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鼻竇炎的內服外用組合性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3-06-27 06:38:06 1
治療鼻竇炎的內服外用組合性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是一種治療鼻竇炎的內服外用組合性中藥製劑。它由:辛夷花、蒼耳子、鵝不食草、通草、北細辛、川芎、青黛、白芷、薄荷、檀香、硼砂、冰片、白附子等13味中藥組成外用藥;同時由:魚腥草、龍膽草、辛夷花、炒蒼耳子、白芷、茯苓、川貝母、桔梗、防風、當歸、川芎、羌活、薄荷、黃芩、陳皮、黃菊花、甘草等17味中藥組成內服藥物。針對鼻竇炎病因病機、辨證施治,根據鼻腔特殊解剖結構,打破了傳統藥物的共性缺點,內服外用相結合,互相取長補短,配伍合理、用藥確切,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其總有效率達94%,治癒率達78%。
【專利說明】治療鼻竇炎的內服外用組合性中藥製劑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鼻竇炎的組合藥物,具體而言,涉及一種治療鼻竇炎(包括:慢性鼻炎、過敏性鼻炎)的內服外用組合配方及其製備方法,屬於中藥領域。
技術背景:
[0002]鼻竇炎屬於耳鼻喉科常見病、疑難病之一,屬於中醫「鼻淵」範疇,中醫認為本病發生主因肺表不固,外感風寒溼熱邪,襲表犯肺、肺氣失宣、邪滯鼻竅或肝膽鬱熱、上犯鼻竅;脾失健運、溼濁內生困脾,循經上擾等引起。現代醫學認為鼻竇炎由多種病菌、病毒感染尤其是各種肺炎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引起。
[0003]由於鼻腔內部的特殊生理解剖結構,一般性口服藥物有效成分,大多難以到達鼻腔病灶部位,在病灶部位難以形成有效治療濃度,所以病情纏綿難以徹底治癒;同時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雖然鼻腔局部發病但和五臟六腑都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單一鼻腔局部用藥,亦難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0004]在現有技術中,大多數藥物只注重單一口服或外用,沒有專門的內服、外用組合性藥物。
【發明內容】
:
[0005]本發明一方面涉及一種治療鼻竇炎的內服外用組合性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組合性中藥製劑包括外用中藥散劑以及內服製劑。
[0006]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外用中藥散劑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藥製成:
[0007]辛夷花80-120重量份蒼耳子80-120重量份鵝不食草80-120重量份通草30-50重量份北細辛80-120重量份川芎80-120重量份青黛15-25重量份白芷80-120重量份薄荷80-120重量份植香30-50重量份砸砂15-25重量份冰片6_14重量份白附子30-50重量份。
[0008]優選的,所述的外用中藥散劑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藥製成
[0009]辛夷花100重量份蒼耳子100重量份鵝不食草100重量份通草40重量份北細辛100重量份川芎100重量份青黛20重量份白芷100重量份薄荷100重量份檀香40重量份硼砂20重量份冰片10重量份白附子40重量份。
[0010]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外用中藥散劑通過如下步驟製備得到:
[0011]1.稱取川芎片,用黃酒噴灑均勻、稍悶,置鍋內小火炒至微焦黃,取出放涼、研細末,待用;
[0012]2.稱取蒼耳子輕輕搗碎,用麻油浸泡13-15天,撈出陰乾,研細末待用;
[0013]3.分別稱取:鵝不食草、辛夷花、北細辛、白芷、薄荷、白附子、檀香、通草、青黛、硼砂、冰片,共研細末;[0014]4.將以上細末共同混合一起,攪拌均勻。
[0015]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內服中藥製劑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
[0016]魚腥草250-350重量份龍膽草50_70重量份辛夷花80-120重量份炒蒼耳子80-120重量份白芷60-80重量份茯苓60-80重量份川貝母60-80重量份桔梗50-70重量份防風60-80重量份當歸60-80重量份川芎60-80重量份羌活60-80重量份薄荷60-80重量份黃芩5-070重量份陳皮70-90重量份黃菊花70-90重量份甘草50-70重量份。
[0017]優選的,所述的內服中藥製劑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
[0018]魚腥草300重量份龍膽草60重量份辛夷花100重量份炒蒼耳子100重量份白芷70重量份茯苓70重量份川貝母70重量份桔梗60重量份防風70重量份當歸70重量份川芎70重量份羌活70重量份薄荷70重量份黃芩60重量份陳皮80重量份黃菊花80重量份甘草60重量份
[0019]在本發明的另一個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的內服中藥製劑通過如下步驟製備得到:
[0020]按量稱取以上藥物,除去雜質、共研細末,放入乾燥機內除去水分,然後紫外線消毒,裝入膠囊。
[0021]本發明另一方面還涉及上述治療鼻竇炎的內服外用組合性中藥製劑在治療鼻竇炎中的應用。
[0022]在現有技術中,大多數藥物只注重單一口服或外用,沒有專門的內服、外用組合性藥物。而本發明提供一種治療鼻竇炎的內服外用組合性藥物,打破了傳統藥物的共性缺點,內服外用相結合,互相取長補短,`配伍合理、用藥確切,取得很好的治療效果,其總有效率達94%,治癒率達78%。
【具體實施方式】
[0023](一 )、外用中藥散劑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藥製成:
[0024]辛夷花100克蒼耳子100克鵝不食草100克通草40克北細辛100克川芎100克青黛20克白芷100剋薄荷100克檀香40克硼砂20克冰片10克白附子40克
[0025]製作方法步驟如下:
[0026]1.稱取川芎片100克,用黃酒噴灑均勻、稍悶,置鍋內小火炒至微焦黃,取出放涼、研細末,待用。
[0027]2.稱取蒼耳子100克輕輕搗碎,用麻油浸泡14天,撈出陰乾,忌暴曬,共研細末待用。
[0028]3.分別稱取:鵝不食草100克、辛夷花100克、北細辛100克、白芷100克、薄荷100克白附子40克檀香40克、通草40克、青黛20克、硼砂20克、冰片10克,共研細末。
[0029]4.將以上細末共同混合一起,攪拌均勻,裝入瓷器內密封。
[0030]內服中藥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
[0031]魚腥草300克龍膽草60克辛夷花100克炒蒼耳子100克白芷70克茯苓70克川貝母70克桔梗60克防風70克當歸70克川芎70克羌活70剋薄荷70克黃芩60克陳皮80克黃菊花80克甘草60克
[0032]製備方法
[0033]按量稱取以上藥物,除去雜質、共研細末,放入乾燥機內除去水分,然後紫外線消毒,以0.3克藥理裝入膠囊。
[0034]1.臨床資料
[0035]採用該發明內服外用組合性藥物共治療鼻竇炎586例,其中男352例、女234例,年齡最小8歲,最大67歲,病程4個月~20年。全部患者均有鼻塞、流鼻涕,108例有頭痛,76例有嗅覺障礙。
[0036]2.診斷標準
[0037]參照中華醫學會耳鼻喉科學會和全國高等教育學院教材《耳鼻喉科-頭頸外科》第六版制定診斷標準。第一觀察主觀症狀,如鼻竇炎典型臨床症狀鼻塞、膿涕、頭痛頭暈、嗅覺下降;第二通過前鼻鏡檢查見下鼻甲腫大、鼻腔或鼻道有膿性分泌物;第三鼻竇X片、CT檢查顯示黏膜增厚或積液;符合以上至少兩條,即可診斷為鼻竇炎。
[0038]3.療效評定 標準
[0039]治癒:主觀症狀全部消失,前鼻鏡檢查無異常,鼻竇CT、X片顯示基本正常;顯效:主觀症狀全部消失,前鼻鏡檢查無異常,鼻竇CT、X片未恢復正常;好轉:主觀症狀部分減輕,前鼻鏡檢查下鼻甲不同程度回縮,鼻道膿性分泌物部分減少;無效:主觀症狀、客觀檢查、鼻竇CT、X片均未改變。
[0040]4.治療方法
[0041]將本發明內服藥物製成膠囊每粒0.3克。一日3次,一次5粒,十天一療程。根據病情嚴重程度服用3-6療程:同時配合本發明外用配方,每次根據鼻孔大小取適量脫脂棉沾適量藥末,塞入鼻腔,保留3-5個小時;每天左右鼻孔各用一次。
[0042]5.治療結果
[0043]治療結束I年後隨訪複查判定其療效:
[0044]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鼻竇炎的內服外用組合性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組合性中藥製劑包括外用中藥散劑以及內服製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組合性中藥製劑,所述的外用中藥散劑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藥製成: 辛夷花80-120重量份蒼耳子80-120重量份鵝不食草80-120重量份通草30-50重量份北細辛80-120重量份川芎80-120重量份青黛15-25重量份白芷80-120重量份薄荷80-120重量份檀香30-50重量份硼砂15-25重量份冰片6_14重量份白附子30-50重量份。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性中藥製劑,所述的外用中藥散劑由下述重量比例的原料藥製成 辛夷花100重量份蒼耳子100重量份鵝不食草100重量份通草40重量份北細辛100重量份川芎100重量份青黛20重量份白芷100重量份薄荷100重量份檀香40重量份硼砂20重量份冰片10重量份白附子40重量份。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組合性中藥製劑,所述的外用中藥散劑通過如下步驟製備得到: 1)稱取川芎片,用黃酒噴灑均勻、稍悶,置鍋內小火炒至微焦黃,取出放涼、研細末,待用; 2)稱取蒼耳子輕輕搗碎,用麻油浸泡13-15天,撈出陰乾,研細末待用; 3)分別稱取:鵝不食草、辛夷花、北細辛、白芷、薄荷、白附子、檀香、通草、青黛、硼砂、冰片,共研細末; 4)將以上細末共同混合一起,攪拌均勻。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意一項所述的組合性中藥製劑,所述的內服中藥製劑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 魚腥草250-350重量份龍膽草50-70重量份辛夷花80-120重量份炒蒼耳子80-120重量份白芷60-80重量份茯苓60-80重量份川貝母60-80重量份桔梗50-70重量份防風60-80重量份當歸60-80重量份川芎60-80重量份羌活60-80重量份薄荷60-80重量份黃芩5-070重量份陳皮70-90重量份黃菊花70-90重量份甘草50-70重量份。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合性中藥製劑,所述的內服中藥製劑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藥製成: 魚腥草300重量份龍膽草60重量份辛夷花100重量份炒蒼耳子100重量份白芷70重量份茯苓70重量份川貝母70重量份桔梗60重量份防風70重量份當歸70重量份川芎70重量份羌活70重量份薄荷70重量份黃芩60重量份陳皮80重量份黃菊花80重量份甘草60重量份。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組合性中藥製劑,所述的內服中藥製劑通過如下步驟製備得到: 按量稱取以上藥物,除去雜質、共研細末,放入乾燥機內除去水分,然後紫外線消毒,裝入月父囊。
8.上述治療鼻竇炎的內服外用組合性中藥製劑在治療鼻竇炎中的應用。
【文檔編號】A61P11/02GK103655767SQ201310602595
【公開日】2014年3月2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5日
【發明者】蘇建忠 申請人:蘇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