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08 01:45:36 4
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的骨科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其特點在於包括多個克氏針針夾、ABC三根連接杆、固定調節杆、一個弧形固定器、兩個滑套(A、B)、兩個撐杆(1、2)、多個調節螺母。其中,多個克氏針針夾分別安裝在多個連接杆上,形成框架;每個克氏針針夾有孔洞可穿過克氏針,每個孔洞都有螺絲可擰緊固定克氏針。撐杆1連接於A杆滑套與B杆滑套之間。撐杆2一端連接於B杆滑套,另外一端固定於固定調節杆上。該膝關節固定架可通過調節滑套螺母進而達到松解膝關節、治療膝關節僵硬的目的,該手術操作簡單有效,且併發症少。
【專利說明】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涉及一種骨科矯正膝關節僵硬的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現有技術中,膝關節僵硬時一般採用手術松解或手法松解,傳統的手法松解只能對治療輕度的膝關節僵硬,而手術松解有再次粘連僵硬的風險,且如果矯正嚴重的膝關節僵硬可導致神經血管牽拉受損。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骨科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該裝置利用克氏針穿入股骨及脛骨處,並利用連接杆將克氏針緊固連接,通過連接杆之間角度的調節逐漸糾正膝關節僵硬,達到理想的活動度。採用該裝置治療膝關節僵硬操作簡單,並且不容易牽拉損傷神經血管。
[0004]一種骨科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包括多個克氏針針夾、ABC三根連接杆、固定調節杆、一個弧形固定器、兩個滑套(A、B)、兩個撐杆(1、2)、多個調節螺母。其中,多個克氏針針夾分別安裝在多個連接杆上,形成框架;每個克氏針針夾有孔洞可穿過克氏針,每個孔洞都有螺絲可擰緊固定克氏針。撐杆I連接於A杆滑套與B杆滑套之間。撐杆2—端連接於B杆滑套,另外一端固定於固定調節杆上。固定調節杆包含多個固定孔,可按不同成人的身聞調節。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體現在以下方面:
[0006]本實用新型的骨科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利用克氏針固定到股骨、脛骨上,利用連接杆和針杆夾將克氏針連接成整體,滑動固定杆上的滑套進而通過撐杆使分別固定於股骨、脛骨的連接杆之間的角度變大或變小,進而使得膝關節的屈伸角度變大或變小,通過膝關節逐漸的屈伸進而松解膝關節僵硬。採用該支架進行膝關節的松解,手術操作簡單有效,並且可避免由於矯形過大弓I起的神經損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骨科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的立體效果圖;
[0008]附圖標記說明:A杆、C杆上的克氏針針夾可根據需要調節位置撐杆2可根據成年人身高的不同調節連接到固定調節杆的位置。ABC杆及固定調節杆之間的鉸鏈裝置可轉動。
【具體實施方式】
[0009]如圖1,本實用新型的骨科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的立體效果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骨科膝關節外固定支架包括多個克氏針針夾、ABC三根連接杆、一根固定調節杆、一個弧形固定器、兩個滑套(A、B)、兩個撐杆(1、2)、多個調節螺母。其中,多個克氏針針夾分別安裝在多個連接杆上,形成框架;每個克氏針針夾有孔洞可穿過克氏針,每個孔洞都有螺絲可擰緊固定克氏針。撐杆I連接於A杆滑套與B杆滑套之間。撐杆2—端連接於B杆滑套,另外一端固定於固定調節杆上。固定調節杆包含多個固定孔,可按不同成人的身高調節。調節螺母分別在滑套的兩端。
[0010]通過克氏針針夾上的孔洞將克氏針平行固定於股骨及脛骨,擰緊克氏針針夾上的螺絲固定,將克氏針與克氏針夾固定。同時將克氏針夾固定到AB連接杆上。通過旋轉B杆滑套調節螺母進而使B杆滑套滑動,進而通過撐杆I及撐杆2是A杆及C杆之間的角度變大或變小。每天調整膝關節的屈伸角度,最終使膝關節屈伸角度達到治療預期,最終達到治療膝關節僵硬的目的。
[0011]儘管上文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此,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原理進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原理進行的各種修改都應當理解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骨科膝關節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多個克氏針針夾(I)、多個連接杆(2)、多個滑動撐杆(3)、多個滑套(4);其中,多個克氏針夾分別安裝在所述多個連接杆(2)上,形成框架;每個克氏針針夾(I)分別固定到所述框架上;以及每個所述針夾(I)分別安裝有I根克氏針(3)。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可調節膝關節屈伸矯正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個連接杆包括:ABC三根連接杆通過鉸鏈裝置連接,固定調節杆作為支撐,AB連接杆及固定調節杆之間通過撐杆連接滑套,進而通過B杆滑套調節螺母的滑動調節A杆及C杆之間的角度。
【文檔編號】A61F5/01GK203724282SQ201420047336
【公開日】2014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26日
【發明者】李林, 黃克, 杜剛, 張波, 唐俊, 韋程壽 申請人:李林, 黃克, 杜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