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安全易維護的升降式公共場所顯示屏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1:46:3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顯示屏裝置,具體是一種安全易維護的升降式公共場所顯示屏。
背景技術:
隨著如今的社會高速發展,各商家品牌在室外進行廣告宣傳時,或是一些市政項目進行宣傳的過程中,都已經逐漸開始使用顯示屏來代替以往的傳統廣告箱,這樣能夠更加多元更加立體式的對自身產品或是宣傳內容進行普及,能夠更好的讓受眾了解,但是這些公共場所的顯示屏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容易被周圍行人有意無意的損壞,同時在進行維護時,也相對複雜。
現有的技術中,室外公共場所中的顯示屏普遍缺乏保護措施,對於安置高度較低的顯示屏,缺乏保護所帶來的問題就更加的嚴峻;現有的室外顯示屏安置時一般都和安置框架通過固定件安置牢固,在安置過程中較為複雜,同時在進行維護時,拆卸過程也比較複雜,安置和維護成本較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安全易維護的升降式公共場所顯示屏,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安全易維護的升降式公共場所顯示屏,包括第一面板、第二面板、固定夾具、支撐筒、底座和傳動鏈條,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間左側上部連接設置有第一左轉軸,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間右側上部和所述第一左轉軸對稱設置有第一右轉軸,所述第一左轉軸和所述第一右轉軸外圍均焊接設置有從動齒輪,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之間位於上部和兩側的邊緣處均連接設置有玻璃膠,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下部兩側對稱設置有固定夾具,所述固定夾具正面貫穿所述第一面板、所述第二面板和所述固定夾具設置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夾具下端焊接設置有支撐筒,所述支撐筒下端連接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內左側前後壁之間連接設置有第二左轉軸,所述底座內右側前後壁之間和所述第二左轉軸對稱設置有第二右轉軸,所述第二左轉軸和所述第二右轉軸外圍均焊接設置有主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與同一側的所述從動齒輪外圍連接設置有傳動鏈條,所述第二左轉軸和所述第二右轉軸外圍位於所述主動齒輪後側焊接設置有傳動輪,兩側的所述傳動輪之間連接設置有交叉傳動皮帶,所述第二左轉軸背面末端連接設置有電機,兩側的所述傳動鏈條內側對稱連接設置有顯示屏。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大小相同且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均經過防自爆爐處理。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夾具為U形金屬板,所述固定夾具開口向上設置並將所述第一面板和所述第二面板組成的面板夾在中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上端兩側分別和兩個所述支撐筒底部焊接固定,所述底座內部中空。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左轉軸和所述第二右轉軸分別與所述第一左轉軸和所述第一右轉軸位於同一垂線上,所述第二左轉軸和所述第二右轉軸與所述底座活動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主動齒輪和所述從動齒輪尺徑相同,所述主動齒輪和所述從動齒輪處於同一垂線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傳動鏈條與所述從動齒輪和所述主動齒輪相互嚙合傳動,所述傳動鏈條貫穿所述固定夾具、所述支撐筒和所述底座。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電機為伺服電機,所述電機外殼部分焊接固定在所述底座中。
作為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方案:所述顯示屏通過外部金屬框架和所述傳動鏈條焊接固定。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時,啟動電機轉動能夠帶動第二左轉軸隨之轉動,第二左轉軸和外圍的主動齒輪和傳動輪都會隨之轉動,第二左轉軸外圍的傳動輪在轉動時通過交叉傳動皮帶帶動第二右轉軸外圍的傳動輪相對轉動,與此同時,第二右轉軸和外圍的主動齒輪和傳動輪都會和第二左轉軸相對轉動,這樣兩側的傳動鏈條的內側就會同時上升或下降,將顯示屏連接固定在兩側傳動鏈條相對的內側,啟動電機帶動傳動鏈條上升,這樣就能夠逐漸將顯示屏從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組成的保護腔下方升入其內部,這樣在顯示屏的使用過程中,能夠避免行人對顯示屏表面有意或無意的損壞,提高了裝置的使用壽命,同時這種方式也便於對裝置進行檢修,避免了以往傳統的顯示屏取出方式,節省了人力物力;在使用時通過交叉傳動皮帶即可形成兩側部件的相對運動,結構穩定,裝置簡單,避免以往機械控制時部件複雜的問題,減少了部件增加所造成的成本提高。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安全易維護的升降式公共場所顯示屏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一種安全易維護的升降式公共場所顯示屏的側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第一面板,2-第二面板,3-第一左轉軸,31-第一右轉軸,4-從動齒輪,5-玻璃膠,6-固定夾具,61-固定螺栓,7-支撐筒,8-底座,9-第二左轉軸,91-第二右轉軸,10-主動齒輪,11-傳動鏈條,12-傳動輪,13-交叉傳動皮帶,14-電機,15-顯示屏。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一種安全易維護的升降式公共場所顯示屏,包括第一面板1、第二面板2、固定夾具6、支撐筒7、底座8和傳動鏈條11,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大小相同且相對設置,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均經過防自爆爐處理,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之間左側上部連接設置有第一左轉軸3,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之間右側上部和所述第一左轉軸3對稱設置有第一右轉軸31,所述第一左轉軸3和所述第一右轉軸31均能夠在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之間轉動,所述第一左轉軸3和所述第一右轉軸31外圍均焊接設置有從動齒輪4,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之間位於上部和兩側的邊緣處均連接設置有玻璃膠5,所述玻璃膠5能夠隔絕雨水,同時能夠固定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的相對位置,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下部兩側對稱設置有固定夾具6,所述固定夾具6為U形金屬板,所述固定夾具6開口向上設置並將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組成的面板夾在中間,所述固定夾具6正面貫穿所述第一面板1、所述第二面板2和所述固定夾具6設置有固定螺栓61,所述固定螺栓61能夠將所述固定夾具6、所述第一面板1和所述第二面板2的位置固定,所述固定夾具6下端焊接設置有支撐筒7,所述支撐筒7為空心不鏽鋼圓筒,所述支撐筒7下端連接設置有底座8,所述底座8上端兩側分別和兩個所述支撐筒7底部焊接固定,所述底座8內部中空,所述底座8內左側前後壁之間連接設置有第二左轉軸9,所述底座8內右側前後壁之間和所述第二左轉軸9對稱設置有第二右轉軸91,所述第二左轉軸9和所述第二右轉軸91分別與所述第一左轉軸3和所述第一右轉軸31位於同一垂線上,所述第二左轉軸9和所述第二右轉軸91與所述底座8活動連接,所述第二左轉軸9和所述第二右轉軸91外圍均焊接設置有主動齒輪10,所述主動齒輪10和所述從動齒輪4尺徑相同,所述主動齒輪10和所述從動齒輪4處於同一垂線上,所述主動齒輪10與同一側的所述從動齒輪4外圍連接設置有傳動鏈條11,所述傳動鏈條11與所述從動齒輪4和所述主動齒輪10相互嚙合傳動,所述傳動鏈條11貫穿所述固定夾具6、所述支撐筒7和所述底座8,所述第二左轉軸9和所述第二右轉軸91外圍位於所述主動齒輪10後側焊接設置有傳動輪12,兩側的所述傳動輪12之間連接設置有交叉傳動皮帶13,所述交叉傳動皮帶13能夠在所述傳動輪12帶動下轉動,同時所述交叉傳動皮帶13能夠使兩側所述傳動輪12具有相對的轉動方向,所述第二左轉軸9背面末端連接設置有電機14,所述電機14為伺服電機,所述電機14外殼部分焊接固定在所述底座8中,所述電機14轉動帶動所述第二左轉軸9轉動,兩側的所述傳動鏈條11內側對稱連接設置有顯示屏15,所述顯示屏15通過外部金屬框架和所述傳動鏈條11焊接固定,所述傳動鏈條11的上升和下降能夠帶動所述顯示屏15隨之移動。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時,啟動電機14轉動能夠帶動第二左轉軸9隨之轉動,第二左轉軸9和外圍的主動齒輪10和傳動輪12都會隨之轉動,第二左轉軸9外圍的傳動輪12在轉動時通過交叉傳動皮帶13帶動第二右轉軸91外圍的傳動輪12相對轉動,與此同時,第二右轉軸91和外圍的主動齒輪10和傳動輪12都會和第二左轉軸9相對轉動,這樣兩側的傳動鏈條11的內側就會同時上升或下降,將顯示屏15連接固定在兩側傳動鏈條11相對的內側,啟動電機14帶動傳動鏈條11上升,這樣就能夠逐漸將顯示屏15從第一面板1和第二面板2組成的保護腔下方升入其內部,這樣在顯示屏15的使用過程中,能夠避免行人對顯示屏15表面有意或無意的損壞,提高了裝置的使用壽命,同時這種方式也便於對裝置進行檢修,避免了以往傳統的顯示屏15取出方式,節省了人力物力;在使用時通過交叉傳動皮帶13即可形成兩側部件的相對運動,結構穩定,裝置簡單,避免以往機械控制時部件複雜的問題,減少了部件增加所造成的成本提高。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
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並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也可以經適當組合,形成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其他實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