杆狀產品端部折彎滾壓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07 23:18:4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精確折彎的杆狀產品端部折彎滾壓機構。
背景技術:
杆狀產品,如醫療器械中的中心杆在市場上有很大的需求,其結構如圖1所示,中心杆10包括直杆狀主體12以及端部的扁平狀彎弧型刀頭11。該產品採用的製作材料是鈦合金(TC4ELI),該材料價錢非常昂貴.但由於本產品的刀頭部分要求是呈弧狀,且弧狀的外形尺寸遠大於桿身的外徑,導致加工時選擇原材料的外徑必須按照刀頭處的弧狀的外形尺寸來確定,這樣導致在加工桿身時一是增加了桿身的加工工藝複雜性,且增大了加工量,二是導致了材料的浪費,均致使產品成本大幅度增加。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而提供一種杆狀產品端部折彎裝置。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杆狀產品端部折彎滾壓機構,包括基板,固定設置在基板上且形成有預定折彎弧面的底座,下端與所述的底座或基板鉸接的擺架,設置在所述的擺架內且受驅向下壓緊杆狀產品端部上表面的壓輪,以及兩端分別與基板和擺架鉸接用以拉動擺架轉動的擺動氣缸,所述的壓輪兩端設置有輪軸,在所述的擺架上設置有引導所述的輪軸的導向孔。
所述的擺架上設置有下壓式氣動快速夾鉗,所述的擺架內可上下滑動地設置有壓柱,所述的壓柱上端與所述的下壓式氣動快速夾鉗傳動連接。
所述的壓柱與擺架間設置有向上復位的彈簧。
所述的氣動快速夾鉗的輸出端為傳動套,所述的壓柱穿過所述的傳動套且上下分別設置有螺母以實現豎直方向傳動。
所述的底座包括與基座固定連接且形成有定位槽的基塊,可匹配地固定在所述的基塊中的鑲塊,所述的鑲塊上表面兩側形成有墊板。
所述的定位槽為b字形結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利用下壓式氣動快速夾鉗,控制便利且具有自鎖能保證壓輪和底座夾緊力不變,同時,利用傳動套配合螺母與壓柱傳動,能消除動作時水平方向的位移,保證豎直方向的施力。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杆狀產品的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的杆狀產品的端部折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為圖2所示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夾緊機構示意圖;
圖5所示為滾壓機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以中心杆10為例進行示範性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杆狀產品端部折彎裝置包括基板20,將杆狀產品相對基板定位的定位機構,固定設置在基板上且形成有預定與刀頭11對應的折彎弧面的底座21,下端與所述的底座或基板鉸接的擺架3,設置在所述的擺架內且受驅向下壓緊杆狀產品端部上表面的壓輪31,以及兩端分別與基板和擺架鉸接用以拉動擺架轉動的擺動氣缸4。
採用折彎式設計,使原有複雜的加工工藝變更為折彎工藝,使得每根中心杆的加工時間減少了0.15小時左右,另外材料的浪費也大量減少,使原材料外徑變小,由φ6.0變更為φ5.0,即每根產品對材料質量的消耗量減少了30%左右。該工裝簡化了產品的生產工藝,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效率,減少了原材料的浪費,大幅度降低了產品的生產成本。
具體地,為提高定位效果,防止折彎時發生軸向或徑向位移,導致折彎質量不可控,所述的定位機構包括軸向定位機構和徑向定位機構,所述的杆狀產品10尾部形成有通孔,所述的軸向定位機構包括託架22,以及穿過所述通孔並將杆狀產品相對託架鎖定的銷杆23。同時,所述的徑向定位機構設置在弧形端部的根部,其包括夾緊氣缸41、受夾緊氣缸驅動且形成有與所述的杆狀產品對應的定位槽的壓塊42,所述的壓塊與底座配合能將杆狀產品端部夾緊定位。
具體來說,所述的夾緊氣缸水平設置且端部設置有壓緊塊,所述的壓緊塊前段形成有端部下表面為斜面的壓指43,所述的壓塊下部通過拉杆45設置有滑塊44,所述的滑塊受局限僅能垂直上下移動且與所述的斜面相對應處形成有坡面。即,所述的滑塊被局限在與基板固定連接的導腔47內且滑塊底部與導腔底面間設置有復位彈簧46,所述的壓指穿過導腔側壁的定位導向孔與所述的滑塊,即在導腔兩個相對的側壁上分別形成有定位導向孔,利用壓指壓下滑塊實現壓緊同時壓指貫穿導腔的兩個側壁,能有效將其鎖緊,防止過程中發生位移,保證彎折質量。
採用兩種方式定位,能保證中心杆的定位精準度,尤其是待折彎段根部的定位方式,首先採用下部定位方式,對上部空間佔用少,有利於上部部件架構以及上下料,同時,利用斜壓塊與滑塊的配合,實現聯動的同時,當折彎時,斜壓塊和滑塊間構成自鎖,能確保不會翹起或鬆動,保證折彎面的精準度,減少夾緊氣缸受力,提高整體穩定性。
其中,所述的壓輪31兩端設置有輪軸,在所述的擺架上設置有引導所述的輪軸的導向孔,同時在底座21兩側設置有墊板212,利用墊板對壓輪的輪軸進行限位,防止過度壓緊,保證端部僅折而不會擠壓變形,保證折彎效果。同時,為提高適配性,底座21包括基塊211和嵌設在基塊內的鑲塊210,採用嵌套式的連接配合鑲塊並將墊板設置在鑲塊上,有效保證其對不同規格產品的適應性。
為實現壓輪的驅動,所述的擺架上設置有下壓式氣動快速夾鉗50,所述的擺架內可上下滑動地設置有壓柱51,所述的壓柱上端與所述的下壓式氣動快速夾鉗傳動連接,所述的氣動快速夾鉗的輸出端為傳動套,所述的壓柱穿過所述的傳動套且上下分別設置有螺母以實現豎直方向傳動。同時,所述的壓柱與擺架間設置有向上復位的彈簧。
利用下壓式氣動快速夾鉗,控制便利且具有自鎖能保證壓輪和底座夾緊力不變,同時,利用傳動套配合螺母與壓柱傳動,能消除動作時水平方向的位移,保證豎直方向的施力。
使用所述的杆狀產品端部折彎裝置的折彎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杆狀產品定位並將其鎖緊;即利用尾部銷杆穿過通孔並將其與託架鎖定實現軸向定位,然後夾緊氣缸動作,將斜壓塊伸出迫使滑塊向下移動,滑塊繼而通過連杆帶動壓塊下移並利用其定位槽將待折彎部根部卡緊實現徑向定位;
2)控制壓輪下降壓緊待折彎部的根部;即下壓式氣動快速夾鉗動作,將壓柱向下壓繼而帶動壓輪與帶折彎部上表面貼緊壓實;
3)驅動擺動氣缸動作使擺架繞軸轉動,藉助壓輪和底座折彎弧面實現弧形折彎。將壓緊態的壓輪繞軸轉動,利用其滾動即可實現最終的依形折彎。
折彎完成後,快速夾鉗復位,壓柱同時藉助於擺架間的彈簧復位,夾緊氣缸帶動斜壓塊縮回,滑塊在底部彈簧的作用下復位,壓塊復位釋放對其徑向定位,將軸向定位的銷杆抽出後即可將折彎加工後的中心杆抽出,加工完畢。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