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力遊藝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01 01:56:51 3
專利名稱:彈力遊藝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是一種新型兒童遊藝設備。
本實用新型用少量的投資,利用兒童對臨空感覺有強烈的興趣,使兒童在興奮的情緒中,在體會物體的運動並與之相配合的過程中得到身心的協調鍛鍊。當前兒童遊藝設備過於單調和不足,本實用新型不失為一種較好的設計之一。
本器在同一原理之下被分為三種較理想的類型。如
圖1所示是為單個兒童進行較高的臨空感受的遊樂之用。圖2所示是為幾個兒童進行較高臨空感受的遊樂之用。圖3所示是為多個兒童使用,以較小的垂直活動而加強了旋轉運動,其特點使年令小的兒童一樣有較好的遊樂興趣,其活動速度變化範圍大,可以自動轉動,可以用外力轉動。
本器1型要點是鋼管制的立杆1下端埋入地下,地表有一墊盤4與1焊為一體。彈簧3套在杆1外墊盤4之上。扶手杆2下端與活套5焊成整體,上端與活套6焊接。5和6套分別套在杆1上並可上下自由活動。為防套6從杆1上端脫出,特設端頭7阻擋。兒童用手扶著扶手2的上部,腳踏2下端的D或U部,用力上下晃動,就會慢慢的彈起一定的高度,並做上下彈跳運動。為防萬一有失,地面G的土質要能夠保持鬆軟(如沙質等)。
本器2型與1型不同之點是使用了吊鬥8,以增加兒童數量和安全程度,根據情況可能要設臺面S以利兒童上下。
本器3型是將杆1與吊鬥8固定為一體,杆1下裝軸承10,上裝導輪機構11,彈簧3裝在軸承10的下部並與軸承外圈相接觸。彈簧3和杆1裝在外管9內部。外管9埋在地面G下。12是座位,13是當設計成用波動水壓力輔助運動時的進水口。
導輪機構見圖4及圖5,它有三個(內裝軸承的)導輪14,三根導輪軸15,三個擺動架16,三個擺動軸17及三根開口銷18,導輪固定架19焊接在外管9的上端。本結構有一定的彈性,使導輪14壓緊杆1。其壓緊力由擺動軸17調整。
當杆1向上運動時,帶動三個導輪,使其擺動架16向上偏斜直到擺動架16接觸上限位面RU,由於導輪14和杆1的摩擦阻力使杆1的上下運動形成部分分力而使其變成旋轉力(圖4所示為順時針旋轉力),當杆向下運動時,擺動架16將接觸下限位RD,將在杆1上產生同一方向的分力,因而當兒童齊心合力上下晃動吊鬥8時,將會使吊鬥8自動旋轉起來。
如果本器設計成一種體育器械對中青年也有益處。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1、結構簡單,成本較低。2、設計新穎,趣味性高,對兒童身心有較理想的鍛鍊效果。3、也適用中青年進行體育鍛鍊。
附圖一是本遊藝器的1型結構。圖二是其2型結構。圖三是其3型結構。圖4是圖3的導輪機構的A-A示圖。圖5是圖4的B向局部視圖。
圖中1立杆,2扶手,3彈簧,4墊盤,5下活套,6上活套,7端頭,8吊鬥,9外管,10軸承,11導輪機構,12座位,13進水口,14導輪,15導輪軸,16擺動架,17擺動軸,18開口銷,19導輪固定架,20密封塞,G地面,U上踏面,D下踏面,S上下臺面,RU上限位面,RD下限位面。
權利要求1.一種以彈簧為動力的遊藝器,其特徵在於吊鬥8或扶手2在彈簧3的支持下,作垂直和旋轉運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遊藝器其特徵是(1)扶手2上的活套5和活套6串在立杆1上;(2)立杆頂部有端頭7作防備性限位,下端埋入地面G下,墊盤4在地表面處與立杆1焊接;(3)彈簧套在立杆1上,其下部落在墊板4上,上部支承在活套5的底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遊藝器其特徵是(1)將吊鬥8與立杆1連成一體,吊鬥內設座位12,立杆下裝軸承10,地面部分夾在導輪機構中;(2)軸承10的外圈支承在彈簧3上,彈簧底部裝於外管9的底部,當做成水力助動時彈簧頂部和軸承底部外圈間裝密封塞20;(3)外管9埋在地面G下,上端裝導輪機構,下端裝進出水口13;(4)導輪機構有三個帶軸承的導輪14,由三根導輪軸15將其固定在擺動架16上,擺動架16用擺動軸17固定在導輪固定架19上,導輪固定架焊接在外管9的上端並具有彈性。
專利摘要一種彈力遊藝器,它由立杆、彈簧、吊鬥和扶手及活套等組成。其吊鬥和扶手在彈簧力同其它力的作用下做上下和旋轉運動。適用於兒童遊樂健身或作成人體育活動之用。
文檔編號A63B21/04GK2052288SQ89210730
公開日1990年2月7日 申請日期1989年1月9日 優先權日1989年1月9日
發明者梅玉本 申請人:梅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