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的製作方法
2023-07-04 08:08:56 3
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的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包括閥體,分別設於閥體上的組成多個通路的進口與若干出口,以及位於閥體的閥腔內的閥杆A,所述閥杆A上具有可封閉各通路的封閉環,並且閥杆A的一端通過復位彈簧A連接於閥體一側的蓋體,而閥杆A的另一端固定設有活塞,所述閥體另一側設有控制閥,所述活塞與所述控制閥對應配合連接。通過控制閥向閥體內輸入高壓氣體,當切斷高壓氣體時,活塞內的殘餘氣體從控制閥排出,避免了閥件出現死平衡狀況的發生。
【專利說明】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
【技術領域】
[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閥體【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
【背景技術】
[0002]換向閥是具有兩種以上流動形式和兩個以上流體進出口的方向控制閥,具有多向可調的通道,可適時改變流體流向,是實現液壓流體的溝通、切斷和換向,以及壓力卸載和順序動作控制的閥門,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就是其中一種。現有兩位五通機械閥,通常包括閥體,分別設於閥體上的組成多個通路的進口與若干出口,以及位於閥體的閥腔內的閥杆A,所述閥杆A上具有可封閉各通路的封閉環,並且閥杆A的一端通過復位彈簧A連接於閥體一側的蓋體,而閥杆A的另一側固定設有活塞,所述活塞與閥體上的控制口配合連接。
[0003]使用時,由控制口向閥體內輸入高壓安全氣體,在高壓安全氣體的作用下,活塞對輸入壓力進行增幅,使閥杆A可以移動換位,使封閉環處於不同位置,進而將不同的進口和出口連接通路關閉或接通,實現安全換向的功能;當切斷控制口處的高壓氣體輸入後,閥杆A在復位彈簧A的彈力作用下恢復原位,使閥件保持初始的連接通路。
[0004]然而當這種兩位五通機械閥的控制口的高壓氣體被切斷後,活塞內的殘餘氣體需要經過閥腔並從出口排出,閥杆A會受到來自這些殘餘氣體的推力,這部分推力與復位彈簧A的作用力方向相反,容易造成閥杆A復位速度較慢的情況,甚至導致閥件出現死平衡。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操作方便、性能更好的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0007]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包括閥體,分別設於閥體上的組成多個通路的進口與若干出口,以及位於閥體的閥腔內的閥杆A,所述閥杆A上具有可封閉各通路的封閉環,並且閥杆A的一端通過復位彈簧A連接於閥體一側的蓋體,而閥杆A的另一端固定設有活塞,所述閥體另一側設有控制閥,所述活塞與所述控制閥對應配合連接。
[0008]進一步地,所述控制閥成型設有控制口、閥口、控制腔以及排氣口,所述控制腔與所述閥腔位於同一軸線上,所述控制口通過閥口與所述控制腔連通,所述排氣口通過排氣孔與所述控制腔連通,所述閥口位置對應處設有閥芯,所述排氣孔與所述閥芯對應配合,所述閥芯上固定設有閥杆B,所述閥體內設有與所述閥杆B對應的導向槽。
[0009]進一步地,所述閥杆與導向槽之間設有復位彈簧B。
[0010]進一步地,所述出口包括兩個上出口和兩個下出口,所述進口與兩個所述上出口分別可連通組成通路,所述閥杆A上具有可封閉此通路的封閉環,所述上出口與所述下出口之間按各自所處位置可分別組成二個通路,所述閥杆A上具有分別可封閉此通路的封閉環。
[0011]進一步地,所述閥芯上包裹設有橡膠墊。[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閥體另一側設置控制閥,控制閥成型設置控制口、閥口、控制腔以及排氣口,所述活塞與所述控制腔配合連接,所述控制口通過閥口與所述控制腔連通,所述排氣口通過排氣孔與所述控制腔連通,所述閥口位置對應處設有閥芯,所述排氣孔與所述閥芯對應配合,所述閥芯上固定設有閥杆B,所述閥體內設有與所述閥杆B對應的導向槽。當切斷控制口的高壓氣體時,活塞內的殘餘氣體將閥芯下壓,密封控制口,殘餘氣體經排氣孔從排氣口排出,加快了閥杆A的復位速度,避免了閥件出現死平衡狀況的發生。本實用新型結構設置合理。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14]圖中:
[0015]1、閥體;11、進口 ;12、出口 ;13、閥腔;14、閥杆A ;141、封閉環;2、復位彈簧A ;4、蓋體;142、活塞;15、控制口 ;16、閥口 ;17、控制腔;18、排氣口 ;181、排氣孔;19、閥芯;191、閥杆B ;20、導向槽;3、復位彈簧;121、上出口 ;122、下出口 ;192、橡膠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0017]如圖1所述的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包括閥體1,分別設於閥體I上的組成多個通路的進口 11與若干出口 12,以及位於閥體I的閥腔13內的閥杆A14,所述閥杆A14上具有可封閉各通路的封閉環141,並且閥杆A14的一端通過復位彈簧A2連接於閥體I 一側的蓋體4,而閥杆A14的另一端固定設有活塞142,所述閥體I另一側設有控制閥,所述活塞142與所述控制閥對應配合連接。
[0018]所述控制閥成型設有控制口 15、閥口 16、控制腔17以及排氣口 18,所述控制腔17與所述閥腔13位於同一軸線上,所述控制口 15通過閥口 16與所述控制腔17連通,所述排氣口 18通過排氣孔181與所述控制腔17連通,所述閥口 16位置對應處設有閥芯19,所述排氣孔181與所述閥芯19對應配合,所述閥芯19上固定設有閥杆B191,所述閥體I內設有與所述閥杆B191對應的導向槽20。
[0019]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使用時,由控制口 15向閥體I內輸入高壓安全氣體,在高壓安全氣體的作用下,閥芯19上移,使控制口 15與控制腔17連通,此時排氣孔181被閥芯19密封,通過活塞142對輸入壓力進行增幅,使閥杆A14移動換位,使封閉環141處於不同位置,進而將不同的進口 11和出口 12連接通路關閉或接通,實現安全換向的功能;當切斷控制口 15處的高壓氣體輸入後,活塞142內的殘餘氣體回流至控制腔17,將閥芯19下壓,閥芯19密封控制口 15,排氣孔181與控制腔17連通,此時殘餘氣體經排氣孔181從排氣口 18排出,閥杆A14在復位彈簧A2的彈力作用下恢復原位,使閥件保持初始的連接通路。
[0020]所述閥杆B191與導向槽20之間設有復位彈簧B3,便於閥芯19的復位。所述閥芯19上包裹設有橡膠墊192。
[0021]所述出口 12包括兩個上出口 121和兩個下出口 122,所述進口 11與兩個所述上出口 121分別可連通組成通路,所述閥杆A14上具有可封閉此通路的封閉環141,所述上出口 121與所述下出口 122之間按各自所處位置可分別組成二個通路,所述閥杆A14上具有分別可封閉此通路的封閉環141。
[0022]如圖1所示,當控制口 15有控制氣體輸入時,控制氣體在在活塞142增幅壓力後使閥杆A14向左移動,封閉環141使進口 11與B上出口 121接通,而將進口 11與A上出口121切斷,同時還將B上出口 121與S下出口 122切斷;此時A上出口 121與R下出口 122相通,與A上出口 121連接的執行元件可通過R下出口 122進行排氣,而氣源將從進口 11通往B上出口 121 ;當控制口 15無輸入時,閥杆A14在復位彈簧A2彈力下保持在右側位置,封閉環141使進口 11與A上出口 121接通,而將進口 11與B上出口 121切斷,同時還將A上出口 121與R下出口 122切斷;此時B上出口 121與S下出口 122相通,與B上出口 121連接的執行元件可通過S下出口 122進行排氣,而氣源將從進口 11通往A上出口 121。
[0023]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故凡依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範圍所述的構造、特徵及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或修飾,均包括於本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範圍內。
【權利要求】
1.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包括閥體(1),分別設於閥體(I)上的組成多個通路的進口(11)與若干出口(12),以及位於閥體(I)的閥腔(13)內的閥杆A (14),所述閥杆A(14)上具有可封閉各通路的封閉環(141),並且閥杆A(14)的一端通過復位彈簧A(2)連接於閥體(I)一側的蓋體(4),而閥杆A(14)的另一端固定設有活塞(142),其特徵在於:所述閥體(O另一側設有控制閥,所述活塞(142)與所述控制閥對應配合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控制閥成型設有控制口(15)、閥口(16)、控制腔(17)以及排氣口(18),所述控制腔(17)與所述閥腔(13)位於同一軸線上,所述控制口(15)通過閥口(16)與所述控制腔(17)連通,所述排氣口(18)通過排氣孔(181)與所述控制腔(17)連通,所述閥口(16)位置對應處設有閥芯(19),所述排氣孔(181)與所述閥芯(19)對應配合,所述閥芯(19)上固定設有閥杆B(191),所述閥體(I)內設有與所述閥杆B(191)對應的導向槽(2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杆B(191)與導向槽(20)之間設有復位彈簧B (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出口(12)包括兩個上出口(121)和兩個下出口(122),所述進口(11)與兩個所述上出口(121)分別可連通組成通路,所述閥杆A (14)上具有可封閉此通路的封閉環(141),所述上出口(121)與所述下出口(122)之間按各自所處位置可分別組成二個通路,所述閥杆A(14)上具有分別可封閉此通路的封閉環(141)。
5.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兩位五通先導式機械閥,其特徵在於:所述閥芯(19)上包裹設有橡膠墊(192)。
【文檔編號】F16K11/065GK203604717SQ201320678757
【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0日
【發明者】毛信強 申請人:寧波索諾工業自控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