其上部形成著控制 除溼器50的運作狀態的操作部94,在操作部94以外的部分形成著空 氣吸入口52,在前面板66的背面安裝著過濾板96,對通過空氣吸入 口 52進入的空氣進行過濾。
後面板68安置在機箱主體64和底盤62開口的後面,中央形成著 空氣排出口 54。在空氣吸入口 52和空氣排出口 54上形成著保護除溼 器50內部,同時防止使用者發生安全事故的吸入篩板56和排出篩板 58。
風扇機70是由設置在固定在擋板92前面的電機安裝部76上的電機72和安置在擋板92的後方,電機72旋轉軸上的風扇74構成。
在擋板92的中央形成著通過熱交換器80的空氣流動的通風槽 92a,電機72的旋轉軸貫通著通風槽92a設置在擋板92的後方,風扇 74要比通風槽92a大一些,並且把通過通風槽92a引入的空氣向外周 方向輸送。
熱交換器80是空氣吸入口 52到空氣排出口 54的方向上依次設置 的蒸發器82和冷凝器84,蒸發器82和冷凝器84是由冷媒管(未圖 示)和壓縮機90連接的。
壓縮機90位置在後面板68的空氣排出口 54的前方,在底盤62 的上面後部,空氣隨著風扇機70到空氣排出口 54。
除溼器的排水結構主要是由設置在熱交換器80的下側,在除溼的 時候對從熱交換器80上降落的冷凝水進行聚集的接水盤86;還有設 置在前面板66的下側,儲藏從接水盤的落水口下落的冷凝水的水箱 98構成。
接水盤86被垂直形成在底盤62上面的隔板63所支持,上面設置 熱交換器80,使在除溼時候對熱交換器80上流下的冷凝水進行聚集。
隔板63是在底盤62的上面垂直突出形成的,把設置水箱98的空 間和設置壓縮機90的空間劃分開來。
但是,現有技術中的除溼器中水箱設置於除溼機內部,受到除溼 機體積的限制,水箱的容積都比較小,無法應對除溼機的長時間工作, 使用時需要使用者頻繁的將水箱內積滿的水倒掉,從而導致使用不便, 如不及時將水箱中的冷凝水清除,水箱滿除溼機控制部件通過判斷就 會使除溼機停止工作。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將水箱與除溼機分開設置, 從而增大了水箱容積、更加便於使用的的除溼機的水箱結構
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
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水箱結構,包括形成一定容積、用於存儲除 溼機內部冷凝水的水箱,水箱與除溼機相分離,水箱設置在除溼機外 部的一側;水箱頂部設有用於使冷凝水滴落入水箱中的進水口和排出 冷凝水的出水口,在水箱頂部之上設置有水箱蓋,水箱蓋一側設置將 冷凝水引入的進水孔。
本發明還可以採用如下技術措施所述的水箱與除溼機之間可以通過對應電磁鐵相吸引連接。
所述的水箱的下部設置有多個多向腳輪。
所述的水箱的一側設置有水位顯示裝置。
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
本發明將水箱與除溼機分開設置,水箱設置在除溼機外,使水箱 的容量不再受到除溼機大小的約束,擴大了水箱的容積,減少使用者 反覆倒掉冷凝水的頻率,在水箱的底部安裝了腳輪,使用戶移動水箱 更加省力。
圖1是現有技術中除溼器的外部示意圖2是現有技術中除溼器的結構分解示意圖3是採用本發明水箱結構的除溼器的結構示意圖4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水箱結構中安裝有水箱蓋的示意圖5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水箱結構中未安裝有水箱蓋的示意圖。 其中
100:水箱頂部 101:水箱蓋
102:進水口 103:排水口
104 :進水孔 105:電磁鐵
106:水位顯示裝置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圖3是採用本發明水箱結構的除溼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 明的除溼機的水箱結構中安裝有水箱蓋的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的除 溼機的水箱結構中未安裝有水箱蓋的示意圖。
除溼器主要包括前面形成空氣吸入口 52,而後面形成空氣排出 口的機箱;設置在空氣吸入口的後方通過空氣吸入口引入潮溼的空氣 後對空氣排出口排出乾燥的空氣的風扇機;設置在風扇機和空氣吸入 口之間對通過空氣吸入口進入的空氣進行除溼的蒸發器和冷凝器構成 的熱交換器;以及蒸發器和冷凝器連接在一起對冷媒進行壓縮的壓縮 機;還包括設置在風扇機和熱交換器之間對通過熱交換器的空氣引導 到風扇機一側的擋板。
機箱是由形成除溼器50底部的底盤;設置在底盤的上側,前面和 後面均開口的機箱主體64;設置在機箱主體64的前面上側,形成空氣吸入口的前面板66;安置在機箱的後面,形成有空氣排出口的後面
板68構成。
前面板66安裝在機箱主體64的前面上部,在其上部形成著控制 除溼器50的運作狀態的操作部94,在操作部94以外的部分形成著空 氣吸入口 52,在前面板66的背面安裝著過濾板,對通過空氣吸入口 進入的空氣進行過濾。 後面板68安置在機箱主體64和底盤開口的後面,中央形成著空氣排 出口。在空氣吸入口和空氣排出口上形成著保護除溼器50內部,同時 防止使用者發生安全事故的吸入篩板56和排出篩板。
風扇機是由設置在固定在擋板前面的電機安裝部上的電機和安置 在擋板的後方,電機旋轉軸上的風扇構成。
在擋板的中央形成著通過熱交換器的空氣流動的通風槽,電機的 旋轉軸貫通著通風槽設置在擋板的後方,風扇要比通風槽大一些,並 且把通過通風槽引入的空氣向外周方向輸送。
熱交換器是空氣吸入口到空氣排出口的方向上依次設置的蒸發器 和冷凝器,蒸發器和冷凝器是由冷媒管和壓縮機連接的。
壓縮機位置在後面板68的空氣排出口的前方,在底盤的上面後 部,空氣隨著風扇機到空氣排出口。
如圖3、圖4、圖5所示,除溼機的水箱結構,包括形成一定容 積、用於存儲除溼機內部冷凝水的水箱98,水箱與除溼機相分離,水 箱設置在除溼機外部的一側,水箱與除溼機之間可以通過對應電磁鐵 105相吸引連接。;水箱頂部100設有用於使冷凝水滴落入水箱中的 進水口 102和排出冷凝水的出水口 103,在水箱頂部之上設置有水箱 蓋101,水箱蓋一側設置將冷凝水引入的進水孔104。在水箱的一側設 置有水位顯示裝置106,便於讓使用者了解水箱中液面的高度,及時倒 掉水箱中的冷凝水。
水箱設置在除溼機外,使水箱的容量不再受到除溼機大小的約束, 擴大了水箱的容積,減少使用者反覆倒掉冷凝水的頻率,在水箱的底 部安裝了腳輪,使用戶移動水箱更加省力。
權利要求
1、一種除溼機的水箱結構,包括形成一定容積、用於存儲除溼機內部冷凝水的水箱,其特徵在於水箱與除溼機相分離,水箱設置在除溼機外部的一側;水箱頂部設有用於使冷凝水滴落入水箱中的進水口和排出冷凝水的出水口,在水箱頂部之上設置有水箱蓋,水箱蓋一側設置將冷凝水引入的進水孔。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除溼機的水箱結構,其特徵在於水箱與除溼機之間可以通過對應電磁鐵相吸引連接。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除溼機的水箱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水箱的下部設置有多個多向腳輪。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除溼機的水箱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水箱的一側設置有水位顯示裝置。
全文摘要
一種除溼機的水箱結構,包括形成一定容積、用於存儲除溼機內部冷凝水的水箱,水箱與除溼機相分離,水箱設置在除溼機外部的一側;水箱頂部設有用於使冷凝水滴落入水箱中的進水口和排出冷凝水的出水口,在水箱頂部之上設置有水箱蓋,水箱蓋一側設置將冷凝水引入的進水孔。本發明將水箱與除溼機分開設置,水箱設置在除溼機外,使水箱的容量不再受到除溼機大小的約束,擴大了水箱的容積,減少使用者反覆倒掉冷凝水的頻率,在水箱的底部安裝了腳輪,使用戶移動水箱更加省力。
文檔編號F24F3/14GK101596395SQ20081005345
公開日2009年12月9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6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6日
發明者盧大為, 楊佩元, 鮑長橋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