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無菌規格板的製作方法
2023-06-22 06:58:46 1
專利名稱:一次性無菌規格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醫療衛生檢疫工具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監測物體表面消毒效果的無菌採樣用的一次性無菌規格板。
背景技術:
根據《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1-1995消毒與滅菌效果的評價方法與標準》、《SN/TU68-2010入出境航空器消毒規程》以及《消毒技術規範》的要求,醫療機構、衛生防疫部門和口岸檢疫機構都需要對物體表面做消毒效果的監測和評價。上述機構目前使用的多為自製的採樣規格板,形式多樣,如帶把柄或無把柄的,材質有鐵絲、不鏽鋼絲或竹籤的而且多為反覆使用,存在交叉汙染、不便於攜帶、採樣不夠規範、不夠準確等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無菌採樣用的一次性無菌規格板,以期省卻規格板滅菌消毒的步驟,嚴格規範塗抹面積,避免交叉汙染,攜帶方便;以克服上述技術的不足。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之技術解決方案是這樣的一種一次性無菌規格板,包括正方形框架1與手握把柄2 ;所述正方形框架1與手握把柄2由有厚度的PE聚乙烯材料構成, 所述的手握把柄2呈圓形,按照與正方形框架1的水平面構成夾角角度的狀態,與正方形框架1的四個邊角的任意一邊角連接。上述正方形框架1的內框為5cmX5cm的正方形塗抹框1. 1,塗抹框1. 1四邊寬為 0. 5 1cm,PE材料的厚度為0. 1 0. 2cm。上述手握把柄2與正方形框架1構成的夾角角度是20 30度。一次性無菌規格板在出廠前經環己烷滅菌處理,獨立包裝於無菌塑膠袋中,採樣前無需再進行滅菌處理,可達到監測物體表面消毒效果的作用。與現有技術比較,有益效果顯著。衛生監督人員外出採樣時,便於攜帶包裝簡便, 可以省卻規格板滅菌消毒的步驟,塗抹面積嚴格規範,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汙染,減輕了工作量,而且符合國家衛生部《消毒技術規範》要求與《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實施例示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圖2,一次性無菌規格板,由有厚度的PE聚乙烯材料構成正方形框架與手握把柄;正方形框架的內框為5cmX5cm的正方形塗抹框,塗抹框的四邊寬為0. 5 lcm,PE材料的厚度為0. 1 0. 2cm。 本實施例選用塗抹框的四邊寬為0. 8cm, PE材料的厚度為0. 15cm,具體採用質輕、 柔性、耐低溫性半透明的高壓聚乙烯LDPE。所述的手握把柄呈圓形,與正方形框架的水平面構成夾角角度為20—30度的狀態與正方形框架的四個邊角的任意一邊角連接。本實施例中,手握把柄與正方形框架構成的夾角角度是20度。本規格板嚴格按照《GB15982—1995 醫院消毒衛生標準》設計,塗抹面積嚴格規範。採樣使用時,利用手握把柄方便的將無菌規格板從無菌袋中取出,由於手握把柄有適度角度,可以緊貼在被檢物體表面,嚴格規範塗抹面積。用浸有無菌生理鹽水採樣液的棉拭子1支,在無菌規格板的塗抹框內橫豎往返均勻塗抹各5次,並隨之轉動棉拭子,連續採樣1 4個規格板面積,剪去手接觸部位,將棉拭子放入裝有IOml採樣液的試管中,送實驗室檢驗。由於是一次性的採樣,避免了交叉汙染,使用後無菌規格板置於回收袋中回收以杜絕環境汙染。
權利要求1.一種一次性無菌規格板,包括正方形框架(1)與手握把柄(2);其特徵在於所述正方形框架(1)與手握把柄(2)由有厚度的PE聚乙烯材料構成,所述的手握把柄( 呈圓形, 按照與正方形框架(1)的水平面構成夾角角度的狀態與正方形框架(1)的四個邊角的任意一邊角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無菌規格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正方形框架(1)的內框為5cmX5cm的正方形塗抹框(1. 1),塗抹框(1. 1)四邊寬0. 5 1cm,PE材料的厚度為 0. 1 0. 2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無菌規格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手握把柄(2)與正方形框架(1)構成的夾角角度是20 30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對物體表面進行消毒效果監測,無菌採樣用的一次性無菌規格板,屬醫療、衛生、檢疫工具技術領域。由正方形框架1與手握把柄2構成,手握把柄2呈圓形,與正方形框架1構成20~30度夾角,與正方形框架1的四個角的任意一角連接。正方形內框為5cm×5cm塗抹框,塗抹框邊寬0.5~1cm,厚0.1~0.2cm;經環己烷滅菌處理,包裝於無菌塑膠袋中,採樣前無需再進行滅菌處理。外出採樣時,可以省卻規格板滅菌消毒的步驟,便於攜帶;塗抹面積嚴格規範,一次性使用避免了交叉汙染,減輕了工作量,且符合《GB15982—1995醫院消毒衛生標準》要求。可應用於醫院消毒管理、國境衛生檢疫等領域。
文檔編號C12M1/26GK202099284SQ2011201665
公開日2012年1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4日
發明者劉楊, 鍾瑋, 黃筱宇 申請人:劉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