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對稱肋式隧道減光棚洞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22:18:2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公路及市政隧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非對稱肋式隧道減光棚洞。
背景技術:
棚式明洞是隧道工程中重要的構築物,根據其功能主要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為了防止邊坡發生少量崩塌掉塊對行車造成安全而修建的棚洞,另一類是為了避免隧道洞口眩光,延長駕駛者進出隧道的視覺適應時間,提高行車舒適性及安全性的棚洞。
降低洞口眩光的棚式明洞一般採用對稱形式進行開孔,在自然光的照射下,路面最小亮度與路面最大亮度比值相差較大,在路面上會連續反覆出現一系列亮與暗的橫帶,稱之為「斑馬效應。此效應會引起司機的煩躁,視覺舒適程度下降。如何在棚式明洞設計中既能做好洞內外的光過渡並避免斑馬效應是現在所面臨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非對稱肋式隧道減光棚洞,旨在用於解決現有的隧道減光棚洞在路面形成斑馬效應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非對稱肋式隧道減光棚洞,其特徵在於:包括頂板,所述頂板的兩側連接有多條肋梁,位於頂板一側的相鄰兩條肋梁之間形成透光孔,所述頂板兩側的肋梁相互交錯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透光孔的寬度大於所述肋梁的寬度。
進一步地,所述頂板上開設有多個天窗。
進一步地,所述天窗與所述肋梁一一對應設置。
進一步地,所述天窗上設置有光導照明系統。
進一步地,位於所述頂板一側的多條肋梁的底端連接有一縱梁。
進一步地,所述縱梁下方設置有基礎。
進一步地,所述透光孔上安裝有透光玻璃。
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的非對稱肋式隧道減光棚洞,其頂板兩側的肋梁相互交錯設置,使得頂板兩側的透光孔非對稱,實現了自然光對路面的不對稱照射,可提高肋梁在路面上形成陰影處的亮度,提高路面亮度均勻度水平,有效減少了路面上的斑馬效應,提高了行車安全性及舒適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非對稱肋式隧道減光棚洞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非對稱肋式隧道減光棚洞的平面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非對稱肋式隧道減光棚洞的側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1-天窗、2-頂板、3-肋梁、4-縱梁、5-基礎、6-透光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如圖1、圖2和圖3,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非對稱肋式隧道減光棚洞,其整體呈弧形,包括位於路面上方的頂板2以及連接於頂板2兩側的多條肋梁3,所述肋梁3從所述頂板2延伸至地面處,位於頂板2一側的相鄰兩條肋梁3之間具有間隔從而形成透光孔6,所述透光孔6的寬度大於所述肋梁3的寬度,自然光可通過所述透光孔6照射到路面。所述頂板2兩側的肋梁3相互交錯設置,使得所述頂板2兩側的透光孔6非對稱,實現了自然光對路面的不對稱照射,從而減少斑馬效應。優選地,位於所述頂板2一側的肋梁3與位於所述頂板2另一側的透光孔6正對設置,使得路面上的光照亮度更加均勻。
本優選實施例中,所述頂板2上開設有多個天窗1,自然光可通過所述天窗1照射到路面,進一步提高了路面的亮度均勻度。所述天窗1與所述肋梁3一一對應設置,且所述天窗1與其對應的所述肋梁3位於一條直線上。所述天窗1上設置有光導照明系統,當棚洞的設置地點存在太陽光直射的情況下,可通過位於洞頂的所述光導照明系統,將洞外自然光導入棚洞內直射路面,以降低棚洞內路面的斑馬效應。
進一步地,所述棚洞兩側的底端均設有一縱梁4,所述縱梁4與其對應側的多條肋梁3的底端連接固定,所述縱梁4下方設置有基礎5,所述基礎5埋設於路面內,通過設置所述縱梁4和所述基礎5,可以提高棚洞結構的整體穩定性。
在其他實施例中,還可以在所述透光孔6上安裝透光玻璃,既能保證太陽光的入射,又能防止外界幹擾物質進入棚洞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非對稱肋式隧道減光棚洞的施工方法如下:
(1)基礎土地開挖;(2)在開挖的土地內澆築基礎5及縱梁4;(3)對頂板2和肋梁3進行施工;(4)進行基礎回填。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