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適合菌株生育的培養料配方的製備方法
2023-06-15 03:47:01
一種適合菌株生育的培養料配方的製備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適合菌株生育的培養料配方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培養料高效發酵工藝;適宜菌株生育要求的培養料配方;預堆:前發後發酵等步驟;發酵的培養料放線菌多,料呈灰白色,無粘性,不粘手,有彈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值7.5、含氮量2.15%。本發明對提升雙孢蘑菇工廠化生產科學水平和促進蘑菇栽培產業的科技進步,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生態農業的發展必將產生重要意義和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適合菌株生育的培養料配方的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黃瓜蔬菜種植【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溫室黃瓜蔬菜種植的方法。【背景技術】
[0002]目前,食用菌栽種在長江以南得以大面積推廣,栽培技術也日趨成熟。我國已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食用菌種植和出口大國,市場消費需求正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消費群體和消費數量仍不斷增加,由於我國出口食用菌產品質優價廉,國際市場競爭能力強,出口量也在逐步快速增長,故而國內外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0003]國內外專家預測:21世紀菌類食品將和動物性食品和植物性食品呈鼎立之勢,是新興的第三類食品。近年來已形成「食菌熱」,一些發達國家將鮮食用菌作為無公害蔬菜倍受青睞。如何以低能耗、奪高產、實現食用菌生產供應淡季不淡周年供應,均衡上市,一直是食用菌生產者追求的目標。食用菌是一種高蛋白、低脂肪、富含維生素、多酶類和無機鹽,以及各種多糖體的高級食品,被譽為健康食品或保健食品,有極高的營養和藥效價值。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需求量不斷增大,發達國家目前人均食用菌食用量高達6公斤;我國不足0.5公斤,市場前景廣闊。
[0004]食用菌的廢棄培養料、廢菌棒等農業有機廢棄物作為原料,再按照「整體、協調、循環、再生」的原則,實行高水平、高效率的回收綜合利用,製作成有機生物複合肥。加強生態農業建設、促進農業增效增收。在傳統的處理方式中,廢菌棒、栽培廢料以及殘留的沼渣等廢棄物處理不當,都會對環境產生汙染,堆肥等過程易產生二次汙染。本項目應用這些廢棄料為載體,通過固氮解磷溶鉀等功能菌群的酶解技術,對有機廢棄物實行高水平、高效率的回收綜合利用,開發新型有機生物複合肥等無公害、無汙染產品,實現農業有機廢棄物循環利用。
[0005] 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帶動著其附屬產業,利用食用菌種植的廢棄培養基和廢菌棒製作有機生物複合肥。有機生物複合肥近幾年發展很快,目前在國家農業部獲得產品登記證的生產企業120多家,年產量約200多萬噸,成為農資產品市場一個新的亮點。世界各國鑑於對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高度關注,正在加大有機生物複合肥料的研發、生產和應用力度。美國等發達國家有機生物複合肥料已佔到化肥總量的40%以上,而我國按有機生物肥料佔化肥總用量10%測算,其市場容量在1400萬噸。目前年產量僅200多噸與佔化肥總量10%預測數量相差甚遠,遠不能滿足綠色食品生產的要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但由於有機生物肥料生產廠家規模較小,提高了生產成本,目前多在果蔬、藥材、花卉等高產值經濟作物上應用;再由於我國有機生物肥料產業剛剛開始興起,複合菌群配組尚需改進,施用技術還要加大宣傳普及力度,使我國生物有機肥料產業得到快速、穩健發展。本項目以食用菌種植為核心的農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積極開展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的開發工作,將具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和開發前景。
【發明內容】
[0006]( I)培養料高效發酵工藝:
發酵的培養料放線菌多,料呈灰白色,無粘性,不粘手,有彈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 值 7.5、含氮量 2.15%;
(2)適宜菌株生育要求的培養料配方:
採用70%水產養殖池塘土加30%木腐菌菌糠製作的覆土材料,發酵,每40m2的栽培面積:稻草600 kg,苜蓿草275 kg,牛糞375 kg,菜籽餅100 kg,過磷酸鈣50 kg,石膏粉50kg,石灰40 kg,尿素15 kg,碳酸銨5 kg含水量70%, pH值調到7.5。
[0007]發酵的培養料放線菌,料呈灰白色,無粘性,不粘手,有彈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值7.5、含氮量2.15% ;開蒸汽機通入蒸汽,慢慢升高料溫,當料溫在60~62°C時,維持8小時,進行巴氏消毒;消毒結束,立即通風按每小時降低1°C的速度,把培養料溫度降至55°C ;巴氏消毒後第二天,每天按降TC的速度使料溫再降3~5°C,維持至50~520C 3~5天;在嗜熱培養期間,每日要通風一次,每次約20~30分鐘,以排除有害氣體和增加新鮮空氣。
[0008]本項目以食用菌高效立體種植為核心,自主創新,圍繞「食用菌培養料發酵一食用菌高效立體種植一食用菌廢棄料製作生物有機複合肥」為核心,發展農業資源循環經濟,利用秸杆、糞便等農業廢棄物作為食用菌培養料,用來種植食用菌,再利用食用菌的廢棄料製作生物有機複合肥,從而達到優質、高效循環利用的目的,建成種植、養殖、廢棄物利用的農業生態循環系統,是實現資源轉化,變資源優勢,實現循環經濟最佳模式。
[0009]本發明公開的方法所具有的社會及生態效益在於:
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在農業生產中實現物質互為依存及資源的梯級循環利用目的,達到了生產與環境的和諧。農業有機廢棄物的科學再生利用,不僅保護了農業生態環境,還有利於安全衛生農產品生產。因而促使生產成本的大幅降低,推廣適合本地區的食用菌種植產業化的新模式,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從而提高綜合經濟效益,擴大農民增收源。有利於本地區農業更好更快發展。
[0010]目前,項目建設實施的核心技術成果已達到促進產業發展的工程化技術標準,為進一步提高核心技術成果科學水平和促進產業又好又快發展。近日,我們利用現代網絡對國內外最新的前沿信息進行搜索,結合已制定的核心技術規範,發現在工廠化生產和培養料集中發酵兩個技術環節又有新成果研製成功。。
【具體實施方式】
[0011]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下述實施例是說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實施例來限定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本發明所述的各種原料均有市售。以下實施例中的「份」指的是公斤或克,根據實際生產的情況加以選擇。
[0012]實施例1
(1)培養料高效發酵工藝:
發酵的培養料放線菌多,料呈灰白色,無粘性,不粘手,有彈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 值 7.5、含氮量 2.15%;
(2)適宜菌株生育要求的培養料配方:採用70%水產養殖池塘土加30%木腐菌菌糠製作的覆土材料,發酵,每40m2的栽培面積:稻草600 kg,苜蓿草275 kg,牛糞375 kg,菜籽餅100 kg,過磷酸鈣50 kg,石膏粉50kg,石灰40 kg,尿素15 kg,碳酸銨5 kg含水量70%, pH值調到7.5。
[0013]發酵的培養料放線菌,料呈灰白色,無粘性,不粘手,有彈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值7.5、含氮量2.15% ;開蒸汽機通入蒸汽,慢慢升高料溫,當料溫在60~62°C時,維持8小時,進行巴氏消毒;消毒結束,立即通風按每小時降低1°C的速度,把培養料溫度降至55°C ;巴氏消毒後第二天,每天按降TC的速度使料溫再降3~5°C,維持至50~520C 3~5天;在嗜熱培養期間,每日要通風一次,每次約20~30分鐘,以排除有害氣體和增加新鮮空氣。
[0014]實例2
(1)培養料高效發酵工藝:
發酵的培養料放線菌多,料呈灰白色,無粘性,不粘手,有彈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 值 7.5、含氮量 2.15%;
(2)適宜菌株生育要求的培養料配方:
採用70%水產養殖池塘土加30%木腐菌菌糠製作的覆土材料,發酵,每40m2的栽培面積:稻草600 kg,苜蓿草275 kg,牛糞375 kg,菜籽餅100 kg,過磷酸鈣50 kg,石膏粉50kg,石灰40 kg,尿素15 kg,碳酸銨5 kg含水量70%, pH值調到7.5。
[0015] 發酵的培養料放線菌,料呈灰白色,無粘性,不粘手,有彈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值7.5、含氮量2.15% ;開蒸汽機通入蒸汽,慢慢升高料溫,當料溫在60~62°C時,維持8小時,進行巴氏消毒;消毒結束,立即通風按每小時降低1°C的速度,把培養料溫度降至55°C ;巴氏消毒後第二天,每天按降TC的速度使料溫再降3~5°C,維持至50~520C 3~5天;在嗜熱培養期間,每日要通風一次,每次約20~30分鐘,以排除有害氣體和增加新鮮空氣。
【權利要求】
1.一種適合菌株生育的培養料配方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按如下的步驟進行: (1)培養料高效發酵工藝: 發酵的培養料放線菌多,料呈灰白色,無粘性,不粘手,有彈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 值 7.5、含氮量 2.15%; (2)適宜菌株生育要求的培養料配方: 採用70%水產養殖池塘土加30%木腐菌菌糠製作的覆土材料,發酵,每40m2的栽培面積:稻草600 kg,苜蓿草275 kg,牛糞375 kg,菜籽餅100 kg,過磷酸鈣50 kg,石膏粉50kg,石灰40 kg,尿素15 kg,碳酸銨5 kg含水量70%,pH值調到7.5,發酵的培養料放線菌,料呈灰白色,無粘性,不粘手,有彈性,浸出液透明;其含水量66.3%、PH值7.5、含氮量2.15% ;開蒸汽機通入蒸汽,慢慢 升高料溫,當料溫在60~62°C時,維持8小時,進行巴氏消毒;消毒結束,立即通風按每小時降低1°C的速度,把培養料溫度降至55°C;巴氏消毒後第二天,每天按降1°C的速度使料溫再降3~5°C,維持至50~52°C 3~5天;在嗜熱培養期間,每日要通風一次,每次約20~30分鐘,以排除有害 氣體和增加新鮮空氣。
【文檔編號】C05F17/00GK103896658SQ201210588158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9日
【發明者】班立桐 申請人:天津市金三農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