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風套管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0:00:56 1
專利名稱:通風套管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有關於一種通風套管的應用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的通風套管結構。
背景技術:
按,目前在一般建築物結構上,通常會預留有數個出風孔以搭配屋內空間的排氣裝置或是通氣管路的使用目的;例如廚房排油煙機的風口,浴室的風口,或是天花板的風口等等供連接排氣裝置的管路或是通氣管路,以作為屋內、外空氣相互循環流通,還能夠將屋內氣味不佳的氣體排出至屋外。然而,一般均以增加一濾網以避免蚊蟲等異物入侵,但卻無法對通風管進行開啟與關閉的操作;再者,若是下雨的雨量太大時,雨水容易下到通風管內,導致雨水流到室內的狀況。
實用新型內容因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結構精簡而能防止蚊蟲並達到透氣通風的通風套管結構。本實用新型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避免雨水下到套筒內部的通風套管結構。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通風套管結構,包括一套筒,埋設在一建築物內,該套筒具有一室外端及一室內端,該套筒更具有一第一連接部以及一固定部,該第一連接部設置在該套筒的內壁並位於該室內端與該室外端之間,該固定部鄰近該室內端設置;一濾網,設置在鄰近該套筒的該室外端;以及一旋轉窗,可樞轉地軸設在該套筒的該室內端與該室外端之間,該旋轉窗的軸向方向與該套筒的軸向方向垂直,該旋轉窗鄰近該室內端的一側面的周緣設置有一第二連接部,相對應該套筒的該第一連接部設置,該旋轉窗以該第二連接部與該第一連接部相連接以關閉該套筒的通風,該旋轉窗以其周緣與該固定部可拆解地固定,以開啟該套筒的通風。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以一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其中,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各為一可相互吸引的磁性組件。其中,更包括一上檔板及一下檔板,該上檔板遠離該室外端處設置,該下檔板鄰近該室外端處設置。其中,該上檔板與該下檔板部份重疊。其中,該固定部呈L型,在其彎折部位具有一挖空處,用以與該旋轉窗的周緣可拆解地固定。其中,該套筒由一前套筒段及一後套筒段相連接而成。其中,該室內端朝外凸設有一環狀部,用以與該建築物表面貼平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藉由上述結構,可對通風管進行開啟與關閉的操作使通風管能透氣通風,濾網設置在鄰近套筒的室外端,以避免蚊蟲等異物進入。再者,上檔板與下檔板可部份重疊,藉此以避免下雨天時雨水下到通風管內,導致雨水流到室內的狀況。
圖I為本實用新型通風套管結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圖I埋設在一建築物內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圖2的正視示意圖。圖4為圖2的部份剖視示意圖。圖5為圖2的剖視示意圖。圖6為圖2的開啟示意圖。圖7為圖4的開啟示意圖。圖8為圖5的開啟示意圖。圖9為圖4中以磁性組件進行固定連接的示意圖。圖10為圖5中以磁性組件進行固定連接的示意圖。圖11為本實用新型通風套管結構另一實施例的剖視示意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10建築物;1通風套管結構;2套筒;201前套筒段;202後套筒段;21室外端;22室內端;23第一連接部;24固定部;241挖空處;25環狀部;3濾網;4旋轉窗;41第二連接部;5上檔板;6下檔板;B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考圖I至圖8,本實用新型的通風套管結構I包括一套筒2、一濾網3以及一旋轉窗4。套筒2埋設在一建築物10內,由一前套筒段201及一後套筒段202相連接而成,但並不以此為限;而套筒2具有一室外端21及一室內端22,室外端21鄰近室外處,室內端22鄰近室內處;且套筒2更具有一第一連接部23以及一固定部24,第一連接部23設置在套筒2之內壁並位在室內端22與室外端21之間,固定部24鄰近室內端22設置。其中,固定部24呈L型,在其彎折部位具有一挖空處241,用以與旋轉窗4的周緣可拆解地固定。再者,室內端22朝外凸設有一環狀部25,用以與建築物10表面貼平連接。濾網3設置在鄰近套筒2的室外端21,以避免蚊蟲等異物進入。旋轉窗4可樞轉地軸設在套筒2室內端22與室外端21之間,旋轉窗4的軸向方向與套筒2的軸向方向垂直;旋轉窗4鄰近室內端22之一側面的周緣設置有一第二連接部41,相對應套筒2的第一連接部23設置;藉此,旋轉窗4以第二連接部41與第一連接部23相連接以關閉套筒2的透氣通風,旋轉窗4以其周緣與固定部24可拆解地固定,以開啟套筒2的透氣通風。其中,第一連接部23與第二連接部41可以一螺栓B可拆卸地固定,或者是第一連接部23與第二連接部41各為一可相互吸引的磁性組件,藉由磁性相吸以使兩者可拆卸地固定(如圖9及圖10所示),但並不以此為限。再者,請參考圖11,本實施例的結構與上述的實施例結構大致相同,其差異在於本實施例的通風套管結構I更包括一上檔板5及一下檔板6,上檔板5遠離室外端21處設置,下檔板6鄰近室外端21處設置。其中,上檔板5與下檔板6可部份重疊,藉此以避免下雨天時雨水下到套筒2內。以上所述實施例的揭示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並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故舉凡數值的變更或等效組件的置換仍應隸屬本實用新型的範疇。
權利要求1.一種通風套管結構,其特徵在於,包括一套筒,埋設在一建築物內,該套筒具有一室外端及一室內端,該套筒更具有一第一連接部以及一固定部,該第一連接部設置在該套筒的內壁並位於該室內端與該室外端之間,該固定部鄰近該室內端設置;一濾網,設置在鄰近該套筒的該室外端;以及一旋轉窗,可樞轉地軸設在該套筒的該室內端與該室外端之間,該旋轉窗的軸向方向與該套筒的軸向方向垂直,該旋轉窗鄰近該室內端的一側面的周緣設置有一第二連接部,相對應該套筒的該第一連接部設置,該旋轉窗以該第二連接部與該第一連接部相連接以關閉該套筒的通風,該旋轉窗以其周緣與該固定部可拆解地固定,以開啟該套筒的通風。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風套管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以一螺栓可拆卸地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風套管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第一連接部與該第二連接部各為一可相互吸引的磁性組件。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風套管結構,其特徵在於,更包括一上檔板及一下檔板,該上檔板遠離該室外端處設置,該下檔板鄰近該室外端處設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通風套管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上檔板與該下檔板部份重疊。
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風套管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固定部呈L型,在其彎折部位具有一挖空處,用以與該旋轉窗的周緣可拆解地固定。
7.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風套管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套筒由一前套筒段及一後套筒段相連接而成。
8.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通風套管結構,其特徵在於,該室內端朝外凸設有一環狀部,用以與該建築物表面貼平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有關一種通風套管結構,包括埋設在建築物內的套筒,具有室外端及室內端,更具有第一連接部及固定部,第一連接部設置在套筒內壁並位於室內端與室外端間,固定部鄰近室內端設置;設置在鄰近室外端的濾網;及可樞轉地軸設在室內端與室外端間的旋轉窗,其軸向方向垂直套筒軸向方向,旋轉窗鄰近室內端側面的周緣設置有第二連接部,相對應第一連接部設置,旋轉窗以第二連接部與第一連接部相連接以關閉套筒的透氣通風,旋轉窗以其周緣與固定部可拆解地固定,以開啟套筒的透氣通風。
文檔編號E04F17/04GK202731238SQ201220318590
公開日2013年2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日
發明者張銘發 申請人:張銘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