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認識潮牌(引來一眾明星追捧)
2023-07-04 01:39:56 3
中美貿易戰打的如火如荼,害得高科技出口型企業們被殃及池魚,投資者風聲鶴唳。
是時候轉變思路,關注一下內需消費升級產業了。
近段時間,君臨關注過經濟型酒店向中端酒店的升級,關注過傳統文具向時尚創意文具的升級……
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的生活中,正湧現出越來越多的「輕奢品牌」。
這些品牌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沒有奢侈品那麼高不可攀,卻又帶有精緻、時尚的獨特體驗,價格稍微比大路貨貴一點,卻也能接受,很明顯擊中了越來越壯大的中產人群的需求。
比如星巴克、喜茶、亞朵、網易嚴選,無疑都是這股潮流的擁抱者。
而今天的主角,歌力思(603808),同樣在此發力。
1
歌力思是一家女裝企業,旗下有三條產品線:Ellassay、Ellassay Weekend 和 Ellassay First,分別對應正裝、休閒和高級系列。
2013年也推出過一個僅在線上銷售的女裝品牌唯頌(WITH SONG),主要針對年輕女性的快時尚需求。
如果僅僅如此,歌力思不會納入到我們的關注對象中來。
為了避免與公司主品牌趨同,保持Laurel的風格度與全球的Laurel風格統一,2016年,公司募投1.66億元擴建Laurel品牌中心。
他的設計團隊也是獨立的,一年兩次與德國設計團隊溝通、培訓與學習。
2017年前三季度,Laurel品牌在國內新開設12家店鋪,合計一共有2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355萬元,同比增長360.19%。
都說法國是時尚的發源地,收購一個法國品牌也就很自然了。
2016年6月,歌力思增持前海上林股權至65%,間接獲得了法國輕奢品牌IRO的控制權。
IRO是街頭朋克風和時尚風結合的輕奢設計師品牌,其設計理念是「street girls」和「fashionable women」。
目前,IRO在全球擁有16家直營店,主要分布在法國、美國、德國、英國、西班牙、丹麥和義大利7個發達國家。
這個品牌的業務規模並不大,門店網絡卻鋪得挺廣,原因何在呢?
原來,IRO很受海外網紅們的歡迎,包括Kate Moss、Anja Rubik等一些超模都是她的粉絲,
有了粉絲就好辦,各種搶購需求自然是一波接一波的。
直營店,其實只是她在所在國的形象擔當,更多的業務滲透還是得靠代理商們來實現。
很明顯這是一個依靠設計競爭力,輕資產運營的潮牌典範。
也因此,IRO進入中國之後,發展速度極快,目前已經有29家門店了,上海港匯廣場、北京SKP、南京德基等高端購物中心都可以見到她的身影。
嘗到甜頭的歌力思,再接再勵。
2016年2月—2017年1月,歌力思先後三次合計收購了唐利國際90%股權,獲得美國潮牌ED Hardy(包括其副品牌 Hardy Skinwear、 Baby Hardy)。
你沒看錯,這次是一個美國潮牌,由美國的紋身設計師創辦。
在Ed Hardy的品牌文化裡,你經常能看到各種飛鷹、猛虎、骷髏、匕首等紋身圖案,還有東方味濃厚的龍、魚、刺繡潑墨等亞洲元素。
個性如此的張揚獨特,自然深得新新人類的追捧。
不用擔心水土不服,因為國內的明星們對她也是呵護有加。
女星劉嘉玲通過個人創立的華悅國際,持有唐利國際20%股份,而劉嘉玲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Ed Hardy的品牌代言人,新系列Skinwear則由吳奇隆擔任品牌代言人。
2017年8月,歌力思再次收購薇薇安譚公司75%股權,獲得美國設計師品牌VIVIENNE TAM在中國大陸的所有權。
這個品牌的特點是擅長跨界,經常和一些外部品牌合作,搞搞新意思,像星巴克、微信、迪士尼、文華東方酒店,都曾經是他的合作對象。
又比如2018年春夏時裝秀上,VIVIENNE TAM與電影IP跨界合作,將《捉妖記》裡的胡巴元素融入設計中,為紐約時裝周帶來了些不一樣的東方味道。
你看,上面這一堆設計師品牌,有玩IP的,有玩紋身的,有玩酷girl範的,有玩精緻女人範的……
傳統的中國女裝品牌,可玩不出這麼多花樣,而如今,她們統統集合到了歌力思旗下,一個輕奢女裝時尚集團,正隱然形成。
2
當然了,有了品牌和設計能力,還是不夠的。
你還得有快速去貨的能力,不然一堆衣服壓在倉庫裡賣不出去,也實在讓人煩惱。
去貨的本質是渠道創新,傳統服裝品牌發展緩慢,很大的原因就是玩不轉電商,線下渠道又被店鋪租金和店員工資上漲擠壓,利潤縮水嚴重。
相反,玩得轉電商的,這些年小日子過得都很滋潤,比如韓都衣舍、裂帛、茵曼,不時傳出上市的傳聞。
對於歌力思來說,最簡單快捷的方式就是收購一個成熟的電商代運營平臺。
所謂電商代運營平臺,即是指那些沒有自己的品牌,主要為其他品牌商提供線上運營服務的公司。
他們的業務包括:商品企劃、市場推廣、產品包裝、店鋪運營、售後服務、ERP/CRM管理,數據分析等。
電商興起十幾年來,這已經是一個很成熟的行業了。
他們通常起身於草根,沒有自己的產品設計能力,和大手筆打造品牌的資金,於是和傳統品牌一拍即合,專注在電商運營的效率上精細化打磨,也走出了一條生路。
2016年8月,歌力思以2.775億元收購了上海百秋網絡75%的股權。
這是在電商代運營領域裡頗有積累的一家公司,曾經服務過30多個品牌,覆蓋中高檔箱包、高端女裝、時尚鞋履、輕奢珠寶等類型。
很明顯,這正是歌力思所要補足的能力。
3
說到這裡,你或許會有疑慮——
這公司說來說去都是靠的收購整合來的一堆業務,這樣風險是很大的啊,未來誰知道會不會變成一堆爛攤子呢?
確實如此,從理論上來說,我們更喜歡依靠獨特內生增長獲得成功的企業。
他們更穩。
但收購也不代表著一定會失敗。
本質上取決於管理層的戰略,你是頭腦發熱,收購回來一堆不相干的多元化業務呢,還是圍繞著核心戰略,不斷強化競爭力。
君臨觀察過國際奢侈品巨頭的發展史,絕大部分在成長的過程中都經歷了大規模的兼併收購。
以今日的時尚界霸主LVMH公司為例。
1987年,LVMH由皮具公司Louis Vuitton和酒業公司Moet Hennessy合併而成,集團涉及領域包括:葡萄酒及烈酒、時裝及皮革製品、香水化妝品、鐘錶珠寶以及線上精品零售。
自成立以來,LVMH從未停止收購的腳步,30年來買下的奢侈品牌高達60多個,平均一年兩個。
截止今天,這些奢侈品牌在LVMH的高效率運營之下,通過4000家門店分銷出去,合計市值高達1200億歐元。
歌力思想仿效的,就是LVMH的這套打法——
首先通過收購,獲得一個高效運營的線上分銷渠道,然後引入各種具有設計感的潮牌,最終打造一個輕奢女裝時尚集團。
多年以前,伴隨著造房、挖礦帶來的經濟繁榮,歐美奢侈品牌經歷了一段年均超過20%複合增長的黃金時代;
最近的五年,伴隨著經濟的轉型,消費意識的轉變,優衣庫、H&M、zara等快時尚品牌也享受了一段美好時光;
只不過,這個過程中,本土品牌大多都沒能抓住機會。
如今,輕奢潮流蔚然成風,電商渠道本土為王,歌力思似乎已做好了十足的準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