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絲束自動噴油劑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5 15:16:3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滌綸短纖紡絲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絲束自動噴油劑裝置。
背景技術:
滌綸短纖在後紡生產中,絲束經過牽伸機牽伸捲曲以後,在進入熱定型之前,需要對絲束添加各種油劑,本來的噴油劑裝置比較簡陋,只是在絲束上方安裝了幾把噴槍,這樣絲束下端就噴不到,導致油劑不均勻,影響絲束質量,另外沒有防護罩,油劑噴出後四處散開,影響車間環境。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絲束自動噴油劑裝置,優化現場工作環境,保證了產品的質量,減少事故的發生。
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發明採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
一種絲束自動噴油劑裝置,該裝置包括機架以及固定設置在機架上的油劑收集箱、進絲端擋絲棒、進絲端導絲輥筒、油劑噴倉、出絲端導絲輥筒和出絲擋絲棒;所述的進絲端擋絲棒設置在機架底部進絲端端,出絲擋絲棒設置在機架上部出絲端,所述的油劑噴倉設置在機架的中部,油劑噴倉的上、下端分別設置有出絲口和進絲口,所述的進絲端導絲輥筒和出絲端導絲輥筒分別位於油劑噴倉的上、下部,進絲端導絲輥筒和出絲端導絲輥筒的設置位置使絲束能夠豎直從進絲口和出絲口經過;所述的油劑噴倉包括箱體和噴油噴頭,箱體包括兩塊「U」型板,兩塊「U」型板相對拼合,在拼合處留出上、下兩個開口,上、下兩個開口形成所述的出絲口和進絲口,出絲口和進絲口兩側均設置有防刮絲棒,所述的噴油噴頭為多個,多個噴油噴頭構成若干排,若干排的噴油噴頭設置在兩塊「U」型板的內側壁上;所述的油劑收集箱設置在機架的底部。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兩塊「U」型板的一端設置有端板,另一端設置有可開啟的搖門。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進絲輥筒和出絲端導絲輥筒內部為一根輥筒定位軸,輥筒定位軸通過一側的法蘭與機架用螺栓固定起來,輥筒定位軸內、外側分別設置有兩個軸承、將外滾筒定位,外滾筒的兩端用端蓋、限位。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機架下方設置油劑收集箱固定架,所述的油劑收集箱固定在油劑收集箱固定架上,機架上焊接一整塊面板,面板中段焊接兩根油劑噴倉的固定架,油劑噴倉固定設置在油劑噴倉的固定架上,面板下部開有進絲端導絲棒定位孔和進絲端導絲輥筒定位孔,進絲端擋絲棒、進絲端導絲輥筒分別固定在進絲端導絲棒定位孔和進絲端導絲輥筒定位孔上,面板上部開有出絲端導絲輥筒定位孔和出絲端導絲棒定位孔,出絲端導絲輥筒和出絲擋絲棒分別固定在出絲端導絲輥筒定位孔和出絲端導絲棒定位孔。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防刮絲棒為陶瓷棒。
作為進一步改進,該裝置還包括油劑儲存箱,油劑儲存箱通過油劑泵和油劑輸出管道連接所述的噴油噴頭;油劑收集箱通過回流管道連接所述的油劑儲存箱,並在油劑儲存箱上設置有油劑補充管。
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進絲端擋絲棒和出絲擋絲棒均由定位軸、可調節擋塊及緊固螺栓組成,定位軸通過螺母固定在機架上,可調節擋塊可在定位軸上橫向移動,調節到位後由緊固螺栓擰緊定位。
本發明由於採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該裝置與原來相比的有點:
1.增加了油劑噴倉,減少油劑的散開,優化現場工作環境。
2.增加進絲端導絲輥筒和出絲端導絲輥筒,讓絲束始終處於拉緊狀態,使油劑噴灑均勻,保證了產品的質量。
3.增加了進絲端擋絲棒和出絲擋絲棒,保證絲束不會出現橫向竄動,減少事故的發生。
4.油劑的循環利用及自動補充系統,減少了油劑的浪費,節約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
圖2為圖1的左視圖。
圖3、圖4為機架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油劑噴倉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進絲端導絲輥筒和出絲端導絲輥筒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進絲端擋絲棒和出絲擋絲棒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油劑的循環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
如圖1所示的一種絲束自動噴油劑裝置,該裝置包括機架6以及固定設置在機架6上的油劑收集箱1、進絲端擋絲棒2、進絲端導絲輥筒3、油劑噴倉4、出絲端導絲輥筒7和出絲擋絲棒8。所述的進絲端擋絲棒2設置在機架6底部進絲端端,出絲擋絲棒8設置在機架6上部出絲端,所述的油劑噴倉4設置在機架6的中部,油劑噴倉4的上、下端分別設置有出絲口19和進絲口34,所述的進絲端導絲輥筒3和出絲端導絲輥筒7分別位於油劑噴倉4的上、下部,進絲端導絲輥筒3和出絲端導絲輥筒7的設置位置使絲束能夠豎直從進絲口34和出絲口19經過。如圖5所示,所述的油劑噴倉4包括箱體和噴油噴頭5,箱體包括兩塊「U」型板,兩塊「U」型板相對拼合,在拼合處留出上、下兩個開口,兩塊「U」型板的一端設置有端板,另一端設置有可開啟的搖門17。上、下兩個開口形成所述的出絲口19和進絲口34,出絲口19和進絲口34兩側均設置有防刮絲棒,防刮絲棒為陶瓷棒18,在絲束通過長條時,不讓絲束與箱體邊緣相互碰擦而出現勾絲的情況。所述的噴油噴頭5為多個,多個噴油噴頭5構成若干排,若干排的噴油噴頭5設置在兩塊「U」型板的內側壁上;所述的油劑收集箱1設置在機架6的底部。
如圖3、圖4所示,機架下方設置油劑收集箱固定架10,所述的油劑收集箱1固定在油劑收集箱固定架10上,機架上焊接一整塊面板12,面板12中段焊接兩根油劑噴倉的固定架11,油劑噴倉4固定設置在油劑噴倉的固定架11上,面板12下部開有進絲端導絲棒定位孔13和進絲端導絲輥筒定位孔14,進絲端擋絲棒2、進絲端導絲輥筒3分別固定在進絲端導絲棒定位孔13和進絲端導絲輥筒定位孔14上,面板上部開有出絲端導絲輥筒定位孔15和出絲端導絲棒定位孔16,出絲端導絲輥筒7和出絲擋絲棒8分別固定在出絲端導絲輥筒定位孔15和出絲端導絲棒定位孔16。
如圖6所示,進絲輥筒3和出絲端導絲輥筒7內部為一根輥筒定位軸20,輥筒定位軸20通過一側的法蘭與機架用螺栓固定起來,輥筒定位軸20內、外側分別設置有兩個軸承22、24將外滾筒23定位,外滾筒23的兩端用端蓋21、25限位。在軸固定的情況下,外筒能自由旋轉,這樣絲束在輥筒上擦過時是滾動摩擦,而不是滑動摩擦,一方面增加輥筒使用時間,另一方面保證絲束的質量。
如圖7所示,進絲端擋絲棒2和出絲擋絲棒8均由定位軸31、可調節擋塊32及緊固螺栓33組成,定位軸31通過螺母固定在機架6上,可調節擋塊32可在定位軸31上橫向移動,調節到位後由緊固螺栓33擰緊定位。但該調節擋塊的寬度始終要小於輥筒的長度,該機構保證絲束在拉動過程中不會出現橫向移位而跑出輥筒。
如圖8所示,該裝置還包括油劑儲存箱30,油劑儲存箱30通過油劑泵27和油劑輸出管道26連接所述的噴油噴頭5;油劑收集箱通過回流管道29連接所述的油劑儲存箱30,並在油劑儲存箱30上設置有油劑補充管28。這樣實現一個油劑的循環,當油劑量減少以後,通過油劑補充管道28將調配好的新油劑加入到儲存箱內。始終保證油劑保持在一定液位。
如圖1所示,絲束9從下端右側進入,在進絲端擋絲棒2的作用下,保證絲束始終在輥筒內,而不會跑偏。繞過進絲輥筒3後,進絲輥筒3隨著絲束9的拉伸作用一起轉動,中間經過油劑噴倉4,再從出絲端導絲輥筒7繞過從左側拉出,在出絲擋絲棒8的作用下,絲束也不會從出絲端輥筒跑出,兩個輥筒在被動滾動下,還有一定的拉緊作用,讓絲束始終處於繃緊狀態,這樣在噴油劑的時候就不會出現不均勻的情況。就這樣絲束在不斷的拉伸過程中,油劑也不間斷的噴到絲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