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卸料抑塵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4:07:5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卸料抑塵裝置。
背景技術:
在傳統的直管卸料過程中,往往會造成大量的灰塵外溢,比如石灰石粉的卸料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揚塵現象,汙染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有效控制卸料過程中的揚塵現象的抑塵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卸料抑塵裝置,它包括出料裝置、除塵器、動力裝置、可伸縮式吸塵裝置和伸縮驅動裝置,除塵器上安裝動力裝置用於保障吸塵需要的負壓環境,可伸縮式吸塵裝置連接伸縮驅動裝置,出料裝置與可伸縮式吸塵裝置相連,可伸縮式吸塵裝置通過吸塵管連接除塵器,除塵器再通過回料管連接可伸縮式吸塵裝置。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的可伸縮式吸塵裝置包括柔性伸縮節和柔性伸縮節上設置的固定裝置。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的柔性伸縮節製成圓筒狀,固定裝置數量為若干個,若干個固定裝置間隔設置在柔性伸縮節圓筒上,固定裝置上安裝有吊耳。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的伸縮驅動裝置包括卷揚機、導軌和與卷揚機連接的吊索,卷揚機上設置的吊索通過導軌連接可伸縮式吸塵裝置,以控制可伸縮式吸塵裝置的伸縮高度。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的伸縮驅動裝置還包括控制器和用於檢測料堆高度的檢測裝置,所述的控制器分別與檢測裝置和卷揚機相連。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的檢測裝置為距離傳感器或者壓力感應器。
作為優選方式,回料管上設置有插板閥,所述的動力裝置為負壓風機。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的可伸縮式吸塵裝置的端部設置有吸塵罩。
作為優選方式,所述的出料裝置為攪拌機。
作為優選方式,可伸縮式吸塵裝置底部每次抬升的高度應不小於整個可伸縮式吸塵裝置可伸縮部分長度的8分之1,不大於2分之1。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可伸縮式吸塵裝置為可伸縮結構,克服了傳統直管出料時卸料管固定的缺點,避免產生揚塵現象,本實用新型除了用於灰庫卸料抑塵,還可以用於其它需要卸料抑塵的場合,比如生產家具過程中產生的木屑卸料(此時出料裝置往往是布袋除塵器);
(2)自由升降,實現卸料過程中,卸料口和堆料之間始終保持合理距離,避免大量粉塵產生;
(3)結構緊湊,布置較為方便;
(4)創新性地在出料裝置的卸料口設置自動伸縮裝置、加裝吸塵外套,由負壓風機吸塵外套管提供動力,對粉塵和水蒸氣進行捕捉收集後直接重新送入卸料裝置,最終形成比較完善的粉塵控制體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局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除塵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伸縮驅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伸縮驅動裝置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可伸縮式吸塵裝置的吸塵狀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採用距離傳感器測料堆高度的狀態示意圖之一;
圖8為本實用新型採用距離傳感器測料堆高度的狀態示意圖之二;
圖9為本實用新型採用距離傳感器測料堆高度的狀態示意圖之三;
圖10為本實用新型採用距離傳感器測料堆高度的原理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採用壓力感應器測料堆高度的狀態示意圖之一;
圖12為本實用新型採用壓力感應器測料堆高度的狀態示意圖之二;
圖中,1-可伸縮式吸塵裝置,2-吸塵罩,3-吸塵管,4-除塵器,5-插板閥,6-回料管,7-出料裝置,8-運載卡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不局限於以下所述。
如圖1~圖12所示,一種卸料抑塵裝置,它包括出料裝置7、除塵器4(或可上位為粉塵捕捉收集處理裝置)、動力裝置、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和伸縮驅動裝置,除塵器4上安裝動力裝置用於保障吸塵需要的負壓環境,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連接伸縮驅動裝置,出料裝置7與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相連,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通過吸塵管3連接除塵器4,除塵器4再通過回料管6連接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
粉塵收集裝置負責將吸塵裝置中的粉塵從混合空氣中分離開來,採用新型的濾筒除塵器44,除塵效率遠高於普通的帶式除塵器44,且無濾料磨損。混合空氣通過濾筒除塵器44時,空氣透過濾桶繼續前進,粉塵顆粒則被截獲。被截獲的粉塵暫時存儲在除塵器44下方的料鬥中,待料位滿後,料鬥下部的閥門打開,將粉塵卸入卸料管二次卸料。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濾筒除塵器44具備如下特點:
(1)除塵器44收塵效率高。
(2)濾袋上採用防水或防粘塗料或直接採用既防粘性、又具有很好的柔性伸縮的材料,防止水蒸氣沾附。
(3)收集的粉塵直接重新卸料,全封閉,無洩漏。
(4)使用最新納米過濾材料,卷式圓筒過濾方式,結構緊湊,佔地面積小,布置較為方便。
優選地,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1的主體部分(出灰筒)採用伸縮性好材料,具有耐磨損,防沾灰、耐潮溼的特點,更優選地,所述的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1包括不沾灰柔性伸縮節和柔性伸縮節上設置的固定裝置,柔性伸縮節優選帆布製成。
優選地,所述的柔性伸縮節製成圓筒狀,固定裝置數量為若干個,若干個固定裝置間隔設置在柔性伸縮節圓筒上,固定裝置上安裝有吊耳。
優選地,所述的伸縮驅動裝置包括卷揚機、導軌和與卷揚機連接的吊索,卷揚機上設置的吊索通過導軌連接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以控制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的伸縮高度。
優選地,所述的伸縮驅動裝置還包括控制器和用於檢測料堆高度的檢測裝置,所述的控制器分別與檢測裝置和卷揚機相連。
優選地,所述的檢測裝置為距離傳感器或者壓力感應器。
優選地,回料管6上設置有插板閥5,所述的動力裝置為負壓風機。負壓動力裝置主要為為整套系統提供負壓動力,有效保障吸塵需要的負壓環境,保證吸塵的效果和不洩露。
本裝置中的負壓風機,經過充分考慮卸料裝置與料堆的距離,充分考慮漏風係數及揚塵粒徑分布,計算後得出風機所需要的風量和壓力,較以往的負壓吸塵系統,由於採用一對一的吸塵過濾收集方式,極大的降低能耗。
優選地,所述的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的端部設置有吸塵罩2。
優選地,所述的出料裝置7為攪拌機,更為優選地,攪拌機為雙軸攪拌機。
優選地,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底部每次抬升的高度應不小於整個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可伸縮部分長度的8分之1,不大於2分之1。
優選地,本實用新型的除塵器4、攪拌機以及卷揚機設置在運轉層上,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連接攪拌機的出料口。距離傳感器(圖7中為雷達)設置在運轉層底部。壓力感應器設置在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或者吸塵罩2上。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下方設置運載卡車8。
從圖6~圖9可以看出,裝置中的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在落料時可有效降低高低落料差,減小產生的揚塵範圍。對於伸縮式吸塵裝置的伸縮過程,本實用新型採用布置卷揚機,帶動拉索,實現吸塵裝置的上下伸縮。為了確保拉索對吸塵裝置的拉伸穩定,特地設置四個導軌(主要由四個定滑輪組成),均勻布置在吸塵裝置的上方,這樣使得卷揚電機動作時,能有效實現吸塵裝置平穩豎直的上下升降。
在卷揚電機的布置上,充分考慮到了安裝和檢修的需要,將其布置在灰庫運轉層,雙軸攪拌機下部空間中,這樣既不額外佔用空間,又能很好的實現機器的安裝和檢修操作。
設計計算
本實用新型構成的整個灰庫10抑塵系統通過嚴格的計算選型,設計正確,設備選型合理。通過管道壓力損失計算、收塵裝置阻力計算、灰粒啟動加速壓力損失計算等等得出系統總壓力損失和系統總風量。由此選擇風機參數和布袋除塵器44參數等等。
料位感應系統
本套裝置可有兩種料位檢測方式,一種為距離傳感器檢測方式(或稱為雷達感應式),另一種為接觸壓力式。
(1)雷達感應控制方式:在卸料裝置上設置一個雷達料位感應器(或距離傳感器),利用紅外線或者雷達法反射確定料堆高度變化,一旦高度變化超過設定值H,雷達感應發出信號,使伸縮式卸料裝置收縮設定值L,使得卸料裝置實現自動抬升,如圖7-9,嚴格保證卸料裝置的吸風距離。卸料裝置經過多次抬升,最終直至車廂滿料,發出停止卸料信號,卸料裝置抬升至最高位置,卸料環節結束,車輛開出。
料堆高度變化H與卸料裝置抬升高度L的關係如圖10所示,它們的具體計算公式為:
其中:A為物料堆積角,B為雷達料位計安裝角。
考慮到伸縮節動作不宜過於頻繁,L的長度應不小於整個伸縮節(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1)可伸縮部分長度的8分之1,不大於2分之1。
(2)接觸壓力控制方式:在卸料裝置最低端吸風管上加裝一根高分子(防粘)管,一旦卸料料堆接近卸料裝置,將防粘管堵住,引起管道內壓力變化,在吸塵管合適位置設置一個接觸壓力料位感應器,壓力感應器感應到壓力,發出信號,使伸縮式卸料裝置抬升一定高度,使得卸料裝置實現自動抬升,如圖11、圖12所示。
為便於操作,每次吸塵裝置收縮的長度應與高分子防粘管長度一致,考慮到伸縮節動作不宜過於頻繁,L的長度應不小於整個伸縮節可伸縮部分長度的8分之1,不大於2分之1。
控制系統
作為一種優選的控制方式,本套裝置共有兩處自動控制點,分別為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的伸縮和雙軸攪拌機上的卸料口開關,可實現四種控制模式。
(1)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上裝有料位感應器,一旦料堆接近卸料口,料位感應器發出信號,使吸塵裝置的伸縮機動作,抬升卸料高度;當伸縮機抬升至一定高度時,雙軸攪拌機卸料口開關判斷此時裝車完畢,停止卸料;
(2)可伸縮式吸塵裝置1上裝有料位感應器,一旦料堆接近卸料口,料位感應器發出信號,使吸塵裝置的伸縮機動作,抬升卸料高度;雙軸攪拌機的卸料開關由工作人員對裝車進行觀察,人工操作雙軸攪拌機的開關;
(3)卸料裝置的伸縮由工作人員手動操作,卸料裝置上的料位感應料堆高度接近卸料裝置時,給雙軸攪拌機卸料口發出停止卸料的信號;
(4)卸料裝置的伸縮由工作人員手動操作,雙軸攪拌機的卸料開關由工作人員對裝車進行觀察,人工操作雙軸攪拌機的開關。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應當指出的是,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