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標性建築名單(最值得期待的新地標建築)
2023-06-27 10:43:46 1
談到標誌性建築,哪些會最先浮現在你的腦海?巴黎聖母院,艾菲爾鐵塔,雪梨歌劇院?範圍縮小到國內呢?北京故宮,上海東方明珠,西藏布達拉宮?
歷史上真正的標誌性建築,都是歷史文化積澱而成的,承載著特定的精神價值,不僅是城市的象徵,更能在生活中發揮長久的作用和影響。
隨時代發展,越多城市渴望擁有全新地標建築,儘管造型奇特,規模宏大的建築更易識別,然而真正決定建築價值的,並非表面的裝飾與豪華的規模,而在歷史的機遇與公眾的口碑。
前段時間,各大省市都發布了2020重大項目的計劃清單,籌備新建功能與內涵並存的新地標建築。讓我們共同期待,這些全新的建築空間,不僅成為優美的城市景觀,更能為生活帶來廣闊和美好的可能。
建築是世界的年鑑
當歌曲和傳說已經緘默
而它依舊還在訴說
▼
1
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
北京環球影城主題公園及度假區,位於北京通州區,京哈高速和東六環路交會處的施園立交橋西北角。北至曹園南大街,南至雲瑞南街,西至九棵樹東路,東至頤瑞東路。
北京環球影城是全球的第6個、亞洲第3個主題公園,已建成的5個分別為:美國好萊塢和奧蘭多環球影城、日本大阪環球影城、新加坡聖淘沙環球影城和地中海環球影城。
從面積來看,北京環球影城佔地120公頃,加上280公頃的度假村,是新加坡環球影城面積的五倍多,已超越美國環球影城,成為全球最大的環球影城。
環球影城將呈現七大景區,包括好萊塢大道、變形金剛基地、功夫熊貓、未來水世界、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小黃人樂翻天、侏羅紀大冒險。
此外,日間會有花車巡遊表演,夜間會有精妙絕倫的水上表演。
環球影城主題公園計劃2021年正式開園,2020年將做好全面開園的準備,包括遊樂設備的運行測試、門票方案制定、租位招商、人員招聘等等。
不知突如其來的疫情是否對開業有所影響?
2
北京城市副中心三館
這個位於北京「城市綠心」西北部的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項目,已於2019年底開工,計劃2022年底正式竣工。
「劇院」是位於大運河畔的「藝術宮殿」,又名「文化糧倉」,集演藝演出、藝術創作、藝術教育、現場體驗等功能於一體。
建築面積約12.53萬平方米,包括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
「劇院」設計理念源於通州古糧倉和運送物資的船舶,對標世界級一流劇院標準進行設計建設,滿足世界級演出要求,提供頂級文化視野和感官體驗。
城市副中心圖書館 ——「森林書苑」集知識傳播、城市智庫、學習共享等功能於一體。
其設計理念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赤印」,屋頂的樹狀建築結構宛如森林傘蓋,以銀杏樹葉片為靈感來源,圖書閱覽與森林景觀融為一體,建築面積約7.5萬平方米。
「圖書館」設有古籍文獻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開架閱覽區、智慧書庫、報告廳等功能分區,既是閱讀場所,也是極具親和力的公共開放空間。
「首都博物館」(東館)是鑲嵌在城市森海中的「古韻風帆」,又名「運河之舟」,集收藏保管、開放式展陳、科學研究、社會教育、文保修復等功能於一體。
博物館建築面積約為9.7萬平方米,設計理念源於古運河圖景中的船、帆、水三個元素,以運河歷史文化融入建築,南側形似巨帆,高高揚起,北側形如船隻,堅實厚重,描繪出一幅運河圖景。
3
上海大歌劇院
上海大歌劇院,坐落於浦東新區世博文化公園內,緊鄰黃浦江岸,位於浦東世博文化公園內,總建築面積14萬多平方米。
建築外觀如同一把展開的中式摺扇。巨大白色階梯螺旋狀上升,延伸到空中,恰似摺扇扇柄,盡顯中國風之美。螺旋狀樓梯向外鋪展開來,形成大歌劇院的頂面廣場。
大歌劇院擁有3個觀眾廳:2000座的主禮堂、1200座的第二觀眾廳、以及1000座的情景劇場。
深紅色調的木材、超高玻璃幕牆讓觀眾廳沐浴在自然光之下,建築空間在白晝和季節之間轉換氛圍。
主禮堂以濃烈的中國風亮相,營造出戲劇化的效果,未來這裡將成為藝術家們的創作靈感源泉。
上海大歌劇院,以建成國內頂尖、亞洲一流、世界知名專業歌劇院為目標。
集演出交流、創作排演、藝術教育等於一體,將成為世界級城市文化地標,全球歌劇演出場次最多、歌劇樣式最全的歌劇院之一。
4
上海 天文館
全世界最大的天文館「上海天文館」,位於浦東新區臨港新城臨港大道380號,建築面積38164㎡、耗資5.28億。
目前已基本竣工,預計將在2021年開放。
天文館外觀與主題高度契合,圓洞天窗、倒轉穹頂與球幕影院三個圓形元素構成「三體」結構,同橢圓形建築構成的「天體運行軌道」一起,詮釋著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
建築包含地下一共4層,分為3大展區。高達18米還原星空的家園展廳、全景式地解析宇宙運行的規律的宇宙展廳。整個建築以史詩般的手筆,展現人類探索宇宙的偉大曆程的徵程展廳,共同探索宇宙的奧妙。
還有21米直徑的天空數字劇場、24米的太陽望遠鏡、帕蘭子午儀、15釐米折射望遠鏡、IMAX 影院、航向火星等系列天文觀測基地,帶來身臨其境的太空體驗。
5
廣州 「三館合一」項目
廣東美術館、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廣東文學館「三館合一」項目,位於廣州市荔灣區白鵝潭,總建築面積為13.8萬平方米。
「三館合一」作為傳播嶺南文化和對外交流的重要載體。
該項目將提供集展覽、休閒、教育於一體,「國際知名、亞洲一流、國內領先」的當代藝術博覽中心。
「三館合一」設計理念從大灣區的背景中尋找時代印記,結合了嶺南建築通透性強、親水、與自然結合等特點,呈現出簡潔有力、靈動的建築形態。
建築外形宛如停泊在珠江岸邊的巨輪,建築高度呈80米至30米疊級而上,寓意滿載嶺南文化藝術寶盒的巨輪,即將揚帆起航。
場館一側有觀景步道長約220米,呈拱橋形,寓意如紐帶般將嶺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文化相連接,將中國與世界文化相連接。
6
深圳歌劇院
深圳歌劇院位於南山區深圳灣畔的東角頭,三面環海,與香港隔海相望,天然形成「一島雙灣、一河一山」的景觀格局。
「深圳歌劇院」將打造成粵港澳國際文化交流新平臺、界級文化旅遊目的地,粵港澳大灣區最高標準藝術殿堂,深圳市文化地標。
深圳歌劇標準高、規模巨大,包括南區歌劇院和北區配套,規劃建築面積約22萬平方米。超過同處大灣區的廣州歌劇院、珠海歌劇院。僅次於國家大劇院。
項目功能設置包括三大功能區:一是以歌劇廳、音樂廳、小歌劇廳、多功能沉浸式劇場四個廳為主的核心歌劇展演功能區;
二是以歌劇舞臺藝術交流,歌劇舞臺文化展覽,以及教育培訓與藝術休閒為主的,公共服務和文創體驗功能區;三是演員公寓、道具和服裝設計製作中心等配套功能區。
7
西安 曲江CCBD雙子塔
西安中央文化商務區(CCBD)位於長安路電視塔以東,航天大道以北,在西安南北中軸線上。融合辦公、商業、文化、社交,居住的多種功能,產城融合,文商並舉。
其中的曲江文創中心,是集超高層雙子塔、國際超五星豪華商務酒店、甲級辦公、文創孵化辦公,和文創聯合辦公等複合商務於一體的大型綜合體項目。
曲江首座超高層雙子塔在場地中佇立,視覺上絕對主導,設計利用精緻、透明的玻璃幕牆模擬水晶的剔透質感,每個角度都呈現出不同的姿態。
作為西安曲江首座超高層雙子塔,曲江文創中心是曲江文化產業大發展新的中心,將成為曲江東門戶的地標性建築和新的裡程碑。
8
成都 省文化中心
作為四川投資最大的公共文化建設項目。位於新川創新科技園,包含四川省文化演藝中心、群眾文化活動中心、文藝之家三大功能。該項目將會成為四川全新的標誌性建築。
天府新區省文化中心「文化演藝中心」,在功能上類似縮小版的國家大劇院,由1400座的大劇場,600座的音樂廳,和400座的曲藝書場組成。
「群眾文化活動中心」有2000座的廳堂,可以進行大規模群眾集會或表演,具備多功能活動廳、文創孵化園、藝術展覽館、數字閱覽廳、排練廳等功能。
天府新區省文化中心在建築外觀上,有很多別具用心之處。譬如使用特殊材料讓外觀呈現類似蜀錦編織物的形態;
因為成都陽光較少,建築缺少陰影變化。因此文化中心特別用現代材料,讓建築表面可以敏感反射光線。即使陰天建築依然會有生動的表情。
9
南京 江蘇園博園
江蘇園博園,地處南京紫東地區中心地帶,緊鄰湯山溫泉旅遊度假區,位於紫金山、棲霞山、寶華山、湯山四個風景區環抱圈內。
13個城市展園整體布局上度山量壁、築臺理水,通過借景、對景和互景等造景手法、自然與人工對話的布局形式,形成13個城市展園的園林景觀和外圍大山水的融合。
13個展園既整體統一,又各具特色,根據各自城市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分成5個特色區域。13個展園中,有7個是復原歷史名園片段,還有6個是情景再現的創作。
13個城市展園以山水畫「平遠、深遠、高遠」為意境,實現傳統建築與現代建築互為表裡,城景、建築和園林整體和諧。把江蘇最經典園林、最先進園藝表現的淋漓盡致。
目前,主展館13個城市展園等,大體量工程和配套設施正穩步推進中,預計2020年底完成全部工程建設,2021年4月16日正式開園。
10
蘇州 蘇州灣文化中心
蘇州灣文化中心坐落在美麗的太湖之濱,東接太湖新城中央商務區,總佔地面積約9公頃,是一座現代化大型綜合文化建築,預計將於2020年竣工使用。
蘇州灣文化中心分為兩大功能區域:北區主要由蘇州灣大劇院、蘇州灣影城構成;南區則覆蓋了博物展覽、閱讀、會議、城市規劃展示等功能。
沿中軸步道可以穿過中央拱門直達湖邊,也可沿坡道上到屋頂,湖光山色盡收眼底,這一步移景異的建築體驗,富於蘇州園林的魅力和美感。
其中「蘇州大劇院」主要包括1600座的大劇院、600座的多功能廳、7個廳的影院及商業服務配套設施等;「吳江博覽中心」主要包括展示館、博物館、會議中心等。
象徵蘇州絲綢和崑曲水袖的建築曲面,把位於中軸線兩邊建築群有機融合,形成完整統一的整體,猶如飄逸的彩帶。人行天橋和步道橫貫東西,把中軸引向風景如畫的湖面。
作為太湖新城核心區的門戶公共建築,蘇州灣文化中心,將打造成為在全國乃至國際享有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文化地標。
References
1. 新華網|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計劃2022年底完工
2. 南方網|「三館合一」項目落戶廣州白鵝潭 打造嶺南文化新地標
3. 深圳新聞網|深圳歌劇院選址南山東角頭,佔地面積僅次於北京國家大劇院
4. 南報網|江蘇省園博園規劃設計方案驚豔亮相
5. 新京報網|眼界 │花園、公園、樂園、家園,用建築呈現盛開的南京
一個好的建築,能改變一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