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拉杆式水龍頭的製作方法
2023-06-08 06:53:06 1
專利名稱:一種拉杆式水龍頭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水龍頭,尤其是一種拉杆式水龍頭。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水龍頭閥門的開閉一般是藉助外力作用來實現,一種方式是採用螺杆升降的方式進行閥門的開閉,但螺杆升降耗時較長,使用不方便,而且轉動時螺杆會和密封圈摩擦,使密封圈磨損而漏水;還有一種採用彈簧拉伸和壓緊密封圈的方式來開閉閥門,但彈簧由於長時間浸在水中容易斷裂,不能 保證水龍頭長期的正常工作,而且這些工作方式都需要經常更換水龍頭裡面的零件,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依靠閥杆的提升來開啟閥門、依靠密封塞的彈力和水龍頭中的水壓共同作用來關閉閥門的拉杆式水龍頭。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包括設有出水口和進水口的閥體,所述閥體內通過端蓋安裝有閥芯組件,所述閥芯組件上端穿過端蓋與把手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組件包括閥杆,所述閥杆下端安裝用於密封出水口的密封圈,閥杆中部固定有中空的密封塞,所述密封塞與閥體內壁緊密貼合,其上端通過端蓋壓緊在閥體端面上。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芯組件通過銷軸與把手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把手平行於銷軸的一側的側面可以是一個平面,也可以是成一定角度的兩個平面。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出水口處安裝有導流器組件,所述導流器組件裡面安裝有開口為「十」字型的導流塞。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導流器組件與閥體過盈配合,其過盈配合部分的內表面形狀為錐形。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體由出水管與進水管組成,所述出水管與進水管的連通口位置處於密封圈和密封塞與閥體內壁緊貼部分之間。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端蓋與閥體螺紋連接。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密封塞的上端設有一凸臺,所述凸臺與端蓋之間放置有限制密封塞下端移動位置的壓蓋。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閥杆上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別安裝有密封圈和密封塞。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產品依靠水壓對密封圈產生作用密封出水口,密封效果良好;用密封塞代替了傳統水龍頭中的彈簧和螺杆裝置,延長了產品的使用壽命,而且本產品結構簡單、拆裝方便,可作為飲水機、自來水、工業液體的出水裝置使用。以下結合附圖
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把手改進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如圖f圖2所示,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包括設有出水口 11和進水口 12的閥體1,在出水口 12處安裝有導流器組件6,導流器組件6的與閥體I過盈配合,其過盈配合部分的內表面62為錐形,閥體I通過端蓋2安裝有閥芯組件3,閥芯組件3包括閥杆31,閥杆31的上端穿過端蓋2並通過銷軸5與把手4連接,閥杆31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裡面依次固定安裝有橡膠材料的密封圈32和密封塞33,密封塞33的上端設有凸臺,凸臺通過端蓋2壓緊在閥體I上,凸臺的下端面放置於閥體I的端面上,上端面放置有限制密封塞33下端移動位置的壓蓋7。將進水管14與外部供水設備相連接,閥杆31在水壓的作用下帶動密封圈32向下運動緊壓在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上,此時密封圈32與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之間沒有空隙,而且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是錐形,能夠保證較好的密封效果;而密封塞33緊貼在閥體I的內壁上,二者之間也沒有空隙;由於進水管14與出水管13的連通口位置處於密封圈32和密封塞33與閥體I內壁緊貼部分之間,故從進水管14中流進的水流無法流出出水管13。提起把手4向上運動,則閥杆31也在銷軸5的帶動下向上運動,密封圈32離開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二者之間產生空隙,水流流過空隙,經過導流塞61緩衝水流後流出出水管13。由於密封塞33的下端固定安裝在閥杆31中間的第二凹槽中,上端由端蓋2固定在閥體I的端面上,故閥杆31向上運動時,密封塞33受到擠壓產生彈性變形並對閥杆31產生彈力作用,而密封塞33的上端放置有壓蓋7,當密封塞33的下端上升與壓蓋7的下端面接觸時閥杆31停止移動,此時密封圈32與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的空隙最大,水的流量也最大。鬆開把手4後,則閥杆31在密封塞33的彈力以及水壓的共同作用下自動向下運動,密封圈32又緊壓在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上密封水流出口,此時出水管13中沒有水流出。拉住把手4旋轉到其側面41與端蓋2的上表面平齊,此時閥杆31受到銷軸5的拉力作用向上運動,密封圈32離開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 ;由於密封塞33的下端固定在閥杆31中間的第二凹槽上,上端的凸臺固定在閥體I上,故閥杆31向上運動時,密封塞6會受到壓縮產生彈性變形並與閥體I的內壁產生的摩擦力,此摩擦力和端蓋2作用在把手4上的力保證了閥杆31不會在水壓和橡膠塞33的彈力作用下又自動復位到緊貼著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上,此時密封圈32和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有空隙,水流流過空隙,經過導流塞61緩衝水流後流出出水管13。當將把手4向初始位置轉動時,則銷軸5帶動閥杆31向下運動,密封圈32又在水壓的作用下緊壓在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上,此時密封圈32與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之間沒有空隙,水流無法流出出水管13。如圖3所示,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與圖I所述不同之處在於把手4的側面做成兩個成一定角度的平面411和412,通過將把手旋轉到不同的位置可以調節水的流量。當把手4旋轉到平面411與端蓋2的上表面平齊時,密封圈32與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之間空隙較小,流出出水管13的水流也較小,當把手4旋轉到平面412與端蓋2的上表面平齊時,密封圈32與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之間空隙較大,流出出水管13的水流也較大。當將把手4向初始位置轉回時,密封圈32又在水壓的作用下緊壓在導流器組件6的內表面62上,此時出水管13中沒有水流流出。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 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包括設有出水口( 11)和進水口( 12 )的閥體(I),所述閥體(I)內通過端蓋(2)安裝有閥芯組件(3),所述閥芯組件(3)上端穿過端蓋(2)與把手(4)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組件(3)包括閥杆(31),所述閥杆(31)下端安裝有用於密封出水口(11)的密封圈(32 ),閥杆(31)中部固定有中空的密封塞(33 ),所述密封塞(33 )與閥體(I)內壁緊密貼合,其上端通過端蓋(2 )壓緊在閥體(I)的端面上。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組件(3)通過銷軸(5)與把手(4)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把手(4)平行於銷軸 (5)的一側的側面可以是一個平面(41),也可以是成一定角度的兩個平面(411、412)。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出水口(11)處安裝有導流器組件(6),所述導流器組件(6)裡面安裝有開口為「十」字型的導流塞(61)。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器組件(6)與閥體(I)過盈配合,其過盈配合部分的內表面(62)形狀為錐形。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I)由出水管(13)與進水管(14)組成,所述出水管(13)與進水管(14)的連通口位置處於密封圈(32)和密封塞(33)與閥體(I)內壁緊貼部分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端蓋(2)與閥體(I)螺紋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密封塞(33)的上端設有一凸臺,所述凸臺與端蓋(2)之間放置有限制密封塞(33)下端移動位置的壓蓋(7)。
9.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其特徵在於所述閥杆(31)上設置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分別安裝有密封圈(32)和密封塞(33)。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拉杆式水龍頭,包括閥體和通過端蓋安裝於閥體內腔的閥芯組件,所述閥芯組件伸出端蓋的上端通過銷軸與把手連接,所述端蓋與閥體螺紋連接,所述閥體設有出水口和進水口,所述出水口處安裝有導流器組件,所述導流器組件與閥體過盈配合,其過盈配合部分的內表面為錐形,所述閥芯組件包括閥杆,所述閥杆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上依次固定安裝有密封圈和密封塞,所述密封塞的上端設有凸臺,凸臺的上端面放置有壓蓋,下端面放置在閥體端面上。本實用新型密封良好、結構簡單、拆裝方便,具有較長的使用壽命,可作為飲水機、自來水、工業液體的出水裝置使用。
文檔編號F16K31/60GK202580044SQ20122020524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8日
發明者郭練強 申請人:郭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