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及其無線接收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04:08:21 1
專利名稱:一種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及其無線接收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防撞領域技術,尤其是指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及其無線接收
O
背景技術:
我國汽車的數量每年都在快速增長,所有駕駛員,尤其是新的駕駛員和大型車輛駕駛員,都很注重倒車的安全性問題。汽車的倒車後視系統是保證倒車安全的有效設備之
ο目前,市場上的絕大多數車輛在出廠時並沒有配備倒車後視系統,因此車主買車後需要自己安裝倒車後視系統,倒車後視系統至少包括有發射器和無線接收器,發射器安裝在汽車的尾部,無線接收器安裝在汽車的架駛室內,發射器和無線接收器之間的通訊方式分為有線和無線兩種。有線安裝時需經過車內布線,故要大面積拆開車身,安裝難度大且耗時多,施工成本過高、容易發生故障,而且某些大型汽車無法安裝。無線安裝無需接線,簡單方便,因此被大眾廣泛使用。雖然無線安裝相對於有線而言,減少了許多安裝步驟,但位於駕駛室的無線接收器的固定也給使用者帶來麻煩。且體而言,無線接收器需要連接到車載GPS中,依靠GPS顯示屏來顯示汽車後端之攝像頭傳輸過來的視頻信號,並且還需要通過USB插到GPS顯示屏上以提供整個無線接收器的電源。目前的無線接收器基本是與車身分離安裝,其穩固性較差,無線接收器直接通過倒線懸在GPS顯示屏下,影響車內簡潔和產品的無線接收性能。
實用新型內容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扣裝在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上的無線接收器,其不破壞車載電子產品原有的卡扣結構,安裝拆卸方式靈活,且無線接收器安裝穩固牢靠,不影響產品性能,安全有保障。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種無線接收器,包括有可安裝於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之支架與連接架之間的殼體和安裝在殼體內的功能模塊,該殼體的一側設有用於與支架適配連接的第一配接結構; 該殼體的另一側設用用於與連接架適配連接的第二配接結構。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配接結構為掛鈎,所述第二配接結構為掛孔。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殼體包括有固定在一起的上殼和下殼,前述掛鈎一體成型在上殼上,前述掛孔開設在下殼上。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配接結構為掛臺,所述第二配接結構為掛槽。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殼體包括有固定在一起的上殼和下殼,前述掛臺一體成型在上殼上,前述掛槽設置在下殼上。一種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包括一用於固定在汽車駕駛室的支架、一用於固定在電子產品後端的連接架,還包括一無線接收器,該無線接收器安裝於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之支架與連接架之間,該無線接收器包括殼體和安裝在殼體內的功能模塊,該殼體的一側設有用於與支架適配連接的第一配接結構;該殼體的另一側設用用於與連接架適配連接的第二配接結構。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配接結構為掛鈎,所述第二配接結構為掛孔。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連接架上設有數個掛孔,對應的殼體的一側設有數個前述的掛鈎,各掛鈎對應鉤於掛孔中;所述支架上設有數個掛鈎,對應的殼體的另一側設有數個前述的掛孔,各掛鈎對應鉤於掛孔中。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配接結構為掛臺,所述第二配接結構為掛槽。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連接架上設有一掛槽,對應的殼體的一側設有前述掛臺, 該掛臺對應鉤於掛槽中;所述支架上設有掛臺,對應的殼體的另一側設有前述掛槽,該掛臺對應鉤於掛槽中。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過在無線接收器的殼體一側設有用於與支架適配連接的第一配接結構;該殼體的另一側設用用於與連接架適配連接的第二配接結構,使無線接收器安裝於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之支架與連接架之間。籍此,不破壞車載電子產品原有的卡扣結構,安裝拆卸方式靈活,並且將無線接收器裝在電子產品支架上,隱藏在固定架中,很好地解決無線接收器吊掛在駕駛室中的晃動問題,保持車內環境的簡潔美觀,且安裝穩固牢靠,不影響產品性能,安全有保障。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和功效,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實施例中車載GPS結構的分解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實施例安裝在車載GPR上的示意圖; 圖3是圖2的另一視角圖; 圖4是圖3的分解圖; 圖5是圖4之車載GPS支架的另一視解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7是圖6的背面視圖; 圖8是圖7的分解圖9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實施例的功能模塊之結構框圖; 圖10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實施例安裝在車載GI^R上的示意圖; 圖11是圖10的分解圖; 圖12是圖11之車載GPS支架的另一視解圖; 圖13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14是圖13的側面視角圖; 圖15是圖13的背面視圖; 圖16是圖15的分解圖17是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實施例的功能模塊之結構框圖。[0036]附圖標識說明[0037]10、車載GPS11、支架[0038]111、第二掛鈎112、第二掛臺[0039]113、第二彈性塊114、導槽[0040]12、顯示屏13、連接架[0041]131、第一掛孔132、第一掛槽[0042]133、橫擋壁1;34、縱擋壁[0043]1;35、導條136、第一凹槽[0044]20、無線接收器21、上殼[0045]211、第一掛鈎212、第一掛臺[0046]213、內層214、外層[0047]215、導槽216、第一彈性塊[0048]22、下殼221、第二掛孔[0049]222、第二掛槽223、第二凹槽[0050]2 、橫擋壁2 、縱擋壁[0051]2 、導條23、天線[0052]M、USB 接口25、視頻接口[0053]26、功能模塊沈1、控制單元功能模塊2[0054]262、電源模塊沈3、頻道切換模塊[0055]264,2. 4G無線視頻接收模塊沈5、警示控制單元模塊[0056]267、警示模塊沈8、蜂鳴器[0057]沈9、喇叭270、距離顯示器[0058]271、語音IC電路。
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照圖1至圖9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第一實施例的具體結構,該無線倒車後視無線接收器20 (下簡稱無線接收器20)安裝在車載GPSlO上,如圖1所示,該車載 GPSlO包括有支架11、顯示屏12和一將顯示屏12固定到支架11上的連接架13,為了方便顯示屏12的取下和安放,該連接架13與支架11之間設計了卡扣式結構。如圖2至圖4所示,該無線接收器20作為一個中介,安裝在支架11與連接架13之間,為了不破壞原來支架 11與連接架13之間的卡扣結構,於該無線接收器20之對應面上設有與支架11、連接架13 相配的第二組卡扣結構。具體而言,如圖1和圖4所示,所述連接架13上開設置有四個第一掛孔131,各個第一掛孔131呈口字形。結合圖6至圖8來看,該無線接收器20包括上殼21、下殼22和天線23。該上殼 21與下殼22可通過螺絲固定在一起,並可於上殼21與下殼22形成的殼體內安放不同功能用途的功能模塊26。該天線23插接在殼體之頂部上,天線23與電路模塊連接以實現無線信號接收功能。所述上殼21設有四個第一掛鈎211,各個第一掛鈎211是自上殼21體之表面的塑膠一體向上延伸出,用於鉤緊連接架13的各第一掛孔131。所述下殼22設有四個第二掛孔221,各個第二掛孔221均為L字形。所述無線接收器20的側面設有兩個USB接口 M和一個視頻接口 25,該USB接口 M和視頻接口 25連接在無線接收器20內的電路模塊上,USB接口 M用於接電源,視頻接口 25用於輸出倒車視頻。如圖5所示,對應之支架11與無線接收器20之下殼22的連接端面上設置有四個第二掛鈎111,各個第二掛鈎111是自上支架11之端面的塑膠一體向外延伸出,各第二掛鈎 111用於伸入到對應的第二掛孔221中,鉤緊無線接收器20的下殼22。如圖9所示,所述功能模塊沈包括控制單元功能模塊沈1、電源模塊沈2、頻道切換模塊沈3、2. 4G無線視頻接收模塊沈4。該2. 4G無線視頻接收模塊264通過USB接口與 GPS顯示屏12連接,用於接收無線視頻信號,並通過控制單元功能模塊261的控制將視頻傳送到GPS顯示屏12上,該頻道切換模塊263可以在車主換倒擋一次時,更換視頻的接收頻道;該電源模塊262與2. 4G無線視頻接收模塊264連接,只在倒時車,其使2. 4G無線視頻接收模塊264隻在倒車時才接通電源。本實施例中的第一掛孔131、第二掛孔221、第一掛鈎211、第二掛鈎111均有四個, 然而,其數量不以四個為限,亦可以多於四個或少於四個。結合圖2至圖4來看,安裝時,無線接收器20鉤於支架11與連接架13之間,連接架13不再扣裝在支架11上,而是先使無線接收器20之下蓋扣裝在支架11上,再由連接架 13扣裝在無線接收器20上。如圖10至圖17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第二實施例的具體結構,該實施例與前述第一實施例基本相同,其不同之處在於卡扣式結構的具體形狀和功能模塊26。具體而言,如圖10所示,在本實施例中,將原來連接架13上所設的第一掛孔131變為一 U字形的第一掛槽132,且第一實施例中的第一掛孔131是開設在連接架13的板面上,該處的第一掛槽132是自連接架13之板面上延伸起的塑膠或其它材料。該U字形的第一掛槽132包括一擋在頂部的橫擋壁133和設置在擋壁兩側的縱擋壁134,所述第一掛槽132內的連接架 13板面上縱向設置有兩導條135。於第一掛槽132內的連接架13的板面上橫向設有第一凹槽136。如圖13至圖16所示,對應之無線接收器20的上殼21設有第一掛臺212,該第一掛臺212分為兩層,內層213之體積比外層214小,本實施例中,內層213之體積約為外層 214體積的一半。所述第一掛臺212的表面縱向設有兩導槽215,該兩導槽215與前述兩導條135配合使用,使連接架13更容易掛到支架11上。並且,該掛臺的板面中部設有第一彈性塊216,用於卡在連接架13的第一凹槽136中。所述無線接收器20之下殼22上設有第二掛槽222和第二凹槽223,該第二掛槽 222和第二凹槽223之形狀結構與前述第一掛槽132和第一凹槽136相同,因此,該第二掛槽222上也具有橫擋壁224、縱擋壁225和兩導條226。如圖12所示,對應之支架11與連接架13的連接端面上設有第二掛臺112和第二彈性塊113,該第二掛臺112和第二彈性塊113的結構及形狀與第一掛臺212相同,因此,第二掛臺112上也具有內外兩層,也具有兩導槽114。如圖17所示,所述功能模塊沈包括警示控制單元模塊265和與之連接的警示模塊沈7,該警示模塊267包括蜂鳴器沈8、喇叭269和距離顯示器270,該喇叭269通過語音 IC電路271與警示控制單元模塊265連接,距離顯示器270和蜂鳴器268也與警示控制單元模塊265連接。其工作原理在於,警示控制單元依據雷達信息控制警示模塊267發出警示,並通過距離顯示器270顯示汽車與障礙物之間的距離。如圖10和圖11所示,組裝時,該無線接收器20作為一個中介,安裝在支架11與連接架13之間。因此,連接架13不再扣裝在支架11上,而是先使無線接收器20之下蓋扣裝在支架11上,再由連接架13扣裝在無線接收器20上。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其主要是通過將無線接收器卡裝在支架與連接架之間,不會破壞車載GPS原有的卡扣結構,安裝方式靈活。並且將無線接收器裝在車載GPS上,其能很好地解決取電問題,取電走線不外露,保持車內環境的簡潔,且安裝穩固牢靠,安全有保障。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無線接收器,其特徵在於包括有可安裝於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之支架與連接架之間的殼體和安裝在殼體內的功能模塊,該殼體的一側設有用於與支架適配連接的第一配接結構;該殼體的另一側設用用於與連接架適配連接的第二配接結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接收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配接結構為掛鈎,所述第二配接結構為掛孔。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無線接收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包括有固定在一起的上殼和下殼,前述掛鈎一體成型在上殼上,前述掛孔開設在下殼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線接收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配接結構為掛臺,所述第二配接結構為掛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無線接收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包括有固定在一起的上殼和下殼,前述掛臺一體成型在上殼上,前述掛槽設置在下殼上。
6.一種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包括一用於固定在汽車駕駛室的支架、一用於固定在電子產品後端的連接架,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無線接收器,該無線接收器安裝於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之支架與連接架之間,該無線接收器包括殼體和安裝在殼體內的功能模塊,該殼體的一側設有用於與支架適配連接的第一配接結構;該殼體的另一側設用於與連接架適配連接的第二配接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配接結構為掛鈎,所述第二配接結構為掛孔。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一種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架上設有數個掛孔,對應的殼體的一側設有數個前述的掛鈎,各掛鈎對應鉤於掛孔中;所述支架上設有數個掛鈎,對應的殼體的另一側設有數個前述的掛孔,各掛鈎對應鉤於掛孔中。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配接結構為掛臺,所述第二配接結構為掛槽。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其特徵在於所述連接架上設有一掛槽,對應的殼體的一側設有前述掛臺,該掛臺對應鉤於掛槽中;所述支架上設有掛臺, 對應的殼體的另一側設有前述掛槽,該掛臺對應鉤於掛槽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包括一用於固定在汽車駕駛室的支架、一用於固定在電子產品後端的連接架,還包括安裝於車載電子產品固定架之支架與連接架之間的無線接收器,該無線接收器包括殼體和安裝在殼體內的功能模塊,該殼體的一側設有用於與支架適配連接的第一配接結構;該殼體的另一側設用用於與連接架適配連接的第二配接結構。籍此,不破壞車載電子產品原有的卡扣結構,安裝拆卸方式靈活,並且將無線接收器裝在電子產品支架上,隱藏在固定架中,很好地解決無線接收器吊掛在駕駛室中的晃動問題,保持車內環境的簡潔美觀,且安裝穩固牢靠,不影響產品性能,安全有保障。
文檔編號B60R11/00GK202294567SQ20112042707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日
發明者羅文峰, 陸志山 申請人:簡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