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保溫防水外牆板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21:56:16 1
一種保溫防水外牆板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保溫防水外牆板,包括第一防水層、第一防火層、保溫層、第二防火層、第二防水層,所述保溫層設置在第一防火層和第二防火層之間,所述第一防水層覆蓋在第一防火層外,所述第二防水層覆蓋在第二防火層外,外牆板左端面與右端面相匹配,上端面與下端面相匹配;第一防水層內側和第一防火層右端面上設有防水條,第二防水層內側和第二防火層下端面上設有防水條。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具有良好保溫、防火、防水性能的輕質外牆板,便於安裝,內外壁均具有良好的防水和防火效果,中間保溫層提供良好的保溫效果。牆體邊緣的凹凸結構能夠有效防水,並能夠起到良好的定位效果,一個人即可完成安裝工作,節省勞動力。
【專利說明】一種保溫防水外牆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建築型材【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能夠起到保溫防水效果的外牆板。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建築外牆的主體一般為磚砌體或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在外牆主體的內、外牆面用水泥砂漿粉刷,有的還要進行牆體保溫處理,最後刷塗料,或者瓷磚飾面或石材幹掛外牆飾面。這種牆體結實耐用,較為美觀,但牆體較重,只能適用於磚混或混凝土建築。而目前,在建築工地中通常需要為工地人員臨時搭建簡易板房,這些簡易板房通常只有一層外牆板,簡易板的材質為輕鋼骨架複合彩鋼板結構,成本低廉,雖有一定的隔熱保溫和抗震性能,但其材質較薄、隔熱性能非常有限,而且隔音效果很差,防火性能不佳。此外,彩鋼板結合處需要進行固定條的安裝才能起到防水效果,安裝時需要2至3人配合,較為不便。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具有良好保溫、防火、防水性能的輕質外牆板,便於安裝。
[0004]為了達到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0005]一種保溫防水外牆板,包括第一防水層、第一防火層、保溫層、第二防火層、第二防水層,所述保溫層設置在第一防火層和第二防火層之間,所述第一防水層覆蓋在第一防火層外,所述第二防水層覆蓋在第二防火層外,外牆板左端面與右端面相匹配,上端面與下端面相匹配;第一防水層、第一防火層、保溫層、第二防火層、第二防水層左側邊緣形成中間突起的階梯狀結構,第一防水層、第一防火層、保溫層、第二防火層、第二防水層右側邊緣形成中間下陷的階梯狀結構,第一防水層、第一防火層、保溫層、第二防火層、第二防水層上端邊緣形成中間突起的階梯狀結構,第一防水層、第一防火層、保溫層、第二防火層、第二防水層下端邊緣形成中間凹陷的階梯狀結構,第一防水層內側和第一防火層右端面上設有防水條,第二防水層內側和第二防火層下端面上設有防水條。
[0006]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水層和第二防水層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自外而內向上傾斜。
[0007]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水層、第二防水層上下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0008]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防火層和第二防火層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自外而內向上傾斜。
[0009]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防水層、第二防水層上下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0010]有益效果:
[0011]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外牆板,內外壁均具有良好的防水和防火效果,中間保溫層提供良好的保溫效果。牆體邊緣的凹凸結構能夠有效防水,並能夠起到良好的定位效果,一個人即可完成安裝工作,節省勞動力。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保溫防水外牆板結構示意圖;
[0013]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
[0014]圖3為圖1的B-B向剖視圖;
[0015]圖4為實施例二中保溫防水外牆板的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6]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進一步闡明本實用新型,應理解下述【具體實施方式】僅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而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需要說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詞語「前」、「後」、「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圖中的方向,詞語「內」和「外」分別指的是朝向或遠離特定部件幾何中心的方向。
[0017]如圖1所示,一種保溫防水外牆板,包括第一防水層1、第一防火層2、保溫層3、第二防火層4、第二防水層5,第一防水層I和第二防水層5對稱設置,第一防火層2和第二防火層4對稱設置,所述保溫層3設置在第一防火層2和第二防火層4之間,所述第一防水層I覆蓋在第一防火層2外,所述第二防水層5覆蓋在第二防火層4外,外牆板整體左端面與右端面相匹配,上端面與下端面相匹配。
[0018]具體地說,如圖2所示,第一防水層1、第一防火層2、保溫層3、第二防火層4、第二防水層5左側邊緣形成中間突起的階梯狀結構,即在外牆板的最左端,保溫層3最突出,第一防火層2和第二防火層4次之,然後是第一防水層I和第二防水層5。第一防水層1、第一防火層2、保溫層3、第二防火層4、第二防水層5右側邊緣形成中間下陷的階梯狀結構,即在外牆板的最右端,保溫層3最短,第一防火層2和第二防火層4稍長,然後是第一防水層I和第二防水層5。這樣外牆板的左右邊緣分別形成了相匹配的「凸」形和「凹」形結構。
[0019]同樣的第一防水層1、第一防火層2、保溫層3、第二防火層4、第二防水層5上端邊緣形成中間突起的階梯狀結構,即在外牆板的最上端,保溫層3最高,第一防火層2和第二防火層4次高,然後是第一防水層I和第二防水層5。第一防水層1、第一防火層2、保溫層3、第二防火層4、第二防水層5下端邊緣形成中間凹陷的階梯狀結構,即在外牆板的最下端,保溫層3最短,第一防火層2和第二防火層4次之,第一防水層I和第二防水層5最長。這樣外牆板的上下邊緣分別形成了相匹配的「凸」形和「凹」形結構。牆板左右端面和上下端面的凹凸結構,方便操作人員進行牆板的定位和安裝,只需在安裝第一塊牆板時進行定位和找平,凹凸能夠保證其後的牆板安裝定位精確,另外,凹凸形結構使得牆板與牆板之間不易滲入水分和空氣,防水性能優越。為了進一步增強本牆板的防水功能,我們在第一防水層I內側(未被第一防火層2粘附處)和第一防火層2右端面上設有防水條6,並對稱地在第二防水層5內側(未被第二防火層4粘附處)和第二防火層4下端面上設有防水條6。這樣即使牆板內側或外側有潮氣侵襲,也不會穿透整個牆板,密封性能極佳。
[0020]實施例二:
[0021]作為實施例一的改進,如圖4所示,我們將第一防水層I和第二防水層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設計為自外而內向上傾斜的斜面,第一防水層1、第二防水層5上下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優選為60°。安裝時將第一防水層I作為外牆板的外壁,外壁流淌的雨水較多,因此這樣的設計能夠進一步阻止牆體外壁的雨水向內壁滲漏。對稱的,所述第一防火層2和第二防火層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也可以自外而內向上傾斜。所述第一防水層、第二防水層上下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優選為60°。
[0022]本實用新型方案所公開的技術手段不僅限於上述實施方式所公開的技術手段,還包括由以上技術特徵任意組合所組成的技術方案。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保溫防水外牆板,其特徵在於:包括第一防水層(I)、第一防火層(2)、保溫層(3)、第二防火層(4)、第二防水層(5),所述保溫層(3)設置在第一防火層(2)和第二防火層(4)之間,所述第一防水層(I)覆蓋在第一防火層(2)外,所述第二防水層(5)覆蓋在第二防火層(4)外,外牆板左端面與右端面相匹配,上端面與下端面相匹配;第一防水層(I )、第一防火層(2)、保溫層(3)、第二防火層(4)、第二防水層(5)左側邊緣形成中間突起的階梯狀結構,第一防水層(I)、第一防火層(2)、保溫層(3)、第二防火層(4)、第二防水層(5)右側邊緣形成中間下陷的階梯狀結構,第一防水層(I)、第一防火層(2)、保溫層(3)、第二防火層(4)、第二防水層(5)上端邊緣形成中間突起的階梯狀結構,第一防水層(I)、第一防火層(2)、保溫層(3)、第二防火層(4)、第二防水層(5)下端邊緣形成中間凹陷的階梯狀結構,第一防水層(I)內側和第一防火層(2)右端面上設有防水條(6),第二防水層(5)內側和第二防火層(4)下端面上設有防水條(6)。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防水外牆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防水層(I)和第二防水層(5)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自外而內向上傾斜。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溫防水外牆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防水層(I)、第二防水層(5)上下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溫防水外牆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防火層(2)和第二防火層(4)的上端面和下端面均自外而內向上傾斜。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保溫防水外牆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防水層(I)、第二防水層(5)上下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30°?60°。
【文檔編號】E04B1/343GK204152071SQ201420494892
【公開日】2015年2月11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31日
【發明者】廖東榮 申請人:贛州合利新型建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