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3:53:2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測量實驗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
背景技術:
塞規,國際叫法為針規,做成圓柱形狀,兩端分別為通端和止端,用於檢查位置,測量孔的尺寸,檢查兩孔距,也可作通止規及測量孔的深度用,是孔的標準化檢測的必備檢具,並廣泛用於電子板、線路板、模具、精密機械製造等各種高精尖技術領域。光滑圓柱塞規一般採用國際先進的雷射檢測儀檢測工件的表面直徑,而購置國際先進的雷射檢測儀的成本較高,相應的導致檢測成本偏高。因而,研究設計一種能夠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測量實驗工具,測量精度高,且能夠降低檢測使用成本,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測量精度高,並能保證所測工件的表面狀況,且檢測使用成本較低,操作使用方便的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設計一種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包括光切顯微鏡、底座、升降調節支架、載物臺及水平旋轉移動機構、壓杆及壓頭,其中升降調節支架包括懸臂橫梁及絲槓絲母升降調節機構,絲槓絲母升降調節機構所含豎向絲槓下部固定連接在底座上,懸臂橫梁的一側套裝在豎向絲槓上部,並通過頂緊件與豎向絲槓固定連接,光切顯微鏡固定連接在懸臂橫梁的另一側;壓杆連接於光切顯微鏡下端,壓頭安裝在壓杆下端,壓杆與壓頭均為中空結構,壓杆和壓頭的中空內腔相連通,形成與光切顯微鏡下端連通的光通道;載物臺位於壓頭的正下方,水平旋轉移動機構位於載物臺和底座上下之間,用於連接載物臺和底座,使得載物臺相對於底座能夠水平旋轉或前後左右移動;所述載物臺頂部設有V形槽一,壓頭底部設有V形槽二,V形槽一和V形槽二的開口方向相一致。
優選地,在上述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中,所述水平旋轉移動機構包括上活動盤和下固定盤,其中載物臺固定安裝在上活動盤上,下固定盤固定安裝在底座上,上活動盤和下固定盤的接觸面上共設有兩個呈垂直交叉且連通設置的螺紋盲孔,且上活動盤的中心設有凸起柱,凸起柱的直徑小於螺紋盲孔的直徑,凸起柱相對於螺紋盲孔滑動匹配連接,螺紋盲孔的內端裝有復位彈簧,螺紋盲孔的外端裝有移動調節螺杆。
優選地,在上述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中,所述絲槓絲母升降調節機構包括豎向設置的絲槓及與其螺紋匹配連接的手動調節絲母,手動調節絲母設於懸臂橫梁底部。
優選地,在上述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中,所述壓頭通過內螺紋活接頭與壓杆相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中,所述豎向絲槓的下端轉動連接在底座頂部所設連接套上,並通過頂緊件與連接套固定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中,所述光切顯微鏡下部轉動連接在懸臂橫梁上,並通過頂緊件固定連接。
優選地,在上述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中,所述頂緊件為頂緊螺絲,在頂緊螺絲外末端裝有旋轉調節手柄。
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利用光切顯微鏡以光切原理來測量工件加工表面的直徑,由於是在不破壞表面的狀況下進行的,因而測量精度高,還能保證所測工件的表面狀況,使用合理,利用實施。
2、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所設升降調節支架能夠方便調節壓頭相對於工件的高低位置,待位置調節合適後,即壓頭與工件表面匹配接觸後,再通過光切顯微鏡目鏡觀察檢測工件表面的直徑,有助於提高測量精度,而且結構設計合理,操作使用方便。
3、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所設載物臺及水平旋轉移動機構,在觀察檢測工件表面的直徑時,可以通過作用於移動調節螺杆,來水平旋轉或移動上活動盤相對於下固定盤的位置,從而使得工件的各個部位分別與壓頭匹配接觸,分別觀察檢測塞規不同部位的直徑;後將每次所測直徑進行比對,從而降低測量誤差,提高測量的精確性。因而結構設計合理,操作使用方便。
4、在結構上,本實用新型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在載物臺頂部設有V形槽一,用於工件的定位支撐,與此同時,壓頭底部設有與其開口方向一致的V形槽二,利用V形槽一、V形槽二卡合測量工件表面,以方便通過光切顯微鏡觀察和檢測工件表面的直徑,使用方便,壓杆和壓頭的中空內腔相連通,形成與光切顯微鏡下端連通的光通道,結構設計合理,利於推廣實施。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所示的A-A剖視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含載物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所含壓杆及壓頭的連接結構放大示意圖;
圖5為圖4所示的局部Ⅰ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中序號:1、光切顯微鏡,2、底座,3、懸臂橫梁,4、豎向絲槓,5、手動調節絲母,6、載物臺,7、壓杆,8、壓頭,9、上活動盤,10、下固定盤,11、螺紋盲孔,12、凸起柱,13、復位彈簧,14、移動調節螺杆,15、V形槽一,16、連接套,17、18、19、帶旋轉調節手柄的頂緊螺絲,20、內螺紋活接頭,21、光通道,22、V形槽二。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來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但以下實施例只是用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並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在以下實施例中所涉及的儀器元件如無特別說明,均為常規儀器元件。
實施例一:
參見圖1,圖中,本實用新型測量光滑圓柱塞規表面直徑的實驗裝置,包括光切顯微鏡1、底座2、懸臂橫梁3、豎向絲槓4、手動調節絲母5、載物臺6及水平旋轉移動機構、壓杆7及壓頭8。
其中豎向絲槓下端轉動連接在底座頂部所設連接套16上,並通過帶旋轉調節手柄的頂緊螺絲17與連接套固定連接。懸臂橫梁的一側套裝在豎向絲槓上部,並通過帶旋轉調節手柄的頂緊螺絲18與豎向絲槓固定連接。手動調節絲母設於懸臂橫梁底部,並與豎向絲槓螺紋匹配連接,用於懸臂橫梁的升降調節。光切顯微鏡下部轉動連接在懸臂橫梁另一側,並通過帶旋轉調節手柄的頂緊螺絲19固定連接。壓杆連接於光切顯微鏡下端,壓頭安裝在壓杆下端;載物臺位於壓頭的正下方,水平旋轉移動機構位於載物臺和底座上下之間,用於連接載物臺和底座,使得載物臺相對於底座能夠水平旋轉或前後左右移動。
參見圖1-2,圖中,水平旋轉移動機構包括上活動盤9和下固定盤10,其中載物臺固定安裝在上活動盤上,下固定盤固定安裝在底座上,上活動盤和下固定盤的接觸面上共設有兩個呈垂直交叉且連通設置的螺紋盲孔11,且上活動盤的中心設有凸起柱12,凸起柱的直徑小於螺紋盲孔的直徑,凸起柱相對於螺紋盲孔滑動匹配連接,螺紋盲孔的內端裝有復位彈簧13,螺紋盲孔的外端裝有移動調節螺杆14。
參見圖3,圖中,在載物臺頂部設有V形槽一15,用於對工件的定位和支撐。
參見圖4-5,圖中,壓頭通過內螺紋活接頭20安裝在壓杆下端,壓杆與壓頭均為中空結構,壓杆和壓頭的中空內腔相連通,形成與光切顯微鏡下端連通的光通道21;壓頭底部設有V形槽二22,該V形槽二與載物臺頂部所設V形槽一的開口方向相一致。
具體使用操作方法如下:
將工件即光滑圓柱塞規放置在載物臺的V形槽一上,通過旋轉調節手柄鬆開頂緊螺絲,進而通過手動調節絲母,調節懸臂橫梁相對於底座的高低位置,使得壓頭與塞規表面相接觸;通過旋轉調節手柄擰緊頂緊螺絲,可通過光切顯微鏡目鏡觀察檢測工件直徑;與此同時,可以通過作用於移動調節螺杆,來水平旋轉或移動上活動盤相對於下固定盤的位置,從而使得壓頭與塞規表面不同位置匹配接觸,再次觀察檢測塞規的直徑;將每次所測直徑進行比對,提高測量的精確性。因而結構設計合理,操作使用方便;此外,利用光切顯微鏡以光切原理來測量工件加工表面的直徑,由於是在不破壞表面的狀況下進行的,它是一種間接測量方法,即要經過計算後才能確定。因而測量精度高,還能保證所測工件的表面狀況,使用合理,利用實施。
上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的說明,但是,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還可以對上述實施例中的各個具體參數進行變更,形成多個具體的實施例,均為本實用新型的常見變化範圍,在此不再一一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