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流雙螺杆泵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23:02:51 2
專利名稱:雙流雙螺杆泵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泵類,尤其涉及一種雙流雙螺杆泵。
雙流雙螺杆泵早在50年代就已在國內外的一些廠家生產,它主要用於造船業以及石油、化工、食品等許多工業部門中輸送石油產品、鹼、酸、水、各種乳狀液、焦油、瀝青等。
雙流雙螺杆泵工作時由螺杆的雙面進液、中間出液,即泵體的兩端為吸入腔中間為排出腔。該結構形式在1982年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內部資料《化工與通用機械參考資料》第91頁中作了簡略介紹。
如
圖1所示,現有的雙流雙螺杆泵的結構特點是從主杆5到從杆4的旋轉傳動是藉助同步齒輪副2來實現的,泵的齒輪、軸承均設置在泵體的兩側並具有獨立的潤滑系統以不受輸送介質的影響。機械密封則起到隔離輸送介質保護齒輪及軸承的作用。
該泵易出現故障的部件便是這種密封裝置。機械密封6位於泵體1的兩側介質入口處,為單端面機械密封,其動環安裝在主杆5及從杆4上,其靜環安裝在靜環座9上。定位環7與靜環座9均固定在聯板8上。泵運轉工作時,機械密封產生的熱量由輸送介質進行冷卻並帶走。從使用的效果來看主要存在如下問題一、空轉時間短。泵機組在空轉時,由於機械密封上的磨擦副產生的熱量不能及時帶走,密封裝置很快便會損壞失效。比如當泵機組從開始起動到介質進入密封裝置時間過長,或氣液混輸含氣量過高時引起的密封失效。
二、輸送的介質粘度過高時,機械密封易損壞。因高粘度的介質不易把磨擦副產生的熱量及時帶走。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流雙螺杆泵,使之在進行長時間空轉時或輸送高粘度介質時機械密封不易損壞失效。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將現有的單端面機械密封6、定位環7、靜環座9及聯板8改為由內蓋、外蓋、聯板組成的腔體,腔體內安裝雙端面機械密封。泵體同一側的兩個腔體間相互連通,腔體通過聯板上的通道與外界的冷卻液出入口連通,共同組成冷卻循環系統。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優點是一、泵機組長時間空轉或輸送高粘度介質時,本實用新型改善了機械密封的使用工況,從而延長了機械密封的使用壽命。二、裝配方便。本實用新型由於只需通過對泵體同一側的內蓋、外蓋及聯板的機械加工便可控制雙端面機械密封所需要的壓縮量,無需靠人工加墊片的形式進行調整,因而裝配更為方便。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描述。
圖2是本實用新型剖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圖2的I部放大圖。
如圖2、圖3所示,在泵體1的兩側分別設置了內蓋7、外蓋9及聯板8組成的腔體,腔體內安裝了雙端面機械密封6(由靜環6.1、動環6.2、靜環6.3三部分構成),泵體同一側的兩個腔體之間由通道19相互連通,其中一個腔體由通道20與外界冷卻液的入口連通,另一個腔體則由通道18與外界冷卻液的出口連通,共同組成冷卻循環系統。具體安裝步驟如下一、將主杆5及從杆4配對裝入泵體1內;二、將內蓋7裝在聯板8上,並用螺釘聯接緊固,然後將聯板8裝入泵體1的兩側;三、將機械密封的靜環6.1裝入內蓋7內,然後將動環6.2裝在主杆5和從杆4上,動環上的滑動止轉銷(圖中未示出)可在主杆或從杆的凹槽內靈活滑移;四、將靜環6.3裝入外蓋9內,然後將外蓋裝在聯板8上,並用螺釘緊固;五、在泵體1的右側依次裝入前端蓋11、滾動軸承10並用圓螺母鎖緊;然後裝入悶蓋12,通蓋13;六、在泵體1的左側依次裝入後端蓋14、軸承3、孔用擋圈15、軸套16及齒輪副2,並用擋板及螺栓緊固,然後安裝後蓋17。
權利要求一種包括泵體、聯板、內蓋、外蓋、主從杆、齒輪副及雙端面機械密封組成的雙流雙螺杆泵,其特徵在於泵體的兩側設置了由內蓋、外蓋、聯板組成的腔體,腔體內安裝了雙端面機械密封。泵體同一側的兩個腔體間相互連通,腔體通過聯板上的通道與外界的冷卻液出入口連通,共同組成冷卻循環系統。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流雙螺杆泵,泵體的兩側設置了由內蓋、外蓋、聯板組成的腔體,腔體內安裝了雙端面機械密封。泵體同一側的兩個腔體間相互連通,腔體通過聯板上的通道與外界的冷卻液出入口連通,共同組成冷卻循環系統。本實用新型在泵機組進行長時間空轉時或輸送高粘度介質時機械密封不易損壞失效。
文檔編號F04C2/14GK2584877SQ02259160
公開日2003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02年10月8日 優先權日2002年10月8日
發明者袁華 申請人:袁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