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複合菌混合培養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25 14:47:01 1
專利名稱:一種複合菌混合培養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發酵領域,涉及一種複合菌混合培養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人們對食品安全和環境保護意 識也逐漸增強,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唯一出路。當前在水產養殖業,隨 著人工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環境日趨惡化,疾病的暴發日漸頻繁,極大地抑制了水產 養殖產量的增長和水產貿易的發展。抗生素作為飼料添加劑已用多年,在抑制病原微生物 的繁殖、減少代謝毒素對動物的毒害作用等方面均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由於抗生素的長期 使用及濫用,其種種弊端逐漸顯露出來,如導致動物胃腸道正常菌群失調、對動物機體免疫 力產生不良影響、產生耐藥性和藥物殘留等副作用,由此給養殖業和消費者的健康帶來了 潛在危害,嚴重影響了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以及水環境的安全。因藥物殘留引起的食品安 全案例屢見不鮮,導致我國水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大大減弱,因此開發安全、優質、 營養的無公害綠色水產品已成為當今社會的共識。微生態製劑通過刺激機體的免疫系統、調節機體內微生態平衡、拮抗致病微生物、 降解養殖過程中有機廢物等來達到提高免疫力、抗病、促生長和淨化水質等作用,是一類大 有發展潛力的綠色水產養殖用產品。目前需氧和厭氧微生態複合菌製備,多是分別培養後 再混合,這樣,耗費較多的設備和時間,而且不利於各種菌之間建立一種共生共存的微生態 系統。複合菌的混合培養一般對於菌種和培養條件有一定的要求,難以其它配合培養條件 控制氧氣的通入時間和數量,不適合大規模養殖使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成本低、容 易操作、產菌效率高的複合菌混合培養裝置。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是採取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複合菌混合培養裝置,由發酵器體、密封蓋及攪拌杆構成,密封蓋同軸密封蓋 裝發酵器體,攪拌杆安裝在密封蓋中軸部位,其下端安裝有攪拌葉片,在密封蓋上還安裝有 進料口,在發酵器體的下底部安裝有出料口,在發酵器體的柱面上部分別安裝有進氣管及 出氣管,所述發酵器體為帶有夾層的雙層中空圓柱體結構,在進氣管下方的發酵器體的柱 面上安裝有一夾層進水管及夾層出水管,在發酵器體夾層內中下部位置纏繞有螺旋水管, 該螺旋水管分別連通安裝在發酵器體柱面上的螺旋進水管及螺旋出水管。而且,所述在發酵器體的柱面上還安裝有一其前端深入發酵器體內的溫度計。而且,所述發酵器體底部制有支腳。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1、本裝置中,微生態複合菌製劑包含好氧的枯草芽孢桿菌和兼性厭氧的乳酸菌及 酵母菌,三種益生菌在本裝置內能夠建立很好的共存體系,通過裝置本身的攪拌器、通氣孔、通水孔、進出料孔的有機控制可進行高效培養,形成了平衡的微生態系統,有利於菌類 的共生共存。2、本裝置實現了複合菌在水產養殖上的開發利用,節省設備、方便快捷、效果較 好,經過計算,在30-37°C恆溫培養24-26小時,各菌種檢測濃度達到IO8-IOiq個/mL,促進 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彌補了國內厭氧菌、需氧菌有機配合培養裝置的空白。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剖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並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以下實施例只是描 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一種複合菌混合培養裝置,由發酵器體7、密封蓋1及攪拌杆3構成,發酵器體為帶 有夾層的雙層中空圓柱體結構,密封蓋同軸密封蓋裝發酵器體,攪拌杆安裝在密封蓋中軸 部位,其下端安裝有攪拌葉片13,攪拌杆可採用電機驅動轉動,在密封蓋上還安裝有進料口 2,在發酵器體的下底部安裝有出料口 11在發酵器體底部制有支腳10。在發酵器體的柱面上部分別安裝有進氣管4及出氣管15,進氣管連接清潔、適度 適宜的空氣傳動裝置,裝置啟動,以一定速度輸送空氣,進行好氧菌的培養;在進氣管下方 的發酵器體的柱面上還安裝有一夾層進水管5及夾層出水管12,用於向發酵器體的夾層內 進水及放水;在發酵器體夾層內中下部位置纏繞有螺旋水管8,該螺旋水管分別連通安裝 在發酵器體柱面上的螺旋進水管9及螺旋出水管6,螺旋水管通過螺旋進水管連接可調恆 溫循環水加熱設備,使螺旋水管內的水不斷循環流動,通過夾層內的夾層水使發酵器體內 保持恆溫。在發酵器體的柱面上還安裝有一其前端深入發酵器體內的溫度計14。本裝置的使用實施例如下發酵器體的容積可以根據生產量的大小而設計,一般在1L-100L之間,反應體系 佔容積的1/3-1/2 ;在加入菌種之前培養發酵器體要通過螺旋水管進行預恆溫,然後再加 入菌種培養;通氣量控制在100-200L/min ;攪拌速度控制在5-20r/min ;先進性好氧培養 10-llh,然後停止通氣繼續攪拌培養14-16h ;培養溫度保持在30-37°C,最後所得複合菌產 品中各菌的含量都在108-1010個/mL。培養體系配方量的氯化鈉、氮源、瓊脂、碳源的質量 比為氯化鈉氮源瓊脂碳源=3-6 1-4 300 2-4。使用實施例1 在滅菌後的容積為3L的培養裝置中,加入純淨水850mL、瓊脂30g、葡萄糖(碳 原)0. 3g、氯化鈉0. 5g,酵母浸出粉(氮原)0. 3g,蓋上密封蓋,然後開動攪拌杆,以20r/min 開始攪拌,隨後開動螺旋水管進行恆溫循環,在33°C恆溫30min,將濃度為枯草芽孢桿菌 1 X IO3個/mL、乳酸菌1 X IO4個/mL、酵母菌1 X IO3個/mL各50mL,從加料口加入並封閉加 料口 ;通氣,150L/min,10h後,停止通氣,轉速調整為6r/min,培養15h,停止攪拌和循環水 系統,打開菌種加入口,從出料口放出產品。使用實施例2:[0022] 在滅菌後的容積為3L的培養裝置中,加入純淨水850mL、瓊脂30g、葡萄糖(碳 原)0. 3g、氯化鈉0. 5g,酵母浸出粉(氮原)0. 3g,蓋上密封蓋,然後開動攪拌系統,以13r/ min開始攪拌,隨後開動螺旋水管進行恆溫循環,在37°C恆溫30min,將濃度為枯草芽孢杆 菌1 X IO3個/mL、乳酸菌1 X IO4個/mL、酵母菌1 X IO3個/mL各50mL,從加料口加入並封閉 加料口 ;通氣,140L/min,llh後,停止通氣,轉速調整為5r/min,培養13h,停止攪拌和循環 水系統,打開菌種加入口,從出料口放出產品。
權利要求一種複合菌混合培養裝置,由發酵器體、密封蓋及攪拌杆構成,密封蓋同軸密封蓋裝發酵器體,攪拌杆安裝在密封蓋中軸部位,其下端安裝有攪拌葉片,在密封蓋上還安裝有進料口,在發酵器體的下底部安裝有出料口,在發酵器體的柱面上部分別安裝有進氣管及出氣管,其特徵在於所述發酵器體為帶有夾層的雙層中空圓柱體結構,在進氣管下方的發酵器體的柱面上安裝有一夾層進水管及夾層出水管,在發酵器體夾層內中下部位置纏繞有螺旋水管,該螺旋水管分別連通安裝在發酵器體柱面上的螺旋進水管及螺旋出水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菌混合培養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在發酵器體的柱面 上還安裝有一其前端深入發酵器體內的溫度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複合菌混合培養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發酵器體底部制有 支腳。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複合菌混合培養裝置,由發酵器體、密封蓋及攪拌杆構成,密封蓋同軸密封蓋裝發酵器體,攪拌杆安裝在密封蓋中軸部位,其下端安裝有攪拌葉片,在密封蓋上還安裝有進料口,在發酵器體的下底部安裝有出料口,在發酵器體的柱面上部分別安裝有進氣管及出氣管,所述發酵器體為帶有夾層的雙層中空圓柱體結構,在進氣管下方的發酵器體的柱面上安裝有一夾層進水管及夾層出水管,在發酵器體夾層內中下部位置纏繞有螺旋水管,該螺旋水管分別連通安裝在發酵器體柱面上的螺旋進水管及螺旋出水管。本裝置實現了複合菌在水產養殖上的開發利用,節省設備、方便快捷、效果較好,在30-37℃恆溫培養24-26小時,各菌種檢測濃度達到108-1010個/mL,促進了水產養殖業健康發展,彌補了國內厭氧菌、需氧菌有機配合培養裝置的空白。
文檔編號C12M1/00GK201746538SQ201020279489
公開日2011年2月16日 申請日期2010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8月2日
發明者叢方地, 劉志輝, 王洪傑, 蘇永鵬, 黃健 申請人:格特生物製藥(天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