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籽紫茄雜交一代的制種方法
2023-06-10 14:45:31 1
專利名稱:少籽紫茄雜交一代的制種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茄子的雜交一代制種方法,特別是少籽紫茄雜交一代的制種方法。
背景技術:
茄子是人們喜食的茄果類大眾蔬菜,尤其是由於紫茄品種富含維生素P而更受到消費者的歡迎。但是,現有的品種中,早熟的抗病性差,加上籽多影響商品和食用價值;少籽的或抗性差或成熟期晚影響到菜農生產的積極性。這於商品生產和市場消費的實際需要是不相容的。那麼能否讓茄子既早熟、豐產、又少籽、優質且又抗病性強以滿足市場生產和消費呢?三、發明內容針對上述情況和人們食用茄子的需要,本發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種少籽紫茄雜交一代的制種方法,可用於少籽紫茄的種植,克服現有紫茄籽多、食用價值低,從而解決人們對少籽紫茄的需要問題,其解決的技術方案是,篩選優良農家地方品種,即經雜交、初選、複選多年提純復壯的自交系99-6(抗性品種果實梨形,果皮紫色,有光澤,果肉白色,緻密、細嫩萼片與果實連接處白色)為父本,長圓1號(少籽、早熟品種,果實近圓形,果皮紫黑色,果頂綠色,果肉綠白色,緻密、細嫩,萼片與果實連接處淺綠色)為母本(少籽母本的選育過程從少籽門茄中不斷篩選少籽門茄自交系)進行組合制種,其雜種一代繁育按以下步驟進行制種基地選擇→配製營養土→消毒與提升苗床地溫→種子處理→播種→苗期管理→定植→定植後管理→花粉採集與儲藏→去雄授粉→摘茄→種茄採收→再生茄制種,本發明選育的親本先進、科學,豐產、優質實用性強,利用雜種優勢的原理,篩選出配合力強,抗重茬、遺傳效果好的雜交一代紫茄新品種,有效解決了茄子生產中的連作和土傳病害問題,為茄子栽培和茄子育種提供了新的種質資源,其推廣應用,必將帶動茄子種植業的進步,為茄子蔬菜產業化的發展作出創造性貢獻!要指出的是,因本發明是由王姓發明人選育成功的,故稱該雜交一代少籽紫茄為少籽紫茄王,其方法又稱少籽紫茄王的繁育種植方法(以下同)。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情況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詳細說明。
本發明是利用雜交優勢的原理,篩選現有的紫茄自交系99-6為父本,少籽、早熟的長圓1號為母本進行雜交配合繁育而成,其制種按以下步驟進行(一)少籽紫茄的制種基地選擇與處理基地選擇應遵循如下原則,適宜生態,有利隔離,交通便利,技術力量,農民收益等。
1、播種時期棚內日均溫度18℃-20℃。
2、播種前準備(在農村推廣陽畦育苗,此方法經濟、實用,當然,有條件的在智能溫室進行產業化育苗更好)。
(1)配製營養土田園土5份,腐熟馬糞4份,爐灰(草木灰最好)1份,每立方米加磷酸二氨2kg,將上述物過篩混合,並每500kg混合土噴灑2kg 5度石硫合劑進行土壤消毒,根據播種面積,備制5-7cm厚度的營養土,鋪設在陽畦內。所說的石硫合劑為石灰與硫磺和水以重量比為1∶1.4∶14的比例熬製而成,方法鍋內先放水,燒至漸開,再放入生石灰加大火熬製40分鐘製成。石硫合劑熬製的質量與方法和原料的質量成正相關。
(2)消毒與提升苗床地溫播種前10天對陽畦內消毒,消毒方法每立方米麵積用硫磺4g+80%敵敵畏1g+鋸末8g混合點燃後,扣膜密閉,白天拉苫升溫,夜晚蓋苫保溫,使其溫度保持在15℃以上。
(二)種子處理(1)浸種播種前7天將種子放入55℃-60℃的水中攪拌,然後清水清洗,再用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消毒後浸種8小時,然後搓種、洗淨、瀝乾;(2)催芽,將種子包於乾淨的溼布中,在種子通風保溼條件下進行變溫處理5-7天露白,溫度為16-30℃,最好是白天30℃,夜晚16℃;播種父本要比母本早播10天,播種前對陽畦內土壤耙平、踏實,上鋪營養土,澆水以滲透15cm土層為度。水滲下後,將催過芽的種子混細沙均勻撒播。每平方米用種量5-10g,每畝用種量10-20g,種子千粒重5.6g,按父母本的比例1∶4(即一行父本,四行母本)的需求播種育苗,可根據制種面積,確定播種量。父母本必須分開單獨育苗。播後覆蓋1cm厚營養土,並用1度石硫合劑對床面噴灑消毒。然後扣膜升溫,夜間加蓋草苫保溫,溫度保持在16℃以上;(三)苗期管理(1)待苗長出1-2片真葉時,進行分苗,分苗前澆一次透水,便於起苗。並葉面噴灑0.2%尿素+0.2%磷酸二氫鉀+50%多菌靈600倍(營養)液。分苗畦營養土厚度為7-10cm,整平壓實,選擇晴天上午,用萘乙酸20mg/kg沾根,按10cm見方的株行距栽苗,每畝一般為1500株;(2)溫度管理控制溫度為15-30℃,最好是白天30℃,夜晚不低於15℃;(3)施肥用由尿素3g、磷酸二氫鉀3g加水至1000ml製成的水溶液(或寫成用0.3%尿素+0.3%磷酸二氫鉀)噴灑葉面,每10天葉面噴灑一次;(4)煉苗定植前10天澆一次透水,並通風降溫進行煉苗,溫度為10-20℃,最好是白天20℃,夜晚10℃,並噴0.3°石硫合劑一次,到移栽時苗齡50-60天;(四)定植(1)定植前準備備優質農家肥2000kg-3000kg+30kg過磷酸鈣均勻撒於地表,然后土壤旋耕兩遍、耙平;(2)栽種方式溝植拱棚式開定植溝,南北行向,溝距0.8cm,溝寬0.3cm,溝深0.2cm,每畝溝施硫酸鉀或氯化鉀50kg,混土摻勻,定植前隨溝灌水,然後按0.6-0.7m的株距進行定植,隨即扣小拱棚防寒,支架可用竹皮、樹條等;(3)按四行母本,一行父本進行套種。
(五)定植後管理(1)變溝栽為壠栽四月上旬溫度在15℃以上時,破膜掏苗將棚膜變為地膜,結合培土起壠,變為壠栽;(2)肥水管理定植一周後,打開拱棚一端澆一次緩苗水,在培土封壠時,結合澆水每667m2施複合肥15kg,尿素10kg,以後控水蹲苗,待大部分門茄雜交瞪眼後,澆膨果水,並畝施尿素10kg;(3)噴施營養液提高坐果率用由硼砂3g、尿素3g、磷酸二氫鉀2g和赤黴素10ng加水至1000ml(或寫成用0.3%硼砂+0.3%尿素+0.2%磷酸二氫鉀+10mg/kg赤黴素)進行葉面噴灑,可有效提高坐果率,另外用市售茄靈加水稀釋茄靈500倍噴花,能促使果實發育,不僅早熟,並果個大;(4)整枝打杈採用雙幹整枝法摘除門茄和發育不良花蕾、側枝,促使對茄和四門鬥早發育,每株選留髮育良好的對茄和四門鬥3-5果進行去雄受粉,促進受粉果早發育,早成熟;(5)病蟲害防治採用上述栽培技術,一般無病害發生。蟲害主要有蚜蟲、白粉蝨、二十八點瓢蟲、茄螟、斑潛蠅、茶黃蟎、地老虎、蠐蟎、螻蛄、紅蜘蛛等;防治方法4月下旬(即壠栽種植後10天)用10%吡蟲啉1000倍液+敵百蟲800倍液全株噴灑,以後,每20天一次,並與愛福丁、蟎克交替使用。
(六)受粉前的準備工作(1)受粉用具的準備在受粉前準備好鑷子、取粉盒、受粉器、酒精瓶、脫脂棉、標記繩乾燥器和冰箱;(2)人員培訓,受粉前,參加受粉的人員必須掌握雜交一代制種的常識;(七)花粉採集與儲藏
花粉採集在每天上午6點至下午5點之間進行。選擇發育良好的微開或即將開的花蕾,用鑷子取出花粉,放入花粉盒內,置乾燥器內乾燥12小時,花粉即散落,可以使用,如果當日用不完,可將其置於乾燥,溫度在5℃左右的冰箱中備用;(八)去雄與受粉(1)去雄,對第二天開的母本健壯花蕾,於下午進行去雄,去雄要徹底摘除全部花葯,動作要輕,注意不要碰傷柱頭和子房,若發現花葯已開裂的,則要將花蕾摘除;(2)受粉,受粉可於第二日上午(雌蕊柱頭能保持兩天的受精能力),用受粉棒、橡皮頭或受粉管粘花粉輕塗到摘除雄蕊的柱頭上,無論那種方式受粉,一定要勻、要足量;(九)種茄採收受粉後45-50天種茄生理成熟,即可採摘,判斷種茄成熟的標誌由紫色轉黃,種子採集後,放置乾燥,通風處;制種量的把握,以產定銷,用二元推廣法先成果商品化,再產業化。此方法每畝制少籽紫茄種子在25kg±1kg之間;(十)再生茄制種種茄收穫後正值7月下旬,適用再生栽培繁育。其方法種茄棵在主幹距地表10cm處,用利刀剪去上部枝,全園噴0.2°石硫合劑,然後鬆土、追肥、澆水,促進側枝萌芽,選擇生長勢好的側枝進行培養,並按雙幹整枝法進行管理,多餘的萌芽去掉,用此法1個月內又可雜交制種,並持續到9月上旬。霜前採摘種茄,經後熟後再採種。如肥水跟得上,畝產少籽紫茄種子仍可達15-20kg。此方法適於黃淮海地區。
用上述方法生產的雜種一代良種—少籽紫茄,經多點試種有以下特點1、成熟期早門茄著生在第6—第7葉間,從現蕾到果實坐住需時8-10天,從門茄瞪眼到茄果商品成熟需時14天;
2、產量高平均株產5kg以上,畝產7000kg以上;3、果個特大高肥水條件下門茄果重1.5kg以上,最大果重3.4kg,對茄果重1kg以上,四門鬥茄果0.6kg以上;4、品質優良果肉白色緻密而細嫩,與少籽品種天津二苠茄同比果肉與種子的比例要低10個百分點以上;5、貨架期長果肉緻密,貨架半個月果皮不皺縮,種子生理成熟滯後,與其它品種同比種子生理成熟要晚半個月;6、抗病性好植株高大,長勢旺,葉片肥厚,莖杆、葉脈紫色,耐褐斑病,黃萎病,綿疫病;7、抗逆性、抗重茬性強4℃以上不受凍害,37℃以下花蕊可正常發育;重茬地生長發育結果正常;8、商品性強果實近圓形(長18-20cm,寬16-18cm),果皮紫色,有光澤,外觀豔麗,2004年新鄉地區早春露地栽培市場銷售價1元/斤,其它紫茄品種市場銷售價0.7-0.8元/斤,同比價位高出20%以上。
總之,本發明利用雜種優勢的原理,成功的篩選出配合力強,抗重茬、遺傳效果好的雜交一代紫茄新品種,發明方法簡單,應用效果明顯,有效解決了茄子生產中的連作和土傳病害問題,為茄子栽培和茄子育種提供了新的種質資源,其推廣應用,必將帶動茄子種業的進步,為茄子蔬菜產業化的發展作出創造性貢獻,經濟和社會效益巨大。
權利要求
1.一種少籽紫茄雜交一代的制種方法,其特徵在於,是由自交系99-6為父本,長圓1號為母本進行雜交制種,雜交制種按以下步驟進行A、選擇隔離的制種基地,並配製營養土,營養土的配製是田園土5份,腐熟馬糞4份,爐灰或草木灰1份,每立方米加磷酸二氨2kg,將上述物過篩混合,並每500kg混合土噴灑2kg 5°石硫合劑進行土壤消毒,營養土的厚度為5-7cm;播種前10天對陽畦內消毒,即每立方米麵積用硫磺4g+80%敵敵畏1g+鋸末8g混合點燃後,扣膜密閉,地溫保持在15℃以上;B、種子處理與播種播種前7天將種子放入55℃-60℃的水中攪拌,然後清水清洗,再用1%高錳酸鉀溶液消毒,消毒後浸種8小時,然後搓種、洗淨、瀝乾,置於溼布中,溫度為16-30℃,進行變溫處理5-7天,再進行播種,父本要比母本早播10天,播種前對陽畦內土壤耙平、踏實,上鋪營養土,澆水以滲透15cm土層,將催過芽的種子混細沙均勻撒播,每畝用種量10-20克,播後覆蓋1cm厚營養土,並用1°石硫合劑對床面噴灑消毒,溫度保持在16℃以上;C、苗期管理待苗長出1-2片真葉時,進行澆水噴營養液、分苗,分苗畦營養土厚度為7-10cm,整平壓實,用萘乙酸20mg/kg沾根,按10cm見方的株行距栽苗,溫度為15-30℃,期間用由3g尿素和3g磷酸二氫鉀加水至1000ml製成水溶液噴灑葉面,每10天葉面噴灑一次,定植前10天澆一次透水,並通風降溫進行煉苗,溫度為10-20℃,並噴0.3°石硫合劑一次,苗齡50-60天時進行定植;D、定植用優質農家肥2000kg-3000kg+30kg過磷酸鈣均勻撒於地表,然后土壤旋耕兩遍、耙平,開溝定植,溝距0.8cm,溝寬0.3cm,溝深0.2cm,每畝溝施硫酸鉀或氯化鉀50kg,混土摻勻,定植前隨溝灌水,然後按0.6-0.7m的株距進行定植,按四行母本,一行父本進行套種;E、定植後管理定植一周後,打開拱棚一端澆一次緩苗水,10天後破膜掏苗將棚膜變為地膜,結合培土起壠,變為壠栽,在培土封壠時,結合澆水每667m2施複合肥15kg,尿素10kg,以後控水蹲苗,待大部分門茄雜交瞪眼後,澆膨果水,並畝施尿素10kg和噴施營養液提高坐果率,之後進行正枝打杈,摘除門茄和發育不良花蕾、側枝,每株選留髮育良好的對茄和四門鬥3-5果進行去雄受粉,並進行防病蟲害處理;F、去雄與授粉選擇發育良好的微開或即將開的花蕾,取出花粉,置乾燥器內乾燥12小時,摘除全部花葯,將摘除花葯的花粉足量塗到摘除雄蕊的柱頭上,受粉後45-50天種茄生理成熟,採摘制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少籽紫茄雜交一代的制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石硫合劑為石灰與硫磺與水以重量比為1∶1.4∶14的比例,加熱水漸開時,先放硫磺,後放生石灰加大火,熬製40分鐘而成。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少籽紫茄雜交一代的制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噴施營養液是用由硼砂3g、尿素3g、磷酸二氫鉀2g和赤黴素10mg加水至1000ml製成的水溶液進行葉面噴灑,及用茄靈加水稀釋500倍噴花。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少籽紫茄雜交一代的制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防病蟲害處理,是壠栽後10天,用10%的吡蟲啉1000倍水溶液和敵百蟲800倍水溶液全株噴灑,以後,每20天一次,並與愛福丁、蟎克交替使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少籽紫茄雜交一代的制種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說的制種適用再生茄制種繁育,方法是種茄收穫後,種茄棵在主幹距地表10cm處,用利刀剪去上部枝,全園噴0.2°石硫合劑,然後鬆土、追肥、澆水,促進側枝萌芽,選擇生長勢好的側枝進行培養,並按雙幹整枝法進行管理,多餘的萌芽去掉,用此法1個月內又可雜交制種,熟後再採種。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少籽紫茄雜交一代的繁育種植方法,可用於少籽紫茄的繁育種植,克服現有紫茄籽多、食用價值低,以解決人們對少籽紫茄的需要問題,其方法是,篩選優良農家地方品種,即經雜交、初選、複選多年提純復壯的自交系99-6為父本,長圓1號為母本進行雜交繁育種植,繁育種植按以下步驟進行制種基地選擇→配製營養土→消毒與提升苗床地溫→種子處理→播種→苗期管理→定植→定植後管理→花粉採集與儲藏→去雄授粉→摘茄→種茄採收→再生茄制種,本發明方法先進、科學,實用性強,有效解決了茄子生產中的連作和土傳病害問題,為茄子栽培和茄子育種提供了新的種質資源,其推廣應用,為茄子蔬菜產業化的發展作出創造性貢獻。
文檔編號A01G31/00GK1918971SQ200610106939
公開日2007年2月28日 申請日期2006年8月29日 優先權日2006年8月29日
發明者王錄順 申請人:王錄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