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與流程
2023-06-10 17:25:11 1

本發明屬於食用菌栽培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
背景技術:
白靈側耳是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明確產地的食用菌品種(商品名為白靈菇)。搔菌是用手工或者搔菌機去除老菌種塊和菌皮,是一種促進菌絲發生原基的重要措施,通過搔菌可使子實體從培養基表面整齊發生。我國白靈菇生產主要有袋栽和瓶栽工藝兩種,目前自然季節栽培均是袋栽工藝,而工廠化生產也是袋栽為主,瓶栽工藝較少。這兩種方式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搔菌後由於原基較多,需要大量的人力去疏蕾,以保留髮育較好的1-2個菇蕾。這樣既造成大量營養消耗,也提高了勞動力成本,降低了白靈菇生產的經濟效益。傳統補水方法是搔菌後在料面補水,水分慢慢進入培養料,這樣既延遲了水分進入培養料的時間,造成原基發生較慢,也增大了料面因積水導致木黴汙染的可能性。
綜上所述,傳統補水方法補水存在水分慢慢進入培養料,延遲水分進入培養料的時間,造成原基發生較慢,增大了料面因積水導致木黴汙染的可能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旨在解決傳統補水方法補水存在水分慢慢進入培養料,延遲水分進入培養料的時間,造成原基發生較慢,增大了料面因積水導致木黴汙染的可能性的問題。
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所述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白靈菇完成後熟和冷刺激處理的培養瓶,打開瓶蓋,不清理料面老菌種;
步驟二,採用專用工具搔菌時,即採用供水補水叉,一手持補水叉,一手握瓶,將補水叉插入菌瓶,在料面形成2點孔,深度為5cm~10cm;
步驟三,按動扳機,使水注入菌瓶,根據補水量確定注入時間,補水結束後,將扳機回位,將補水叉拔出菌瓶,搔菌補水結束。
進一步,所述專用工具為供水補水叉,為u型叉,採用不鏽鋼管為原料,形狀為錐形,上粗下細,採用十字均布毛細孔設計方式,換牙滲入。
進一步,所述專用工具上部連接有帶有扳機開關的水槍,水槍底部連有進水管。
採用專用工具即供水補水叉,在料面形成2點孔,深度為5cm~10cm。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利用所述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的瓶栽白靈菇。
本發明提供的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搔菌補水後,菇蕾形成較早,料面菇蕾形成少,單個菇蕾形成比率高可達85%以上,大大降低了人工疏蕾的勞動量;產量顯著提高10%以上。本發明搔菌後補水,與不補水相比,可以顯著提高白靈菇產量13.8%~19.2%。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流程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供水補水叉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補水叉;2、水槍;3、扳機;4、進水管連接頭。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應用原理作詳細的描述。
如圖1所示,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1:白靈菇完成後熟和冷刺激處理的培養瓶,打開瓶蓋,不清理料面老菌種;
s102:採用專用工具搔菌時,即採用供水補水叉,一手持補水叉,一手握瓶,將補水叉插入菌瓶,在料面形成2點孔,深度為5cm~10cm;
s103:按動扳機,使水注入菌瓶,根據補水量確定注入時間,補水結束後,將扳機回位,將補水叉拔出菌瓶,搔菌補水結束。
所述專用工具為供水補水叉,由補水叉1,水槍2,扳機3,進水管連接頭4。所述專用工具為供水補水叉為u型叉,採用不鏽鋼管為原料,形狀為錐形,上粗下細,採用十字均布毛細孔設計方式,換牙滲入。上部連接有帶有扳機開關的水槍,水槍底部連有進水管。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應用原理作進一步的描述。
實施例1
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完成後熟和冷刺激處理的培養瓶,打開瓶蓋,不清理料面老菌種,採用一種專用工具即供水補水叉,在料面形成2點孔,深度為5cm。按動扳機,使水注入菌瓶,根據補水量確定注入時間,補水結束後,將扳機回位,將補水叉拔出菌瓶,搔菌補水結束。
實施例2
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完成後熟和冷刺激處理的培養瓶,打開瓶蓋,不清理料面老菌種,採用一種專用工具即供水補水叉,在料面形成2點孔,深度為6cm。按動扳機,使水注入菌瓶,根據補水量確定注入時間,補水結束後,將扳機回位,將補水叉拔出菌瓶,搔菌補水結束。
實施例3
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完成後熟和冷刺激處理的培養瓶,打開瓶蓋,不清理料面老菌種,採用一種專用工具即供水補水叉,在料面形成2點孔,深度為7cm。按動扳機,使水注入菌瓶,根據補水量確定注入時間,補水結束後,將扳機回位,將補水叉拔出菌瓶,搔菌補水結束。
實施例4
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完成後熟和冷刺激處理的培養瓶,打開瓶蓋,不清理料面老菌種,採用一種專用工具即供水補水叉,在料面形成2點孔,深度為8cm。按動扳機,使水注入菌瓶,根據補水量確定注入時間,補水結束後,將扳機回位,將補水叉拔出菌瓶,搔菌補水結束。
實施例5
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完成後熟和冷刺激處理的培養瓶,打開瓶蓋,不清理料面老菌種,採用一種專用工具即供水補水叉,在料面形成2點孔,深度為9cm。按動扳機,使水注入菌瓶,根據補水量確定注入時間,補水結束後,將扳機回位,將補水叉拔出菌瓶,搔菌補水結束。
實施例6
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完成後熟和冷刺激處理的培養瓶,打開瓶蓋,不清理料面老菌種,採用一種專用工具即供水補水叉,在料面形成2點孔,深度為10cm。按動扳機,使水注入菌瓶,根據補水量確定注入時間,補水結束後,將扳機回位,將補水叉拔出菌瓶,搔菌補水結束。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所述瓶栽白靈菇的搔菌補水方法包括:白靈菇完成後熟和冷刺激處理的培養瓶,打開瓶蓋,不清理料面老菌種;採用專用工具即供水補水叉,在料面形成2點孔,深度為5cm~10cm。本發明搔菌補水後,菇蕾形成較早,料面菇蕾形成少,單個菇蕾形成比率達85%以上,大大降低了人工疏蕾的勞動量;產量顯著提高10%以上。
技術研發人員:康源春;張玉亭;袁瑞奇;孔維威;孔維麗;徐柯;段亞魁;韓玉娥;胡素娟;劉芹;宋志波;崔筱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植物營養與資源環境研究所
技術研發日:2017.05.08
技術公布日:2017.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