廂式半掛車及其車廂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21:23:51 3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運輸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於運輸散糧的廂式半掛車及其車廂。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運輸糧食等作物主要採用的車主要有倉欄半掛車和散糧廂式半掛車等,主要運輸袋裝和散裝糧食。
通常情況下,運輸車的車廂下端設有卸貨裝置,以將承載的散貨直接從卸貨裝置中流出。但是,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於卸貨裝置的封閉性能不佳,易造成貨物從卸貨裝置處漏出的問題,造成浪費。此外,卸貨門打開的一瞬間車廂內的貨物會馬上流出,導致糧食的自重全部壓載卸貨門上,操作非常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在於提供一種廂式半掛車及其車廂,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卸貨裝置封閉不好,操作不便等問題。
針對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廂式半掛車車廂,用以承裝貨物,包括:車廂本體和設置於所述車廂本體至少一側邊底部的卸貨裝置;所述卸貨裝置包括:箱體、擋板和扭力彈簧。箱體呈漏鬥狀,所述箱體的頂部與所述車廂本體的底面相連,並與所述車廂本體的內部連通,所述箱體的下部設有卸貨出口;擋板對應於所述卸貨出口設置,所述擋板的上端與所述箱體鉸接,用於遮擋所述卸貨出口;扭力彈簧設於所述箱體下部內側且靠近所述卸貨出口的位置;所述擋板由所述箱體內部向外部翻轉至所述卸貨出口位置時,所述扭力彈簧與所述擋板抵接,所述扭力彈簧能夠止擋所述擋板。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扭力彈簧包括彈簧本體和兩個伸出端,其中一個伸出端與所述箱體的內壁固定相連,另一個伸出端用以抵接並止擋所述擋板。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卸貨裝置還包括卸料門,所述卸料門對應於所述卸貨出口設置並位於所述箱體的外側,以封閉所述卸貨出口。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卸料門的下部與所述箱體的下部鉸接,並通過向上或向下翻轉實現所述卸料門的關閉和打開。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卸貨裝置還包括用於固定鎖緊所述卸料門的鎖緊結構,所述鎖緊機構包括:掛鈎;所述掛鈎活動連接於所述車廂主體的下方,所述卸料門上設有與所述掛鈎配合的銷軸;所述卸料門關閉時,所述掛鈎能夠與銷軸配合以鎖緊所述卸料門。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箱體的卸貨出口的外緣設有外沿結構,所述外沿結構包括多塊相互拼接的板。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卸料門呈簸箕狀,其包括:一門主板和立設於所述門主板表面並相對設置的兩個門側板;所述門主板的一側邊與所述箱體的下部鉸接,所述兩個門側板分設於該側邊的兩端;所述卸料門關閉時,所述門主板能夠封住所述卸貨出口,所述外沿結構收容於所述兩門側板之間。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車廂本體的一個側邊底部設有多組所述卸貨裝置,每組包括三個所述卸貨裝置,其沿所述車廂本體的長度方向分布。
在優選方案中,所述車廂本體內設有對應於所述卸貨裝置的導流架,所述導流架具有坡度,以使所述車廂本體內的散貨能夠經所述導流架流入所述卸貨裝置內。
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廂式半掛車,用以運輸散糧,包括:車架和置於該車架上的上述車廂。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卸貨裝置內設置擋板,既起到加強封閉卸貨出口的作用,又能夠在卸貨時避免車廂內散貨第一時間從卸貨出口流出,起到緩衝作用。同時,在卸貨完畢之後,向箱體內推擋板,擋板能夠繞過扭力彈簧的彈力向箱體內翻轉;並且在撤回推力之後擋板與扭力彈簧抵接,扭力彈簧的彈力能夠止擋擋板向外翻轉,起到在該位置鎖定的作用,操作方便快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施例廂式半掛車的部分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施例廂式半掛車車廂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施例車廂本體一側底部的卸貨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施例卸貨裝置的正面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施例卸貨裝置的側面結構示意圖。
圖6是圖5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本實施例扭力彈簧的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實施例扭力彈簧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
圖9是本實施例卸貨裝置的卸貨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10是本實施例擋板與扭力彈簧配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11是本實施例卸料門閉合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12是本實施例卸料門鎖緊狀態結構示意圖。
圖13是本實施例卸料門鎖緊狀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如下:2、車架;3、車廂;4、車廂本體;5、卸貨裝置;501、連杆;51、箱體;52、外沿結構;521、側板;522、頂板;523、卸貨出口;53、擋板;531、擋板主體;532、側擋板;54、扭力彈簧;541、彈簧本體;542、伸出端;543、伸出端;544、螺栓;55、卸料門;551、門主板;552、門側板;553、銷軸;554、連接軸;56、鎖緊機構;561、掛鈎;562、轉軸;563、安裝座;6、導流架;61、坡度。
具體實施方式
體現本實用新型特徵與優點的典型實施方式將在以下的說明中詳細敘述。應理解的是本實用新型能夠在不同的實施方式上具有各種的變化,其皆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且其中的說明及圖示在本質上是當作說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如圖1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廂式半掛車,用以運輸袋裝貨物或散貨,尤其是散糧,該廂式半掛車包括:車架2和置於該車架2上的車廂3。為了清楚描述該廂式半掛車的結構,本實施例中所涉及的縱向為車身行駛方向,橫向為車身寬度方向,外側為朝向車身左右外側的方向。
車廂3用以承裝散糧,其包括:車廂本體4和設置於車廂本體4兩個側邊底部的卸貨裝置5。本實施例中,每個側邊底部設有十五個卸貨裝置5,其沿車廂本體4的長度方向分布。在本實施例中,每三個卸貨裝置5為一組,共五組;每組的三個卸貨裝置5通過連杆501相互連接,且可通過一個把手操作同時打開或關閉(如圖3所示)。
在實際使用中,卸貨裝置5可以是只設置於車廂本體4的一個側邊底部,且卸貨裝置5的數量可根據車廂本體4長度以及預定的卸貨速度確定,此處不作限定。
參閱圖4至圖13,卸貨裝置5包括:箱體51、外沿結構52、擋板53、扭力彈簧54、卸料門55和鎖緊機構56。
箱體51沿車身方向延伸設置,其橫向剖面呈上寬下窄的漏鬥形狀。箱體51的頂部與車廂本體4的底面相連,並通過該位置與車廂本體4的內部連通。箱體51下部的外側面上設有卸貨出口523。
外沿結構52設在箱體51的外側面上,且對應於箱體51的卸貨出口523的外緣設置。該外沿結構52包括兩塊側板521和一塊頂板522,其均立設於箱體51的卸貨出口523的邊緣。兩塊側板521相對設置且沿箱體51的底部向上延伸,大致呈倒三角形狀。頂板522連接於該兩塊側板521之間且與兩塊側板521的上部邊緣相連。該兩塊側板521和頂板522,以及箱體51底部邊緣圍成開口結構,即構成卸貨裝置5的卸貨出口523,以防止卸貨時散糧四處飛散,起到導向作用。
在其他實施例中,外沿結構52可以省略設置。
擋板53對應於卸貨出口523設置。擋板53包括擋板主體531和兩個側擋板532。擋板主體531的上端與箱體51的外表面鉸接,用於遮擋卸貨出口523;兩個側擋板532設於擋板主體531的兩側並向箱體51內部延伸。該擋板53能夠向箱體51的內部和外部翻轉。其中,擋板53翻轉至最低點位置時,其下邊緣距箱體51下部的內表面的距離為L。
扭力彈簧54設於箱體51下部內側且靠近卸貨出口523的位置。本實施例中,扭力彈簧54包括彈簧本體541和兩個伸出端542、543,其中伸出端542與箱體51的內壁固定相連,另一伸出端543用以抵接和止擋擋板53。具體地,伸出端542上的位置M1和位置M2為兩個繞圈處,螺栓544穿過位置M1和位置M2的兩個繞圈處將扭力彈簧54其固定於箱體51的內壁上,該固定方式避免了扭力彈簧54發生晃動。其中,彈簧本體541的高度小於距離L,以防止擋板53在翻轉過程中與扭力彈簧54的彈簧本體541發生幹涉。
擋板53由箱體51內部向外部翻轉至卸貨出口523位置時,扭力彈簧54的伸出端543與擋板53抵接,扭力彈簧54能夠止擋擋板53。擋板53通過與扭力彈簧54的配合,能夠在卸貨出口523內側對其進行暫時的遮擋和封閉,並在該位置對擋板53進行臨時鎖定。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中扭力彈簧54的彈力有限,在臨時鎖定狀態下,當擋板53被施加一個預定的外力(如貨物的自重或車廂晃動)後,擋板53能夠克服扭力彈簧54的彈力而向外翻轉。
卸料門55對應於卸貨出口523設置並位於外沿結構52的外側,以封閉卸貨出口523。本實施例中,卸料門55呈簸箕狀。卸料門55包括:一門主板551和立設於門主板551表面並相對設置的兩個門側板552。門主板551的一側邊與箱體51的下部通過連接軸554鉸接,通過向上或向下翻轉實現卸料門55的關閉和打開。兩個門側板552分設於門主板551該側邊的兩端,兩個門側板552的形狀大致呈三角形狀。進一步地,兩個門側板552的外表面上設有銷軸553。卸料門55向上翻轉並呈關閉狀態時,門主板551能夠封住卸貨出口523,兩個門側板552與外沿結構52的側板521重疊,並且外沿結構52收容於兩門側板552之間,而門側板552上的銷軸553至於靠近車廂本體4底部的位置。當擋板53由於外力繞過扭力彈簧54並向下翻轉能夠與卸料門55接觸。
鎖緊機構56設置於車廂本體4的底部,其包括:掛鈎561、轉軸562和安裝座563。安裝座563固定於車廂本體4的底部,轉軸562設於安裝座563上,掛鈎561通過轉軸562活動連接於車廂本體4的下方。當卸料門55關閉時,掛鈎561能夠與卸料門55上的轉軸562進行配合以鎖緊卸料門55。
在實際使用中,鎖緊機構不限於本實施例中的結構,也不限於本實施例的安裝位置,當卸料門55關閉狀態時,能夠通過鎖緊機構將卸料門55固定鎖緊即可。
請再參閱圖2,較優地,車廂本體4內設有導流架6,導流架6位於車廂本體4底部中間位置且對應於卸貨裝置5設置。該導流架6朝向車身左右兩邊均具有坡度61,以使車廂本體4內的散貨能夠經導流架6上的坡度61流入卸貨裝置5內,有效地提高卸貨速度,並使車廂本體4內的散糧卸料乾淨沒有殘留。
本實施例廂式半掛車的卸貨裝置5工作原理是:解除卸料門55和鎖緊機構56的配合,卸料門55打開,擋板53在車廂本體4內的散糧作用下下垂向外翻轉並與卸料門55形成開口,糧食流出(如圖9所示)。糧食卸完之後,推動擋板53使之向車廂本體4內轉動,並使擋板53繞過扭力彈簧54,撤回推力之後,擋板53被扭力彈簧54止擋,防止擋板53與卸料門55發生幹涉(如圖10所示)。然後,向上翻轉卸料門55,鎖緊機構56的掛鈎561勾住卸料門55上的銷軸553(如圖11和圖12所示)。此時,擋板53還被扭力彈簧54止擋而不能落下來與卸料門55接觸。但是扭力彈簧54的彈力有限,當半掛車發生震動,如行駛時、通過減速帶時或裝載糧食時等,擋板53在自重作用或貨物重力作用下能夠克服扭力彈簧54的彈力而下垂直至與卸料門55接觸(如圖13所示),此時即達到車輛裝載糧食之前擋板53的正常使用狀態,即擋板53和卸料門55與掛鈎561和銷軸553共同形成槓桿力學結構。該槓桿力學結構的形成具體為:車廂本體4內的散糧主要作用於擋板53上,並通過擋板53與卸料門55的接觸點(線)作用於卸料門55上;而此接觸點(線)距離連接軸554所成力矩與掛鈎561與連接軸554所成力矩有明顯對比,而從實現掛鈎561省力作用,方便掛鈎561的開合。例如:擋板53與卸料門55接觸點(線)距離連接軸554的距離與掛鈎561距離連接軸554的距離比是1:10,則意味著掛鈎561的作用力是擋板53與卸料門55接觸點(線)力的10%,即達到掛鈎561節省90%力的目的,既減輕了掛鈎561所受的力,也減輕了卸料門55的所受的力,操作掛鈎561更加輕鬆簡便。此外,本實施例中卸料門55和擋板53具有雙重封閉卸貨出口523的作用。卸料門55既可以與擋板53聯動,也可以單獨轉動。
本實用新型的卸貨裝置內設置擋板,既起到加強封閉卸貨出口的作用,又能夠在卸貨時避免車廂內散貨第一時間從卸貨出口流出,起到緩衝作用。同時,扭力彈簧的設置,能夠在閉合卸料門過程中,對擋板起到臨時鎖的作用,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增強了擋板的實用性。
雖然已參照以上典型實施方式描述了本實用新型,但應當理解,所用的術語是說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術語。由於本實用新型能夠以多種形式具體實施而不脫離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實質,所以應當理解,上述實施方式不限於任何前述的細節,而應在隨附權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範圍內廣泛地解釋,因此落入權利要求或其等效範圍內的全部變化和改型都應為隨附權利要求所涵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