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負載箱散熱系統及其專用的軸流風機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1:21:26 4

本發明涉及一種負載箱散熱系統及其專用的軸流風機。
背景技術:
負載箱是一種將電能轉換為熱能的試驗測試設備,熱能是由不鏽鋼電阻管所產生的,軸流風機需要在短時間內將電阻管所產生的熱能排出至負載箱箱體外,防止由於熱能堆積,造成電阻管燒毀等事故發生。
由於普通的軸流風機出風背壓較低,而負載所用軸流風機出風正對密密麻麻的電阻管分布,背壓很高,且根據負載箱結構特點,無法安裝大口徑的軸流風機,因此在高背壓工況點,普通軸流風機無法滿足負載箱散熱要求。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負載箱散熱系統及其專用的軸流風機,能有效解決負載箱散熱要求並且風量大,可靠性高。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負載箱散熱系統,其特徵是,包含:
負載箱,其風道入口位於側面,風道出口位於頂部,風道出口側為電阻區域;
軸流風機,水平設置在負載箱的風道中,並位於電阻區域下方,使負載箱外的水平氣流經過軸流風機後變為向上的垂直氣流;
其中,所述的軸流風機包含:
殼體;
電機,位於殼體的軸向一端,其包含一電機法蘭,電機法蘭位於殼體內;
多個支撐板,分別沿電機外圓徑向設置,電機通過該多個支撐板固定到殼體上;
多片葉片,位於殼體內,設置在電機的電機法蘭上。
上述的負載箱散熱系統,其中:
所述軸流風機通過殼體固定到負載箱內。
上述的負載箱散熱系統,其中:
在所述負載箱內的軸流風機下方對應風道入口的位置設置導向板,導向板由風道入口至負載箱內側逐步向上傾斜。
上述的負載箱散熱系統,其中:
所述葉片為弧形結構,葉片根部最厚,且葉片厚度從根部端逐漸向邊緣處遞減。
上述的負載箱散熱系統,其中:
葉片根部角度可調的安裝在所述的電機法蘭上;
葉片的葉角為38°,葉片的前沿接近葉片根部的位置內凹一弧度。
一種軸流風機,其特徵是,包含:
殼體;
電機,位於殼體的軸向一端,其包含一電機法蘭,電機法蘭位於殼體內;
多個支撐板,分別沿電機外圓徑向設置,電機通過該多個支撐板固定到殼體上;
多片葉片,位於殼體內,設置在電機的電機法蘭上。
上述的軸流風機,其中:
所述葉片為弧形結構,葉片根部最厚,且葉片厚度從根部端逐漸向邊緣處遞減。
上述的軸流風機,其中:
葉片根部角度可調的安裝在所述的電機法蘭上。
上述的軸流風機,其中:
葉片的葉角為38°,葉片的前沿接近葉片根部的位置內凹一弧度。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將電機側面固定在外殼風筒上,這樣側面的支撐板也可以當風嚮導流板使用,由此將電機改為側裝式,並結合獨特的風葉葉形,起到增大通風面積,降低了遮風量,加強了氣流導向的效果,真正做到了大風量高背壓;
2、對風道結構做出改進,使風被風機從側向進風吸入負載箱,然後通過水平安裝的軸流風機垂直向上吹向上層電阻,流過電阻後向上排出負載箱體,並結合側裝的軸向風機,使得在負載箱內安裝尺寸不變的同時,滿足將軸流風機風量最大的工作點設定至負載箱所需的背壓工況點,滿足設計要求,並且未增加風機電機的功率和噪聲。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軸流風機的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的軸流風機的主視圖;
圖3為本發明的一種負載箱散熱系統的主視圖;
圖4為圖3的側面剖視圖;
圖5為本發明的軸流風機的葉片的立體圖;
圖6為本發明的軸流風機的葉片的主視圖;
圖7為本發明的軸流風機實際測試工況點曲線。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通過詳細說明一個較佳的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闡述。
如圖1~4所示,一種負載箱散熱系統,其包含:負載箱7,其風道入口位於側面,風道出口位於頂部,風道出口側為電阻區域6;軸流風機,水平設置在負載箱7的風道中,並位於電阻區域6下方,使負載箱7外的水平氣流經過軸流風機後變為向上的垂直氣流,風被軸流風機從側向進風進入負載箱7,軸流風機向上排風將電阻區域6產生的熱能沿散熱通道即風道排出負載箱7頂部。
其中,所述的軸流風機包含:殼體4,軸流風機通過殼體4固定到負載箱7內;電機1,位於殼體4的軸向一端,其包含一電機法蘭,電機法蘭位於殼體4內;多個支撐板2,分別沿電機1外圓徑向設置,電機1通過該多個支撐板2固定到殼體4上,由此將電機1改為側裝式;多片葉片3,位於殼體4內,設置在電機1的電機法蘭上。
在所述負載箱7內的軸流風機下方對應風道入口的位置設置導向板5,導向板5由風道入口至負載箱7內側逐步向上傾斜。
如圖5、6所示,所述葉片3為弧形結構,葉片3根部31最厚保證葉片3強度,且葉片3厚度從根部31端逐漸向邊緣處遞減,形成流線型,加大頂部風量,獨特的風葉葉形結合側裝式的電機1設計,起到增大通風面積,降低了遮風量且加強了氣流導向作用。
本實施例中,葉片3根部31角度可調的安裝在所述的電機法蘭上,葉片3的葉角為38°,出風量達到最大;葉片3的前沿32接近葉片3根部31的位置內凹一弧度321,起到導風聚攏效果,葉片3數量為9片,根據圖7所示,是負載箱軸流風機的實際測試工況點曲線,在靜壓300多Pa工況下,風機流量大約為14500m²/h,達到了實際使用的風量要求。
綜上,使用上述軸流風機以及負載箱散熱系統設計,替代原有的進口風機方案,效果好,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應,並且結構簡單,易於維護,安全可靠,完全滿足負載箱散熱的技術要求。
儘管本發明的內容已經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作了詳細介紹,但應當認識到上述的描述不應被認為是對本發明的限制。在本領域技術人員閱讀了上述內容後,對於本發明的多種修改和替代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發明的保護範圍應由所附的權利要求來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