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製作方法
2023-06-11 01:51:0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交通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多功能代步車。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公民社會活動範圍不斷擴大和頻繁,城市交通道路空間資源嚴重不足、效率低、交通擁堵非常嚴重。現有交通工具不僅使用時佔用道路空間資源,停放時也佔用,而且還發生故障時無法及時退出所佔道路空間,資源導致整條道路資源無效率的風險較大,同時存在重大安全風險。
另外、隨著經濟發展、技術時代的不斷前進,我國創新的成立戰略支援部隊以整合相關資源、提高作戰部隊能力。相應,人們也需要一種根據個人自身情況和具體的社會活動,整合相關資源、針對性提供支援的綜合平臺設備。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出一種多功能代步車,佔用空間小,安全可靠性高。
一種多功能代步車,包括踏步平臺,還包括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分別連接於踏步平臺的左右兩側,第一扶手、踏步平臺和第二扶手呈U型結構;第一扶手、第二扶手或踏步平臺的下部設置有腳輪。
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之間、踏步平臺踏步平臺上方的U形空區域可供行人直接步行通過。
優選的,踏步平臺、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稱為U型承載結構,還包括一組安裝於U型承載結構下的固定或可伸縮的支撐U型承載結構的支撐輪。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產品可以全天候攜帶,存放方便、即使放置在過道中,其中間的U型空間也不影響通行;在辦公區域存放時,可存放於人與人之間的間隙,而不影響通行,充分利用了人與人之間的間隙空間和高度空間。
優選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可摺疊至踏步平臺,以方便攜帶和存放。
優選的,第一扶手的前部的下部設置有第一小滑輪,第一扶手中部及後部設置有第一電動驅動輪,第一電動驅動輪的直徑大於等於60cm;第二扶手的前部的下部設置有第二小滑輪,第二扶手中部及後部設置有第二電動驅動輪,第二電動驅動輪的直徑大於等於60cm。
通過設置第一電動驅動輪和第二電動驅動輪,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代步車具備爬坡能力,由於直徑比較大,在電力或電池驅動作用下,第一電動驅動輪和第二電動驅動輪的弦長和弦高比較大,能夠跨越2個以上的臺階,可以爬樓梯,爬坡能力強。
優選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可對稱或非對稱設置;第一扶手的內側設置有第一吊環,第二扶手的內側設置有第二吊環;踏步平臺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第一吊環和第二吊環;踏步平臺相對於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可旋轉設置。
優選的,踏步平臺的中部的兩側分別與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樞接,踏步平臺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鎖止結構,以控制踏步平臺是否旋轉。
通過設置第一吊環、第二吊環和可旋轉的踏步平臺,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代步車在爬坡或爬樓梯時,能夠保持踏步平臺(座位或站立位置)處於接近水平狀態,使得人體保持一個平衡狀態。
優選的,還包括座籃網,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可對稱或非對稱設置;第一扶手的內側設置有第一吊環,第二扶手的內側設置有第二吊環;座籃網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第一吊環和第二吊環,座籃網位於踏步平臺的上方。座籃網可收放設置,其一端或兩端可拆卸的與第一吊環或第二吊環連接。
優選的,踏步平臺左右可伸縮設置,可手動或自動控制伸縮來調節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的間距離和車寬。
優選的,第一電動驅動輪的中上部嵌入第一扶手的內部;第二電動驅動輪的中上部嵌入第二扶手的內部;第一扶手的中後部的下部為第一圓弧狀結構,第一扶手的前部的下部為第二圓弧狀結構,第一圓弧狀結構和第二圓弧狀結構外切,第一圓弧狀結構的圓心在第一圓弧狀結構的上部。
通過差速器分別連接第一電動驅動輪和第二電動驅動輪,可以控制旋轉、前進和後退;或,通過差速器分別連接第一小滑輪和第二小滑輪,可以控制旋轉、前進和後退。
優選的,還包括驅動上述第一電動驅動輪和第二電動驅動輪的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過驅動第一電動驅動輪和第二電動驅動輪同步正運、同步反轉、差速運轉來實現多功能代步車的前進、後退及轉向。
優選的,還包括智能控制系統,第一扶手、第二扶手或踏步平臺1的下部的左右兩側各設置有1個驅動輪,智能控制系統用於驅動2個驅動輪同步正運、同步反轉、差速運轉,以實現多功能代步車的前進、後退及轉向。
優選的,智能控制系統至少設有一組有線或無線的輸入輸出埠;
輸入輸出埠用於輸出驅動執行元件執行動作的驅動信號,驅動信號用於驅動2個驅動輪同步正運、同步反轉、差速運轉;
輸入輸出埠用於輸入雷達或感應元件的檢測信號、攝像頭攝取的圖像信號或操作手柄板的指令信號;智能控制系統設置有網絡通訊接口;智能控制系統設置有編程輸入接口、控制程序存儲電路。
優選的,第一扶手包括相互樞接的第一座位板和第一支撐板,第二扶手的內側設置有第一支撐臺,第一支撐板的下部連接踏步平臺,第一支撐板的上部樞接第一座位板的一端;第一座位板有2個工作位:第一座位板與第一支撐板位於同一直線或成90度角;第一座位板與第一支撐板成90度角時,第一座位板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一支撐臺上;
或,
第二扶手包括相互樞接的第二座位板和第二支撐板,第一扶手的內側設置有第二支撐臺,第二支撐板的下部連接踏步平臺,第二支撐板的上部樞接第二座位板的一端;第二座位板有2個工作位:第二座位板與第二支撐板位於同一直線或成90度角;第二座位板與第二支撐板成90度角時,第二座位板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二支撐臺上。
優選的,第一座位板包括第一底板、第一前摺疊板、第一後摺疊板和右摺疊板,第一前摺疊板、第一後摺疊板和左摺疊板的下部分別與第一底板樞接,第一前摺疊板、第一後摺疊板和左摺疊板豎起後與第二扶手、第一底板構成圍欄結構;
或,
第二座位板包括第二底板、第二前摺疊板、第二後摺疊板和左摺疊板,第二前摺疊板、第二後摺疊板和右摺疊板的下部分別與第二底板樞接,第二前摺疊板、第二後摺疊板和右摺疊板豎起後與第一扶手、第二底板構成圍欄結構。
優選的,圍欄結構可以是嬰兒籃或購物籃。
優選的,第一扶手的上部設置有攝像頭和伸縮雨傘;或,第二扶手的上部設置有攝像頭和伸縮雨傘;伸縮雨傘可手動或通過智能控制系統控制伸開或縮回。伸縮雨傘可手動伸出展開和收起,也可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展開和收起。伸縮雨傘展開後的覆蓋於代步車上方以遮陽和擋雨,收起後收納於的第一扶手或第二扶手的內部。
優選的,踏步平臺的下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驅動輪;踏步平臺的下部還設置有2個以上的萬向輪。
優選的,還包括驅動上述驅動輪的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過驅動左右驅動輪同步正運、同步反轉、差速運轉來實現多功能代步車的前進、後退及轉向。
優選的,第一扶手的內側設置有儲物倉和倉門;或,第二扶手的內側設置有儲物倉和倉門。倉門可手動或通過智能控制系統控制開啟或關閉;第一扶手或第二扶手上至少設置有一組手動或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的照明燈或信號燈,信號燈用於指示倉門的開啟或關閉。
優選的,儲物倉由手動或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開關門。第一扶手或第二扶手結構上設有至少一組手動或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開關門的照明燈或信號燈。
優選的,還包括至少一套可摺疊收起的人工腳踏或手搖驅動控制機構,人工腳踏或手搖驅動控制機構連接腳輪;踏步平臺至少設有一個輸入輸出的輸入輸出快接座;輸入輸出快接座用於快速連接多軸機械手、操作手柄板或快速接通控制線路。
本實用新型圍繞個人社會活動和個人自我護理活動,集成多功能用途及擴展裝置資源,提高個人完成相關活動和任務的能力,也提高了個人完成自我護理活動的能力,首創提出個人支援平臺概念;使個人交通工具停放空間與座椅或過道空間合併、徹底解決個人交通工具停放的問題,實現了可24小時貼身相隨,對個人交通工具領域具有劃時代的重大意義,也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種多功能代步車,包括踏步平臺,還包括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分別連接於踏步平臺的左右兩側,第一扶手、踏步平臺和第二扶手呈U型結構;第一扶手、第二扶手或踏步平臺的下部設置有腳輪。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之間、踏步平臺上方的U形空區域可供行人直接步行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產品可以全天候攜帶,方便代步,存放方便、即使放置在過道中,其中間的U型空間也不影響通行;在辦公區域存放時,可存放於人與人之間的間隙,而不影響通行,充分利用了人與人之間的間隙空間和高度空間;同時設置左右扶手,方便人的扶靠,提高了安全性。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多功能代步車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一的第一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一的第二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倉門移開。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一的第三個視角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倉門移開。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一的座籃網展開後的後視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一的座籃網展開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第一座位板與支撐板呈直線狀態。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第一座位板與支撐板呈垂直狀態。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第一座位板與支撐板呈垂直狀態,第一座位板展開呈圍欄狀態。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第二座位板與支撐板呈直線狀態。
圖10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第二座位板與支撐板呈垂直狀態。
圖1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多功能代步車的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第二座位板與支撐板呈垂直狀態,第二座位板展開呈圍欄狀態。
圖中:
1-踏步平臺;2-腳輪;3-第一扶手;301-第一圓弧狀結構;302-第二圓弧狀結構;31-第一座位板;311-第一底板;312-第一前摺疊板;313-第一後摺疊板;314-左摺疊板;32-第一支撐板;33-第二支撐臺;4-第二扶手;41-第一支撐臺;42-第二座位板;421-第二底板;422-第二前摺疊板;423-第二後摺疊板;424-右摺疊板;43-第二支撐板;51-第一小滑輪;52-第一電動驅動輪;53-第二小滑輪;54-第二電動驅動輪;61-第一吊環;62-第二吊環;7-座籃網;8-攝像頭;9-伸縮雨傘;100-萬向輪;01-儲物倉;02-倉門;03-輸入輸出快接座;05-驅動輪。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1~11對本實用新型一種多功能代步車作進一步說明。
實施例一
詳見圖1~5。
一種多功能代步車,包括踏步平臺1,還包括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分別連接於踏步平臺1的左右兩側,第一扶手3、踏步平臺1和第二扶手4呈U型結構;第一扶手3、第二扶手4的下部設置有腳輪2。
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結構之間、踏步平臺上方的U形中間凹空區域可供行人直接步行通過。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產品可以全天候攜帶,方便代步,存放方便、即使放置在過道中,其中間的U型空間也不影響通行;在辦公區域存放時,可存放於人與人之間的間隙,而不影響通行,充分利用了人與人之間的間隙空間和高度空間;同時設置左右扶手,方便人的扶靠,提高了安全性。
本實施例中,第一扶手3的前部的下部設置有第一小滑輪51,第一扶手3中部及後部設置有第一電動驅動輪52,第一電動驅動輪52的直徑大於等於60cm;第二扶手4的前部的下部設置有第二小滑輪53,第二扶手4中部及後部設置有第二電動驅動輪54,第二電動驅動輪54的直徑大於等於60cm。
通過設置第一電動驅動輪52和第二電動驅動輪54,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代步車具備爬坡能力,由於第一電動驅動輪52和第二電動驅動輪54直徑比較大,在電力或電池驅動作用下,第一電動驅動輪52和第二大滑54輪的弦長和弦高比較大,能夠跨越2個以上的臺階,可以爬樓梯,爬坡能力強。
本實施例中,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可對稱或非對稱設置;第一扶手3的內側設置有第一吊環61,第二扶手4的內側設置有第二吊環62;踏步平臺1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第一吊環61和第二吊環62;踏步平臺1相對於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可旋轉設置。
踏步平臺1的中部的兩側分別與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樞接,踏步平臺1的兩側分別設置有鎖止結構,以控制踏步平臺1是否旋轉。
通過設置第一吊環61、第二吊環62和可旋轉的踏步平臺1,使得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代步車在爬坡或爬樓梯時,能夠保持踏步平臺處於接近水平狀態,使得人體保持一個平衡狀態。
本實施例中,踏步平臺1左右可伸縮設置;可手動或自動控制伸縮來調節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的間距離和車寬。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驅動第一電動驅動輪52和第二電動驅動輪54的智能控制系統。智能控制系統通過驅動第一電動驅動輪52和第二電動驅動輪54同步正運、同步反轉、差速運轉來實現多功能代步車的前進、後退及轉向。
本實施例中,智能控制系統至少設有一組有線或無線的輸入輸出埠,並通過該輸入輸出埠輸出驅動執行元件動作的驅動信號,執行元件驅動第一電動驅動輪52和第二電動驅動輪54轉動,智能控制系統還用於輸入雷達或感應元件檢測的信號、攝像頭攝取的圖像信號和操作手柄(板)的指令及動作信號。
本實施例中,智能控制系統還包括接收編程控制輸入輸出指令功能的模塊,及存儲外界輸入的指令功能的模塊,智能控制系統還包括網絡通訊電路。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座籃網7,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對稱設置;第一扶手3的內側設置有第一吊環61,第二扶手4的內側設置有第二吊環62;座籃網7的左右兩側分別連接第一吊環61和第二吊環62,座籃網7位於踏步平臺1的上方。座籃網7可收放設置,其一端或兩端可拆卸的與第一吊環61或第二吊環62連接;在爬坡或上樓梯時,人坐在座籃網7上,在車體傾斜後,使得人體可以保持正常的體位。
本實施例中,座籃網7位於踏步平臺1的上方;踏步平臺1左右可伸縮設置,可手動或自動控制伸縮來調節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的間距離和車寬。
本實施例中,第一電動驅動輪52的中上部嵌入第一扶手3的內部;第二電動驅動輪54的中上部嵌入第二扶手4的內部;第一扶手3的中後部的下部為第一圓弧狀結構301,第一扶手3的前部的下部為第二圓弧狀結構302,第一圓弧狀結構301和第二圓弧狀結構302外切,第一圓弧狀結構301的圓心在第一圓弧狀結構301的上部。
通過差速器分別連接第一電動驅動輪52和第二電動驅動輪54,可以控制旋轉、前進和後退;或,通過差速器分別連接第一小滑輪51和第二小滑輪53,可以控制旋轉、前進和後退。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吸墊腳,在爬樓梯或下樓梯時,吸墊腳可伸縮的與踏步平臺1連接,需要時,吸墊腳可以在智能控制系統的控制下吸附於臺階上,能夠起到安全固定作用,吸墊腳通過伸縮臂與踏步平臺1連接。
實施例二
詳見圖6~8。
一種多功能代步車,包括踏步平臺1,還包括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分別連接於踏步平臺1的左右兩側,第一扶手3、踏步平臺1和第二扶手4呈U型結構;踏步平臺1的下部設置有腳輪2。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智能控制系統,第一扶手3、第二扶手4或踏步平臺1的下部的左右兩側各設置有1個驅動輪05,智能控制系統用於驅動2個驅動輪05同步正運、同步反轉、差速運轉,以實現多功能代步車的前進、後退及轉向。
本實施例中,第一扶手3包括相互樞接的第一座位板31和第一支撐板32,第二扶手4的內側設置有第一支撐臺41,第一支撐板32的下部連接踏步平臺1,第一支撐板32的上部樞接第一座位板31的一端;第一座位板31有2個工作位:第一座位板31與第一支撐板32位於同一直線或成90度角;第一座位板31與第一支撐板32成90度角時,第一座位板31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一支撐臺41上。從而可以作為座椅使用。
本實施例中,第一座位板31包括第一底板311、第一前摺疊板312、第一後摺疊板313和左摺疊板314,第一前摺疊板312、第一後摺疊板313和左摺疊板314的下部分別與第一底板311樞接,第一前摺疊板312、第一後摺疊板313和左摺疊板314豎起後與第二扶手4、第一底板311構成圍欄結構。
本實施例中,踏步平臺1的下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腳輪2,腳輪2為驅動輪;踏步平臺1的下部還設置有2個以上的萬向輪100。
本實施例中,第一扶手3的內側設置有儲物倉01和倉門02;或,第二扶手4的內側設置有儲物倉01和倉門02。
本實施例中,第一扶手3的上部設置有攝像頭8和伸縮雨傘9;或,第二扶手4的上部設置有攝像頭8和伸縮雨傘9。
伸縮雨傘9可手動伸出展開和收起,也可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展開和收起。伸縮雨傘9展開後的覆蓋於代步車上方以遮陽和擋雨,收起後縮回收納於的第一扶手3或第二扶手4的內部。
本實施例中,U型承載結構至少設有一套可摺疊收起的人工腳踏或手搖驅動控制機構,人工腳踏或手搖驅動控制機構連接驅動輪,以使得本代步車在電動控制失靈後,通過手動或腳動控制。
本實施例中,U型承載結構至少設有一個輸入輸出快接座03。輸入輸出快接座03可快速連接固定的多軸機械手、操作手柄(板)或其它智能硬體,並快速接通控制線路,輸入輸出快接座03位於踏步平臺1上。
本實施例中,儲物倉01的倉門02可手動或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開關門。第一扶手3或第二扶手4上設有至少一組手動或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的照明燈或信號燈,信號燈用於指示倉門02的開閉。
本實施例中,U型承載結構的踏步平臺可手動或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伸縮,來調節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的距離和車寬,即踏步平臺1的寬度可調節設置。
第一扶手3的上部設置有攝像頭8和伸縮雨傘9;或,第二扶手4的上部設置有攝像頭8和伸縮雨傘9;
本實施例中,智能控制系統至少設有一組有線或無線的輸入輸出埠;輸入輸出埠用於輸出驅動執行元件執行動作的驅動信號,驅動信號用於驅動2個腳輪2同步正運、同步反轉、差速運轉;輸入輸出埠用於輸入雷達或感應元件的檢測信號、攝像頭攝取的圖像信號或操作手柄板的指令信號;智能控制系統設置有網絡通訊接口;智能控制系統設置有編程輸入接口、控制程序存儲電路。
實施例三
詳見圖9~11。
一種多功能代步車,包括踏步平臺1,還包括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分別連接於踏步平臺1的左右兩側,第一扶手3、踏步平臺1和第二扶手4呈U型結構;踏步平臺1的下部設置有腳輪2。
本實施例中,第二扶手4包括相互樞接的第二座位板42和第二支撐板43,第一扶手3的內側設置有第二支撐臺33,第二支撐板43的下部連接踏步平臺1,第二支撐板43的上部樞接第二座位板42的一端;第二座位板42有2個工作位:第二座位板42與第二支撐板43位於同一直線或成90度角;第二座位板42與第二支撐板43成90度角時,第二座位板42的另一端搭接在第二支撐臺33上。
本實施例中,第二座位板42包括第二底板421、第二前摺疊板422、第二後摺疊板423和右摺疊板424,第二前摺疊板422、第二後摺疊板423和右摺疊板424的下部分別與第二底板421樞接,第二前摺疊板422、第二後摺疊板423和右摺疊板424豎起後與第一扶手3、第二底板421構成圍欄結構。
圍欄結構可以作為購物車的儲物空間,或者作為嬰兒車的嬰兒躺臥空間。
本實施例中,踏步平臺1的下部的左右兩側分別設置有驅動輪05;踏步平臺1的下部還設置有2個以上的萬向輪100。
本實施例中,第一扶手3的內側設置有儲物倉01和倉門02;或,第二扶手4的內側設置有儲物倉01和倉門02。
本實施例中,第一扶手3的上部設置有攝像頭8和伸縮雨傘9;或,第二扶手4的上部設置有攝像頭8和伸縮雨傘9。
伸縮雨傘9可手動伸出展開和收起,也可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展開和收起。伸縮雨傘9展開後的覆蓋於代步車上方以遮陽和擋雨,收起後縮回收納於的第一扶手3或第二扶手4的內部。
本實施例中,U型承載結構至少設有一套可摺疊收起的人工腳踏或手搖驅動控制機構,以使得本代步車在電動控制失靈後,通過手動或腳動控制。
本實施例中,U型承載結構至少設有一個輸入輸出快接座03。輸入輸出快接座03可快速連接固定的多軸機械手、操作手柄(板)或其它智能硬體,並快速接通控制線路,輸入輸出快接座03位於踏步平臺1上。輸入輸出快接座03也可以位於第一扶手3或第二扶手4上。
本實施例中,儲物倉由手動或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開關門。第一扶手3或第二扶手4上設有至少一組手動或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開關門的照明燈或信號燈。
本實施例中,U型承載結構的踏步平臺可手動或由智能控制系統自動控制伸縮,來調節第一扶手3和第二扶手4的距離和車寬,即踏步平臺1的寬度可調節設置。
本實用新型的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各個實施例的技術方案彼此可以交叉組合形成新的技術方案,另外凡採用等同替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