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板端部彎折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23:11: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板材加工設備,特別涉及一種彩板側邊彎折機構。
背景技術:
在建造冷庫時,通常會使用到保溫板,保溫板有兩側的彩板以及兩彩板之間的發泡材料構成,彩板的材料可以使用鋼製材料、鋁製材料或其他合金材料等。在彩板的生產過程中,需要在彩板上壓出凹凸的條形稜,也要在彩板上附上各種功能的薄膜,有時也需要將彩板的兩個側邊以及端部的兩邊進行翻折。在翻折側邊時,先在帶料的邊緣切出一個缺口,然後通過側邊彎折機構對側邊進行翻折;側邊翻折完成之後,在進行端部的一邊翻折。
現有的彩板在對端部進行翻折時通常使用人工翻折,較為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彩板端部翻折較為方便的彩板端部彎折機構。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彩板彎折機構,包括機體,機體上設置壓持臺,壓持臺的上方設置與機體滑移連接的壓持座,機體上固接有驅動壓持座上下滑移的壓持氣缸,壓持臺兩側的邊緣分別鉸接有彎折座,機體上鉸接有分別驅動彎折座向壓持座翻轉的彎折氣缸。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對彩板的端部進行彎折時,彩板從壓持臺和壓持座之間穿過,當端部到達彎折座上時,壓持座向下運動壓持住彩板,之後彎折座受到彎折氣缸的驅動,使得彎折座發生轉動,從而彩板的端部受到彎折座的作用向上翻折,翻折完成後,彎折座回到初始的位置,壓持座向上抬起,彩板向前運動,彩板的後端到達另一側的彎折座處,壓持座再次向下運動壓持住彩板,此時,彩板需要彎折這端的彎折座向上翻轉,使得此端完成彎折,彎折座和壓持座依次回復到原位,彩板的端部完成彎折。
較佳的,彎折座靠近壓持座一側表面形成有彎折平面和讓位平面,彎折平面與壓持臺的上表面齊平,讓位平面向下傾斜設置且與彎折平面形成有一個鈍角。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彎折座彎折彩板的端部後,透過讓位平面與此時壓持座之間的空間可以方便觀察到彎折後的彩板端部,方便對彎折程度進行判斷。
較佳的,彎折座遠離壓持臺一側的側面與讓位平面之間形成有一個鈍角,並且彎折座的底面向上傾斜與此側面形成一個銳角,彎折氣缸位於壓持臺的下方,彎折氣缸的底端與機體鉸接,彎折氣缸的活塞杆與側面的下邊緣處鉸接。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氣缸推動彎折座發生轉動時不容易發生卡住的現象,驅動更加的穩定。
較佳的,壓持座的下方可拆卸固定連接有壓持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在壓持不同寬度的彩板時對壓持墊進行更換,使得壓持時不會受到彩板側邊向上翻折的翻邊的影響,適應不同寬度的彩板。
較佳的,壓持墊由橡膠材料製成。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壓持墊具有一定的彈性,使得壓持更加的穩定。
較佳的,壓持座底部開設有卡接槽,壓持墊上形成有與卡接槽插接的插條。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可以較為方便的對壓持墊進行拆裝。
較佳的,壓持墊包括多塊相互拼接的壓持分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通過安裝不同個數的壓持分墊,從而適應不同寬度的彩板。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彩板端部翻折較為方便;同時可以適應不同寬度的彩板。
附圖說明
圖1是彩板生產線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中A部放大圖;
圖3是彩板彎折機構彎折座未翻起時結構示意圖;
圖4是彩板彎折機構彎折座翻起時結構示意圖;
圖5是突出彎折座下方部分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壓痕機構;2、切口裁切機構;3、側邊彎折機構;4、彩板切斷機構;5、機體;51、橫梁;52、壓持氣缸;53、滑軌;54、鉸接杆;55、壓持臺;6、壓持座;61、壓持墊;611、放置槽;612、插條;7、彎折座;71、彎折平面;72、讓位平面;8、彎折氣缸;9、收料平臺。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圖標記表示。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後」、「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底面」和「頂面」、「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一種彩板生產線,如圖1所示,包括依次連接的壓痕機構1、切口裁切機構2、側邊彎折機構3、彩板切斷機構4和收料機構,收料機構中包括彩板端部彎折機構以及收料平臺9,帶料經過壓痕機構1在帶料形成凹凸的壓痕,然後到達切口裁切機構2,對切口裁切機構2對帶料的側邊裁切出一個長方形的缺口,之後到達側邊彎折機構3對帶料的側邊進行翻起,側邊翻折完成後,帶料到達彩板切斷機構4,之後帶料被切斷形成彩板,之後到達彩板端部彎折機構對彩板的端部進行翻折。
一種彩板端部彎折機構,如圖2和圖3所示,其包括機體5,機體5上固接有壓持臺55,壓持臺55上方設置有壓持座6,壓持座6與機體5滑移連接,在機體5上設置有滑軌53,壓持座6的端部形成有與滑軌53配合的滑槽,使得壓持座6滑動較為的穩定。
機體5還包括橫梁51,橫梁51上固接有壓持氣缸52,壓持氣缸52固接在橫梁51上,壓持氣缸52的活塞杆穿過橫梁51與壓持座6固接,壓持座6的底部開設有卡接槽,壓持座6的下方設置有壓持墊61,壓持墊61的頂部形成有與卡接槽卡接的插條612,插條612的截面呈倒梯形,壓持墊61通過插條612和卡接槽的配合可拆卸固定連接。而壓持墊61可以有橡膠材料製成,其包括多塊相互拼接的壓持分墊,由圖3所示,壓持墊61由三塊壓持分墊組成。在壓持墊61上可以開設有放置槽611,放置槽611可以供彩板向上翻折的翻邊放置。
結合圖5,壓持臺55的兩側邊緣分別鉸接有彎折座7,可以是通過合頁分別固定在壓持臺55的側方以及彎折座7的底面上,結合圖2彎折座7靠近壓持座6一側表面形成有彎折平面71和讓位平面72,彎折平面71與壓持臺55的上表面齊平,讓位平面72向下傾斜設置且與彎折平面71形成有一個鈍角。彎折座7遠離壓持臺55一側的側面與讓位平面72之間形成有一個鈍角,並且彎折座7的底面向上傾斜與此側面形成一個銳角,彎折氣缸8位於壓持臺55的下方,機體5包括沿橫向設置的鉸接軸,彎折氣缸8的底端鉸接在鉸接軸上;而在彎折座7遠離壓持臺55一側的側面上可以固接一個突出此側面的鉸接塊,活塞杆的端部鉸接在鉸接塊上。
在對彩板的端部進行彎折時,彩板從壓持臺55和壓持座6之間穿過,當端部到達彎折座7上時,壓持座6向下運動壓持住彩板,之後彎折座7受到彎折氣缸8的驅動,使得彎折座7發生轉動,從而彩板的端部受到彎折座7的作用向上翻折,翻折完成後,彎折座7回到初始的位置,壓持座6向上抬起,彩板向前運動,彩板的後端到達另一側的彎折座7處,壓持座6再次向下運動壓持住彩板,此時,彩板需要彎折這端的彎折座7向上翻轉,使得此端完成彎折,彎折座7和壓持座6依次回復到原位,彩板的端部完成彎折。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