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調溫電熱套的製作方法
2023-06-10 10:21:16
專利名稱:連續調溫電熱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在化學實驗中用於加熱化學物質的加熱裝置。
在化學、化工、環保等專業的教學和科學實驗中,經常需要對化學物質加熱。目前普遍使用的加熱裝置是酒精燈、本生燈和電爐,這些加熱裝置的共同缺點是加熱不均勻、有明火、保溫性能差,並且很難實現連續調整加熱溫度。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加熱均勻、無明火、保溫性能好並且可連續調整加熱溫度的加熱化學物質的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將電熱絲盤旋於由耐熱纖維編織而成的網套壁上,在網套外圍加保溫隔熱材料並且連同保溫隔熱材料一起安裝在金屬外筒中,從而構成一種可對盛裝化學物質的容器加熱的電熱套。與此同時,採用一雙向可控矽調溫電路連續調整加熱溫度。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連續調溫電熱套的技術特徵做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附
圖1為連續調溫電熱套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雙向可控矽調溫電路圖。
參考
圖1、2,本實用新型連續調溫電熱套主要由外筒1、蓋圈2、電熱網套3、電源插座4和調溫電路構成。外筒1為頂端開口的圓筒形,由金屬製成,筒口帶有與蓋圈2相配合併用於固定電熱網套3的內緣,外筒1的外壁上對稱地安裝固定有兩個手柄5,筒底帶有3個成等邊三角形分布的底腳6。蓋圈2為圓形,利用螺栓安裝固定在外筒1上口的內緣上,其中央開有用於放入或取出盛放化學物質容器的圓孔。電熱網套3由耐熱纖維編織成網套狀,其上口通過蓋圈2固定在外筒1上口的內緣上,電熱絲7盤旋於網套壁上並為耐熱纖維所包果,電熱絲7的一端與電源插座4的零線端子相接,另一端與調溫電路的B端相接。電熱絲7通過一中間抽頭並聯一指示燈泡,指示燈泡安裝固定在外筒1外壁上。電熱網套3的外壁與外筒1內壁之間充填保溫隔熱材料8,外筒壁及保溫隔熱材料中開有直達電熱網套外壁的測溫孔9。電源插座4為三端單相電源插座,安裝固定在外筒1的筒壁上,其火線端子經熔斷器與調溫電路的A端相接,零線端子與電熱絲7的一端相接,地線端子與外筒1的筒壁相接。調溫電路由L、C1濾波電路和雙向可控矽控制電路組成,雙向可控矽控制電路主要由電阻R1、R2、R3,電位器W,電容C2,氖燈Ne和雙向可控矽組成。R1、R2、C2串聯後與雙向可控矽並聯,氖燈Ne與R3串聯後其一端與R2、C2的接點相聯,另一端接雙向可控矽控制極。電位器W與R2並聯,手動調整電位器W時,可調整雙向可控矽的導通角並進而調整其輸出電壓,以達到連續調整加熱溫度的目的。調溫電路安裝在調溫電路盒中,並通過調溫電路盒固定在外筒1的筒壁上。
本實用新型升溫快、加熱均勻、保溫性能好,並且可連續調整加熱溫度。因此,本實用新型特別適用於在化學實驗中加熱化學物質。
權利要求1.一種在化學實驗中用於加熱化學物質的電熱套,其特徵在於它是由外筒、蓋圈、電熱網套、電源插座和調溫電路構成;所述外筒為頂端開口的圓筒形,由金屬製成,筒口帶有與所述蓋圈相配合併用於固定電熱網套的內緣,外筒外壁上對稱地安裝固定有兩個手柄,筒底帶有3個成等邊三角形分布的底腳;所述蓋圈為圓形,通過螺栓安裝固定在外筒上口的內緣上,其中央開有用於放入或取出盛放化學物質容器的圓孔;所述電熱網套由耐熱纖維編織成網套狀,其上口通過蓋圈固定在外筒上口的內緣上,電熱絲盤旋於網套壁上並為耐熱纖維所包果,電熱絲的一端與電源插座的零線端子相接,另一端與調溫電路的B端相接,電熱絲通過一中間抽頭並聯一指示燈泡,指示燈泡安裝固定在外筒外壁上,電熱網套外壁與外筒內壁之間充填保溫隔熱材料;外筒壁及保溫隔熱材料中開有直達電熱網套的測溫孔;所述電源插座為三端單相電源插座,安裝固定在外筒壁上,其火線端子經一熔斷器與調溫電路的A端相接,零線端子與電熱絲的一端相接,地線端子與外筒壁相接;所述調溫電路安裝在調溫電路盒中並通過調溫電路盒固定在外筒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熱套,其特徵在於所述調溫電路由LC1濾波電路和雙向可控矽控制電路組成,雙向可控矽控制電路由電阻R1、R2、R3、電位器W、電容C2、氖燈Ne和雙向可控矽組成,R1、R2、C2串聯後與雙向可控矽並聯,氖燈Ne與R3串聯後其一端與R2、C2的接點相聯,另一端接雙向可控矽的控制極,電位器W與R2並聯。
專利摘要連續調溫電熱套涉及一種在化學實驗中用於加熱化學物質的裝置,由外筒、蓋圈、電熱網套、電源插座和調溫電路組成。電熱網套由耐熱纖維編織成網套狀並通過蓋圈安裝固定在外筒中,電熱絲盤旋於網套壁上並為耐熱纖維所包裹,電熱網套外壁與外筒內壁之間充填保溫隔熱材料,雙向可控矽調溫電路可連續調整電熱套加熱溫度。本實用新型升溫快、加熱均勻、保溫性能好並可連續調溫,特別適用於在化學實驗中加熱化學物質。
文檔編號B01L7/00GK2061084SQ8921949
公開日1990年8月29日 申請日期1989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1989年11月14日
發明者李秉玉 申請人:李秉玉