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1:44:56 1
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其基本結構包括車框架、車輪、車架前安裝板組成,還包括國標側面碰撞塊總成、RCAR後面碰撞塊總成及配重塊,通過更換國標側面碰撞塊總成、RCAR後面碰撞塊總成及配重塊,即可實現臺車功能的轉換,使一部臺車可以滿足國標側面碰撞和RCRA後面碰撞標準的要求。本實用新型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使用可拆卸的不同碰撞塊總成以及配重塊,可以使一部臺車實現多功能化,同時滿足國標側面碰撞標準與RCAR後面碰撞標準,節省了購置一部完整臺車的費用,大大降低了試驗室的運營成本。同時,臺車的功能轉化操作簡單、方便,可以大幅提高試驗效率,真正達到一部臺車多功能多用途的使用效果。
【專利說明】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創造屬於汽車碰撞測試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
【背景技術】
[0002]在實車碰撞試驗中,會使用碰撞臺車對試驗車輛進行碰撞,以此模擬真實交通事故中車與車之間發生的碰撞,從而達到評價被測車輛安全性能的目的。近年來,隨著碰撞試驗標準的完善與豐富,越來越多的碰撞試驗臺車被應用到試驗當中,他們在外形、重量等參數方面不盡相同。因此,若要滿足試驗條件的要求,實驗室就需要購置新的臺車,這些臺車均為訂製,供貨周期長,價格昂貴。而有些試驗臺車由於客戶委託試驗量較小,使用頻率低,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這一方面造成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實驗室運營的成本。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創造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可用於國標側面碰撞試驗與RCAR後面碰撞試驗的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創造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其基本結構包括車框架、車輪、車架前安裝板組成,還包括國標側面碰撞塊總成或RCAR後面碰撞塊總成;
[0005]所述國標側面碰撞塊總成包括,側面碰撞安裝底板和蜂窩鋁碰撞塊;
[0006]在做國標側面碰撞試驗時,所述車架前安裝板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的一側通過底板高度調節結構和固定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側面碰撞安裝底板的另一側與蜂窩鋁碰撞塊連接;
[0007]所述RCAR後面碰撞塊總成包括,後面碰撞安裝底板和RCAR仿形碰撞塊;
[0008]在做RCAR後面碰撞試驗時,所述車架前安裝板與後面碰撞安裝底板的一側通過底板高度調節結構和固定螺栓固定連接,所述後面碰撞安裝底板的另一側與RCAR仿形碰撞塊連接;還包括配重塊,所述配重塊與車框架連接;
[0009]所述底板高度調節結構包括調節螺栓和方形螺母板,所述方形螺母板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或後面碰撞安裝底板連接;所述車架前安裝板上部邊緣處設有凸沿,所述凸沿上設有通孔;所述車架前安裝板板面上設有長孔,所述長孔均勻排布;所述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或者後面碰撞安裝底板連接的方形螺母板穿過車架前安裝板板面上設有的長孔,所述調節螺栓依次穿過通孔和方形螺母板,使側面碰撞安裝底板或者後面碰撞安裝底板與車架前安裝板連接。
[0010]優選地,所述方形螺母板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或後面碰撞安裝底板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0011]優選地,所述固定螺栓至少為四個且均勻分布。
[0012]優選地,所述底板高度調節結構至少有兩組且均勻分布。
[0013]優選地,所述配重塊與車框架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0014]優選地,所述配重塊至少有一個。
[0015]本發明創造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使用可拆卸的不同碰撞塊總成以及配重塊,可以使一部臺車實現多功能化,同時滿足國標側面碰撞與RCAR後面碰撞標準,節省了購置一部完整臺車的費用,大大降低了試驗室的運營成本。同時,臺車的功能轉化操作簡單、方便,可以大幅提高試驗效率,真正達到一部臺車多功能多用途的使用效果。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是國標側面碰撞試驗時碰撞試驗臺車結構示意圖;
[0017]圖2是RCAR後側碰撞試驗時碰撞試驗臺車結構示意圖;
[0018]圖3、圖4是車架前安裝板與側碰撞安裝底板或者後碰撞安裝底板連接時,底板高度調節結構示意圖;
[0019]圖中:1-車框架,2-車輪,3-車架前安裝板,31-凸沿,32-長孔,4-國標側面碰撞塊總成,41-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2-蜂窩鋁碰撞塊,5-RCAR後面碰撞塊總成,51-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2-RCAR仿形碰撞塊,6-配重塊,7-調節螺栓,8-方形螺母板,9-固定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創造的具體實施例做詳細說明。
[0021]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其基本結構包括車框架1、車輪2、車架前安裝板3組成,還包括國標側面碰撞塊總成4或RCAR後面碰撞塊總成5 ;
[0022]如圖1所示,所述國標側面碰撞塊總成4包括,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和蜂窩鋁碰撞塊42 ;
[0023]在做國標側面碰撞試驗時,所述車架前安裝板3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的一側通過底板高度調節結構和固定螺栓9固定連接,所述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的另一側與蜂窩鋁碰撞塊42連接;
[0024]如圖2所示,所述RCAR後面碰撞塊總成5包括,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和RCAR仿形碰撞塊52 ;
[0025]在做RCAR後面碰撞試驗時,所述車架前安裝板3與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的一側通過底板高度調節結構和固定螺栓9固定連接,所述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的另一側與RCAR仿形碰撞塊52連接;還包括配重塊6,所述配重塊6與車框架I連接;
[0026]如圖3、圖4所示,所述底板高度調節結構包括調節螺栓7和方形螺母板8,所述方形螺母板8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或者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連接;所述車架前安裝板3上部邊緣處設有凸沿31,所述凸沿31上設有通孔;所述車架前安裝板3板面上設有長孔32,所述長孔32均勻排布;所述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或者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連接的方形螺母板8穿過車架前安裝板3板面上設有的長孔32,由於所述通孔軸線所在直線與方形螺母板8螺母部分的軸線所在直線在一條直線上,故所述調節螺栓7依次穿過通孔和方形螺母板8,使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或者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與車架前安裝板3連接。所述方形螺母板8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或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通過焊接固定連接。所述固定螺栓9至少為四個且均勻分布。所述底板高度調節結構至少有兩組且均勻分布。所述配重塊6與車框架I通過螺栓固定連接。所述配重塊6至少有一個。
[0027]具體實施時,當臺車用於國標側面碰撞試驗時,使用由車框架1,車輪2,車架前安裝板3組成的基本結構,在車架前安裝板3上安裝側碰安裝底板41,通過固定螺栓9將兩者連接,並通過調節螺栓7與方形螺母板8的配合實現高度調節,以滿足側面碰撞標準的要求,最後在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上安裝蜂窩鋁碰撞塊42,完成側面碰撞臺車的組裝。當臺車用於RCAR後碰試驗時,仍使用由車框架1,車輪2,車架前安裝板3組成的基本結構,在車架前安裝板3上安裝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通過固定螺栓9將兩者連接,並通過調節螺栓7與方形螺母板8的配合實現高度調節,以滿足側面碰撞標準的要求,最後在車架I上通過螺栓安裝配重塊6,完成側面碰撞臺車的組裝,實現增重以滿足RCAR後碰標準的需要。
[0028]以上對本發明創造的一個實施例進行了詳細說明,但所述內容僅為本發明創造的較佳實施例,不能被認為用於限定本發明創造的實施範圍。凡依本發明創造申請範圍所作的均等變化與改進等,均應仍歸屬於本發明創造的專利涵蓋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其基本結構包括車框架(I)、車輪(2)、車架前安裝板(3)組成,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國標側面碰撞塊總成(4)或RCAR後面碰撞塊總成(5); 所述國標側面碰撞塊總成(4)包括,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和蜂窩鋁碰撞塊(42); 在做國標側面碰撞試驗時,所述車架前安裝板(3)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的一側通過底板高度調節結構和固定螺栓(9)固定連接,所述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的另一側與蜂窩招碰撞塊(42)連接; 所述RCAR後面碰撞塊總成(5)包括,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和RCAR仿形碰撞塊(52); 在做RCAR後面碰撞試驗時,所述車架前安裝板(3)與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的一側通過底板高度調節結構和固定螺栓(9)固定連接,所述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的另一側與RCAR仿形碰撞塊(52)連接;還包括配重塊¢),所述配重塊(6)與車框架(I)連接; 所述底板高度調節結構包括調節螺栓(7)和方形螺母板(8),所述方形螺母板(8)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或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連接;所述車架前安裝板(3)上部邊緣處設有凸沿(31),所述凸沿(31)上設有通孔;所述車架前安裝板(3)板面上設有長孔(32),所述長孔(32)均勻排布; 所述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或者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連接的方形螺母板(8)穿過車架前安裝板(3)板面上設有的長孔(32),所述調節螺栓(7)依次穿過通孔和方形螺母板(8),使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或者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與車架前安裝板(3)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方形螺母板(8)與側面碰撞安裝底板(41)或後面碰撞安裝底板(51)通過焊接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螺栓(9)至少為四個且均勻分布。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其特徵在於:所述底板高度調節結構至少有兩組且均勻分布。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其特徵在於:所述配重塊(6)與車框架(I)通過螺栓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多功能碰撞試驗臺車,其特徵在於:所述配重塊(6)至少有一個。
【文檔編號】G01M7/08GK204128771SQ201420596339
【公開日】2015年1月2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5日
【發明者】張向磊, 王凱, 白鵬, 李曉明, 李向榮, 薄旭盛, 閆肅軍, 陶陽 申請人: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