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式皮帶輪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1:36:01
專利名稱:助力式皮帶輪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助力式皮帶輪,特別適於使用在工作中瞬間需要較大打擊力或衝擊力的粉碎機、打砂機、破碎機、脫粒機、風機、電機及用電動機、柴油機、汽油機作動力的配套機械。
背景技術:
皮帶輪是打砂機、粉碎機等各種機械設備中一個常用傳送機械動力的部件,皮帶輪的作用是將電機產生的動力傳送到機器軸上,軸轉動帶動機器內部工作。通常皮帶輪的自身體積小,重量輕,在轉動狀態下皮帶輪自身所產生慣性小,不足以增強機器慣性。因此影響打砂機、破碎機或粉碎機的工作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於在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改變人們傳統皮帶輪的結構,發明一種自身即有皮帶輪功能,又有慣性助力輪作用的助力式皮帶輪。它能機器內部錘頭物料的打擊力或衝擊力,提高機器效率和節能。
本發明助力式皮帶輪結構是由皮帶輪中部為通孔,皮帶輪外徑圓周壁上開有數條皮帶槽組成的助力式皮帶輪,其特徵在於助力式皮帶輪由皮帶輪與助力輪組成,助力輪中部為通孔,皮帶輪與助力輪連接為整體;皮帶輪與助力輪的連接可是固定連接,也可是活動連接。
皮帶輪的內徑內壁有一圈向內延伸的連接板,連接板上有數個連接孔,助力輪外側部有一圈凸狀圓周,凸狀圓周上開有數個連接孔,皮帶輪內徑套接在助力輪的凸狀圓周外徑上,皮帶輪與助力輪通過螺栓活動連接。如圖1、圖2所示。
皮帶輪的外徑外壁有向外延伸的連接塊,連接塊有數個連接孔,助力輪中外側部有一圈或單塊凸狀圓周,凸狀圓周上開有數個連接孔,助力輪內徑通孔延長,皮帶輪內徑放在助力輪內徑通孔上,螺栓穿過連接孔將皮帶輪與助力輪活動連接。皮帶輪外徑外壁有向外延伸的連接塊可是單塊狀凸塊或者整圈狀凸塊。如圖3、圖4、圖5和圖6所示。
皮帶輪(1)與助力輪(2)可通過直接通過一根主軸和螺栓活動連接,皮帶輪和助力輪通孔內壁可開有鍵槽。
本發明由於將皮帶輪(1)與助力輪(2)連接(活動連接和固定連接)為一體,因而使機器在得到動力的時候,也同時獲得助力輪蓄積的慣性能量,增加粉碎或者破碎物料時的錘體打擊力或衝擊力,提高機器單位時間內的工作效率,完成發明目的。
本發明具有結構新穎、巧妙,使用安全可靠,可製作成不同形狀尺寸,安裝在各種機器設備中,特別適於使用在工作中瞬間需要較大打擊力或衝擊力的粉碎機或打砂機、破碎機及脫粒、風機、電機和電機及柴油機配套使用的機械中,是一種新結構的助力式皮帶輪。
下面結合附圖給出的幾種結構實施方案,對附圖中的結構作進一步說明,但本發明保護範圍不限於附圖所示實施例。
圖1為本發明內徑內壁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的剖示圖。其中皮帶輪(1)內徑內壁有一圈向內延伸的連接板(13)剛好套在助力輪(2)中部凸起的通孔連接部位,螺栓(3)從皮帶輪(1)的內徑空腔與助力輪(2)連接。
圖2為本發明另一種內徑內壁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的剖視圖。與圖1不同之處是皮帶輪(1)內徑內壁有一圈向內延伸的連接板(13)與助力輪(2)中部凸起的通孔連接部位有一定間隙,螺栓(3)從皮帶輪(1)的內徑空腔與助力輪(2)連接。
圖3為圖4本發明外徑外壁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的A-A方向剖視圖。其中皮帶輪(1)的外徑外壁有四個單塊凸塊、向外延伸的連接塊(13),連接塊(13)有數個連接孔(12),助力輪(2)中外側部也有四個形狀匹配的凸狀圓周(21),助力輪(2)側部有數個連接孔(22),螺栓(3)將皮帶輪(1)與助力輪(2)活動連接。
圖4為本發明所示助力式皮帶輪的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6本發明另一種外徑外壁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的B-B剖視圖。與圖3不同之處是皮帶輪(1)的外徑外壁向外延伸的連接塊(13)呈整圈狀凸塊,其它與圖3相同,不再重述。
圖6為所示助力式皮帶輪的結構示意圖。其中皮帶輪(1)的外徑外壁向外延伸的連接塊(13)呈整圈狀凸塊。
圖7為本發明另一種外徑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的剖視圖。其中皮帶輪(1)與助力輪(2)之間是直接通過一根主軸內壁中的鍵槽和主軸外部的螺栓活動連接。
圖8為本發明外徑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的另一種方式剖視圖。其中皮帶輪(1)位於助力輪(2)與軸承座(5)之間。
圖9為本發明另一種外徑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的剖視圖。其中皮帶輪(1)是一塊具有一定厚度的鐵板,皮帶輪(1)與助力輪(2)之間直接通過螺栓活動連接為助力式皮帶輪。主軸連接方式與圖7相同,不再重述。
圖10為本發明固定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的剖視圖。其中皮帶輪(1)與助力輪(2)製作時就為一個整體。
圖11為圖12本發明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的C-C剖視圖。其中皮帶輪(1)內徑內壁有一圈向內延伸的連接板(13)剛好套在助力輪(2)中部凸起的通孔連接部位,螺栓(3)從皮帶輪(1)的內徑空腔與助力輪(2)連接。
圖12為本發明另一種外徑外壁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依據不同機器的需要,製作成不同尺寸大小的助力式皮帶輪,其結構方式可以是整體固定式(如圖10)或活動連接組合式(皮帶輪和助力輪之間通過螺栓活動連接,圖1-9)。
實施例1(內徑內壁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選用鑄鐵製作助力輪和皮帶輪(如圖1、圖2),皮帶輪(7)的內徑內壁向內延伸的連接板(13)套在助力輪(2)外側部的凸狀圓周(21)外徑上,兩者剛好卡住,螺栓(3)從皮帶輪(1)的內徑內壁穿過連接孔(12)和連接孔(22),將皮帶輪(1)與助力輪(2)活動連接,構成助力式皮帶輪。
使用時以普通皮帶輪使用方法一樣,先將機器主軸(6)套接在助力式皮帶輪的內徑孔內,從用螺栓或者鍵連接即可。如不需助力慣性時,可將助力輪卸下,單獨使用皮帶輪。
實施例2(外徑外壁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如圖3、4、5和圖6)與實施例1不同之處在於皮帶輪(1)的外徑外壁有向外延伸的連接塊(13),向外延伸的連接塊(13)可是單獨凸起的單塊狀凸塊,如三個凸塊、四個凸塊、五個凸塊和六個凸塊,或者直接就是一圈凸狀的圓圈狀凸塊。助力輪(2)中外側部有一圈凸狀圓周(21),皮帶輪(1)凸塊與助力輪(2)上的凸狀圓周位置匹配。螺栓(3)從外徑外側直接將兩者活動連接,構成助力式皮帶輪。
實施例3(另一種外徑活動連接的助力式皮帶輪結構)(如圖7、8和圖9),與實施例1和實施2不同之處在於其中皮帶輪(1)與助力輪(2)內壁和外壁之間不用螺栓連接,而是在安裝時,直接用主軸(5)內壁中的鍵(4)將皮帶輪(1)與助力輪(2)兩個零件活動連接為一體組成助力式皮帶輪。為增加主軸與助力皮帶輪連接的可靠性,可在主軸(6)端部再用一根螺栓連接。
1—皮帶輪;11—皮帶槽;12—連接孔;13—連接塊;2—助力輪;21—凸狀圓周;22—連接孔;3—螺栓;4—鍵;5—軸承座;6—主軸。
權利要求
1.一種助力式皮帶輪,皮帶輪(1)中部為通孔,皮帶輪(1)外徑圓周壁上開有數條皮帶槽(11),其特徵在於助力式皮帶輪由皮帶輪(1)和助力輪(2)構成,助力輪(2)中部為通孔,皮帶輪(1)與助力輪(2)連接為整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助力式皮帶輪,其特徵在於皮帶輪(1)與助力輪(2)的連接可是固定連接,也可是活動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助力式皮帶輪,其特徵在於皮帶輪(1)的內徑內壁有一圈向內延伸的連接板(13),連接板(13)上有數個連接孔(12),助力輪(2)外側部有一圈凸狀圓周(21),凸狀圓周(21)上開有數個連接孔(22),皮帶輪(1)內徑套接在助力輪的凸狀圓周(21)外徑上,皮帶輪(1)與助力輪(2)通過螺栓(3)活動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助力式皮帶輪,其特徵在於皮帶輪(1)的外徑外壁有向外延伸的連接塊(13),連接塊(13)有數個連接孔(12),助力輪(2)中外側部有一圈或單塊凸狀圓周(21),凸狀圓周(21)上開有數個連接孔(22),助力輪(2)內徑通孔延長,皮帶輪(1)內徑放在助力輪(2)內徑通孔上,螺栓(3)穿過連接孔(12、22)將皮帶輪(1)與助力輪(2)活動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助力式皮帶輪,其特徵在於皮帶輪(1)的外徑外壁有向外延伸的連接塊(13),連接塊(13)有數個連接孔(12),助力輪(2)中外側部有一圈或單塊凸狀圓周(21),凸狀圓周(21)上開有數個連接孔(22),助力輪(2)內徑通孔延長,皮帶輪(1)內徑放在助力輪(2)內徑通孔上,螺栓(3)穿過連接孔(12、22)將皮帶輪(1)與助力輪(2)活動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助力式皮帶輪,其特徵在於皮帶輪(1)外徑外壁有向外延伸的連接塊(13)可是單塊狀凸塊或者整圈狀凸塊。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助力式皮帶輪,其特徵在於皮帶輪(1)外徑外壁有向外延伸的連接塊(13)可是單塊狀凸塊或者整圈狀凸塊。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助力式皮帶輪,其特徵在於皮帶輪(1)與助力輪(2)可通過主軸和螺栓活動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助力式皮帶輪,其特徵在於皮帶輪(1)和助力輪(2)通孔內壁可開有鍵槽。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助力式皮帶輪,特別適於使用在工作中瞬間需要較大打擊力或衝擊力的粉碎機、打砂機、破碎機、脫粒機、風機、電機及用電動機、柴油機、汽油機作動力的配套機械。其特徵在於助力式皮帶輪由皮帶輪與助力輪組成,助力輪中部為通孔,皮帶輪與助力輪連接為整體;皮帶輪與助力輪的連接可是固定連接,也可是活動連接。皮帶輪的內徑內壁有一圈向內延伸的連接板,連接板上有數個連接孔,助力輪外側部有一圈凸狀圓周,凸狀圓周上開有數個連接孔,皮帶輪內徑套接在助力輪凸狀圓周的外徑上,皮帶輪與助力輪通過螺栓活動連接。本裝置結構新穎、巧妙,使用安全可靠,可製作成不同形狀尺寸,安裝在各種機器設備中,是一種新型結構的助力式皮帶輪。
文檔編號F16H55/36GK1818425SQ20051001065
公開日2006年8月16日 申請日期2005年2月7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7日
發明者繆文生, 周光祥 申請人:繆文生, 周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