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池模塊改進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14:35:06 1
專利名稱:電池模塊改進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尤指一種可通過軟性電路板連接電池極性端子,而軟性電路板可彎折放入電池前端的延伸段內的組合設計,通過該電池前端的延伸段所形成置放空間,放置彎折後的軟性電路板,使電池可形成疊置,使得本實用新型具有空間充分利用,並達到電池模塊輕薄化等效果,而適用於各式筆記型電池、充電式鋰電池或類似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現有技術的電池模塊結構,以複數顆電池串聯,藉電池端子之間來相互連接以提供電力。然而,現有技術的結構圖未示雖然以複數顆電池串聯,但受限於單顆電池及單顆電池間的串聯,缺點是需求越多電力,就需串聯更多電池,使電池模塊變得很重。且串聯過多的電池,會使電力傳輸上易消耗掉電力,使電池效能打折。故,整體的電池模塊無法達到輕薄化、效能化,乃為其最主要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模塊改進結構,通過軟性電路板連接電池極性端子,而軟性電路板可彎折放入電池前端的延伸段內的設計,以便於空間可充分利用,並達到電池模塊輕薄化,而增加其實用性。
本實用新型的次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池模塊改進結構,通過該軟性電路板連接電池間的極性端子及保護元件的一端,以供電力輸送,並保護電池本體,以提供整體的穩固性,而增加其實用性。
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主要設一種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包含有至少二電池、至少二保護元件、至少一軟性電路板及至少一絕緣紙。該電池設有極性端子,其電池前端設一延伸段,以形成一置放空間,而該保護元件一端與電池極性端子連結,另該軟性電路板連接電池間的極性端子及保護元件的一端,以供電力輸送,而軟性電路板可彎折使電池疊置,該電池的極性端子間貼有一層絕緣紙,以形成一保護層,藉此,以軟性電路板可彎折置放於電池前端的置放空間內,使空間可充分利用,並達到電池模塊輕薄化。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與優點,不難從下述所選用實施例的詳細說明與附圖中,獲得深入了解。
當然,本實用新型在某些零件上,或零件的安排上容許有所不同,但所選用的實施例,則於本說明書中,予以詳細說明,並於附圖中展示其構造。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元件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元件分解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元件組合第一動作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元件組合第二動作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元件組合第三動作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元件組合翻轉動作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元件組合剖面示意圖。
圖中符號說明10、電池111、正極性端子 112、負極性端子12、延伸段 13、置放空間14、鋁Ai片 15、鎳Ni片
16、背面20、保護元件30、軟性電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FPC)31、電路裝置32、接觸端子33、電路板40、絕緣紙50、雙面膠具體實施方式
請參閱圖1、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一種電池模塊改進結構,主要包含有至少二電池10、至少二保護元件(FUSE)20、至少一軟性電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30及至少一絕緣紙40。該電池10設有極性端子,而該電池10可以並排方式排列,且於電池10前端設一延伸段12,以形成一置放空間13,供容置對象,其置放空間13為一L形狀。另外,該電池10的正極性端子111連接一鋁Ai片14,而電池10的負極性端子112連接一鎳Ni片15,以供電性連接。該保護元件20一端與電池10極性端子連結,為與該正極性端子111的鋁Ai片14點焊以形成保護電路。其中該保護元件20為保險絲(Fuse)、突波抑制二極體(TVS Diode)、閘流體(Thyristor)、氣體放電管(Gas Tube)、正溫度數保護元件(PositiveTemperature Coefficient Sensor)、主動式保險絲(SEFuse)或壓敏電阻(Metal Oxide Varistor)中的任一種。該軟性電路板30連接電池10間的極性端子及保護元件20的一端,為串連電池10的正極性端子111的鋁Ai片14與另一顆電池10的負極性端子112的鎳Ni片15以供電力連接傳送,而該軟性電路板30可彎折使電池10疊置。另外,該軟性電路板30一端連接電路裝置31,該電路裝置為電路板PCB33所組成,於該電路裝置31上設有一接觸端子32,以供與系統電性連接,輸出電力。該絕緣紙40貼於電池10的端子間,以形成一保護層,另外,該二電池10間設有背膠,該背膠為雙面膠50,以供結合。藉此,以軟性電路板可彎折置放於電池前端的置放空間內,使空間可充分利用,並達到電池模塊輕薄化。
通過上述的結構構成一種電池模塊改進結構,請參閱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在於可通過該軟性電路板30串連電池10的正極性端子111的鋁Ai片14與另一顆電池10的負極性端子112的鎳Ni片15連接,並彎折軟性電路板30,使電池10形成上下層疊置,而軟性電路板30彎折後可放置入電池10前端的延伸段12所形成的一置放空間13內,藉空間可充分利用,使電池模塊達到輕薄化,而增加其實用性及便利性,進而形成一電池模塊改進結構。
請參閱圖3、圖4或圖5,本實用新型一種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其中一實施例為先於每一電池10的正極性端子111前端的鋁Ai片14上連接一保護元件20,以電焊方式連結,而再將電池10以相鄰而靠的排列方式形成一電池10模塊,之後通過軟性電路板30將電池10組間的電池10的極性端子及保護元件20的一端串連,串連的方式為將每一單顆電池10的正極性端子111的鋁Ai片14與另一單顆電池10的負極性端子112的鎳Ni片15連接,以供電力傳遞輸送。再貼上一層絕緣紙40於電池10的極性端子間,以形成一保護層,其中該絕緣紙40呈兩土字結合狀,而該絕緣紙40一端貼合於電池10的延伸段12上,而另一端貼合於電池10的背面16上,藉以彎折形成一絕緣保護層,以保護電池10的極性端子、保護元件20及軟性電路板30,其彎折後翻轉放入電池10前端的延伸段12所形成的一置放空間13內。再於彎折後的軟性電路板30留有一段外露的排線,該排線連接另一保護元件20的一端,而保護元件20的另一端連接另一電池10的正極性端子111前端的鋁Ai片14上,形成該兩相鄰而靠的排列方式所形成的電池10模塊以兩對邊方式排列,而中間軟性電路板30上再貼一層絕緣紙40於電池10的極性端子間,以形成一保護層,該絕緣紙40呈兩土字結合狀,而該絕緣紙40一端貼合於電池10的延伸段12上,而另一端貼合於電池10的背面16上,藉以彎折形成一絕緣保護層,以保護電池10的極性端子、保護元件20及軟性電路板30。
請參閱圖6、圖7,本實用新型一種電池模塊改進結構,通過上述的作法形成如圖6的型態,該兩電池10模塊為相反的對應狀態,通過軟性電路板30連接。而兩電池10模塊為將原A點的電池10模塊的背面16翻折至另一電池10模塊的B點上,以使兩電池10模塊其置放空間13呈朝同一方向排列,如圖7所示,而將其外露的軟性電路板30及保護元件20以絕緣紙40包覆後翻折放置於電池10前端的置放空間13內,其中該二電池10間設有背膠,該背膠為雙面膠50,以供結合,以使空間充分利用,使電池模塊輕薄化。
由以上詳細說明,可使熟知本項技藝者明了本實用新型的確可達成前述目的,符合專利法的規定,提出專利申請。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用新型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包含至少二電池,該電池設有極性端子,該電池前端設一延伸段,以形成一置放空間;其特徵是,至少二保護元件,該保護元件一端與電池極性端子連結;至少一軟性電路板,該軟性電路板連接電池間的極性端子及保護元件的一端;以及至少一絕緣紙,該絕緣紙貼於電池的極性端子間,以形成一保護層;藉此,上述軟性電路板可以彎折置放於電池前端的置放空間內。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其特徵是,該電池的極性端子設有一正端子及負端子,其正端子連接一鋁片,而電池的負端子連接一鎳片,以供電性連接。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其特徵是,該軟性電路板一端連接電路裝置,該電路裝置上設有一接觸端子,以供電性連接。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其特徵是,該絕緣紙呈兩土字結合狀,該絕緣紙一端貼合於電池的延伸段上,而另一端貼合於電池的背面上,藉以彎折形成一絕緣保護層。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其特徵是,該二電池間設有背膠,二電池間通過背膠結合。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其特徵是,該背膠為雙面膠。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其特徵是,該保護元件為保險絲、突波抑制二極體、閘流體、氣體放電管、正溫度數保護元件、主動式保險絲或壓敏電阻中的任一種。
專利摘要一種電池模塊改進結構,包含有至少二電池、至少二保護元件、至少一軟性電路板及至少一絕緣紙。該電池設有極性端子,其電池前端設一延伸段,以形成一置放空間,而該保護元件一端與電池極性端子連結;另外,該軟性電路板連接電池間的極性端子及保護元件的一端,以供電力輸送,而軟性電路板供彎折使電池疊置,該電池的極性端子間貼有一層絕緣紙,以形成一保護層,藉此,以軟性電路板可彎折置放於電池前端的置放空間內,使空間可充分利用,並達到電池模塊輕薄化的效果。
文檔編號H01R3/00GK2893933SQ200620003240
公開日2007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6日 優先權日2006年3月6日
發明者簡漢鑌, 楊志輝, 廖敏雄, 吳志遠 申請人:順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