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鮮皮藥物的生產方法
2023-05-31 22:38:26 1
專利名稱:白鮮皮藥物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中藥白鮮皮藥物的生產方法的改進。
背景技術:
白鮮皮為芸香科,白鮮屬植物白鮮的根皮。臨床用於致病性真菌的首選中藥,現代科學證明,致病性真菌中主要是白色念珠菌;也可用於皮膚搔癢、蕁麻疹、溼疹、黃水瘡、疥癬,急慢性肝炎、風溼性關節炎,治療淋巴結炎、外傷出血等。使用時,生藥水煎內服;生藥研末外敷。但這種用藥方法對廣大患者不很適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白鮮皮藥物的生產方法。
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白鮮皮經粉碎、水浸泡、再經加熱後得到的蒸氣同乙醚蒸氣混合,再經水冷卻,形成含有白鮮皮成份的乙醚及水的液態混合物,經靜置後,上層含有白鮮皮成份的乙醚再經蒸餾蒸出乙醚後,即得到本發明的白鮮皮的濃縮藥物。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1、患者用藥方便本發明的濃縮藥物重量僅為濃縮前白鮮皮生藥的250分之一,而藥效並沒受影響,為製藥、運輸、用藥提供了方便;2、不易黴變因為本發明的生產過程中是經過兩次加熱蒸發、消毒,因此本發明的藥物不易發生黴變,而且方便貯存。
圖1是本發明的生產流程圖;圖2是本發明的設備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的水、乙醚還可循環使用。即靜置後的水回流,對白鮮皮浸泡;乙醚還可重新使用。
實施例1將3kg的幹品白鮮皮的粉碎物在18kg的水浸泡8小時後,投入物料氣化器1中,加熱至100℃-120℃,使含有白鮮皮的水蒸氣進入萃取塔6。
400-500ml乙醚放入容器2中,在容器2外水3浴加熱至50℃-60℃,使乙醚蒸氣進入萃取塔6。
含有白鮮皮的水蒸氣同乙醚蒸氣在萃取塔6內混合;通過進水口5進入常溫水,使進入萃取塔6內的含有白鮮皮的水蒸氣同乙醚蒸氣的混合蒸氣溫度降低至15℃-20℃,此時白鮮皮成份已全部轉移到乙醚液體中,小部分蒸氣經捕集器8導管7外的水冷卻,呈液體流回萃取塔6內;即在萃取塔6中存在有水和含有白鮮皮成份的乙醚液體,進入油水分離器4;在油水分離器4中,由於含有白鮮皮成份的乙醚的比重比水小,上層為含白鮮皮成份的乙醚,下層為水;操作狀態含有白鮮皮成份的乙醚的液體流回到容器2中;下層的水不斷回流到物料氣化器1內;實現了生產工藝的連續化,20小時後停止;取出容器2加熱至乙醚沸點34℃,蒸出乙醚,得到本發明的白鮮皮的濃縮藥物。以固形物計收率在0.34%-0.38%。其氣相色譜分析,鑑定含有31個化學成份(附件1遼寧省分析科學研究院的「檢測報告」),經證明具有對白色念珠的抑制作用(附件2遼寧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報告」)。
實施例2將新鮮白鮮皮7kg粉碎物在14kg水中浸泡5小時,然後投入物料氣化器1;以後工藝過程同上,白鮮皮的收率可達0.38%-0.42%。
權利要求
1.白鮮皮藥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白鮮皮經粉碎、水浸泡、再經加熱後得到的蒸氣同乙醚蒸氣混合,再經水冷卻,形成含有白鮮皮成份的乙醚及水的液態混合物,經靜置後,上層含有白鮮皮成份的乙醚再經蒸餾蒸出乙醚後,即得到本發明的白鮮皮的濃縮藥物。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鮮皮藥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將3kg的幹品白鮮皮的粉碎物在18kg的水浸泡8小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白鮮皮藥物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將新鮮白鮮皮7kg粉碎物在14kg水中浸泡5小時。
全文摘要
白鮮皮藥物的生產方法是涉及中藥白鮮皮藥物的生產方法的改進。本發明就是提供一種白鮮皮藥物的生產方法。白鮮皮經粉碎、水浸泡、再經加熱後得到的蒸氣同乙醚蒸氣混合,再經水冷卻,形成含有白鮮皮成份的乙醚及水的液態混合物,經靜置後,上層含有白鮮皮成份的乙醚再經蒸餾蒸出乙醚後,即得到本發明的白鮮皮的濃縮藥物。
文檔編號A61P1/16GK101036715SQ200610046090
公開日2007年9月19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17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17日
發明者施文奎, 施勃 申請人:施文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