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08 04:14:01 1
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主要解決了現有通氣管易噴水、泥漿、垃圾等雜質且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該包括通氣減壓管(1),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通氣減壓管(1)側壁上設有供外界空氣進入其內的通氣機構,通氣減壓管(1)的上端埠處設有罩住該埠的防水罩(2),同時在通氣減壓管(1)上套接有位於防水罩(2)下方且開口與防水罩(2)的開口相對的集水盆(3),防水罩(2)的開口伸入集水盆(3)內且二者組合後還設有供外界空氣流通的通道,在集水盆(3)上設有與其連通並用於排出盆內所集水分的排水管(4)。本發明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既可以保證正常補氣,還能將大的雜物擋在通氣減壓管內。
【專利說明】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的是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防止管道噴出泥漿、垃圾和消除安全隱患的補氣防水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龔站機組進水口工作閘門的封水蓋板上裝設有通氣管,其主要作用是:(I)當閘門封水蓋板內產生負壓時,通過通氣管進行補氣減小閘門封水蓋板內腔負壓;(2)當閘門封水蓋板內腔產生水錘壓力時,通過通氣管噴出,降低水錘壓力引起閘門封水蓋板變形。一般地,通氣管為一根普通直管,通過通氣管將封水蓋內腔與大氣連通,其在實際應用時,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一、當上遊水位較高時,提門過程中封水蓋板上裝設的通氣管排氣噴水;
二、當機組負荷發生變化時,由於封水蓋板內腔水流慣性的作用,導致通氣管噴水;
三、尤其是在汛期時,閘門封水蓋板內腔的水流由於夾帶有大量的泥沙和生活垃圾從通氣管噴水,造成機組工作閘門室內牆壁和地面到處是泥漿和垃圾,不但對環境造成嚴重汙染,而且對現場運行操作人員的人身安全構成威脅,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
[0003]因此,如何防止通氣管噴水和噴出泥漿、垃圾等雜質,就成為了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研究和解決重要課題。
【發明內容】
[0004]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成本低廉的補氣防水裝置。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包括通氣減壓管,在所述通氣減壓管側壁上設有供外界空氣進入其內的通氣機構,通氣減壓管的上端埠處設有罩住該埠的防水罩,同時在通氣減壓管上套接有位於防水罩下方且開口與防水罩的開口相對應的集水盆,防水罩的開口伸入集水盆內且二者組合後還設有供外界空氣流通的通道,在集水盆上設有與其連通並用於排出盆內所集水分的排水管。
[0006]為了更好的實現本發明的補氣防水功能,所述通氣機構位於集水盆底部的上方。
[0007]基於上述,本發明中,通氣機構的方案包括以下三種:
其一
所述通氣機構為設置在通氣減壓管側壁上的若干通氣微孔。通氣微孔的位置可設置在通氣減壓管的中部,作為優選,若干通氣微孔沿通氣減壓管圓周橫向設置,同時,若干橫向設置的通氣微孔再沿通氣減壓管軸向排布。外界空氣由通道進入至防水罩或集水盆後,再由通氣微孔進入通氣減壓管內,實現補氣。
[0008]進一步的,在所述通氣減壓管內還設有可供水流過並用於降低水錘壓力及阻擋雜物的減壓板。減壓板為與通氣減壓管橫截面匹配的板狀結構,其上設置有若干小孔,類似於蜂窩狀或柵格狀,小孔用於水及較小的雜質通過,然後可由通氣微孔流至集水盆;小孔之外的板身則可阻擋較大的雜質,避免這些雜質噴出。
[0009]其二
所述通氣機構為對稱設置在通氣減壓管上端壁上的出水通氣孔。出水通氣孔的孔徑較之方案一的通氣微孔要大的多,其可有效地將水從通氣減壓管內排至集水盆內。
[0010]進一步的,在所述通氣減壓管內還設有位於出水通氣孔下方、可供水流過並用於降低水錘壓力及阻擋雜物的減壓板。減壓板的結構與方案一的相同。
[0011]其三
該方案是方案一與方案二的結合方案,也是一種優選方案,具體如下:所述通氣機構包括設置在通氣減壓管側壁上的若干通氣微孔和對稱設置在通氣減壓管上端壁上的出水通氣孔。
[0012]進一步的,在所述通氣減壓管內還設有位於通氣微孔與出水通氣孔之間、可供水流過並用於降低水錘壓力及阻擋雜物的減壓板。減壓板的結構與方案一的相同。
[0013]防水罩和集水盆組合後設置的通道主要在於引進外界空氣,其設置方式有三種: 第一種是在防水罩開口端邊沿與集水盆側壁之間的預留間隙;第二種是在防水罩側壁
上設置數個通氣小孔;第三種是將上述一、二種設置方式相結合:即在防水罩開口端邊沿與集水盆側壁之間的預留間隙,又在防水罩側壁上設置數個通氣小孔。
[0014]為了方便通氣減壓管的疏通,在所述通氣減壓管下端設有用於連接的連接法蘭。通氣減壓管通過該連接法蘭與封水蓋板通氣管連接。基於同樣的設計構思,也可以將通氣減壓管設置為由若干根通過連接法蘭連接構成。
[0015]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發明在通氣減壓管基礎上,增設防水罩和集水盆,一方面,將從通氣減壓管內噴射出的水流和雜物擋在集水盆內,同時,結合通道和通氣機構使得通氣減壓管與外界大氣相通,既可以保證正常補氣,還能將大的雜物擋在通氣減壓管內,從而有效地防止了雜物從管內噴出,汙染環境,避免了安全隱患。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中A的放大示意圖。
[0018]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
[0020]圖5為本發明中防水罩與集水盆的另一種組合形式局部示意圖。
[0021]其中,附圖標記所對應的名稱:1_通氣減壓管,2-防水罩,3-集水盆,4-排水管,5-通氣微孔,6-減壓板,7-出水通氣孔,8-連接法蘭。
【具體實施方式】
[0022]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實施方式包括但不限於下列實施例。
[0023]實施例1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其主體是一根通氣減壓管1,該通氣減壓管可為彎管、也可為直管,並不作特別限制,根據實際需要可以適當改變。為了防止水即雜物從通氣減壓管的上端埠噴射出,本實施例在通氣減壓管I的上端埠處設有罩住該埠的防水罩2,通過防水罩堵住通氣減壓管的埠,優選的,二者之間通過螺栓連接。防水罩的形狀類似於梯形,也可採用其它罩體形狀,說明書附圖中的形狀不應當限制其保護範圍。防水罩朝下的端為開口,一般地,設置為上小下大的結構。防水罩堵住通氣減壓管的上端埠後,為了實現管內水流的流出和外界氣體的進入補氣,在上述結構的基礎上,本實施例還在通氣減壓管側壁上的若干位於集水盆底部上方的通氣微孔5,如圖2所示。通氣微孔的孔徑較小,其位置可設置在通氣減壓管的中部,作為優選,若干通氣微孔沿通氣減壓管圓周橫向設置,同時,若干橫向設置的通氣微孔再沿通氣減壓管軸向排布。
[0024]防水罩可以阻擋從通氣減壓管側壁上的通氣微孔流出的水和小的雜物,這些雜物被集水盆3收集,集水盆的具體設置如下:套接在通氣減壓管上,位於防水罩的下方,同時,集水盆的開口與防水罩的開口相對且防水罩的開口伸入集水盆內。二者組合後的結構有兩種:一種是防水罩開口端邊沿與集水盆側壁緊密接觸,如圖5所示;另一種是防水罩開口端邊沿與集水盆側壁之間預留有間隙。在防水罩和集水盆的基礎上,需要將外界大氣引入至本發明的內部,則需要有供外界大氣流通的通道,該通道有以下三者形式:第一種是在防水罩開口端邊沿與集水盆側壁之間的預留間隙;第二種是在防水罩側壁上設置數個通氣小孔;第三種是將上述一、二種設置方式相結合:即在防水罩開口端邊沿與集水盆側壁之間的預留間隙,又在防水罩側壁上設置數個通氣小孔。
[0025]通氣減壓管內的雜物及水從通氣微孔內流出,被收集在集水盆內,然後由與集水盆連通的排水管4將小型汙物和水排至地溝。外界空氣由防水罩側壁上的通氣小孔和/或防水罩於集水盆之間的間隙進入至防水罩或集水盆後,再由通氣微孔進入通氣減壓管內,實現補氣。防水罩和集水盆與通氣減壓管的連接處需進行密封處理,以避免液體或雜物洩漏。
[0026]進一步的,本實施例在通氣減壓管I內還設有可供水流過並用於降低水錘壓力及阻擋雜物的減壓板6。減壓板為與通氣減壓管橫截面匹配的板狀結構,減壓板的作用是降低噴射出的水錘壓力對防水罩的衝擊力量,又能將補氣管噴射出的較大汙物擋住。具體的說,減壓板上設置有若干小孔,類似於蜂窩狀或柵格狀,小孔用於水及較小的雜質通過,然後可由通氣微孔流至集水盆;小孔之外的板身則可阻擋較大的雜質,避免這些雜質噴出。當然,通氣微孔本身也具備供水及較小的雜質通過的功能,其結合通氣減壓管管身也具備阻擋較大雜物的功能。
[0027]被阻擋在通氣減壓管管內的雜物堆積多後,會堵塞通氣減壓管,為了便於疏通,本實施例在通氣減壓管I下端設有用於連接的連接法蘭8。通氣減壓管通過該連接法蘭與封水蓋板可拆卸式連接,當需要疏通管道時,則可將本發明從封水蓋板上拆卸下來疏通,疏通完成後再安裝上即可。基於同樣的設計構思,也可以將通氣減壓管設置為由若干根通過連接法蘭連接構成。
[0028]該實施例提供的方案基本可實現補氣防水的功效,但是其效率較低,且通氣微孔也比較容易堵塞。
[0029]實施例2 如圖3所示,鑑於實施例1提供方案的瑕疵,本實施例提供了效率及實用性由於實施例1的方案,其結構與實施例1的不同點在於,通氣減壓管的中部側壁上不設置通氣微孔,而在其上端壁上對稱設置出水通氣孔7,出水通氣孔的孔徑較之通氣微孔要大的多,其可有效地將水及部分雜物從管內排至集水盆內,因為孔徑較大,故其不易被堵塞,排水補氣效率也要高的多。此時,大的雜物阻擋則非常重要,故在出水通氣孔的下方同樣設置減壓板。減壓板的結構可沿用實施例1中的減壓板,在此不作贅述。
[0030]實施例3
如圖4所示,與上述實施例的不同點在於,本實施例是將通氣微孔與出水通氣孔相結合的優選方案,即通氣減壓管的中部管壁上即設置通氣微孔,同時,在通氣減壓管的上端壁上也設置出水通氣孔,達到結合二者的優點的同時克服二者的瑕疵,此時,減壓板的設置位置則位於出水通氣孔與通氣微孔的下方,其結構可沿用實施例1中的減壓板,在此不作贅述。
[0031]上述實施例的管、孔尺寸及材料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更改,在此並不作特別說明。
[0032]按照上述實施例,便可很好地實現本發明。值得說明的是,基於上述設計原理的前提下,為解決同樣的技術問題,即使在本發明所公開的結構基礎上做出的一些無實質性的改動或潤色,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的實質仍然與本發明一樣,故其也應當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包括通氣減壓管(I),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通氣減壓管(I)側壁上設有供外界空氣進入其內的通氣機構,通氣減壓管(I)的上端埠處設有罩住該埠的防水罩(2),同時在通氣減壓管(I)上套接有位於防水罩(2)下方且開口與防水罩(2)的開口相對的集水盆(3),防水罩(2)的開口伸入集水盆(3)內且二者組合後還設有供外界空氣流通的通道,在集水盆(3)上設有與其連通並用於排出盆內所集水分的排水管(4)。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氣機構位於集水盆(3)底部的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氣機構為設置在通氣減壓管(I)側壁上的若干通氣微孔(5 )。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通氣減壓管(I)內還設有可供水流過並用於降低水錘壓力及阻擋雜物的減壓板(6)。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氣機構為對稱設置在通氣減壓管(I)上端壁上的出水通氣孔(7 )。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通氣減壓管(I)內還設有位於出水通氣孔(7)下方、可供水流過並用於降低水錘壓力及阻擋雜物的減壓板(6)。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通氣機構包括設置在通氣減壓管(I)側壁上的若干通氣微孔(5 )和對稱設置在通氣減壓管(I)上端壁上的出水通氣孔(7)。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通氣減壓管(I)內還設有位於通氣微孔(5)與出水通氣孔(7)之間、可供水流過並用於降低水錘壓力及阻擋雜物的減壓板(6)。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通道為防水罩(2)開口端邊沿與集水盆(3)側壁之間的間隙或/和設置在防水罩(2)側壁上的孔。
10.根據權利要求1至9任一項所述的一種電站補氣防水裝置,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通氣減壓管(I)下端設有用於連接的連接法蘭(8 )。
【文檔編號】E02B9/06GK103821116SQ201410096710
【公開日】2014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14年3月17日
【發明者】劉志華 申請人: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龔嘴水力發電總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