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室外機櫃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00:32:16 2
專利名稱:一種室外機櫃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子或通信領域的機械設備,具體指一種適用於室外通信設備的機櫃。
背景技術:
通信技術正以空前的速度發展,各運營商為快速建網並節約機房建設成本,正越來越多的使用室外設備。為適應這一趨勢,通信設備供應商也都迅速的推出各種室外設備,室外機櫃也就越來越多。
室外機櫃給內部設備提供一定的安裝基礎和防護支持,同時也要給內部設備提供一個合適的工作環境,為了滿足防水、防塵、防腐蝕等方面的要求,許多室外機櫃設計成不能與環境直接通風的密封結構。對於一般戶外機櫃,內部設備熱耗比較低,在沒有太陽輻射時,機櫃自然散熱可以保證密閉機櫃內部空氣溫度滿足設備工作溫度的要求,但是如果考慮太陽輻射,就必須增加溫控單元來控制設備的運行,如熱交換器、空調等設備。也可以在機櫃結構上採用改進的防曬壁結構,保證太陽輻射對機櫃內部氣溫的影響最小,機櫃就不一定需要增加溫控單元。
一般室外機櫃的高溫規格為45℃,在實際太陽照射下,如果再加1120W/m2的太陽輻射,機櫃表面比環境的溫升會達到20℃以上,部分熱量將通過機櫃壁傳到內部的空氣,引起密閉機櫃內部空氣的溫升,機櫃內部的通訊設備工作環境所允許的最高工作溫度一般是55℃,無法滿足機櫃內設備工作溫度的要求,這樣,如果不控制好傳入機櫃的太陽輻射熱量,機櫃內部空氣溫度很容易就超過設備允許的工作溫度。因此,為保證設備的正常工作,提高機櫃的防太陽輻射能力已成為戶外機櫃設計的重要工作之一。
分析機櫃內太陽輻射引起溫升的原因是太陽照到機櫃表面後,熱量必須通過機櫃壁才能傳給內部空氣,因此機櫃壁的傳熱特性就影響傳到內部的總熱量,因此通過減小機櫃壁的導熱係數可以減少這部分熱量。現有的做法一般是將機櫃壁做成雙層空心密封結構,如圖1所示,雙層空心密封結構機櫃分別為外壁1和內壁2,兩層壁之間有密封的空氣夾層3,設備4裝置在內壁1內,空氣夾層3的結構減少了雙層壁的導熱係數。更進一步,還可以在空氣夾層3中增加隔熱材料,隔熱材料可抑制夾層中空氣流動帶來的對流換熱,同時本身的導熱係數也很小,這樣的雙層隔熱壁的導熱係數也更小。
雖然這種雙層結構僅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機櫃內的溫度,因為在太陽照射下,外壁的溫度會非常高,因此不管是空心夾層還是隔熱材料夾層,總有熱量傳到內部空氣,而內部空氣的熱容量比較小,因而造成溫升都比較大,根據實際測試結果,在太陽輻射強度為1000W/m2時,機櫃內部的空氣溫度比環境溫度要高出12℃。這樣,在環境溫度45℃,太陽輻射1120W/m2時,機櫃內部空氣溫度會在57℃以上,超過一般通訊設備最高55℃的高溫規格,所以該結構並不能有效降低內部空氣的最高溫度,同時在夾層中填充隔熱材料的加工工藝也比較複雜,可見這種雙層壁結構仍然需要進一步改進。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室外機櫃,以減小太陽輻射引起的機櫃內部溫升。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解決方案一種室外機櫃,包括形成機櫃封閉腔體的內壁和設置在所述內壁外圍能使該內壁免於陽光照射的外壁,所述內壁和外壁間形成充滿空氣的夾層,所述夾層與所所述外壁的外部連通。
所述外壁為與內壁相同的櫃體,所述外壁櫃體上開有通風孔。
所述外壁為一罩體,所述罩體上開有通風孔。
所述外壁由分別遮擋所述內壁各面的擋板構成,各擋板間之間具有間隙。
所述外壁包括遮擋內壁頂面的第一擋板和遮擋內壁所有側面的第二擋板,該第一擋板和第二檔板之間具有間隙。
所述外壁通過焊接、卡接或鉚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內壁上。
所述外壁可設置為多層,各層之間具有與外部連通的夾層。
所述外壁與所述內壁之間對應的各面平行。
採用本實用新型所述室外機櫃,主要優點在於外壁能擋住太陽光,保證太陽不能直接照射到內壁,這樣在太陽照射下,外壁表面溫度較高,但是對內壁和機櫃內部空氣的溫度影響很小,環境空氣可以在內外壁之間的夾層間自由上下流動,有助於內部設備的散熱,另外,與以往方案相比,還具有下列優點1、防曬外壁結構是固定結構件,無運動部件,可靠性高,沒有使用壽命的問題。
2、防曬外壁結構簡單,比普通雙層空心壁、雙層隔熱壁更容易加工,內外壁可以採用同一種材料,也可以採用不同材料。
3、防曬外壁結構與熱交換器、空調等溫控單元相比,成本更低,重量更輕,而且不會額外增加功率、三防等問題。
4、防曬外壁不但起到防曬作用,也能起到防雨等其它簡單的防護功能,保證內部機櫃的使用壽命。
5、機櫃的內壁構成單層壁密封機櫃,單層壁綜合傳熱係數比較高,相比於雙層隔熱壁,更有利於內部熱耗傳遞到環境。
圖1為雙層空心密封機櫃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發明所述室外機櫃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室外機櫃的結構圖,所述室外機櫃包括有外壁1及內壁2,所述內壁2構成密封機櫃;所述外壁1通過連接固定結構與內壁2連在一起,內外壁之間有一定的間隙,形成一個充滿空氣的夾層3,夾層3中空氣可以自由流動並與環境相通。在太陽照射下,外壁1的溫度高於環境空氣溫度,夾層3中的空氣受熱後溫度會升高,形成圖中箭頭所示的上下自然對流,這樣夾層3中空氣的溫度與環境溫度就非常接近。另外,環境自然通風可以吹進空氣夾層3,這也能保證夾層空氣溫度與環境溫度非常接近,一定程度上輔助了內部設備的散熱。
外壁1的結構有以下幾種方式外壁1可以採用與內壁2相同的櫃體結構,包圍內壁2各個面,為使中間的空氣夾層3與外部環境連通,在櫃體結構的側面上部、下部或者底面上,設置幾個通風孔,外部空氣可以通過通風孔在夾層3中自然形成自下而上的流通。
外壁1也可以採用套在內壁2上的罩體結構,罩體結構與上述的櫃體結構相比,省略了底面,為了空氣層3中形成空氣流通,罩體結構的側面上部開有通風孔。
外壁1還由分別遮擋內壁2各面的檔板組成,各檔板間留有間隙使夾層3與外部環境連通,為更好的對流空氣,擋板上還可以設置通風孔。
外壁1還可以僅做成兩個檔板的結構,其一遮擋內壁1的頂面,其二遮擋內壁1所有側面的環形或稜柱體擋板,兩個檔板之間仍然留有間距使夾層3與外部環境連通,擋板上也可以根據需要設置通風孔加強通風。
在內壁2上固定外壁1的方法很多,可根據需要採用焊接、卡接或鉚接等方式。
較為普通的結構方式是外壁1與內壁2平行,也可以為增加進入夾層3的空氣,空氣夾層的結構可以是上小下大的梯形。通風孔的多少、形狀和位置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為圓形、方形、三角形或長方形,以及設置在能符合空氣流動方向的位置。
當然,為達到更好的防曬效果,外壁1可設置為多層,各層之間具有與外部環境連通的夾層,並且,在最外層可以塗上防太陽輻射的塗料,外壁1和內壁2可以根據具體需要採用同一種材料或不同材料。
採用該防曬壁結構,太陽輻射對機櫃內空氣溫度的影響非常小,太陽輻射引起的機櫃內部溫升小於5℃。這樣,在機櫃高溫規格為45℃、太陽輻射1120W/m2時,只要控制好內部發熱設備的總熱耗,可以保證內部空氣溫度不會超過55℃的工作溫度。
採用本實用新型所述室外機櫃,主要優點在於外壁能擋住太陽光,保證太陽不能直接照射到內壁,這樣在太陽照射下,外壁表面溫度較高,但是對內壁和機櫃內部空氣的溫度影響很小,環境空氣可以在內外壁之間的夾層間自由上下流動,有助於內部設備的散熱,另外,與以往方案相比,還具有下列優點1、防曬外壁結構是固定結構件,無運動部件,可靠性高,沒有使用壽命的問題。
2、防曬外壁結構簡單,比普通雙層空心壁、雙層隔熱壁更容易加工,內外壁可以採用同一種材料,也可以採用不同材料。
3、防曬外壁結構與熱交換器、空調等溫控單元相比,成本更低,重量更輕。而且不會額外增加功率、三防等問題。
4、防曬外壁不但起到防曬作用,也能起到防雨等其它簡單的防護功能,保證內部機櫃的使用壽命。
5、機櫃的內壁構成單層壁密封機櫃,單層壁綜合傳熱係數比較高,相比於雙層隔熱壁,更有利於內部熱耗傳遞到環境。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作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室外機櫃,包括形成機櫃封閉腔體的內壁和設置在所述內壁外圍能使該內壁免於陽光照射的外壁,所述內壁和外壁間形成充滿空氣的夾層,其特徵在於,所述夾層與所述外壁的外部連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壁為與內壁相同的櫃體,所述外壁櫃體上開有通風孔。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壁為一罩體,所述罩體上開有通風孔。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壁由分別遮擋所述內壁各面的擋板構成,各擋板間之間具有間隙。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壁包括遮擋內壁頂面的第一擋板和遮擋內壁所有側面的第二擋板,該第一擋板和第二檔板之間具有間隙。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壁通過焊接、卡接或鉚接方式固定在所述內壁上。
7.如權利要求2~6任意之一所述的室外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壁可設置為多層,各層之間具有與外部連通的夾層。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機櫃,其特徵在於,所述外壁與所述內壁之間對應的各面平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櫃結構,特別涉及具有防太陽輻射功能的一種室外機櫃,以減小太陽輻射引起的機櫃內部溫升。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室外機櫃是一種雙層壁機構,包括形成機櫃封閉腔體的內壁和使該內壁免於陽光照射的外壁,所述內壁和外壁間形成空氣夾層;所述夾層與外部連通。優選的外壁結構方式有所述外壁為與內壁相同的櫃體,所述櫃體上開有通風孔;所述外壁為一罩體,所述罩體上開有通風孔;所述外壁由分別遮擋所述內壁各面的擋板構成,各擋板間之間具有間隙;所述外壁包括遮擋內壁頂面的第一擋板和遮擋內壁所有側面的第二擋板,該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之間具有間隙。
文檔編號H05K7/20GK2762491SQ200420013429
公開日2006年3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12月22日 優先權日2004年12月22日
發明者胡衛峰, 田樹波, 董陳 申請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