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級四區合體高效脫硫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11:22: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級四區合體高效脫硫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年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環境保護部、國家能源局聯合下發《煤電節能減排升級與改造計劃(2014—2020年)》,是「十二五」期間對燃煤發電機組大氣汙染物排放要求的第三次提升。《行動計劃》要求:東部地區新建燃煤發電機組大氣汙染物排放濃度基本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即在基準氧含量6%條件下,煙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於10、35、50mg/Nm3),中部地區新建機組原則上接近或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鼓勵西部地區新建機組接近或達到燃氣輪機組排放限值。支持同步開展大氣汙染物聯合協同脫除,減少三氧化硫、汞、砷等汙染物排放。
計劃出臺以來,超低脫硫領域湧現多種脫硫技術,主要有單塔雙循環、雙塔雙循環等。但是單塔雙循環技術運行複雜,造價高昂,且可靠性不高;雙塔雙循環技術相對成熟,卻也存在設備多、佔地廣、造價高等問題,尤其對脫硫改造升級項目,適應性較差。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雙級四區合體高效脫硫裝置,能夠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雙級四區合體高效脫硫裝置,包括裝置本體、設在裝置本體上的煙氣進口,煙氣出口,設在裝置上部的噴淋區,設在裝置下部的漿液,設在裝置本體底部的吸收劑進料口、副產品排出口、氧化空氣進口,所述裝置本體包括一級脫硫循環系統和二級脫硫循環系統,所述一級脫硫循環系統包括一級漿液池、一級噴淋區,所述二級脫硫循環系統包括二級漿液池、二級噴淋區,所述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池之間通過漿液池隔板隔開,一級噴淋區和二級噴淋區之間通過噴淋區隔板隔開,一級噴淋區和二級噴淋區頂部分別設有與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池通過泵體管道連接的一級噴淋層和二級噴淋層,二級漿液池的液位均高於一級漿液池的液位,一級噴淋區和二級噴淋區之間位於噴淋區隔板頂部設有煙氣通道,煙氣進口設在一級噴淋區和一級漿液池之間的塔體側部,煙氣出口設在二級噴淋區頂部,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池均設有吸收劑進料口和氧氣空氣進口管,所述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池之間之間位於漿液池隔板上部設有溢流孔。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氧氣空氣進口管水平設在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池的中部,所述氧氣空氣進口管上均勻設有若干氧化空氣噴嘴。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一級噴淋區和二級噴淋區分別設有四層噴淋層,每層噴淋層上設有均勻排列的漿液噴嘴。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二級噴淋層頂部位於煙氣出口下方設有除霧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吸收劑進料口設在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池的底部。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池整體的漿液池塔體為圓柱形結構。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一級噴淋區塔體和二級噴淋區的噴淋區塔體橫截面均為矩形。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一級漿液池底部設有與泵體連接的副產品排出口。
本實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為:
本結構二級漿液池液位比一級漿液池液位高,可以顯著降低二級噴淋層循環泵的揚程和功率,從而節約造價和運行成本;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池都設有吸收劑進料管補充新鮮的吸收劑,當二級漿液池液位到達溢流口高度時,漿液可在無外力的條件下自動流入一級漿液池,通過調節吸收劑進料流量和補水量,可以調節整個脫硫裝置的水平衡和各漿液池的pH值,從而保證了吸收裝置的脫硫效率和穩定連續運行,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都通入氧化空氣,將吸收了SO2的吸收劑氧化生成脫硫副產品,脫硫副產品通過一級漿液池的副產品排出泵排出脫硫裝置,進入副產品處理工段進行處理;煙氣通過一級脫硫循環系統粗脫後再由二級脫硫循環系統精脫,使得淨煙氣在離開脫硫裝置時實現SO2濃度不超過35mg/Nm3,達到超低脫硫排放要求。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00、裝置本體;101、煙氣進口;102、煙氣出口;103、一級脫硫循環系統;104、二級脫硫循環系統;105、一級漿液池;106、一級噴淋區;107、一級噴淋層;108、二級漿液池;109、二級噴淋區;110、二級噴淋層;111、漿液池隔板;112、噴淋區隔板;113、煙氣通道;114、泵體管道;115、吸收劑進料口;116、氧氣空氣進口管;117、溢流孔;118、氧化空氣噴嘴、119、漿液噴嘴;120、泵體;121、副產品排出口;122、噴淋區塔體;123、除霧器;124、漿液池塔體。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1-2所述的一種雙級四區合體高效脫硫裝置,包括裝置本體100、設在裝置本體100上的煙氣進口101,煙氣出口102,設在裝置上部的噴淋區,設在裝置下部的漿液,設在裝置本體底部的吸收劑進料口115、副產品排出口、氧化空氣進口,所述裝置本體100包括一級脫硫循環系統103和二級脫硫循環系統104,所述一級脫硫循環系統103包括一級漿液池105、一級噴淋區106,所述二級脫硫循環系統104包括二級漿液池108、二級噴淋區109,所述一級漿液池105和二級漿液池108之間通過漿液池隔板111隔開,一級噴淋區106和二級噴淋區109之間通過噴淋區隔板112隔開,一級噴淋區106和二級噴淋區109頂部分別設有與一級漿液池105和二級漿液池108通過泵體管道114連接的一級噴淋層107和二級噴淋層110,二級漿液池108的液位均高於一級漿液池105的液位,一級噴淋區106和二級噴淋區109之間位於噴淋區隔板112頂部設有煙氣通道113,煙氣進口101設在一級噴淋區106和一級漿液池105之間的塔體側部,煙氣出口102設在二級噴淋區109頂部,一級漿液池105和二級漿液池108均設有吸收劑進料口115和氧氣空氣進口管116,所述一級漿液池105和二級漿液池108之間之間位於漿液池隔板111上部設有溢流孔117。
所述氧氣空氣進口管116水平設在一級漿液池105和二級漿液池108的中部,所述氧氣空氣進口管116上均勻設有若干氧化空氣噴嘴118。
所述一級噴淋區106和二級噴淋區109分別設有四層噴淋層,每層噴淋層上設有均勻排列的漿液噴嘴119;本結構漿液噴嘴119均勻排列,使漿液噴淋均勻。
所述二級噴淋層110頂部位於煙氣出口102下方設有除霧器123,本結構脫硫後通過除霧器123除霧除塵,進一步使達到清潔的作用。
所述吸收劑進料口115設在一級漿液池105和二級漿液池108的底部。
所述一級漿液池105和二級漿液池108整體的漿液池塔體124為圓柱形結構。
所述一級噴淋區106和二級噴淋區109的噴淋區塔體122橫截面均為矩形。
所述一級漿液池105底部設有與泵體120連接的副產品排出口121。
實際工作時,脫硫裝置分一級循環系統和二級循環系統,每個循環系統主要由漿液池、噴淋區、噴淋層組成,原煙氣從煙氣進口101先進入一級噴淋區,自下而上與一級噴淋層噴出的吸收液逆流接觸發生反應,吸收液吸收煙氣中大部分SO2,對原煙氣中SO2進行粗脫;吸收後的煙氣再通過煙氣通道113進入二級噴淋區與二級噴淋層噴出的吸收液逆流接觸發生反應;二級吸收區的吸收液pH值為5.8-6.8,一級吸收區的吸收液pH值為4.8-5.8,二級吸收區具有比一級吸收區更強的SO2吸收能力,能夠對來自一級吸收區煙氣中SO2進一步吸收,進行精脫;使得淨煙氣在離開脫硫裝置時實現SO2濃度低於35mg/Nm3,達到超低脫硫排放要求;一級循環系統和二級循環系統各設置2-4層噴淋層,每層噴淋層均勻布置若干噴嘴;吸收液通過循環泵從漿液池泵入噴淋層,再由噴嘴噴出與煙氣接觸以脫除煙氣中SO2;本實用新型本結構二級漿液池液位比一級漿液池液位高,可以顯著降低二級噴淋層循環泵的揚程和功率,從而節約造價和運行成本;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池都設有吸收劑進料管補充新鮮的吸收劑,當二級漿液池液位到達溢流口高度時,漿液可在無外力的條件下自動流入一級漿液池,通過調節吸收劑進料流量和補水量,可以調節整個脫硫裝置的水平衡和各漿液池的pH值,從而保證了吸收裝置的脫硫效率和穩定連續運行,一級漿液池和二級漿液都通入氧化空氣,將吸收了SO2的吸收劑氧化生成脫硫副產品,脫硫副產品通過一級漿液池的副產品排出泵排出脫硫裝置,進入副產品處理工段進行處理;煙氣通過一級脫硫循環系統粗脫後再由二級脫硫循環系統精脫,使得淨煙氣在離開脫硫裝置時實現SO2濃度不超過35mg/Nm3,達到超低脫硫排放要求。
上述實施例僅用於解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用新型構思,而非對本實用新型權利保護的限定,凡利用此構思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非實質性的改動,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