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遠郊未來5年規劃(被地鐵遠期規劃雪藏的)
2023-06-27 10:18:06 2
| PART 1 |
上個月底,在杭州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正式發布了「杭州市綜合交通專項規劃(2021-2035年)」的公告,最為引人注目的便是遠期的軌道線網規劃圖。
按照此份中遠期規劃,杭州將在2035年時市區城市軌道交通線網總裡程將達到1100km以上,規劃裡程超過目前通車裡程最長(741km)的上海。
按照1000km以上的規劃裡程看,杭州軌道交通規劃基本是奔著世界級城市去的,也符合幾年前杭州提出的城市目標——打造「獨特韻味別樣精彩的世界名城」。
當然雄心勃勃的軌道交通建設規劃不止杭州一家,成都、武漢、南京等同級別城市都提出過動輒1000km以上的軌道交通線網規劃目標。
但事實往往與規劃並不能完全相符,就在今年,多座城市的地鐵申報裡程都被較大幅度的砍掉,杭州即將申報的地鐵四期建設大概率也會有一定程度上的縮減。
這類涉及地鐵的規劃建設總是可以獲得無與倫比的關注,地鐵一通黃金萬兩的共識已經無數次教育了大城市的樓市參與者。
在杭州亦是如此,最典型的案例便是良渚、中泰等近遠郊區域,地鐵開通後基本都收穫了遠超以往的市場關注度,不論是租房市場還是新房、二手房市場。
地鐵也不同於其他的交通設施,具有交通運力大、時效性高、乘坐相對舒適等特點,對於城市發展的重要性是遠超其他類型的公共運輸工具,乃至快速路等公共運輸基建。
但軌道交通也不是完美的,高昂的建設成本,以及超長周期的投資回收時間,也使得地鐵成為了財政收入較高的大城市,才能夠配置的高等級公共運輸工具。
也正是由於高成本,各個大城市都傾向於將地鐵線網優先規劃、配置給重點開發建設區域,也就自然呈現出越是城市中心,地鐵線網密度越高的規律。
同時也因為地鐵高達每公裡約10億的建設成本,當下國內大城市地鐵建設同樣會受到資金、監管層的抑制,高成本、低收益,一般的大城市也無力負擔起無節制的地鐵建設。
超前的地鐵規劃在很大程度上還會造成城市債務率過高,未來的償債壓力過大,甚至部分線路客流過低,造成公共資源的嚴重浪費,譬如被廣為流傳的各類「運椅子專線」。
在杭州也不例外,8號線一期、杭海城際、杭紹城際等線路都出現了客流過低的情況,在短期內之內也看不到客流大幅增長的可能,客流培育周期過長。
這類超前建設、過度負債建設在近期被大範圍的叫停,前文所述的成都等城市地鐵線網被砍便是最好的案例。
| PART 2 |
不久前,浙江發改委《關於推動浙江省軌道交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意見》也給未來杭州地鐵建設破了一盆冷水。
在這份意見內,設定了申報條件、投資控制、設計標準、線路選址等多項指標。
於杭州而言,投資控制和設計標準兩項的影響較大,按照設計標準內的要求,地鐵初期客運強度應不低於0.7萬人次/km。
按照這個標準,杭州2035年的中遠期軌道交通線網中相當一部分線路是達不到這個標準的,尤其是涉及在開發強度、人口密度不夠高的近郊、遠郊等區域的線路。
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處於開發早期、且開發周期很長的大江東、三江匯區域,這兩個區域的非重點地鐵線路落地具有較強的不確定性。
也因為目前地鐵批覆的收緊、建設標準的提高,沒有下一個亞運會的加持下,可以預見到杭州的地鐵建設申報、建設速度一定會放緩。
你現在看到的規劃線路,規劃是2035年時實現,但大概率會有一些線路是實現不了的。
且除地鐵四期可能落地建設的線路外,遠期線路批覆、建設周期整個流程走完,建成時間大概率也需要到10年後。
更不用說一些郊區客流強度低的線路能不能落地都需要打問號。
所以這份規劃對於中短期杭州樓市的直接影響並不大,相比這份遠期軌道交通規劃,近期將上報的地鐵四期才更具意義。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沒有第一時間對這份最新的地鐵規劃做詳細解析,直到今天,因為該規劃持續不斷的諮詢才寫了這篇文章的原因。
當然,也不是說這份遠期規劃完全沒意義,實則這份遠期規劃透露了許多非常有價值、和對購房決策起到重要參考意義的信息,尤其是杭州未來的城市發展方向。
| PART 3 |
從這份遠期軌道交通規劃,可以非常明確的印證我此前對杭州城市格局,以及未來發展方向的判斷。
杭州並不同於其他大城市,如上海、北京、成都這類平原城市,往往只有一個絕對的中心,按照環線一圈一圈往外圍擴張,地鐵線網基本就呈現出內密外疏的格局。
杭州並非純粹的平原城市,山地與平原相交,受制於西南部不能開發的西湖以及西湖群山,加上杭州早期城市化向西發展的歷史,杭州完全沒有單中心環線發展的地理條件。
杭州的發展更像是上海 深圳模式。
擁江區域類似平原城市的外擴式發展,形成了杭州的平原跨江外擴發展模式。而城西區域得益於先天產業、更好的城市化優勢,以及西湖、西溪溼地的阻隔,不能充分的融入擁江平原模式,於是催生出了城西科創大走廊的誕生。
加之西湖對於之江、轉塘一帶的阻隔,以及三江匯引導杭州都市圈西南融合的戰略,三江匯又成為未來的一極。
同時錢塘新區的正式成立,肩負杭州二產崛起的重任,與杭州擁江、傳統城市距離過遠、聯繫不緊密的地理格局,錢塘新區必然也將成為一極,也是杭州的城市戰略一部分。
加上城北、臨平新城等幾個副中心,杭州已經形成了典型的部分平原外擴型 塊狀發展相結合的特殊城市城市格局。這份地鐵遠期規劃也印證了以上判斷。
以莫幹山路為界限,杭州地鐵線網基本呈現出「兩團 多塊」的形狀。
兩團就是以擁江為主導的平原跨江外擴發展模式,以及未科、雲城為核心的城西線。
多塊即是大江東、三江匯、城北 臨平新城的小塊狀組團。
這與我很早前預想的杭州未來發展格局基本一致,未來杭州就是擁江線、城西線平行發展的兩個大中心,以及多個分布式副中心的城市格局。
這或許才是地鐵遠期規劃能夠從深層給我們傳遞最重要的信息。
至於哪條線路能夠什麼時候落地真的不是很重要,地鐵四期內如果沒有,那麼七八年內大概率也沒有,自然也沒有太大的短期購房參考意義。
-END-
文/荊軻 編輯/荊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