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通信基站用一體式節能型空調機組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09:55:06 1
專利名稱:一種通信基站用一體式節能型空調機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調機組,尤其是一種可以利用自然冷能降低通信基站內空氣溫度的智能型一體式空調機組,屬空調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移動基站是移動通信的關鍵單元,隨著3G時代的到來,移動基站的數量越來越 多,並且機房內設備的功耗和發熱量也越來越大。機房內溫度、溼度和潔淨度等指標不僅將 影響通信設備的運行可靠性、穩定性和使用壽命,更將影響通信安全。為了達到這些要求, 基站內空調負荷也越來越大,總耗電量急速增加。根據統計資料,平均每個基站空調電費 支出約佔整個基站電費支出的54%左右,空調已成為基站機房中的主要耗電設備,如何減 低基站機房空調能耗已成為當務之急。當前很多基站採用彩鋼結構,絕熱性能很好,機房內 設備全年連續運行,因此在冬季也需要對機房進行降溫,即室外溫度比較低時仍需要開啟 空調散熱,這是很不經濟的,此時完全可以採用室外空氣自然冷源來冷卻機房內空氣。目前 通信基站內安裝的多為普通舒適性空調,不能滿足基站設備對溫度的精密要求,同時由於 基站分布廣泛,室外機被盜、被人為損壞現象屢屢發生,不但給通信企業帶來了巨大經濟損 失,同時將嚴重影響基站設備安全穩定運行。針對這些情況,有些廠商做了些改進,但均採 用室內空氣直流方式,這樣基站內空氣潔淨度難以保證,運行時間長了設備容易積灰,嚴重 時可能造成設備過熱燒毀等後果。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用於克服已有技術的缺陷而提供一種根據室外溫度利用自然冷能降 低通信基站內空氣溫度的通信基站用一體式節能型空調機組。本實用新型所稱問題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的一種通信基站用一體式節能型空調機組,其特別之處是所述空調機組構成包括 箱體,箱體內設有製冷裝置和自下而上設置的室內風機、空氣換熱器、室外風機,所述箱體 的兩個側壁上分別設有室內進風口、室內出風口和室外進風口、室外出風口,所述空氣換熱 器設有相互獨立的室內空氣流道和室外空氣流道,所述製冷裝置包括蒸發器、冷凝器和壓 縮機,所述蒸發器位於室內進風口下側,在室內進風口和蒸發器間設有室內進風擋板,所述 冷凝器位於室外進風口上側,在室外進風口和冷凝器間設有室外進風擋板。上述通信基站用一體式節能型空調機組,所述室內進風口 6、室內出風口 2分別位 於箱體室內側壁的上部和下部,室內進風口為規則開孔或設置單層百葉,室內出風口設置 雙層百葉;所述室外進風口 11、室外出風口 9分別位於箱體室外側壁的下部和上部,室外進 風口 11由外至內依次設置矩形或圓形帶法蘭風口或單層百葉和空氣過濾器14,所述室外 出風口為矩形或圓形帶法蘭風口。上述通信基站用一體式節能型空調機組,所述空氣換熱器4為板式顯熱交換器, 所述室內風機1和室外風機8為離心風機或軸流風機。[0008]本實用新型針對通信基站機房空調能耗過大問題設計了一種可以利用自然冷能 降低通信基站內空氣溫度的空調機組,該空調機組由空氣換熱器,室內風機,室外風機,機 箱和製冷裝置組成,它與控制裝置聯用,在室外環境溫度負荷設定要求時,可以採用自然冷 能降低基站機房內空氣溫度,大大降低基站耗電量。本實用新型一體化設計可以避免室外 機被盜被損壞造成的經濟損失與設備過熱引起故障風險;採用板式換熱器間壁換熱,保障 了基站內空氣潔淨度;通過優化流道,使得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換熱效果好,精度高,整機 佔用空間小,安放方便,外形美觀。
圖1是本實用新型純風機運行模式結構示意圖;圖2圖1的左視圖;圖3圖1的右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製冷和風機共同運行模式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純製冷運行模式結構示意圖。附圖中標號表示如下1.室內風機;2.室內出風口;3.箱體;4.空氣換熱器; 5.蒸發器;6.室內進風口;7.室內進風擋板;8.室外風機;9.室外出風口;10.冷凝器; 11.室外進風口 ;12.室外進風擋板;13.壓縮機;14.空氣過濾器。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根據室內外空氣溫度,在三種不同的模式下工作,所述三種工作模式 為純風機運行模式、風機與製冷裝置共同運行模式和純製冷裝置運行模式,最大限度利用 室外空氣自然冷能,減少基站電能消耗,並保證基站內空氣潔淨度。參看圖1,本實用新型構成包括箱體3和設置在箱體內的製冷裝置,製冷裝置包括 蒸發器5、冷凝器10和壓縮機13。箱體內還自下而上設有室內風機1、空氣換熱器4、室外 風機8。在箱體的室內側壁上設有室內進風口 6和室內出風口 2,在箱體的室外側壁上設有 室外進風口 11和室外出風口 9。所述蒸發器位於室內進風口 6下側,在室內進風口和蒸發 器間設有室內進風擋板7。所述冷凝器10位於室外進風口 11上側,在室外進風口和冷凝器 間設有室外進風擋板12。室內、外進風擋板一端鉸接,它可以相對鉸接點轉動。蒸發器和冷 凝器可以按照傾斜方向布置在空氣換熱器兩側,也可以分段水平布置。空氣換熱器4為板 式顯熱交換器,其內設有相互獨立的室內空氣流道和室外空氣流道。參看圖1-3,由於空氣受熱後密度變小,因此室內進風口 6設置在箱體室內側壁的 上部,室內出風口 2位於箱體室內側壁的下部,室內進風口為規則開孔或設置單層百葉,室 內出風口設置雙層百葉;室外進風口 11、室外出風口 9分別位於箱體室外側壁的下部和上 部,室外進風口 11由外至內依次設置矩形或圓形帶法蘭風口或單層百葉和空氣過濾器14, 空氣過濾器防止換熱面積灰導致換熱效果變差。室外出風口為矩形或圓形帶法蘭風口。本 實用新型採用吸風布置,有利於換熱器內空氣流動均勻穩定。室外空氣不直接進入室內,故 可以滿足基站機房內空氣潔淨度要求。本實用新型空氣換熱器4選用板式顯熱交換器,換熱面材質可以為鋁箔,流動方 式為逆流換熱,室內風機1和室外風機8選用兩側進風的離心風機或軸流風機。[0019]本實用新型同控制裝置聯用,實現智能化控制,控制裝置包括室內溫度傳感器,室外溫度傳感器,單片機,伺服電機,溫度傳感器將溫度信號傳輸給單片機,由單片機控制風 機動作及伺服電機動作,並由伺服電機動作帶動室、內外進風擋板動作。本實用新型的三種工作模式分述如下一、完全風機運行模式如圖1所示,該模式用於室外溫度低於設定溫度、並且純 風機模式可以保證室內溫度在要求範圍內時。此模式下製冷裝置停止工作,控制裝置驅動 室內進風擋板7和室外進風擋板12分別遮擋蒸發器5和冷凝器10進風入口。室外空氣經 室外進風口 11進入空氣換熱器4,吸收室內空氣的熱量,溫度升高後,經室外風機8、室外出 風口 9送到室外大氣中。室內空氣經室內進風口 6進入空氣換熱器4,被室外空氣降溫後, 經室內風機1和室內出風口 2重新進入室內。圖中實心箭頭表示室外風流向,空心箭頭表 示室內風流向。二、風機與製冷裝置共同運行模式如圖4所示,當室外環境溫度低於設定溫度, 但是純風機運行不能保證室內空氣溫度時,採用該模式運行。控制裝置驅動室內進風擋板7 和室外進風擋板12轉動45度,室內空氣分別同時通過蒸發器5和空氣換熱器4換熱後混 合經室內出風口 2重新進入室內,室外空氣分別同時通過冷凝器10和空氣換熱器4換熱後 混合經室外出風口 9送到室外大氣中。圖中實心箭頭表示室外風流向,空心箭頭表示室內 風流向。三、純製冷裝置運行模式如圖5所示,當室外溫度高於設定溫度時,採用該模式 運行。此模式由控制裝置驅動室內進風擋板7和室外進風擋板12分別將空氣換熱器4的 室內空氣流道和室外空氣流道進風口遮擋,由室內進風口 6,蒸發器5,室內風機1與室內出 風口 2組成室內空氣製冷換熱通道,由室外進風口 11,冷凝器10,室外風機8與室外出風口 9組成的室外側空氣製冷換熱通道。圖中實心箭頭表示室外風流向,空心箭頭表示室內風流 向。
權利要求一種通信基站用一體式節能型空調機組,其特徵在於它包括箱體(3),箱體內設有製冷裝置和自下而上設置的室內風機(1)、空氣換熱器(4)、室外風機(8),所述箱體的兩個側壁上分別設有室內進風口(6)、室內出風口(2)和室外進風口(11)、室外出風口(9),所述空氣換熱器設有相互獨立的室內空氣流道和室外空氣流道,所述製冷裝置包括蒸發器(5)、冷凝器(10)和壓縮機(13),所述蒸發器位於室內進風口下側,在室內進風口和蒸發器間設有室內進風擋板(7),所述冷凝器位於室外進風口上側,在室外進風口和冷凝器間設有室外進風擋板(1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基站用一體式節能型空調機組,其特徵在於所述室內 進風口(6)、室內出風口(2)分別位於箱體室內側壁的上部和下部,室內進風口為規則開孔 或設置單層百葉,室內出風口設置雙層百葉;所述室外進風口(11)、室外出風口(9)分別位 於箱體室外側壁的下部和上部,室外進風口(11)由外至內依次設置矩形或圓形帶法蘭風 口或單層百葉和空氣過濾器(14),所述室外出風口為矩形或圓形帶法蘭風口。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通信基站用一體式節能型空調機組,其特徵在於所述 空氣換熱器(4)為板式顯熱交換器,所述室內風機(1)和室外風機(8)為離心風機或軸流 風機。
專利摘要一種通信基站用一體式節能型空調機組,用於解決通信基站機房空調能耗過大問題。它包括箱體,箱體內設有製冷裝置和自下而上設置的室內風機、空氣換熱器、室外風機,所述箱體的兩個側壁上分別設有室內進風口、室內出風口和室外進風口、室外出風口,所述空氣換熱器設有相互獨立的室內空氣流道和室外空氣流道,所述製冷裝置包括蒸發器、冷凝器和壓縮機,所述蒸發器位於室內進風口下側,在室內進風口和蒸發器間設有室內進風擋板,所述冷凝器位於室外進風口上側,在室外進風口和冷凝器間設有室外進風擋板。本實用新型可以最大限度利用自然冷能降低基站機房內空氣溫度,大大降低基站耗電量,結構簡單,換熱效果好,整機佔用空間小。
文檔編號F24F13/30GK201615582SQ20102011464
公開日2010年10月27日 申請日期2010年2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2月11日
發明者楊先亮, 苗前, 論立勇, 謝英柏 申請人:華北電力大學(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