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件貼裝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0-20 04:58:07 2

本發明涉及一種部件貼裝裝置。
背景技術:
部件貼裝裝置是在基板上貼裝IC晶片等電子部件的裝置,通常,部件貼裝裝置配備有貼裝頭和用於移送貼裝頭的移送門架(gentry)。
貼裝頭配備多個吸嘴,因此貼裝頭能夠從部件供應部拾取部件並移送至作業軌道上的基板,並向基板上的預定的位置貼裝所拾取的部件。公開專利公報10-2012-0133976號公開了一種電子部件貼裝裝置。
另外,配備於部件貼裝裝置的貼裝頭和移送門架的數量可以構成為多個,在此情況下,作為作業對象的基板所被放置的作業軌道也可以構成為多個。
配備有多個作業軌道的現有的部件貼裝裝置構成為,在其中一個作業軌道由於維修等原因而中斷操作的情況下,其餘的作業軌道也一同中斷操作,因此存在著生產率降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技術問題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本發明的主要課題為提供一種各個作業軌道被獨立地驅動、從而能提高生產率的部件貼裝裝置。
技術手段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部件貼裝裝置,包括如下要素:第一頭;第一移送門架,設置有所述第一頭,並且用於移送所述第一頭;第一作業軌道,用於放置基板,所述基板藉助所述第一頭而被貼裝部件;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頭、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第一作業軌道;第二作業軌道,與所述第一作業軌道並排地布置;第二頭,向放置於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基板貼裝部件;第二移送門架,設置有所述第二頭,並且用於移送所述第二頭;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頭、所述第二移送門架以及所述第二作業軌道,並與所述第一控制部相對獨立地運行。
並且,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部件貼裝裝置,包括如下要素:第一頭;第一移送門架,設置有所述第一頭,並且用於移送所述第一頭;第一作業軌道,用於放置基板,所述基板藉助所述第一頭而被貼裝部件;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頭、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第一作業軌道;第二作業軌道,與所述第一作業軌道並排地布置;第二頭,向放置於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基板貼裝部件;第二移送門架,設置有所述第二頭,並且用於移送所述第二頭;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頭、所述第二移送門架以及所述第二作業軌道,並與所述第一控制部相對獨立地運行;第一門,以能夠防止或允許朝向所述第一頭、所述第一移送門架、所述第一作業軌道的接近的方式被設置;第二門,以能夠防止或允許朝向所述第二頭、所述第二移送門架、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接近的方式被設置;止動件,設置於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第二移送門架之間。
技術效果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對包含兩個作業軌道的部件貼裝裝置而言,由於按作業軌道而獨立地進行作業,因此,即使某一個作業軌道的操作中斷,也可正常地進行針對另一個作業軌道的操作,因此能夠提高生產率。
附圖說明
圖1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立體圖。
圖2是將圖示於圖1的部件貼裝裝置的門部分離示出的立體圖。
圖3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第一頭和第一移送門架的正視圖。
圖4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基本結構的概念圖。
圖5以及圖6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貼裝作業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作業圖。
圖7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立體圖。
圖8是將圖示於圖7的部件貼裝裝置的門部分離示出的立體圖。
圖9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基本結構的概念圖。
圖10是示意性地示出當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第二門被打開時的汽缸的操作的平面圖。
圖11是示意性地示出當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第一門被打開時的汽缸的操作的平面圖。
最優實施方式
根據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種部件貼裝裝置,包括如下要素:第一頭;第一移送門架,設置有所述第一頭,並且用於移送所述第一頭;第一作業軌道,用於放置基板,所述基板藉助所述第一頭而被貼裝部件;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頭、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第一作業軌道;第二作業軌道,與所述第一作業軌道並排地布置;第二頭,向放置於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基板貼裝部件;第二移送門架,設置有所述第二頭,並且用於移送所述第二頭;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頭、所述第二移送門架以及所述第二作業軌道,並與所述第一控制部相對獨立地運行。
其中,還可以包括與所述第一控制部及所述第二控制部連接的主控制部。
其中,還可以包括:止動件,設置於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第二移送門架之間,從而防止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第二移送門架的彼此之間的幹涉。
其中,所述止動件可以以能夠沿著與所述基板的移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動的方式被設置。
其中,可以包括: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布置於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止動件之間;以及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布置於所述第二移送門架和所述止動件之間。
其中,可以包括:主控制部,與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連接;以及止動件,設置於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第二移送門架之間,並以能夠沿著與所述基板的移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動的方式被設置,而且所述主控制部可以判斷所述基板的大小而控制所述止動件的位置。
其中,可以包括:第一電源線,向所述第一頭、所述第一移送門架、所述第一作業軌道供應電源;以及第二電源線,向所述第二頭、所述第二移送門架、所述第二作業軌道供應電源,並與所述第一電源線分離地被設置。
其中,還可以包括:第一門,以能夠防止或允許朝向所述第一頭、所述第一移送門架、所述第一作業軌道的接近的方式被設置;以及第二門,以能夠防止或允許朝向所述第二頭、所述第二移送門架、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接近的方式被設置,在同時進行針對所述第一作業軌道及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貼裝作業時,在需要進行針對所述第一作業軌道的維護作業的情況下,打開所述第一門,並藉助所述第一控制部而只中斷針對所述第一作業軌道的貼裝作業,在同時進行針對所述第一作業軌道及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貼裝作業時,在需要進行針對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維護作業的情況下,打開所述第二門,並藉助所述第二控制部而只中斷針對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貼裝作業。
其中,還可以包括:第一門傳感器,用於檢測所述第一門的開閉;第二門傳感器,用於檢測所述第二門的開閉。
此外,根據本發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種部件貼裝裝置,包括:第一頭;第一移送門架,設置有所述第一頭,並且用於移送所述第一頭;第一作業軌道,用於放置基板,所述基板藉助所述第一頭而被貼裝部件;第一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一頭、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第一作業軌道;第二作業軌道,與所述第一作業軌道並排地布置;第二頭,向放置於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基板貼裝部件;第二移送門架,設置有所述第二頭,並且用於移送所述第二頭;第二控制部,控制所述第二頭、所述第二移送門架以及所述第二作業軌道,並與所述第一控制部相對獨立地運行;第一門,以能夠防止或允許朝向所述第一頭、所述第一移送門架、所述第一作業軌道的接近的方式被設置;第二門,以能夠防止或允許朝向所述第二頭、所述第二移送門架、所述第二作業軌道的接近的方式被設置;止動件,設置於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第二移送門架之間。
其中,可以包括: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布置於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止動件之間,並包含第一桿;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布置於所述第二移送門架和所述止動件之間,並包含第二桿。
其中,所述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可以設置於所述第一移送門架,所述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可以設置於所述第二移送門架,當所述第一門被打開時,所述第一桿向前移動而接觸到所述止動件,並將其支撐,當所述第二門被打開時,所述第二桿向前移動而接觸到所述止動件,並將其支撐。
其中,還可以包括:主控制部,與所述第一控制部及所述第二控制部連接,所述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及所述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接受所述主控制部的控制。
其中,所述止動件可以以能夠沿著與所述基板的移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動的方式被設置。
其中,可以包括:主控制部,與所述第一控制部和所述第二控制部連接;以及止動件,設置於所述第一移送門架和所述第二移送門架之間,並以能夠沿著與所述基板的移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移動的方式被設置,而且所述主控制部可以判斷所述基板的大小而控制所述止動件的位置。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對根據優選實施例的本發明進行詳細的說明。此外,在本說明書以及附圖中,對實質上具有相同的結構的構成要素使用同樣的附圖標號,並省略重複的說明。
首先參照圖1至圖6而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進行說明。
圖1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立體圖,其中為了說明的便利而示出了所有門部被打開的狀態。圖2是將圖示於圖1的部件貼裝裝置的門部分離示出的立體圖。圖3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第一頭和第一移送門架的正視圖。
根據本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100包括:第一頭110、第一移送門架(gentry)120、第一作業軌道130、第一控制部140、第二作業軌道150、第二頭160、第二移送門架170、第二控制部180、主控制部191、第一電源線192、第二電源線193、門部194、止動件195、支撐框架部196、輸入輸出控制臺部197、主電源線198。
第一頭110是用於吸附電子部件、並將被吸附的電子部件貼裝到基板P1的裝置,一個或者多個吸嘴111可沿著Z方向移動地,即,可上下移動地設置於第一頭110。
第一頭110以能夠沿著第一移送門架120的X方向移動的方式被設置。
關於本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頭110構成為一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頭110的數量可以構成為多個,在此情況下,多個第一頭110將部件貼裝在布置於第一作業軌道130的基板P1。
第一移送門架120用於將第一頭110移送,包括第一X方向橫梁121和一對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
第一X方向橫梁121沿著X方向而延伸,在第一X方向橫梁121可移動地設置有第一頭110。
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與第一X方向橫梁121垂直,並沿著X方向而相隔預定間隔地布置有一對,在第一X方向橫梁121形成有引導槽121a,而且在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形成有插入到引導槽121a的引導突起122a。因此,第一X方向橫梁121以能夠沿著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而進行Y方向的移送的方式構成。
另外,在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設置有動作感測傳感器B1。
在第一作業軌道130的貼裝作業過程中,若動作感測傳感器B1感測到周圍的物體或身體的動作,則將感測信號傳遞給第一控制部140,在此情況下,第一控制部140為了確保安全性而停止第一作業軌道130的貼裝作業。例如,在第一作業軌道130的貼裝作業過程中,若操作者的身體被動作感測傳感器B1感測到,則第一作業軌道130的貼裝作業將會中止。
作為動作感測傳感器B1可以使用配備有發光部和收光部的一般的光傳感器,還可以使用包含可發出警報指示光的LED的光傳感器。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動作感測傳感器B1設置於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可以不在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設置動作感測傳感器B1。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第一移送門架120由第一X方向橫梁121和一對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來構成,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一移送門架只要能夠將第一頭110移送至所需要的位置即可,而沒有除此之外的結構上的特別的限定。
第一作業軌道130是放置用於貼裝部件的基板P1而執行貼裝作業的位置,在此,為了進行基板P1的移送而設置有傳送系統131。即,如果用於貼裝部件的基板P1被放置在第一作業軌道130,則藉助傳送系統131而移動至貼裝作業位置之後執行貼裝作業,當結束貼裝作業時,基板P1將會藉助傳送系統131而移動至排出位置。
第一控制部140控制第一頭110、第一移送門架120、第一作業軌道130,第一控制部140可以體現為電子電路、IC晶片、程序的形式。
第一控制部140控制第一頭110的動作、第一頭110的吸嘴111的上升及下降、吸嘴111的真空維持及真空釋放、第一移送門架120的動作、第一作業軌道130的傳送系統131的動作。
另外,第二作業軌道150是放置用於貼裝部件的基板P2而執行操作的位置,在此,為了進行移送而設置有傳送系統151。即,如果用於貼裝部件的基板P2被放置在第二作業軌道150,則藉助傳送系統151而移動至貼裝作業位置之後執行貼裝作業,當中止貼裝作業時,基板P2將會藉助傳送系統151而移動至排出位置。
第二頭160是用於吸附電子部件、並將被吸附的電子部件貼裝到基板P2的裝置,一個或者多個吸嘴161可沿著Z方向移動地,即,可上下移動地設置於第二頭160。
第二頭160以能夠沿著第二移送門架170的X方向移動的方式被設置。
關於本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頭160構成為一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頭160的數量可以構成為多個,在此情況下,多個第二頭160將部件貼裝在布置於第二作業軌道150的基板P2。
第二移送門架170用於將第二頭160移送,包括第二X方向橫梁171和一對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
第二X方向橫梁171沿著X方向而延伸,在第二X方向橫梁171可移動地設置有第二頭160。
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與第二X方向橫梁171垂直,並沿著X方向而相隔預定間隔地布置有一對,在第二X方向橫梁171形成有引導槽171a,而且在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形成有插入到引導槽171a的引導突起172a。因此,第二X方向橫梁171以能夠沿著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而進行Y方向的移送的方式構成。
另外,在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設置有動作感測傳感器B2。
在第二作業軌道150的貼裝作業過程中,若動作感測傳感器B2感測到周圍的物體或身體的移動,則將感測信號傳遞給第二控制部180,在此情況下,第二控制部180為了確保安全性而停止第二作業軌道150的貼裝作業。例如,在第二作業軌道150的貼裝作業過程中,若操作者的身體被動作感測傳感器B2感測到,則第二作業軌道150的貼裝作業將會中止。
作為動作感測傳感器B2可以使用配備有發光部和收光部的一般的光傳感器,還可以使用包含可發出警報指示光的LED的光傳感器。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動作感測傳感器B2設置於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可以不在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設置動作感測傳感器B2。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第二移送門架170由第二X方向橫梁171和一對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來構成,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移送門架只要能夠將第二頭160移送至所需要的位置即可,而沒有除此之外的結構上的特別的限定。
另外,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和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在獨立地形成之後被組裝而布置為一列,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和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可以從一開始形成為一體而被布置。
第二控制部180控制第二頭160、第二移送門架170、第二作業軌道150,其與第一控制部140相對獨立地運行,並可以體現為電子電路、IC晶片、程序的形式。
第二控制部180控制第二頭160的動作、第二頭160的吸嘴161的上升及下降、吸嘴161的真空維持及真空釋放、第二移送門架170的動作、第二作業軌道150的傳送系統151的動作。
另外,主控制部191與第一控制部140以及第二控制部180連接。即,主控制部191執行部件貼裝裝置100的基本的控制作用,並調諧第一控制部140和第二控制部180的控制作用。
主控制部191可以體現為電子電路、IC晶片、程序的形式。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主控制部191以在空間上與第一控制部140以及第二控制部180分開的方式被設置,然而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可以將第一控制部140和第二控制部180作為主控制部191的一部分而構成,在此情況下,第一控制部140、第二控制部180、主控制部191可以體現為一個IC晶片的形態。
此外,雖然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100包含主控制部191,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部件貼裝裝置100可以不包含主控制部191。
第一電源線192是向第一頭110、第一移送門架120、第一作業軌道130供應電源的電源供應線,而且第二電源線193是向第二頭160、第二移送門架170、第二作業軌道150供應電源的電源供應線。
第一電源線192和第二電源線193彼此分離地被設置,因此,即使第一電源線192和第二電源線193中的某一個線發生問題,也不會對另一條線產生影響。
另外,門部194包含第一門194a和第二門194b。圖1為了便於說明而示出將第一門194a和第二門194b全部打開的狀態。
第一門194a執行防止或允許朝向第一頭110、第一移送門架120、第一作業軌道130的接近的功能。
第一門194a以如下方式構成:藉助鉸鏈結構可轉動地設置於支撐框架部196,並在進行針對第一作業軌道130的貼裝作業過程中使其保持關閉而保護操作者;在進行檢查或修理的過程中打開,使操作者能夠接近位於第一門194a的內側的裝置(第一頭110、第一移送門架120、第一作業軌道130、基板P1等)。
第一門194a與按鈕等操作裝置連接而被設置,其以能夠對操作裝置進行操作而實現開閉的方式構成。
根據本實施例,第一門194a與按鈕等操作裝置連接而被設置,從而以能夠對操作裝置進行操作而實現開閉的方式構成,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可以構成為能夠通過用戶施加的力而手動打開第一門194a。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門194a以能夠通過藉助鉸鏈轉動的方式設置於支撐框架部196,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門194a只要具備防止或允許朝向位於其內側的裝置的接近的功能即可,其結構或者設置方法不受特別的限制。例如,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門194a可以以能夠在支撐框架部196滑動而被開閉的方式設置成滑動結構。
第一門傳感器194a_1設置於第一門194a,若第一門194a被開放或封閉,則第一門傳感器194a_1將會檢測其狀態並發送到第一控制部140。
作為第一門傳感器194a_1可以設置有磁傳感器、光傳感器等公知的傳感器。
在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門194a設置有第一門傳感器194a_1,從而檢測第一門194a的開閉與否,但是根據本發明,則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在第一門194a可以不設置第一門傳感器194a_1,例如,第一門194a還可以通過按鈕等操作裝置的操作而檢測開閉與否,因此可以無需配備第一門傳感器194a_1。
另外,第二門194b執行防止或允許朝向第二頭160、第二移送門架170、第二作業軌道150的接近的功能。
第二門194b以如下方式構成:藉助鉸鏈結構可轉動地設置於支撐框架部196,並在進行針對第二作業軌道150的貼裝作業過程中使其保持關閉而保護操作者;在進行檢查或修理的過程中打開,使操作者能夠接近位於第二門194b的內側的裝置(第二頭160、第二移送門架170、第二作業軌道150、基板P2等)。
第二門194b與按鈕等操作裝置連接而被設置,其以能夠對操作裝置進行操作而實現開閉的方式構成。
根據本實施例,第二門194b與按鈕等操作裝置連接而被設置,從而以能夠對操作裝置進行操作而實現開閉的方式構成,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可以構成為能夠通過用戶施加的力而手動打開第二門194b。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門194b以能夠通過藉助鉸鏈轉動的方式設置於支撐框架部196,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門194b只要具備防止或允許朝向位於其內側的裝置的接近的功能即可,其結構或者設置方法不受特別的限制。例如,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門194b可以以能夠在支撐框架部196滑動而被開閉的方式設置成滑動結構。
第二門傳感器194b_1設置於第二門194b,若第二門194b被開放或封閉,則第二門傳感器194b_1將會檢測其狀態並發送到第二控制部180。
作為第二門傳感器194b_1可以設置有磁傳感器、光傳感器等公知的傳感器。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第二門194b設置有第二門傳感器194b_1,從而檢測第二門194b的開閉與否,但是根據本發明,則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在第二門194b可以不設置第二門傳感器194b_1,例如,第二門194b還可以通過按鈕等操作裝置的操作而檢測開閉與否,因此可以無需配備第二門傳感器194b_1。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門傳感器194a_1和第二門傳感器194b_1分別設置於第一門194a和第二門194b,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門傳感器194a_1和第二門傳感器194b_1可以分別設置於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和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或者還可以設置於支撐框架部196。
另外,止動件195設置於第一移送門架120和第二移送門架170之間,從而防止第一移送門架120和第二移送門架170之間的相互幹涉。
止動件195可沿著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的引導突起122a和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的引導突起172a而進行Y方向移動地構成。即,在止動件195的內部布置有電機和移送輥等,從而以能夠根據接受主控制部191的指示的止動件控制部199而沿著與基板P1、P2的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
若止動件195如圖2所示地位於中央處,之後再進一步向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移動,則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作業區域將會縮小,並且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作業區域將會擴大。相反,若止動件195再進一步向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移動,則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作業區域將會擴大,而且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作業區域將會縮小。即,止動件195的位置可以成為區分作業區域的基準。
止動件195根據止動件控制部199的控制而沿著Y方向移動並位於適當的位置,從而適當地設置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作業區域和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作業區域。因此,主控制部191根據放置於第一作業軌道130以及第二作業軌道150的基板的大小和種類而確定止動件195的位置,並且命令止動件控制部199而控制止動件195的動作。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止動件195以能夠根據止動件控制部199的控制而沿著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122的引導突起122a和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172的引導突起172a而進行Y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止動件195可以由用戶手動地沿著Y方向移動而停止於適當的位置。在此情況下,止動件195還可以不在其內部配備有電機和移送輥等自身驅動裝置。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止動件還可以以直接牢固地固定於支撐框架部196而不能移動的方式構成。
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止動件195的形狀形成為長方體的形狀,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止動件只要能夠設置於第一移送門架120和第二移送門架170之間而防止第一移送門架120與第二移送門架170分別的移動的相互幹涉即可,而不對其形狀的特別的限制。
支撐框架部196設置有第一移送門架120、第一作業軌道130、第一控制部140、第二作業軌道150、第二移送門架170、第二控制部180、主控制部191、第一電源線192、第二電源線193、門部194、止動件195、止動件控制部199等。即,支撐框架部196構成部件貼裝裝置100的基本骨架部。
輸入輸出控制臺部197連接於主控制部191,其可以通過鍵盤、小鍵盤、觸摸板等輸入用戶的指示,並可以通過顯示器等掌握部件貼裝裝置100的狀態、作業執行程度等。
主電源線198是向第一控制部140、第二控制部180、主控制部191、輸入輸出控制臺部197等供應電源的線,其與第一電源線192和第二電源線193分離而獨立地被設置。即,主電源線198與針對第一電源線192和第二電源線193的電源的施加與否無關地,若部件貼裝裝置100被置於on狀態,則能夠持續地施加電源。
止動件控制部199接收主控制部191的命令而控制止動件195的移動。為此,止動件控制部199可以體現為能夠控制止動件195的內部電機等的控制器電路、IC晶片、程序的形式。
以下,參照圖5以及圖6對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100的操作進行說明。
圖5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貼裝作業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作業圖,其示出執行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維護作業的情況。
若用戶通過輸入輸出控制臺部197運行部件貼裝裝置100,則主控制部191將利用預先輸入的資料或視覺系統(Vision System)而掌握作為作業對象的基板P1以及基板P2的大小及種類,從而確定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作業區域和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作業區域。
例如,如果主控制部191所掌握的位於第一作業軌道130的基板P1的大小明顯大於位於第二作業軌道150的基板P2的大小,則為了提高作業的效率性而進一步確保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作業區域,並減少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作業區域。如上所述,若在主控制部191確定作業區域,則主控制部191給止動件控制部199傳輸命令而使止動件195的位置移動至適當的位置以適配已確定的作業區域。
接著,第一控制部140對第一電源線192施加電源,並驅動第一頭110、第一移送門架120、第一作業軌道130而執行針對基板P1的貼裝作業。此外,與此同時,第二控制部180對第二電源線193施加電源,並驅動第二頭160、第二移送門架170、第二作業軌道150而執行針對基板P2的貼裝作業。
當進行如上所述的貼裝作業時,當在第一作業軌道130的作業方面發生問題而需要進行維護作業的情況下,如果用戶對按鈕等操作裝置進行操作,則第一門194a將會打開,並且操作裝置向第一控制部140發送開放信號。
根據本實施例,用戶通過對按鈕等操作裝置進行操作而打開第一門194a,並向第一控制部140發送開放信號,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在用戶通過手動直接打開第一門194a的情況下,第一門傳感器194a_1可以感測開放狀態而向第一控制部140發送開放信號。
當接收到所述開放信號,第一控制部140立刻中斷第一作業軌道130的貼裝作業,並驅動第一移送門架120而使第一頭110移動至預定的位置,從而能夠在確保用於維護作業的作業空間的同時保護操作者。接著,第一控制部140將會關閉第一電源線192的電源而事先防止可能在作業過程中發生的誤操作。
然而,如上所述,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100的第一控制部140和第二控制部180彼此獨立地運行,因此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操作將持續地進行。即,在進行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維護作業的過程中,第二控制部180也將不受任何影響而驅動第二頭160、第二移送門架170、第二作業軌道150,並持續地進行基板P2上的貼裝作業。只不過,在進行著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維護操作的過程中,若由於失誤而導致操作者的身體等進入第二作業軌道150側而被第二動作感測傳感器B2感測到,則第二控制部180將會立刻中斷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作業,並發出警報以及警示光等警告消息。
另外,在此情況下,設置於第一移送門架120和第二移送門架170之間的止動件195防止第二頭160和第二移送門架170移動到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作業區域,從而進一步確保進行維護作業的操作者的安全。
接著,若結束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維護作業,並且使用者關閉第一門194a,則第一門傳感器194a_1將會感測封閉狀態而向第一控制部140發送封閉信號。
第一控制部140接收所述封閉信號,並恢復第一電源線192的電源供應,並恢復第一頭110、第一移送門架120、第一作業軌道130的驅動,從而執行基板P1上的貼裝作業。此時,第二控制部180也不會從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貼裝作業的恢復中受到任何的影響,而繼續保持第二頭160、第二移送門架170、第二作業軌道150的驅動而持續地對基板P2進行貼裝作業。
如上所述,對在進行貼裝作業的過程中的,在第一作業軌道130的作業方面發生問題而需要維護作業的情況下的部件貼裝裝置100的驅動進行了說明。以下,參照圖6,對在執行貼裝作業的過程中的,在第二作業軌道150的作業方面發生問題而需要維護作業的情況下的部件貼裝裝置100的驅動進行簡要的說明。
圖6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貼裝作業的一例的示意性的作業圖,其示出執行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維護作業的情況。
對在同時執行針對基板P1的第一作業軌道130的貼裝作業和針對基板P2的第二作業軌道150的貼裝作業的過程中,在第二作業軌道150的作業方面發生問題的情形進行說明。
當進行如上所述的貼裝作業時,當在第二作業軌道150作業方面發生問題而需要進行維護作業的情況下,如果用戶對按鈕等操作裝置進行操作,則第二門194b將會打開,並且操作裝置會向第二控制部180發送開放信號。
根據本實施例,用戶通過對按鈕等操作裝置進行操作而打開第二門194b,並向第二控制部180發送開放信號,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在用戶通過手動直接打開第二門194b的情況下,第二門傳感器194b_1可以感測開放狀態而向第二控制部180發送開放信號。
當接收到所述開放信號,第二控制部180立刻中斷第二作業軌道150的貼裝作業,並驅動第二移送門架170而使第二頭160移動至預定的位置,從而能夠在確保用於維護作業的作業空間的同時保護操作者。接著,第二控制部180將會關閉第二電源線193的電源而事先防止可能在作業過程中發生的誤操作。
然而,如上所述,根據本第一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100的第一控制部140和第二控制部180彼此獨立地運行,因此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操作將持續地進行。即,在進行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維護作業的過程中,第一控制部140也將不會受到任何影響而驅動第一頭110、第一移送門架120、第一作業軌道130,並持續地進行基板P1上的貼裝作業。只不過,在進行著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維護操作的過程中,若由於失誤而導致操作者的身體等進入第一作業軌道130側,而被第一動作感測傳感器B1感測到,則第一控制部140將會立刻中斷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作業,並發出警報以及警示光等警告消息。
另外,在此情況下,設置於第一移送門架120和第二移送門架170之間的止動件195防止第一頭110和第一移送門架120移動到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作業區域,從而進一步確保進行維護作業的操作者的安全。
接著,若結束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維護作業,並且使用者關閉第二門194b,則第二門傳感器194b_1將會感測封閉狀態而向第二控制部180發送封閉信號。
第二控制部180接收所述封閉信號,並恢復第二電源線193的電源供應,並恢復第二頭160、第二移送門架170、第二作業軌道150的驅動,從而執行基板P2上的貼裝作業。此時,第一控制部140也不會從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貼裝作業的恢復中受到任何的影響,而繼續保持第一頭110、第一移送門架120、第一作業軌道130的驅動而持續地對基板P1進行貼裝作業。
如上所述,根據本第一實施例中的部件貼裝裝置100,第一控制部140和第二控制部180彼此獨立地運行。即,第一控制部140和第二控制部180分別獨立地運用針對貼裝作業管理、設備的錯誤及基於緊急情況的停止、針對緊急狀況的對應等進行管理的應用程式,並按不同的作業軌道而獨立地應用相關的信號處理。並且,第一電源線192和第二電源線193被分開設置以防止彼此幹擾。因此,即使第一作業軌道130側的貼裝作業和第二作業軌道150側的貼裝作業中的某一個被中斷,另一個也不會受到影響。即,沒有中斷作業的另一個的貼裝作業可以繼續進行,因此可以最大化部件貼裝裝置100的生產性及效率。接著參照圖7至圖11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及逆行說明。
圖7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立體圖,為了便於說明,示出了所有門被打開的情形;圖8是將圖示於圖7的部件貼裝裝置的門部分離並示出的立體圖。此外,圖9是示出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基本結構的概念圖。此外,圖10是示意性地示出當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第二門被打開時的汽缸的操作的平面圖;圖11是示意性地示出當關於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的第一門被打開時的汽缸的操作的平面圖。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200包括:第一頭210、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第一控制部240、第二作業軌道250、第二頭26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控制部280、主控制部291、第一電源線292、第二電源線293、門部294、止動件295、支撐框架部296、輸入輸出控制臺部297、主電源線298、距離維持用裝置299。
第一頭210是用於吸附電子部件、並將被吸附的電子部件貼裝到基板P1的裝置,一個或者多個吸嘴211可沿著Z方向移動地,即,可上下移動地設置於第一頭210。
第一頭210以能夠沿著第一移送門架220的X方向移動的方式被設置,但是與第一實施例的情況不同,第一頭210和第二頭260位於可彼此相向的位置。
另外,第一移送門架220用於將第一頭210移送,包括第一X方向橫梁221和一對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222。
第一X方向橫梁221沿著X方向而延伸,在第一X方向橫梁221可移動地設置有第一頭210。在第一X方向橫梁221的部位中的與止動件295相向的位置設置有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cylinder)299a,下文中對其進行詳細的說明。
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222與第一X方向橫梁221垂直,並沿著X方向而相隔預定間隔地布置有一對,在第一X方向橫梁221形成有引導槽221a,而且在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222形成有插入到引導槽221a的引導突起222a。因此,第一X方向橫梁221以能夠沿著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222而進行Y方向的移送的方式構成。
第一作業軌道230是放置用於貼裝部件的基板P1而執行貼裝作業的位置,在此,為了進行基板P1的移送而設置有傳送系統231。即,如果用於貼裝部件的基板P1被放置在第一作業軌道230,則藉助傳送系統231而移動至貼裝作業位置之後執行貼裝作業,當結束貼裝作業時,基板P1將會藉助傳送系統231而移動至排出位置。
第一控制部240控制第一頭210、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第一控制部240可以體現為電子電路、IC晶片、程序的形式。
第一控制部240控制第一頭210的移動、第一頭210的吸嘴211的上升及下降、吸嘴211的真空維持及真空釋放、第一移送門架220的移動、第一作業軌道230的傳送系統231的移動。
另外,第二作業軌道250是放置用於貼裝部件的基板P2而執行操作的位置,在此為了進行移送而設置有傳送系統251。即,如果用於貼裝部件的基板P2被放置在第二作業軌道250,則藉助傳送系統251而移動至貼裝作業位置之後執行貼裝作業,當結束貼裝作業時,基板P2將會藉助傳送系統251而移動至排出位置。
第二頭260是用於吸附電子部件、並將被吸附的電子部件貼裝到基板P2的裝置,一個或者多個吸嘴261可沿著Z方向移動地,即,可上下移動地設置於第二頭260。
第二頭260以能夠沿著第二移送門架270的X方向移動的方式被設置。
關於本第二實施例的第二頭260構成為一個,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頭260的數量可以構成為多個,在此情況下,多個第二頭260將部件貼裝在布置於第二作業軌道250的基板P2。
第二移送門架270用於將第二頭260移送,並包括第二X方向橫梁271和一對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272。
第二X方向橫梁271沿著X方向而延伸,在第二X方向橫梁271可移動地設置有第二頭260。在第二X方向橫梁271的部位中的與止動件295相向的位置設置有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下文中對其進行詳細的說明。
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272與第二X方向橫梁271垂直,並沿著X方向而相隔預定間隔地布置有一對,在第二X方向橫梁271形成有引導槽271a,而且在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272形成有插入到引導槽271a的引導突起272a。因此,第二X方向橫梁271以能夠沿著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272而進行Y方向的移送的方式構成。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第二移送門架270由第二X方向橫梁271和一對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272構成,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二移送門架只要能夠將第二頭260移送至所需要的位置即可,而沒有除此之外的結構上的特別的限定。
另外,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222和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272在獨立地形成之後被組裝而布置為一列,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222和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272可以從一開始形成為一體而被布置。
第二控制部280控制第二頭26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作業軌道250,其與第一控制部240相對獨立地運行,並可以體現為電子電路、IC晶片、程序的形式。
第二控制部280控制第二頭260的動作、第二頭260的吸嘴261的上升及下降、吸嘴261的真空維持及真空釋放、第二移送門架270的動作、第二作業軌道250的傳送系統251的動作。
另外,主控制部291與第一控制部240以及第二控制部280連接。即,主控制部291執行部件貼裝裝置200的基本的控制作用,並調諧第一控制部240和第二控制部280的控制作用。
主控制部291可以體現為電子電路、IC晶片、程序的形式。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主控制部291以在空間上與第一控制部240以及第二控制部280分開的方式被設置,然而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可以將第一控制部240和第二控制部280作為主控制部291的一部分而構成,在此情況下,第一控制部240、第二控制部280、主控制部291可以體現為一個IC晶片的形態。
第一電源線292是向第一頭210、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供應電源的電源供應線,而且第二電源線293是向第二頭26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作業軌道250供應電源的電源供應線。
第一電源線292和第二電源線293彼此分離地被設置,因此,即使第一電源線292和第二電源線293中的某一個線發生問題,也不會對另一條線產生影響。
另外,門部294包含第一門294a和第二門294b。圖7為了便於說明而示出將第一門294a和第二門294b全部打開的狀態。
第一門294a執行防止或允許朝向第一頭210、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的接近的功能。
第一門294a以如下方式構成:藉助鉸鏈結構可轉動地設置於支撐框架部296,並在進行針對第一作業軌道230的貼裝作業過程中使其保持關閉而保護操作者;在進行檢查或修理的過程中打開,使操作者能夠接近位於第一門294a的內側的裝置(第一頭210、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基板P1等)。
第一門294a構成為,在與按鈕等裝置連接而被設置的情況下能夠通過按鈕的操作而實現開閉。同時,第一門294a還可以構成為能夠以手動的方式實現開閉。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門294a以能夠通過藉助鉸鏈轉動的方式設置於支撐框架部296,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門294a只要具備防止或允許朝向位於其內側的裝置的接近的功能即可,其結構或者設置方法不受特別的限制。例如,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門294a可以以能夠在支撐框架部296滑動而被開閉的方式設置成滑動結構。
第一門傳感器294a_1設置於第一門294a,若第一門294a被開放或封閉,則第一門傳感器294a_1將會檢測其狀態並發送到主控制部291。
作為第一門傳感器294a_1可以設置有磁傳感器、光傳感器等公知的傳感器。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第一門傳感器294a_1構成為,連接到主控制部291而將開閉信號發送到主控制部291,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第一門傳感器294a_1不僅與主控制部291連接,還可以構成為與第一控制部240連接而將開閉信號同時發送到主控制部291和第一控制部240。
在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門294a設置有第一門傳感器294a_1,從而檢測第一門294a的開閉與否,但是根據本發明,則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在第一門294a可以不設置第一門傳感器294a_1,例如,在第一門294a是通過按鈕的操作而進行開放的方式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按鈕的操作而檢測開閉與否,因此可以無需配備第一門傳感器294a_1。
另外,第二門294b執行防止或允許朝向第二頭26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作業軌道250的接近的功能。
第二門294b以如下方式構成:藉助鉸鏈結構可轉動地設置於支撐框架部296,並在進行針對第二作業軌道250的貼裝作業過程中使其保持關閉而保護操作者;在進行檢查或修理的過程中打開,使操作者能夠接近位於第二門294b的內側的裝置(第二頭26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作業軌道250、基板P2等)。
第二門294b與按鈕等裝置連接而被設置,其以能夠通過按鈕的操作而實現開閉的方式構成。同時,第二門294b還可以構成為能夠以手動的方式實現開閉。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第二門294b以能夠通過藉助鉸鏈轉動的方式設置於支撐框架部296,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門294b只要具備防止或允許朝向位於其內側的裝置的接近的功能即可,其結構或者設置方法不受特別的限制。例如,根據本發明的第二門294b可以以能夠在支撐框架部296滑動而被開閉的方式設置成滑動結構。
第二門傳感器294b_1設置於第二門294b,若第二門294b被開放或封閉,則第二門傳感器294b_1將會檢測其狀態並發送到第二控制部280。
作為第二門傳感器294b_1可以設置有磁傳感器、光傳感器等公知的傳感器。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第二門傳感器294b_1構成為,連接到主控制部291而將開閉信號發送到主控制部291,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第二門傳感器294b_1不僅與主控制部291連接,還可以構成為與第二控制部280連接而將開閉信號同時發送到主控制部291和第二控制部280。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第二門294b設置有第二門傳感器294b_1,從而檢測第二門294b的開閉與否,但是根據本發明,則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在第二門294b可以不設置第二門傳感器294b_1,例如,在第二門294b為通過按鈕的操作而開放的形式的情況下,還可以通過按鈕的操作而檢測開閉與否,因此可以無需配備第二門傳感器294b_1。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第一門傳感器294a_1和第二門傳感器294b_1分別設置於第一門294a和第二門294b,但是本發明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一門傳感器294a_1和第二門傳感器294b_1可以分別設置於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222和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272,或者還可以設置於支撐框架部296。
另外,止動件295設置於第一移送門架220和第二移送門架270之間,從而防止第一移送門架220和第二移送門架270之間的相互幹涉。
止動件295可沿著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222的引導突起222a和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272的引導突起272a而進行Y方向移動地構成。即,在止動件295的內部布置有電機和移送輥等,從而以能夠根據接受主控制部291的指示的止動件控制部300而沿著與基板P1、P2的移動方向垂直的方向(Y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
若止動件295如圖8所示地位於中央處,之後再進一步向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移動,則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作業區域將會縮小,並且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作業區域將會擴大。相反,若止動件295再進一步向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移動,則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作業區域將會擴大,而且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作業區域將會縮小。即,止動件295的位置可以成為區分作業區域的基準。
止動件295根據止動件控制部300的控制而沿著Y方向移動並位於適當的位置,從而適當地設置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作業區域和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作業區域。因此,主控制部291根據放置於第一作業軌道230以及第二作業軌道250的基板的大小和種類而確定止動件295的位置,並且命令止動件控制部300而控制止動件295的移動。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止動件295以能夠根據止動件控制部300的控制而沿著第一Y方向支撐框架222的引導突起222a和第二Y方向支撐框架272的引導突起272a而進行Y方向移動的方式構成,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止動件295可以由用戶手動地沿著Y方向移動而停止於適當的位置。在此情況下,止動件295還可以不在其內部配備有電機和移送輥等自身驅動裝置。此外,根據本發明的止動件還可以以直接牢固地固定於支撐框架部296而不能移動的方式構成。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止動件295的形狀形成為長方體的形狀,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止動件只要能夠設置於第一移送門架220和第二移送門架270之間而防止第一移送門架220與第二移送門架270分別的移動的相互幹涉即可,而不對其形狀的特別的限制。
在根據第二實施例的止動件295的部分中,雖然在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的第一桿(rod)299a_1和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的第二桿299b_1所接觸的部位未設置有緩衝部,但是根據本發明,則不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在止動件295d部分中,可以在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的各個杆299a_1、299b_1的端部所接觸的部位設置緩衝部,其緩衝部可以包含可容易吸收衝擊力的合成樹脂、天然樹脂等而構成。
另外,在支撐框架部296設置有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第一控制部240、第二作業軌道25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控制部280、主控制部291、第一電源線292、第二電源線293、門部294、止動件295、輸入輸出控制臺部297、主電源線298、止動件控制部300等。即,支撐框架部296構成部件貼裝裝置200的基本骨架部。
輸入輸出控制臺部297連接於主控制部291,其可以通過鍵盤、小鍵盤、觸摸板等輸入用戶的指示,並可以通過顯示器等掌握部件貼裝裝置200的狀態、作業執行程度等。
主電源線298是向第一控制部240、第二控制部280、主控制部291、輸入輸出控制臺部297等供應電源的線,其與第一電源線292和第二電源線293分離而獨立地被設置。即,主電源線298與針對第一電源線292和第二電源線293的電源的施加與否無關地,若部件貼裝裝置200被置於on狀態,則能夠持續地施加電源。
距離維持用裝置299是用於使第一X方向橫梁221以及第二X方向橫梁271中的,位於門被開放的一側的橫梁從止動件295相隔至少預定距離的裝置,其包括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和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
距離維持用裝置299接受主控制部291的控制而進行操作,其以從主電源線298接收電源的方式構成。
距離維持用裝置299的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配備有第一桿299a_1,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配備有第二桿299b_1,各個杆299a_1、299b_1在進行操作時向前或者向後移動。
根據本第二實施例,距離維持用裝置299的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分別設置於第一X方向橫梁221和第二X方向橫梁271,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此。即,根據本發明的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可以設置於止動件295或者支撐框架部296。在此情況下,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的各個第一桿299a_1、第二桿299b_1可以以如下方式構成:在向前移動時,分別與第一X方向橫梁221和第二X方向橫梁271接觸並支撐,從而限制第一X方向橫梁221和第二X方向橫梁271的移動。
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的結構只要是能夠執行杆299a_1、299b_1的向前和向後移動的結構即可,而沒有除此之外的結構上的限制。例如,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和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可以具有電子式直線電機、液壓缸、氣壓缸等多樣的結構。
止動件控制部300接收主控制部291的命令而控制止動件295的移動。為此,止動件控制部300可以體現為能夠控制止動件295的內部電機等的控制器電路、IC晶片、程序的形式。
以下,對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200的操作進行說明。
若用戶通過輸入輸出控制臺部297而操作部件貼裝裝置200,則主控制部291利用預先輸入的資料或視覺系統而掌握作為作業對象的基板P1以及基板P2的大小及種類,從而確定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作業區域和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作業區域。
例如,如果主控制部291所掌握的位於第一作業軌道230的基板P1的大小明顯大於位於第二作業軌道250的基板P2的大小,則為了提高作業的效率性而進一步確保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作業區域,並減少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作業區域。如上所述,若在主控制部291確定作業區域,則主控制部291給止動件控制部300傳輸命令而使止動件295的位置移動至適當的位置以適配已確定的作業區域。
第一控制部240對第一電源線292施加電源,並驅動第一頭210、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而執行針對基板P1的貼裝作業。此外,與此同時,第二控制部280對第二電源線293施加電源,並驅動第二頭26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作業軌道250而執行針對基板P2的貼裝作業。另外,當進行如上所述的貼裝作業時,存在著在第二作業軌道250的作業方面發生問題而需要進行維護作業的情況,以下,參照圖10而對上述情況下的部件貼裝裝置200的驅動進行觀察。
在進行如上所述的貼裝作業的過程中,當在第二作業軌道250的作業方面發生問題而需要進行維護作業時,如果用戶打開第二門294b,則第二門傳感器294b_1將會感測開放狀態而向主控制部291發送開放信號。
主控制部291接收所述開放信號而傳遞給第二控制部280。接收到開放信號的第二控制部280立即中斷第二作業軌道250的貼裝作業,並驅動第二移送門架270而使第二頭260移動至預定的位置,從而能夠在確保用於維護作業的作業空間的同時保護操作者。
接著,第二控制部280將會關閉第二電源線293的電源而事先防止可能在作業過程中發生的誤操作。若將電源關閉,則第二頭26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作業軌道250將會處於伺服關閉(servo off)狀態,因此在無負載狀態下停止。
此外,如果接收到所述開放信號,則主控制部291運行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從而使第二桿299b_1向前移動。向前移動的第二桿299b_1與止動件295接觸並得到支撐,從而使止動件295與第二X方向橫梁271之間的距離至少保持預定的距離L1。在此,預定的距離L1可以被確定為第二頭260不會與第一頭210碰撞的程度。
即,圖示於圖10的區域A1是運行中的第一頭210有移動的可能性的危險區域,然而藉助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而使止動件295和第二X方向橫梁271之間的距離至少維持在預定的距離L1,因此,第二X方向橫梁271以及第二頭260將會充分相隔於區域A1並維持。據此,第二門294b將會得到開放,而且即使操作者為了進行作業而手動地使第二X方向橫梁271移動,也不會進行Y2方向的移動,而僅可進行Y1方向的移動,因此能夠事先防止第二X方向橫梁271以及第二頭260與第一頭210衝突的危險性。
另外,如上所述,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200的第一控制部240和第二控制部280彼此獨立地運行,因此,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作業將會持續地進行。即,在進行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維護作業的過程中,第一控制部240仍然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而驅動第一頭210、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從而持續地執行基板P1上的貼裝作業。
在此情況下,藉助止動件295,能夠防止第一頭210和第一移送門架220朝向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作業區域的移動,因此可以防止衝突所導致的裝置的破損,並能夠進一步確保執行維護作業的操作者的安全。
接著,若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維護作業結束,並且使用者將第二門294b關閉,則第二門傳感器294b_1將會感測到封閉狀態,從而向主控制部291發送封閉信號。
如果主控制部291接收到所述封閉信號,則使第二距離維持用汽缸299b進行操作而使第二桿299b_1向後移動。此外,主控制部291接收所述封閉信號並傳遞給第二控制部280,此時,若第二控制部280接收到所述封閉信號,則恢復第二電源線293的電源供應,並恢復第二頭26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作業軌道250的驅動,從而執行基板P2上的貼裝作業。此時,第一控制部240也不會從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貼裝作業的恢復中受到任何的影響,其驅動第一頭210、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而持續地對基板P1進行貼裝作業。
如上所述,對在進行貼裝作業的過程中的,在第二作業軌道250的作業方面發生問題而需要維護作業的情況下的部件貼裝裝置200的驅動進行了說明。
以下,參照圖11,對在執行貼裝作業的過程中的,在第一作業軌道230的作業方面發生問題而需要維護作業的情況下的部件貼裝裝置200的驅動進行簡要的說明。
在執行如上所述的貼裝作業的過程中,當在第二作業軌道250的作業方面發生問題而需要進行維護作業時,如果使用者打開第一門294a,則第一門傳感器294a_1將會感測開放狀態而向主控制部291發送開放信號。
如果主控制部291接收所述開放信號,則傳遞給第一控制部240。接收到開放信號的第一控制部240立即中斷第一作業軌道230的貼裝作業,並驅動第一移送門架220而使第一頭210移動至預定的位置,從而能夠在確保用於維護作業的作業空間的同時保護操作者。
接著,第一控制部240將會關閉第一電源線292的電源而事先防止可能在作業過程中發生的誤操作。若將電源關閉,則第一頭210、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將會處於伺服關閉(servo off)狀態,因此在無負載狀態下停止。
此外,如果接收到所述開放信號,則主控制部291運行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從而使第一桿299a_1向前移動。向前移動的第一桿299a_1與止動件295接觸並得到支撐,從而使止動件295與第一X方向橫梁221之間的距離至少保持預定的距離L2。在此,預定的距離L2可以被確定為不會使第一頭210與第二頭260碰撞的程度。
即,圖示於圖11的區域A2是運行中的第二頭260有移動的可能性的危險區域,然而藉助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止動件295和第一X方向橫梁221之間的距離將會至少維持在預定的距離L2,因此,第一X方向橫梁221以及第一頭210將會充分相隔於區域A2並維持。據此,第一門294a將會得到開放,而且即使操作者為了進行作業而手動地使第一X方向橫梁221移動,也不會進行Y1方向的移動,而是僅可進行Y2方向的移動,因此能夠事先防止第一X方向橫梁221及第一頭210與第二頭260衝突的危險性。
另外,如上所述,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200的第一控制部240和第二控制部280彼此獨立地運行,因此,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作業將會持續地進行。即,在進行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維護作業的過程中,第二控制部280仍然不會受到任何的影響而驅動第二頭26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作業軌道250,從而持續地執行基板P2上的貼裝作業。
在此情況下,藉助止動件295,能夠防止第二頭260和第二移送門架270朝向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作業區域的移動,因此可以防止衝突所導致的裝置的破損,並能夠進一步確保執行維護作業的操作者的安全。
接著,若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維護作業結束,且使用者將第一門294a關閉,則第一門傳感器294a_1將會感測到封閉狀態,從而向主控制部291發送封閉信號。
如果主控制部291接收到所述封閉信號,則驅動第一距離維持用汽缸299a而使第一桿299a_1向後移動。此外,主控制部291將所述封閉信號傳遞給第一控制部240,若第一控制部240接收到所述封閉信號,則恢復第一電源線292的電源供應,並恢復第一頭210、第一移送門架220、第一作業軌道230的驅動,從而執行基板P1上的貼裝作業。此時,第二控制部280也不會從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貼裝作業的恢復中受到任何的影響,並驅動第二頭260、第二移送門架270、第二作業軌道250而持續地對基板P2進行貼裝作業。
如上所述,根據本第二實施例的部件貼裝裝置200,第一控制部240和第二控制部280彼此獨立地運行。即,第一控制部240和第二控制部280分別獨立地運用用於對貼裝作業管理等進行管理的應用程式,並且按各個作業軌道而獨立地應用相關的信號處理。此外,第一電源線292和第二電源線293也同樣被分開設置以互不影響。因此,即使第一作業軌道230側的貼裝作業和第二作業軌道250側的貼裝作業中的某一個中斷,也不會影響另一側的貼裝作業。即,能夠持續地維持作業沒有被中斷的另一貼裝作業,因此可以極大化部件貼裝裝置200的生產性以及效率。
此外,根據本第二實施例中的部件貼裝裝置200,其包括距離維持用裝置299。距離維持用裝置299使開放的門側的移送門架及頭相對未開放門側的頭的作業區域而維持預定距離以防止幹擾,從而能夠防止衝突所導致的內部裝置的破損,並進一步確保執行維護作業的操作者的安全。
本發明的一方面參考圖示於所附附圖的實施例而進行了說明,但是這僅僅是示例,在本領域中具有基本知識的人均可理解能夠據此而實現多樣的變形以及與其等同的其他實施例。因此,本發明的真正的保護範圍應當只通過權利要求書來確定。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本發明可應用於部件貼裝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