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泡沫塑料部件的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31 09:31:56 1
專利名稱:製造泡沫塑料部件的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製造泡沫塑料部件的機器。
具體地講,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製造泡沫塑料、聚乙烯、聚丙烯以及共聚物材料的部件的機器。
已知此類機器的特點在於一支撐框架,其上,一注入臺裝配在一固定位置上,該注入臺用於接納被鎖定至該注入臺的第一半模具。該框架還支撐用於支撐第二半模具的一可移動的框架,該可移動的框架與若干推桿的末端相連接,以使第二半模具保持與第一半模具絕對平行、並使第二半模具進行相對精確地接近移動以將沿著其整個相應的周邊結合的兩個半模具結合併保持在注入臺上。
上述類型的已知機器存在著如下幾點不足,主要是由於若干推桿所引起的,這些推桿防礙了自由進入到模具,於是使得維修保養以及更換工作複雜化;施加至半模具的力以及模具內部所產生的力均向外部傳遞、即傳遞到框架上,因此必須要使用相對堅固且成本較高的框架;以及需要極高的組裝及操作精確度。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可消除上述不足的、用於製造泡沫塑料部件的機器。
根據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於製造泡沫塑料部件的機器,該機器包括一門型框架;由該框架所支撐的第一半模具及機動的(powered)支架裝置;自該支架裝置懸掛下來的第二半模具,該第二半模具可沿著該框架與支架裝置一起移動,以便移近及移離第一半模具;以及放置在兩個半模具之間、以便在一合模位置上將第二半模具鎖定至第一半模具而形成一個用於注入塑料模具的若干電磁體。
通過參照附圖並藉助實例來描述本發明的若干非限制性實施例,在這些附圖中
圖1和圖2示出了本發明機器的一較佳實施例在兩個不同的操作位置上的縱剖視圖;圖3示出了圖2中一細節部分的放大圖;圖4示出了圖1和圖2所示機器中的另一細節部分的放大立體圖;圖5和圖6示出了圖1和圖2所示機器的又一細節部分在兩個不同的操作位置上的放大立體圖,其中為了清楚起見去除了若干部件;圖7示出了圖1和圖2所示機器的一種變化形式的、與圖1相同的視圖。
圖1和圖2中的標號1表示整臺用於製造泡沫塑料部件(未圖示)的機器。
機器1包括由藉助兩根平行的水平頂梁或滑軌5相互形成為一體的兩個U形端門架(gantry)3和4所限定的一門型框架2,在圖1和圖2中只示出了其中一根頂梁或滑軌5。具體地講,門架3包括兩根立柱6,這兩根立柱藉助與滑軌5一體化的、並與立柱6一起位於一垂直於滑軌5的垂直平面內的一橫向件7於其頂端處相連接。類似地,門架4包括兩根管狀立柱8,這兩根管狀立柱藉助與滑軌5一體化的、並與立柱8一起位於一垂直於滑軌5的垂直平面內的一橫向件9於其頂端處相連接。門架4還包括一中間橫向件10,它與頂部橫向件9一起限定一大致呈平行六面體的框架12,其中兩根管狀橫梁11與立柱8相連通,並分別與橫向件9和10一體化且平行,而且部分的立柱8在兩根橫梁11之間延伸。在圖示實例中,該框架12大致呈方形。
兩根滑軌5從門架4伸出,並由另兩根立柱13支撐在其自由端處,這兩根立柱限定了另一平行於門架3和4的平面的垂直平面。
機器1還包括兩個模具保持框架14和15,這兩個模具保持框架位於由門架4所承載並大致由框架12所限定的一注入臺16的相對側上,並藉助於相應的致動裝置17(圖4)和18(圖5)沿著滑軌5移至或移離該注入臺16。框架15還藉助另一致動裝置(圖5)沿著立柱13在下降位置與上升位置之間移動。
從圖1和圖3中可更清楚地看到,除框架12之外,注入臺16還包括兩塊環形板20和21,這兩塊環形板具有相應的中心開口22和23,並相互同軸且分別面對框架14和15整體地連接至框架12;以及由橫向件9和10所承載且分別面對框架14和15的兩塊電磁體24和25。
從圖5和圖6中可更清楚地看到,模具保持框架15包括平行於橫向件7和9並可與一支架27可鬆脫地相連接的一管狀頂杆26,該支架27包括兩個滑塊27a,每個滑塊裝配在滑軌5上並藉助致動裝置18沿著滑軌5延伸在門架4與立柱13之間的那部分滑動。各滑塊27a包括一連接裝置28,該連接裝置又包括一機動銷29,該機動銷軸向移至並移離一接合位置,該機動銷29在該接合位置上裝配到杆26的一相應端內,以使杆26與相應的滑塊27a形成為一體。
框架15還包括一垂直且大致方形的底板30、面對著門架3的一內表面31以及與表面31相對且與兩根垂直加固肋33相應的中間部整體相連的外表面32,各垂直加固肋具有一頂端部34和一底端部35,該頂端部和底端部相對於板30伸出。這兩個部分34和35由諸內表面36和諸外表面37所限定,該諸內表面分別鉛垂、齊平且相互共平面,該諸外表面也同樣分別鉛垂、齊平且相互共平面;並且兩部分34的自由端與杆26整體相連,以使框架15自杆26懸掛下來。
如圖1和圖2所示,在使用時,框架15支撐一陰半模具38,該陰半模具包括藉助若干水平棒40可拆卸地連接至板30的表面31的一周邊環形板39,該周邊環形板39的外部形狀及大小被做成能使其通過板21內的開口23插入,並且在使用時能靠在板20上而不會穿過開口22。
杆26面對設置在注入臺16處的滑軌5上方的、並與橫向件9整體相連的一墊襯件41,杆26可藉助致動裝置18在半模具38的板39接觸注入臺16的板20、並且杆26自身接觸墊襯件41時所處的一工作位置與框架15與以滑動形式裝配在立柱13上的一輔助框架42相連接時所處的一上升停止位置之間移動,並可藉助致動裝置19在該上升停止位置與輔助框架42大致處於底層時所處的一下降裝載位置之間移動。
如圖5和圖6所示,輔助框架42大致呈四邊形,並包括兩根垂直支柱43,各支柱以滑動形式裝配在相應的立柱13內、並與致動裝置19相連接;以及兩根水平設置且連接兩根支柱43的相應端的橫向件44,各橫向件支撐相應的電磁體45,這些電磁體面對著相應的加固肋33的相應的端部34、35的表面37進行設置。
如圖5和圖6中純粹示例性所示的那樣,致動裝置18包括通過一電氣軸(未圖示)相互連接的、並用於旋轉相應的螺杆47的兩個電動機46,各電動機藉助一種螺母螺杆聯接48與一相應的滑塊27a相連接。
類似地,又如圖5和圖6中純粹示例性所示的那樣,致動裝置19包括通過一電氣軸(未圖示)相互連接的、並用於旋轉相應的螺杆50的兩個電動機49,各電動機藉助一種螺母螺杆聯接51與一相應的支柱43相連接。
如圖1和圖2、尤其如圖4所示,模具保持框架14自一支架52懸掛下來,該支架52包括兩個滑塊52a,各滑塊以滑動形式裝配在一相應的滑軌5內,並包括局部包圍相應的滑軌5、並用限定用於支撐兩個從動滾軸55和一機動滾軸56的一叉架(fork)的兩個水平翼54向外延伸的一大致U形板53。滾軸56平行於滾軸55,並相對於滾軸55進行中心定位,並且繞著位於相應的滑軌5與框架14相對的那一側的相反側上的一垂直軸57進行轉動。各機動滾軸56通過一電氣軸(未圖示)與另一滾軸56相連,並被設置成其周邊與一傳動帶58相接觸,該傳動帶沿著相關的滑軌5裝配在一固定位置上、並在相關的滑軌5與各滾軸55之間、以及各滾軸55與滾軸56之間延伸。
尤其如圖4所示,模具保持框架14包括一管狀且大致呈方形的框架59,該框架由自相應的滑塊52a向下延伸並與該滑塊成一體的兩個垂直支柱60、以及由連接支柱60的相對端的兩個水平橫向件61所限定。框架14還包括由與框架59的表面成一體並面對著注入臺16、並且具有一其面積小於由框架59所限定的開口的面積的大致呈方形的中心開口64的一環形板63所限定的第二框架62。框架59的各橫向件61支撐兩個電磁體65,這兩個電磁體離開面對著框架59的板63的表面一定距離。
如圖1至圖3所示,在使用時,框架14支撐一陽半模具66,該陽半模具66包括一基板67,該基板的與支撐半模具66的表面相反的表面被裝配上金屬墊襯件68,當板67被設置到與板63的內周相接觸的一工作位置上時,各金屬墊襯件與一相應的電磁體65相配合。
現在將描述當將框架14設置到離開注入臺16一定距離(圖1)的退回位置上、將輔助框架42設置到下降裝載位置上(如圖2中的虛線所示)、並使框架42、14和15空置時機器1的運作。
根據上述條件,將被裝配上一半模具38的模具保持框架15以使表面37接觸到被觸發後可將框架15鎖定至框架42的電磁體45的形式設置在輔助框架42的前面。類似地,將一半模具66以使墊襯件68面對著被觸發後可將半模具66鎖定至框架14的電磁體65的形式裝配到模具保持框架14上。
在一種變化形式中(未圖示),支架52包括用於將框架14在圖1和圖2中所示的上升工作位置與框架14接近地面定位的下降位置之間垂直移動的一提升裝置。
然後啟動致動裝置18和19,以使框架42和15移至位於立柱13頂部的上升停止位置上,並將與框架15的杆26同軸的支架27的銷29設置到與框架42相接觸的上升位置上。當繼而致動連接裝置28並使電磁體45失效時,將銷29放入到杆26的相對側內,以使框架15與支架27相連,並將框架15從框架42上卸離。
然後啟動致動裝置18,以使框架15朝著注入臺16移動,並且將半模具38通過開口23插入,以使杆26與墊襯件41相接觸、板39大致與板67相接觸以及框架15的表面36大致與電磁體25相接觸,當觸發該電磁體25時可使框架15與注入臺16接合、並使框架15鎖定至注入臺16處於圖2和圖3中所示的工作位置上。
關於上述內容,應當指出的是,可將半模具38及相應的模具保持框架15簡單地自支架27懸掛下來,並因此可從底下自由地進入用以維修保養及清潔。此外,由於半模具38在注入臺16內的工作位置不是由支架27以及相應的致動裝置18所決定而是由電磁體25來決定的,因此,由支架27所提供的接近移動不需要特殊地致動。最後,在工作位置上、在注入臺16與框架15之間交換的所有的力是均是不會傳遞給框架2的內力。
一旦框架15被鎖定在注入臺16上,該框架15即連同框架12一起限定一基本氣密腔69,該氣密腔通過形成在框架12內的孔70與用於以相對較高的溫度及壓力來放出蒸汽的一裝置(未圖示)相通。
此時,啟動致動裝置17,以便將框架14及相應的半模具66移向注入臺16,以使板67大致與電磁體24相接觸,當觸發該電磁體24時可使框架14與注入臺16接合、並使框架14鎖定至注入臺16處於圖2和圖3中所示的工作位置上。
在這種情況下,同時應當指出的是,可將半模具66及相應的模具保持框架14簡單地自支架52懸掛下來,並因此可從底下自由地進入用以維修保養及清潔。此外,由於半模具66在注入臺16內的工作位置不是由支架52以及相應的致動裝置18所決定而是由電磁體24來決定的,因此,由支架52所提供的接近移動不需要特殊地致動。最後,在工作位置上、在注入臺16與框架14之間交換的所有的力是均是不會傳遞給框架2的內力。
一旦半模具66被鎖定到注入臺16上,該半模具66即連同半模具38一起限定一模具71,該模具71的內腔72通過貫穿半模具38所形成的孔(未圖示)而與腔69、以及用於提供泡沫塑料並以已知方式與半模具38相連的一裝置(未圖示)相通。
一旦將塑料注入到模具71內並進行燒結,即使電磁體24失效,並啟動致動裝置以使框架14及相應的半模具66從注入臺16退回,從而卸下已模製的部件;然後將框架14及相應的半模具66移回至注入臺16之中用以下一步的模製操作。
在上述機器1的第一中變化形式中(未圖示),滑軌5終止於門架4,並且將圖1和圖2中所示的框架2位於注入臺16右側的那部分全部省去。在這種情況下,框架15及相應的半模具38是通過與機器相脫離的外部提升裝置(未圖示)移動到注入臺16內的。
在另一種變化形式中(未圖示),框架14支撐半模具38,而框架15則支撐半模具66。
圖7中所示的變化形式涉及一種類似於機器1的機器73,其中框架2支撐兩個注入臺16;兩個框架15被定位在兩個注入臺16的外側,每個框架15支撐相應的面對鄰近的注入臺16的半模具38;一框架14a與機器1的框架14的不同之處僅僅在於它支撐著兩部分相對的、用於使框架14a與兩個半模具66整體連接的若干電磁體65,每個半模具66面對鄰近的注入臺16。
機器73的框架14a沿著滑軌5移動,以便兩者擇一地與兩個注入臺16相接合,從而減少停機時間,並可獲得大致雙倍的產量。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製造泡沫塑料部件的機器(1;73),所述機器(1;73)包括一門型框架(2);自所述框架(2)懸掛下來的至少一個第一半模具(66)和一個第二半模具(38),所述半模具(38,66)中的至少一個半模具可沿著所述框架(2)移動以移向及移離另一個半模具;以及放置在兩個半模具(38,66)之間、以便在一合模位置上將第二半模具(38)鎖定至第一半模具(66)而形成一用於注入塑料的模具(71)的若干電磁體(24,25)。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器(1;73),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一個沿著所述框架(2)定位的注入臺(16);以及自所述框架(2)懸掛下來、以便將至少所述第一半模具(66)及相應的所述第二半模具(38)分別支撐在所述注入臺(16)的相對側上的第一及至少一個第二模具保持框架(15);至少一個所述模具保持框架(14)包括用於將相關的半模具(66)鎖定至模具保持框架(14)的鎖定裝置(65);以及由所述注入臺(16)所承載的、以便將第一模具保持框架(14)和第二模具保持框架(15)鎖定至注入臺(16)的所述若干電磁體(24,25),藉助於相互連接的所述兩個半模具(38,66)的相互配置(interposition)來限定一用於注入及燒結塑料的模具(71)。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器(1;73),其特徵在於,包括兩個沿著所述框架(2)定位的注入臺(16);以及自所述框架(2)懸掛下來的一個第一模具保持框架(14)和兩個第二模具保持框架(15);所述第一模具保持框架(14)設置在所述兩個注入臺(16)之間,並支撐兩個相對的所述第一半模具(66);所述各第二模具保持框架(15)將相應的第二半模具(38)分別支撐在相對於相關的所述第一半模具(66)的相關的所述注入臺(16)的相對側上;至少所述第一模具保持框架(14)包括用於將每個第一半模具(66)鎖定至第一模具保持框架(14)的鎖定裝置(65);以及由所述各注入臺(16)所承載的、以便將第一模具保持框架(14)和相關的第二模具保持框架(15)鎖定至注入臺(16)的所述若干電磁體(24,25),藉助於相互連接的所述兩個半模具(38,66)的相互配置來限定一用於注入及燒結塑料的模具(71)。
4.如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機器(1;73),其特徵在於,所述若干電磁體(24,25)包括由所述注入臺(16)所承載並定位在注入臺(16)的相對側上、以便分別與所述第一模具保持框架(14)及第二模具保持框架(15)協同工作的若干第一電磁體(24)和若干第二電磁體(25)。
5.如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機器(1;73),其特徵在於,所述鎖定裝置包括由所述第一模具保持框架(14)所承載的、並與相關的所述第一半模具(66)協同工作的相關的若干第三電磁體(65)。
6.如權利要求2至5中的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機器(1;73),其特徵在於,對於所述模具保持框架(14,15)中的至少一個模具保持框架而言,包括以滑動方式裝配到所述框架(2)上的一支架(52;27);以及用於使所述支架(52;27)沿著所述框架(2)移至及移離所述注入臺(16)的致動裝置(17;18)。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機器(1;73),其特徵在於,所述致動裝置(17)包括至少一個由所述支架(52)所承載的機動滾軸(56);以及沿著所述框架(2)定位在一固定位置上、並纏繞著所述機動滾軸(56)的部分周邊的一條傳動帶(58)。
8.如上述權利要求中的任何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機器(1;73),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一個輔助框架(42),所述輔助框架用於支撐一相應的所述第二模具保持框架(15)、並可在所述第二模具保持框架(15)及相關的第二半模具(38)被裝載至輔助框架(42)上的下降裝載位置與所述第二半模具(38)被設置成面對相關的所述注入臺(16)的上升位置之間在所述框架(2)上垂直移動;所述輔助框架(42)又包括用於將所述第二模板保持框架(15)可鬆脫地鎖定至輔助框架(42)的鎖定裝置(45)。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機器(1;73),其特徵在於,所述又一鎖定裝置(45)包括電磁體(45)。
全文摘要
一種用於製造泡沫塑料部件的機器(1),其中,一門型框架(2)支撐一固定的半模具(38)以及其上懸下一可移動的半模具(66)的一支架(52),該支架可沿著框架(2)移動,以使可移動的半模具(66)移近及移離固定的半模具(38);藉助於設置在兩個半模具(38,66)之間的若干電磁體(24,25),在一合模位置上將可移動的半模具(66)鎖定至固定的半模具(38)而形成一用於注入泡沫塑料的模具(71)。
文檔編號B29C44/34GK1238257SQ99108398
公開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請日期1999年6月9日 優先權日1998年6月9日
發明者C·巴茲卡 申請人:卡羅巴茲卡工程聯合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