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起爸爸上學是哪年的電影(一部要看的電影背起爸爸上學)
2023-06-22 04:17:54 2
01一個勵志的主題《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的主題,是告訴人們,不管有多難,一定要上學。而這個主題,非常符合很多農村孩子的境況。
知識改變命運,是絕大多數人的共識。很多出身卑微貧寒的人,就是靠著刻苦的求學,學而有成,走出鄉村,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然而一個孩子真正做到通過讀書,徹底改變自己的命運,實在是太難太難了。因為從小學到大學,刻苦求學不是一天兩天,而是一個十幾年的過程。這十幾年來他們不但要忍得住寂寞堅持求學,還要面臨著家庭變故、求學環境、感情經歷等種種的變化,能一直堅持走完的人,實在是太難了。
現在高考臨近,卻有很多農村的孩子打算放棄高考,這對自己的人生,是非常不負責任的。這些孩子們片面強調自己的客觀困難,可是你現在的難,有當年的李勇那麼難嗎?
電影中的石娃,就是當年的李勇,他的求學之路是何其的艱辛。
首先他要克服的,就是上學必經的那條河。對於一個6歲的孩子來說,這條河,是有著死亡恐懼的河。在這條河上,他親眼目睹了同村同桌的女孩,被洪水衝走,那個漂亮書包和小花傘,在失去主人後,一上一下漂浮在河面上的畫面,是他童年永遠無法抹去的惡夢,讓他無比恐懼。
因此,他不再敢過那條河,更不敢去上學,在外面躲了三天,最終還是被父親在那個溺水女孩的喪禮上找到,拉回家裡狠狠地揍了一頓。
然而,過河的恐懼他還是克服不了,最後只能在父親的開導下,克服了這個恐懼。父親親自把石娃背到了河中間,並且鼓勵他:男娃要有擔當,做啥事都要有個結果。
02兩種不同的命運《背起爸爸上學》這部電影裡面,石娃和姐姐兩個人讀書與不讀書,擁有的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在石娃上學之前,姐姐是在讀書的,而且她深知學習機會的不易,非常刻苦認真地學習,成績也非常優秀。只可惜家裡窮,母親早逝,憑父親一人的勞作,只能勉強供得起一個孩子讀書。
在石娃六歲那年,也是到了該上學的年紀。父親為了公平起見,用一種原始的方式,使得姐弟兩人面臨著一次命運的選擇——轉銅勺,銅勺柄指到誰,誰就可以擁有讀書的機會。
懵懂無知的石娃幸運地得到了這次機會,但年幼的他卻不知道結果的沉重,他興奮地跳起來,歡呼自己可以讀書了,卻不知道一旁的姐姐是多麼的黯然失落。
隨後善良的姐姐跟父親一起勞動,照顧這個家,照顧弟弟讀書。甚至為了弟弟交得起學費,聽從父親的安排,嫁給了一個侏儒,生娃勞作,成為一名農村婦女,終生無法脫離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
而石娃卻經過十年苦讀,終於考上了師範,師範畢業後又考了本科,最終讀了博士,成為西北師範大學的一名教授。從一個農村娃到躍過龍門成為教授,走出了農村,過著遠比普通人安逸的生活。
通過石娃姐弟命運的對比,再次印證了一個結論,那就是知識改變命運!讀書,上大學,這是改變個人命運最好的辦法。就象現在很多在農村出生長大的孩子,有沒有珍惜機會讀書、上大學,仍是能不能走出農村、改變命運最好的機遇。
2020年的高考將近,筆者希望廣大的考生能夠抓住改變命運的機會,認真考出一個好成績,也希望在農村或者在底層生活的孩子們,通過十年寒窗苦讀,考上心儀的大學,從而能夠走出農村,改變自己的命運。
03三段感人的感情《背著爸爸上學》這部電影,有三條感情線,講述著三段感人至深的感情,豐滿著石娃這個農村少年奮鬥逆襲的故事。
血濃於水的姐弟之情因為母親早逝,對石娃而言,姐姐一直扮演著亦姐亦母的角色。石娃和姐姐之間,有著深深的依戀之情。姐姐雖然把上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但善良的姐姐從小對弟弟十分疼愛,不但不怪弟弟搶走了自己讀書的機會,還操持起了家務,把家裡照顧起來,每天做好飯菜,讓弟弟回家就有吃的。
在寒冷的冬夜,姐姐還做好熱騰騰的饅頭,送到學校給弟弟吃。甚至在後來弟弟不夠學費,即將無法上學的時候,她接受了父親的安排,犧牲自己一生的幸福,嫁給了一個侏儒,只為換回弟弟的學費,讓弟弟有機會繼續上學。
石娃從小對姐姐依戀,對於姐姐的付出,他是一直心存感激。在得知姐姐為了他的學費而嫁給侏儒後,他憤怒地向父親發了脾氣,無力改變現狀後,他更加努力地學習,因為他知道,他身上不但有著自己改變命運的夢想,也有著姐姐寄托在他身上的夢想。
深沉偉大的父愛父親和石娃的感情,是中國社會傳統的父子之情。對於孩子的學業,父親的愛是嚴厲的。石娃是家裡唯一的希望,父親對他寄予厚望。他每日辛苦勞作,一切都是為了支持石娃上學。父親對他的要求很高,因此在看到石娃逃學以後,不管他是因為看到女同學溺水後害怕的原因,找到他就是一頓揍。
但是父親的愛也是寬厚的,在得知石娃不敢過河的原因後,他親自送石娃上學,背他過河,並且用農村男人的方式鼓勵他,「男娃做事情就要有個結果」。
父親的愛也是講攀比的,這個屬性讓大多數人都深有同感。石娃在父親的鼓勵下,終於克服了過河的心理障礙,從此自己一個人上學,風雨無阻,在學習上也取得了好成績,獲得了奧數一等獎。這讓父親老懷大慰,帶著他的獎狀,在村裡逢人便誇自己的兒子。石娃也活成了「別人家的孩子。」
父親的愛也是奉獻和犧牲的。父親平時拼了命地幹活,只為了能讓石娃安心上學,甚至為了交石娃的學費,不惜讓女兒嫁給了一個侏儒,犧牲了女兒的幸福。而在自己因為勞累過度中風後,為了不影響石娃上師範,父親甚至選擇了跳井,寧願犧牲自己的性命,也不想成為石娃求學路上的拖累。
父親對石娃的愛,也體現出中國大多數父親對孩子那種特有的深沉、內斂的愛,這份愛是毫無保留的,甚至是不惜性命的。
如山似海的師恩在石娃成長的道路上,很榮幸遇到了張嘉譯扮演的高老師。高老師是一個很負責任的農村教育工作者,他在初中班裡教石娃,對於這個年年考第一的學生,他深知家境貧寒的他有多不容易。因此他行使著一個教師高尚的職業精神,育才渡人。
通過家訪,他了解到了石娃的家庭情況,對這個上進好學的學生非常欣賞,平時對他的學習和生活各方面非常地關心,還出錢幫他報名參加全國奧林匹克化學競賽。最終石娃不負眾望,拿下了全國奧林匹克化學競賽全省賽區的第一名。
在高老師的關心和幫助下,石娃的成績一直非常優秀,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市師範。但是因為父親身體癱瘓無人照顧的原因,石娃想到了放棄學業。這時又是高老師開導石娃,鼓勵他直面困難,勇敢前行,並和他大聲高念《念奴嬌·赤壁懷古》。高亢激昂的詩詞聲打破小山村夜晚的寧靜,豪氣直衝雲宵,也使得石娃這個弱冠少年激起了心中豪情,下定了和父親一起去上學的決心。
剛好石娃要去就讀的市師範正是高老師的母校,他決定帶著父親一起去師範讀書的時候,又是高老師託了許多關係,幫石娃找了合適的房子租住,也託了母校以前的許多師友,幫忙照顧石娃父子。
張嘉譯扮演的高老師,不但長得帥氣,給人儒雅、溫暖的感覺,他關心、培養石娃這些孩子成長成才,也體現出我們基層教育工作者對於貧困山村培養人才所付出的努力,正是由於他們這些山村老師的堅守和付出,我們的鄉村才能走出一個又一個大學生,衝破命運的束縛,用知識走出鄉村,改變人生的命運。
04四重壓力下的抉擇石娃這樣一個15歲的少年,在這個命運交織的重要路口,稚嫩的肩膀卻面臨著4重壓力。而他卻要從這4方面壓力下,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
來自前途和命運的壓力石娃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考上了慶陽師範,這在當時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那個年代,至少他師範畢業後,可以分配為一名老師,從此每個月都能領上一份工資,擺脫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可以體面地活著。然而如果他去讀師範了,癱瘓在床的父親就沒人照顧了,他想去讀書,那是一種追求光明的前途命運的無比強烈的渴望。但懂事孝順的他又無法拋下父親,隻身去追求自己的未來,甚至為了照顧父親,他一度把錄取通知書揉成一團扔進了垃圾桶,想放棄上學,這種矛盾給他造成強大的壓力。
姐姐對於石娃來說,是亦姐亦母的角色。為了弟弟能讀書,姐姐一直在犧牲。先是把家裡唯一上學的機會讓給了弟弟,儘管她學習成績也很優秀。而在石娃沒有錢交學費即將失學時,姐姐又接受了父親的安排,嫁給了一個相對有錢的侏儒,只為換來彩禮錢供弟弟上學。在姐姐嫁人後,還經常回娘家幫忙,甚至在知道父親中風癱瘓弟弟又要上學後,提出接父親到自己的家裡照顧。姐姐犧牲了這麼多,就是因為自己也曾經有過讀書夢,但是自己這輩子是無法實惠了,只能讓自己的弟弟代替自己,能夠讀書有出息,完成自己曾經的讀書夢。
只是父親不願意去,說本來虧欠姐姐就已經夠多的了,更不能因為癱瘓的自己去到姐姐家,讓她遭婆家的白眼。對於姐姐的虧欠和期望,也給石娃造成強大的壓力。
來處鄉親們的壓力以村長為首的鄉親們一直都很照顧石娃家,在石娃求學的這段時間裡,幫助石娃家裡解決了很多事情。比如幫助父親張羅姐姐出嫁的事,在父親癱瘓後又幫忙照顧父親等等。父親在癱瘓後,為了不拖累石娃,自己跑去村長那裡要求申請五保戶,能夠得到村裡的照顧。但是申請五保戶的條件之一,就是要求無兒無女的孤寡老人。他這個要求讓村長很為難,如果石娃父親辦了五保戶,那石娃這個村裡的「狀元郎」算什麼呢?
石娃知道消息後,馬上趕到村委,要求父親撤消申請,自己明明還是男丁,父親就申請五保戶,如果自己真的拋下父親去上學,這不是讓鄉親們戳自己的脊梁骨嗎?
來自父親的壓力父親平時雖然沉默寡言,但他對兒子那種望子成龍的期盼,無時不刻不在給石娃帶來壓力。後來父親不幸在幹活時不幸摔傷,導致癱瘓在床。重病纏身的父親為了讓兒子能去省裡安心求學,不想成為孩子的拖累而跳井自殺,以結束自己的生命方式來支持兒子去讀書。這種不顧自己生命也要讓兒子去讀書的偉大情感,感動著許多人,也讓石娃感到了巨大的壓力。為了既照顧好父親,又不耽誤學業,他決定背起爸爸上學。
他以瘦弱的身軀背起的不僅僅是一個生病的父親,他背負的是一個破舊而又充滿希望的家庭,一個沉重卻又充滿希望的未來。
當影片的最後,石娃在早晨金色的陽光中,背起父親趟過被陽光照耀成金色的小河時,人們看到的是這個貧寒家庭的學子,克服多種壓力,衝開命運的束縛,背著父親一起走向小河對岸那陽光美好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