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是不是經典影片(紅海行動一場嚇哭仨)
2023-06-10 17:53:04 1
《紅海行動》堪稱2018年春節檔最大的黑馬,在宣發不足的情況下,後程發力,目前內地票房已達22億元,根據貓眼電影專業版票房預測,電影最終票房可能達到40億。
和影片在票房上的節節攀升相比,《紅海行動》的部分內容卻引起了內地觀眾的爭議。很多觀眾表示:「電影的一些鏡頭太過血腥暴力。不適合帶小孩子觀看。」,「一場嚇哭三個小孩子」
確實,《紅海行動》確實存在一些不適合兒童觀看的暴力內容。這不,將於3月1號在香港上映的《紅海行動》就被香港電影審查機構分類成了「三級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三級片」似乎是色情片的代名詞。其實不然,雖然我們常用的「三級片」這個概念確實來自香港,但「三級片」並不代表「色情片」。香港的《電影檢查條例》將電影一共分為三大級。
第一級: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觀看
第二級:兒童不宜觀看。其中第二級又被分為A、B兩小級,
A級是指兒童不宜——在內容和處理手法上不適合兒童觀看;影片可能使用輕微不良用語和少量裸體、性暴力及恐怖內容,建議有家長指導;
B級的範圍擴大到了青少年,即青少年及兒童不宜——強烈建議家長給予指導;影片可能有一些粗俗用語及性相關的主語詞;可含蓄地描述性行為及在情慾場面中出現裸體;影片可能有中度的暴力及恐怖內容;
第三級:只準18歲(含)以上年齡的人觀看。
分入第三級的影片就是我們常說的「三級片」了,色情片僅僅是其中的一個種類,過於暴力,恐怖的電影,也會被分類為三級片。就像在大陸被當做愛國主義教育片的戰爭片《大決戰》,也因為鏡頭過於暴力,而在香港被分為「三級片」。
在臺灣,同樣存在著電影分級制度。臺灣新聞局將電影分為四級。
普遍級(普級):一般觀眾皆可觀賞。
保護級(護級):未滿六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六歲以上未滿十二歲之兒童須由父母、師長或成年親友陪伴輔導觀賞。
輔導級(輔級):未滿十二歲之兒童不得觀賞;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少年須由父母或師長注意輔導觀賞。
限制級(限級):未滿十八歲之兒童及青少年不得觀賞。
而我們經常聽到的「R級片」,其實是美國電影分級的一種。
美國電影協會(MPAA)制定的非官方的影視作品分級制度如下:
G級:大眾級,所有年齡均可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內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沒有裸體、性愛場面,吸毒和暴力場面非常少。對話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經常接觸到的;
PG級:普通輔導級,一些內容可能不適合兒童觀看,有些鏡頭可能產生不適感,建議在父母的陪伴下觀看。該級別的電影基本沒有性愛、吸毒和裸體場面,即使有時間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場面不會超出適度的範圍;
PG-13級:特別輔導級,不適於13歲以下兒童,13歲以下兒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觀看,一些內容對兒童很不適宜。該級別的電影沒有粗野的持續暴力鏡頭,一般沒有裸體鏡頭,有時會有吸毒鏡頭和髒話;
R級:限制級,17歲以下必須由父母或者監護陪伴才能觀看。該級別的影片包含成人內容,裡面有較多的性愛、暴力、吸毒等場面和髒話;
NC-17級:17歲或者以下不可觀看,該級別的影片被定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堅決被禁止觀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愛場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鏡頭以及髒話等。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常用的「B級片」並不是通常所說的電影分級,它其實指的是低預算拍出來的影片。像漫威系列的《美國隊長》、《復仇者聯盟》動輒上億美元的投資,可以算作是標準的「A片」了,呃,不是,「A級片」了。像《彗星來的那一夜》、《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種幾萬、幾十萬美元投資的無疑就是「B級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