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纜緊固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6-14 20:09:16 1
專利名稱:線纜緊固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線纜連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線纜緊固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線纜主要是依靠連接器的針孔配合連接到控制模塊上的,這樣的連接方式結構簡單,其連接器一方面可用於線纜與控制模塊進行電連接,另一方面可用於線纜與控制模板的物理連接,但是,這樣的物理連接緊固不可靠,不小心的磕碰和晃動容易使其連接鬆動或者脫落。為解決線纜晃動造成連接鬆動的問題,現有技術中,一般採取在線纜上加設塑膠卡扣的方法,這樣有效防止了線纜的晃動,但是在震動較大的環境下,設備的晃動容易引起連接器連接的鬆動或者脫落,從而導致其接觸不良,影響線纜的連接性能及系統的穩定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線纜緊固結構,其結構簡單,緊固可靠。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線纜緊固結構,用於鎖緊卡接於所述主控制模塊上的線纜固定件,所述主控制模塊固定於一第一側板上;其於所述線纜固定件與所述第一側板上,設置有用於鎖緊線纜固定件的卡板和卡扣,所述卡板固定於所述線纜固定件上,所述卡扣固定於所述第一側板上,所述卡扣與所述卡板卡扣連接。具體地,所述卡板通過第一緊固件固定於所述線纜固定件上,所述卡扣通過第二緊固件固定於所述第一側板上,所述卡扣上設有彈性扣環,所述卡板的兩側對稱開設有兩個與所述彈性扣環匹配的缺口,所述彈性扣環卡扣於兩所述缺口內。進一步地,所述卡扣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設有兩個所述彈性扣環,所述卡板與所述彈性扣環的數量相同,兩所述彈性扣環的端部轉動連接於所述固定板的兩側,所述彈性扣環的中間部分卡扣於所述卡板的缺口內。更進一步地,於所述固定板的四個頂角處設有四個凸臺,所述凸臺上開設有與所述彈性扣環匹配的穿孔,所述彈性扣環穿設於所述穿孔內,所述凸臺與所述固定板一體成型或者焊接於所述固定板上。具體地,所述彈性扣環由一金屬杆折彎而成,其兩端分別穿設於兩所述穿孔內。更具體地,所述第一緊固件採用螺杆和螺母的組合。優選地,所述第二緊固件為螺絲。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線纜緊固結構,其在固接有線纜的線纜固定件和主控制模板的之間增設卡板和卡扣,卡板固定於線纜固定件上,卡扣固定於第一側板上,所述卡扣與卡板卡扣連接,這樣通過卡板與線纜固定件的緊固作用、卡扣與第一側板的緊固作用及卡扣與卡板的卡扣作用,可牢固地將線纜與線纜固定件的組合鎖緊於第一側板上,有效防止了出現因震動引起線纜固定件鬆脫的現象,從而保證了線纜的連接性能及系統的穩定性。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線纜緊固結構的分解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線纜緊固結構的整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如圖1和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線纜緊固結構,用於鎖緊卡接於主控制模塊5上的線纜固定件12,所述主控制模塊5固定於一第一側板4上;其於所述線纜固定件12與所述第一側板4上,設置有用於鎖緊線纜固定件12的卡板2和卡扣3,所述卡板2固定於所述線纜固定件12上,所述卡扣3固定於所述第一側板4上,所述卡扣3與所述卡板2卡扣連接。具體應用中,線纜固定件12的一端固定連接線纜11,另一端卡接主控制模板5,主控制模板5上設有用於方便與線纜固定件12連接的第二連接器51,為描述方便,將線纜固定件12和線纜11的組合命名為線纜組件I。通過線纜固定件12與第二連接器51的連接,一方面可起到固定線纜組件I的目的,另一方面可實現線纜組件I與主控制模板5之間的數據信號傳輸。具體加工應用中,卡板2可由一片狀構件加工而成,這樣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並可簡化加工過程。其通過卡板2與線纜固定件12的緊固作用、卡扣3與第一側板4的緊固作用及卡板2與卡扣3的卡扣作用,可牢固地將線纜組件I鎖緊於第一側板4上,有效防止了出現因震動引起線纜組件I鬆脫的現象,從而保證了線纜11的連接性能及系統的穩定性。具體地,如圖1所示,所述線纜固定件12為與第二連接器匹配51的第一連接器12,所述第一連接器12和所述第二連接器51均設有兩個,所述卡扣3的數量與所述第二連接器51的數量相同。第一連接器12的具體規格可根據具體系統流量需求設計,這裡第一連接器12和第二連接器51的組合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用於外部設備向主控制模板5的輸入電源信號,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優實施例,這一組的第一連接器12選用15pin針(15根針頭)的連接器;另一組用於主控制模板5向外部設備輸出電源信號,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優實施例,這一組的第一連接器12選用9pin針(9根針頭)的連接器。具體地,如圖1所述,所述卡板2通過第一緊固件6固定於所述第一連接器12上,所述卡扣3通過第二緊固件7固定於所述第一側板4上,所述卡扣3上設有彈性扣環31,所述卡板2的兩側對稱開設有兩個與所述彈性扣環31匹配的缺口 21,所述彈性扣環31卡扣於兩所述缺口 21內。進一步地,如圖1所示,所述卡扣3還包括固定板32,所述固定板32上設有兩個所述彈性扣環31,所述卡板2與所述彈性扣環31的數量相同,兩所述彈性扣環31的端部轉動連接於所述固定板32的兩側,所述彈性扣環31的中間部分卡扣於所述卡板2的缺口 21內。具體地,如圖1所示,於所述固定板32的四個頂角處設有四個凸臺323,並於所述凸臺323上開設有與所述彈性扣環31匹配的穿孔(圖中未示出),所述彈性扣環31穿設於所述穿孔內,所述凸臺323與所述固定板32 —體成型或者焊接於所述固定板32上。具體加工應用中,固定板32可由一片狀構件加工而成,這樣可有效降低材料成本,並可簡化加工過程。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較優方案,所述凸臺323與所述固定板32 —體成型,具體加工時,可將固定板32的四個角卷彎形成具有所述穿孔的凸臺323。具體地,所述彈性扣環31由一金屬杆折彎而成,其兩端分別穿設於兩所述穿孔內,具體加工設計中所述金屬杆可採用彈簧鋼材料加工而成,彈簧鋼具有較好的彈性,並具有一定的柔性,這樣可以較容易將其扳動並卡扣於缺口 21內,其彈性力可較好地將卡板2和卡扣3鎖緊。具體地,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側板4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二連接器51匹配的第一開口 41,所述卡扣3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二連接器51匹配的第二開口 321,所述第二連接器51穿設於所述第一開口 41和所述第二開口 321內。第一開口 41和第二開口 321的巧設,用於使第二連接器51能穿過第一側板4和卡扣3連接第一連接器12,從而實現第二連接器51與第一連接器12的連接,實用性強。具體地,如圖1所示,所述卡板2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緊固件6匹配的第一通孔22,所述第一連接器12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一緊固件6匹配的第二通孔121,所述第一緊固件6穿設於所述第一通孔22和所述第二通孔121內;所述卡扣3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二緊固件7匹配的第三通孔322,所述第一側板4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二緊固件7匹配的第四通孔(圖中未示出),具體加工中,可將第一開口 41與第四通孔合併加工。所述第二連接器51上開設有與所述第二緊固件7匹配的連接孔52,所述第二緊固件7穿設於所述第三通孔322、第四通孔和所述連接孔52內,這樣通過第二緊固件7 —方面可使卡扣3和第二連接器51緊固於第一側板4上,另一方面由於第一側板4上只需加工第四通孔,便可同時連接卡扣3和第二連接器51,這樣簡化了第一側板4上的孔加工工藝。優選地,所述第二緊固件7為螺絲。螺絲拆裝方便、緊固可靠,且可採用標準件,成本低、維修更換方便。具體加工應用中,於連接孔52內加工有與所述第二緊固件7匹配的螺紋。具體地,如圖1所示,所述第一緊固件6包括螺杆62和螺母61,所述螺杆62上設有螺帽,所述螺杆62依次穿設於所述第一通孔22和所述第二通孔121內並延伸出所述第二通孔121外與所述螺母61螺紋連接,所述螺帽抵頂於所述卡板2上,所述螺母抵頂於所述第一連接器12上。通過螺杆62和螺母61的配合一方面可有效連接卡板2與第一連接器12,另一方面由於卡板2和第一連接器12上不需加工與螺杆62匹配的螺紋孔,所以簡化了卡板2和第一連接器12上的孔槽加工過程。螺杆62和螺母61的配合緊固可靠,且可採用標準件,成本低、易於維修更換。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線纜緊固結構,如圖1和圖2所示,具體安裝時,先通過第一緊固件6將卡板2固定於第一連接器12上,並通過第二緊固件7將卡扣3和第二連接器51固定於第一側板4上,然後將第一連接器12卡插於第二連接器51上,最後扳動彈性扣環31卡扣於卡板2上的缺口 21內,這樣便可鎖緊線纜組件I與主控制模塊5的連接,有效防止了線纜組件I的鬆脫,其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緊固可靠。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線纜緊固結構,用於鎖緊卡接於主控制模塊上的線纜固定件,所述主控制模塊固定於一第一側板上,其特徵在於:於所述線纜固定件與所述第一側板之間,設置有用於鎖緊線纜固定件的卡板和卡扣,所述卡板固定於所述線纜固定件上,所述卡扣固定於所述第一側板上,所述卡扣與所述卡板卡扣連接。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線纜緊固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卡板通過第一緊固件固定於所述線纜固定件上,所述卡扣通過第二緊固件固定於所述第一側板上,所述卡扣上設有彈性扣環,所述卡板的兩側對稱開設有兩個與所述彈性扣環匹配的缺口,所述彈性扣環卡扣於兩所述缺口內。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線纜緊固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卡扣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設有兩個所述彈性扣環,所述卡板與所述彈性扣環的數量相同,兩所述彈性扣環的端部轉動連接於所述固定板的兩側,所述彈性扣環的中間部分卡扣於所述卡板的缺口內。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線纜緊固結構,其特徵在於:於所述固定板的四個頂角處設有四個凸臺,所述凸臺上開設有與所述彈性扣環匹配的穿孔,所述彈性扣環穿設於所述穿孔內,所述凸臺與所述固定板一體成型或者焊接於所述固定板上。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線纜緊固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彈性扣環由一金屬杆折彎而成,其兩端分別穿設於兩所述穿孔內。
6.如權利要求2至5任一項所述的線纜緊固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緊固件採用螺杆與螺母的組合。
7.如權利要求2至5任一項所述的線纜緊固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緊固件為螺絲。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適用於線纜連接技術領域,提供了線纜緊固結構,其用於鎖緊卡接於主控制模塊上的線纜固定件,所述主控制模塊固定於一第一側板上;其於所述線纜固定件與所述第一側板之間,設置有用於鎖緊線纜固定件的卡板和卡扣,所述卡板固定於所述線纜固定件上,所述卡扣固定於所述第一側板上,所述卡扣與所述卡板卡扣連接。其在固接有線纜的線纜固定件和主控制模板的之間增設卡板和卡扣,通過卡板與線纜固定件的緊固作用、卡扣與第一側板的緊固作用及卡板與卡扣的卡扣作用,可牢固地將線纜與線纜固定件的組合鎖緊於第一側板上,有效防止了出現因震動引起線纜固定件鬆脫的現象,從而保證了線纜的連接性能及系統的穩定性。
文檔編號H01R13/639GK203026728SQ201220596569
公開日2013年6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3日
發明者任剛 申請人:深圳市多尼卡電子技術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