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
2023-06-08 11:20:56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成藥,特別是一種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風溼、類風溼病是一種常見病,西醫的治療效果較差,病情較長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療效好的一種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其特徵在於製成藥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份為牛脛骨11. 2份、硃砂I份、血竭I份、乳香I份、沒藥I份、小白花蛇0. 2份、全蟲I份、土元I 份、地龍I份、僵蠶I份、當歸I份、紅花I份、丹參I份、白朮I份、防風I份、馬錢子16份、 桂枝I份、狗脊I份、川牛膝I份、牛脛骨髓九份、大棗11. 2份。
一種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有以下步驟(1)牛脛骨首先將脛骨砸開把髓取出槌碎,取砂子放入鍋內炒熱,再投入已分開大小的脛骨塊,以炒至黃色篩去砂子即得備用;(2)骨髓油把砸開脛骨取出的骨髓,放進鍋內,以微火溶化成油,濾淨封存放於陰涼乾燥處備用;(3)狗脊先取沙子放鍋內炒熱,放入狗脊片,待炒至深黃色,並鼓起稍脆時取出,篩去砂子,涼涼後刮淨茸毛備用;(4)馬錢子以1000克馬錢子加入250克黑豆,7000毫升水,共入鍋內煮透易剝去外皮為度,除去黑豆,撈出馬錢子將外皮刮淨剜除生長點,曬乾後,放鍋裡加砂土,以文火炒至焦黃色並鼓起為度,去砂子,晾後儲存備用;(5)用大棗600克放入1500毫升米醋中煮醋盡棗熟,去除棗皮、棗核,備用;(6)取硃砂、血竭、乳香、沒藥、全蟲、土元、地龍、僵蠶、當歸、紅花、丹參、白朮、防風、桂枝,上述(3)製成的狗脊、川牛膝計十六味藥各等分,小白花蛇為上述一味藥的五分之一量; 馬錢子是上述十六味藥的總量;牛脛骨是上述十六味藥總量的百分之七十,將以上藥共研細過篩製成藥粉;(7)將上述(6)的藥粉500克與(5)的棗泥500—600克和(I)的牛脛骨1140克及(2) 中的骨髓油900克混合手工或機器製成丸,丸重為I克,曬乾為治療風溼病的藥丸。本發明與現有藥物比較具有療效好和服用方便及療程短的顯著優點。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為祖傳秘方的改進方劑。
製成本發明藥效成分的原料組成為牛脛骨11. 2份、硃砂I份、血竭I份、乳香I 份、沒藥I份、小白花蛇0. 2份、全蟲I份、土元I份、地龍I份、僵蠶I份、當歸I份、紅花I 份、丹參I份、白朮I份、防風I份、馬錢子16份、桂枝I份、狗脊I份、川牛膝I份、牛脛骨髓9份、大棗11. 2份。
本發明的藥理是白花蛇,全蠍用來祛風活絡止痛,地龍、土元、乳香、沒藥活血祛瘀,通經止痛;當歸、血竭、丹參、紅花、補虛養血,活血通絡,祛瘀止痛,硃砂;寧心、安神、定驚,僵蠶,治風化痰,散結行經;馬錢子,蘇筋活絡,消腫結,止疼痛,透達關節,牛脛骨,牛脛骨隨,補骨、強骨、填骨髓、安五臟,平三焦,平胃氣,通十二經絡,食醋、黑豆強筋壯骨,滋補肝腎;大棗,補中益氣,健脾和胃固其本;病在上肢有桂枝,病在腰椎有狗脊,病在下肢有川牛膝,酒行諸藥,用為導引,可通一身之表,和血行氣,壯神禦寒,以助藥勢,直達病腑。
風溼,類風溼屬痺症,由風寒溼三氣雜合而至,深伏筋骨經絡,纏綿反覆發作,實屬頑疾,單憑草木諸藥,雖見效難收功,與蟲類藥合用,則走竄性猛,透達之力強,又後勁十足, 上通顛頂,下行足膝,外走經絡,內入筋骨,風去寒散,溼除淤化,痰開腫消痺自除。
本發明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為丸藥,其製備方法如下(1)牛脛骨首先將脛骨砸開把髓取出槌碎,取砂子放入鍋內炒熱,再投入已分開大小的脛骨塊,以炒至黃色篩去砂子即得備用;(2)骨髓油把砸開脛骨取出的骨髓,放進鍋內,以微火溶化成油,濾淨封存放於陰涼乾燥處備用;(3)狗脊先取沙子放鍋內炒熱,放入狗脊片,待炒至深黃色,並鼓起稍脆時取出,篩去砂子,涼涼後刮淨茸毛備用;(4)馬錢子以1000克馬錢子加入250克黑豆,7000毫升水,共入鍋內煮透易剝去外皮為度,除去黑豆,撈出馬錢子將外皮刮淨剜除生長點,曬乾後,放鍋裡加砂土,以文火炒至焦黃色並鼓起為度,去砂子,晾後儲存備用;(5)用大棗600克放入1500毫升米醋中煮醋盡棗熟,去除棗皮、棗核製成棗泥,備用,棗的用量以其與藥粉混合後能製成藥丸為度;(6)取硃砂、血竭、乳香、沒藥、全蟲、土元、地龍、僵蠶、當歸、紅花、丹參、白朮、防風、桂枝,上述(3)製成的狗脊、川牛膝計十六味藥各等分,小白花蛇為上述一味藥的五分之一量; 馬錢子是上述十六味藥的總量;牛脛骨是上述十六味藥總量的百分之七十,將以上藥共研細過篩製成藥粉;(7)將上述(6)的藥粉500克與(5)的棗泥和(I)的牛脛骨1140克及(2)中的骨髓油 900克混合手工或機器製成丸,丸重為I克,曬乾(約0. 7克)為治療風溼病的藥丸。
本發明藥丸的服用方法是服用方法首次服藥於晚飯後進行,做過敏試驗,服二丸藥,男用白酒,女用黃酒50毫升,為引,不會飲酒的人用白開水送服,(用酒服,先用水衝服藥,後飲酒,再喝些水。黃酒服 是將黃酒兌入白開水內,以水不燙嘴時,以此水服藥),服藥後在一個半小時內如發現胃有不適,嘔吐,頭暈等不良反應時,可急服白糖水,茶葉水或涼水即解,次日停藥。如無任何不良反應,於次日正式服藥,仍以晚飯後時服三丸,酒引不變,均以50毫升,連續服藥五天,看其病部有無蟲爬,痛跳、發涼、發癢,發汗反應其中的一種,如果有就繼續服此三丸,千萬不能加藥,待服至無反應時,再加服一丸,服法與三丸同。如果服三丸,五天就沒有反應,說明病勢輕,藥力小,在加服一丸,連服五天,如沒反應再加藥,有反應就不加,依次類推,以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漸增加至晚上服八丸,七十歲服至七丸,八十歲服至六丸,無反應時, 再服七日停藥即痊癒。對小兒個別患者的服藥應遵醫囑。
服藥禁忌茶葉,白糖,大蒜,綠豆,生冷,動物油等。在服用「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時停用其它方藥。4
「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的特點I、「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是運用溫養之法,方藥配伍巧妙,精選地道藥材,遵循規範炮製,純用中藥,使用手工功夫製作。
2、針對性強,專病專藥專治,根治徹底,不易復發。
3、量小力弘,藥效持久,服用方便,療效可靠。
4、「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長時間服用,不會產生抗性。
5、乾燥保存,可長久存放,不影響療效。
6、服用單一,一經服用,即見良效。
7、主治風溼、類風溼,以及由風寒、溼所致的各種病症。
8、以酒為引,吸收迅速,周流全身,直達病部。
9、為丸劑,能有效的掌握劑量,服用方便,又減少煎藥之苦。
10、無任何副作用,可為風溼良藥。
風溼病的特徵I、病部顏色不改變。
2、得熱痛減,遇寒痛劇。
3、常因天氣變化而病情加重。
4、痛部加壓不會加重疼痛,一經搓、按、揉等,則痛減輕。
5、多數病員早起痛甚,上午、下午較輕,在夜間,以後半夜較重。
6、間歇發病,有時似已痊癒,有時卻又繼發,纏綿發作達幾年,十幾年,幾十年。
7、本病邪阻經絡,溶於血,以痛為主,另有酸沉、麻木等,頑固異常,生命不息,疼痛不止。
告痺症患者注意一、急性病症發燒、出汗為常見症狀,不要驚惶。慢性病症疼痛纏綿甚久,要強制忍受, 以免痛勢更甚,且治療要有耐心和毅力,並保持樂觀情緒,消除精神壓力。
二、增進飲食,同時服用富有營養的食品,加強機體抗病力。
三、對於動物性蛋白質以及脂肪類最好不吃或少吃。
四、急性期適當休息,慢性期以加強力所能及的功能性活動鍛鍊。
五、汗出後嚴防傷風。如受雨水淋或冷風著涼,飲溫酒禦寒。
六、切忌飲用冷水及其一切生冷食物。
七、不要電扇直吹身體肌膚。不要在潮溼地久居。不要用冷水洗滌及飲用。不要赤身睡覺。不要在屋簷過道等風力較強處休息,不躺水泥地等。
服用「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病例一、輝縣市南村鎮南村北村七組任煜靈(其父任群成),1994年兩歲時患類風溼病,不會站立,更不會走路。經服用原陽縣太平鎮鄉後白寨村劉金堂配製的「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兩個月後,病情痊癒。2007年她十五歲時又發病,下肢腿、腳踝全腫,並十分嚴重, 曾到輝縣、新鄉371等醫院治療無效,又經服用「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 一年半後痊癒,至今未有復發,現已十九歲,正上高中。
二、輝縣市高莊鄉高莊村東頭聞小根,在2000年四十五歲時患類風溼病,此病人是一開車司機,病情十分嚴重,有時急性發作期,腿上局部出現紅斑,生活不能自理,大小便、行動時需雙人攙扶,先在鄭州大醫院治療七個月,藥費開支18000元,沒有治好。後來經服用「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兩個月後痊癒,至今已十一年沒有復發。
三、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李玉田,1991年四十歲時,去開封進貨住旅社,因電扇而引發類風溼病,全身疼痛,兩腿痛較重,經多家醫院治療,雖有效,未能痊癒,後經服用「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十二天後痊癒,至今六十一歲沒有復發。
四、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村民趙相梅,1992年患風溼病,兩個胳膊疼痛的不會抬, 不會梳頭,不會束腰,經服「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一個月痊癒,現已十九年沒有復發,今年七十一歲。他愛人叫韋興啟,今年七十二歲。
五、原陽縣陡門鄉韋城村12組,王清隨,1993年,身患類風溼病,病情十分嚴重,上下肢及腰部全身盡痛,生活不會自理,行動要人攙扶,經多處治療無效,經服用「治療風溼/ 類風溼病的中成藥」三個月後,病情痊癒,至今已十八年沒有復發。
六、滑縣萬古鎮王莊村王學超2000年60歲時患類風溼病,臥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多處求醫,曾到安陽,道口多家醫院治療沒治好,經服用「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二個月後痊癒,至今有十幾年從未復發。
另有萬古鎮王村的王永乾,王紅偉,還有王學超的姐姐,玉鳳家住洛河市,都是患類風溼病多年,也都通過服用「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把病治癒了,至今未復發。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其特徵在於製成藥效成分的原料組成及其重量份為牛脛骨11. 2份、硃砂I份、血竭I份、乳香I份、沒藥I份、小白花蛇0. 2份、全蟲I份、 土元I份、地龍I份、僵蠶I份、當歸I份、紅花I份、丹參I份、白朮I份、防風I份、馬錢子 16份、桂枝I份、狗脊I份、川牛膝I份、牛脛骨髓九份、大棗11. 2份。
2.一種製備權利要求I所述的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有以下步驟(1)牛脛骨首先將脛骨砸開把髓取出槌碎,取砂子放入鍋內炒熱,再投入已分開大小的脛骨塊,以炒至黃色篩去砂子即得備用;(2)骨髓油把砸開脛骨取出的骨髓,放進鍋內,以微火溶化成油,濾淨封存放於陰涼乾燥處備用;(3)狗脊先取沙子放鍋內炒熱,放入狗脊片,待炒至深黃色,並鼓起稍脆時取出,篩去砂子,涼涼後刮淨茸毛備用;(4)馬錢子以1000克馬錢子加入250克黑豆,7000毫升水,共入鍋內煮透易剝去外皮為度,除去黑豆,撈出馬錢子將外皮刮淨剜除生長點,曬乾後,放鍋裡加砂土,以文火炒至焦黃色並鼓起為度,去砂子,晾後儲存備用;(5)用大棗600克放入1500毫升米醋中煮醋盡棗熟,去除棗皮、棗核,備用;(6)取硃砂、血竭、乳香、沒藥、全蟲、土元、地龍、僵蠶、當歸、紅花、丹參、白朮、防風、桂枝,上述(3)製成的狗脊、川牛膝計十六味藥各等分,小白花蛇為上述一味藥的五分之一量; 馬錢子是上述十六味藥的總量;牛脛骨是上述十六味藥總量的百分之七十,將以上藥共研細過篩製成藥粉;(7)將上述(6)的藥粉500克與(5)的棗泥500—600克和(I)的牛脛骨1140克及(2) 中的骨髓油900克混合手工或機器製成丸,丸重為I克,曬乾為治療風溼病的藥丸。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溼/類風溼病的中成藥及其製備方法,屬於中成藥。本發明目的要是提供一種治療風溼/類風溼病效果好的中成藥。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要點是,此藥組成及重量份為牛脛骨11.2份、硃砂1份、血竭1份、乳香1份、沒藥1份、小白花蛇0.2份、全蟲1份、土元1份、地龍1份、僵蠶1份、當歸1份、紅花1份、丹參1份、白朮1份、防風1份、馬錢子16份、桂枝1份、狗脊1份、川牛膝1份、牛脛骨髓9份、大棗11.2份。本發明中成藥用於治療風溼、類風溼病。
文檔編號A61K36/896GK102526400SQ20121002401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3日
發明者劉金堂, 尹寶靚, 張強, 董若怡 申請人:劉金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