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撐開復位裝置製造方法
2023-06-10 15:41:46 1
股骨骨折撐開復位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股骨骨折撐開復位裝置,屬於一種醫療器械,它有第一延長杆和第二延長杆,兩桿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管管夾和第二管管夾連接在一起,兩桿的中部分別有第一延長器和第二延長器,第一延長杆的一端通過第三管管夾固定有斯氏針套管,斯氏針套管內有斯氏針,第二延長杆的一端通過第四管管夾固定有半環杆,第一可氏針通過第一管針夾和第二管針夾固定在半環杆上,與第一可氏針垂直的第二可氏針通過第三管針夾固定在半環杆上。這種股骨骨折撐開復位裝置,在進行閉合復位時,可聯合磁力導航髓內針治療股骨幹骨折,不但解決了閉合復位的難題,大大增加了術中操作的靈活性,而且避免了因應用牽引床復位而造成的併發症。
【專利說明】股骨骨折撐開復位裝置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骨科用器械。
【背景技術】
[0002]股骨交鎖髓內針內固定是治療股骨幹骨折的金標準,然而,儘管術中X線透視已經相當普及,其中的股骨骨折閉合復位技術目前仍存在一定的困難。另外,術中過多的應用X線透視也是多數外科醫生所不能接受的,這就導致許多骨科醫生目前仍採用切開復位髓內針內固定治療股骨幹骨折。採用牽引床復位是目前多數骨科醫生在股骨幹骨折術中採用的傳統方法,但是由於牽引床特殊體位的原因限制了術中操作的靈活性,特別是對於體型健壯或肥胖的病人術中操作尤為困難,而且容易造成術中股骨頸骨折等併發症。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股骨骨折撐開復位裝置,以提高其使用效果。
[0004]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股骨骨折撐開復位裝置,它有第一延長杆和第二延長杆,兩桿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管管夾和第二管管夾連接在一起,兩桿的中部分別有第一延長器和第二延長器,第一延長杆的一端通過第三管管夾固定有斯氏針套管,斯氏針套管內有斯氏針,第二延長杆的一端通過第四管管夾固定有半環杆,第一可氏針通過第一管針夾和第二管針夾固定在半環杆 上,與第一可氏針垂直的第二可氏針通過第三管針夾固定在半環杆上。
[0005]採用上述結構的股骨骨折撐開復位裝置,在進行閉合復位時,可聯合磁力導航髓內針治療股骨幹骨折,不但解決了閉合復位的難題,大大增加了術中操作的靈活性,而且避免了因應用牽引床復位而造成的併發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發明結構的示意圖。
[0007]圖2是圖1的左視圖。
[0008]圖3表示了第一延長杆與斯氏針套管的連接方式。
[0009]圖4表示了管管夾的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0010]下面結合附圖給出的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0011]如附圖所示,本發明之股骨骨折撐開復位裝置,它有第一延長杆4和第二延長杆6,兩桿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管管夾5和第二管管夾9連接在一起,兩桿的中部分別有第一延長器7和第二延長器8,第一延長杆的一端通過第三管管夾I固定有斯氏針套管2,斯氏針套管內有斯氏針3,第二延長杆的一端通過第四管管夾13固定有半環杆12,第一可氏針10通過第一管針夾11和第二管針夾16固定在半環杆上,與第一可氏針垂直的第二可氏針15通過第三管針夾14固定在半環杆上。
[0012]使用時,在聯合磁力導航下的操作步驟如下:1、於髂骨髂前上棘部位鑽入斯氏針3,該針的直徑為4.0mm,進針角度為向內向上各傾斜15度角,將斯氏針套管套在斯氏針外面。2、於股骨外上髁向內鑽入第一克氏針10,再於股骨髁上前方偏內側自前上向後下方鑽入第二克氏針,將各克氏針用半環杆連接起來形成固定結構,各可氏針的直徑為3_。3、用各管管夾將斯氏針套管、半環杆與延長杆連接在一起。4、旋轉延長器使延長杆加長從而將股骨骨折端撐開復位。5、股骨近端梨狀窩開口插入髓腔導針、擴髓後置入髓內針固定。
[0013]所述的第一、第二延長器一端連接在延長杆的一段上、另一端通過螺紋與延長杆的另一段連接在一起。轉動延長器時,帶螺紋的另一段延長杆插入不帶螺紋的一段延長杆內或從該段延長杆內伸出,改變延長杆的整體長度。
[0014]如圖4所示,在各管管夾上有螺栓36,螺栓中部套裝有墊片34,墊片的兩側分別通過螺紋安裝有第一管夾體32和第二管夾體35,兩管夾體上分別有弧形槽33,螺栓的頂面有多邊形的凹槽31。兩管夾體並列時,可用於兩平行的管或杆之間的連接固定,兩管夾體垂直時,可用於兩垂直的管或杆之間的連接固定,連接固定時,在螺栓的多邊形的凹槽內,插入工具,轉動螺栓即可。被 連接的管或杆位於弧形槽內。管針夾的結構與管管夾相似,不再詳述。
【權利要求】
1.股骨骨折撐開復位裝置,其特徵在於,它有第一延長杆(4)和第二延長杆(6),兩桿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管管夾(5)和第二管管夾(9)連接在一起,兩桿的中部分別有第一延長器(7)和第二延長器(8),第一延長杆的一端通過第三管管夾1)固定有斯氏針套管(2),斯氏針套管內有斯氏針(3),第二延長杆的一端通過第四管管夾(13)固定有半環杆(12),第一可氏針(10)通過第一管針夾(11)和第二管針夾(16)固定在半環杆上,與第一可氏針垂直的第二可氏針(15)通過第三管針夾(14)固定在半環杆上。
【文檔編號】A61B17/68GK103989513SQ201310160406
【公開日】2014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13年5月4日 優先權日:2013年5月4日
【發明者】王志剛, 張鍇, 賈龍, 楊淑野, 王兆林, 劉棟 申請人:王志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